N ew T h i n k i O q '一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路径的思考 文I田建春(山西省宏观研究院副研究员) 山 西份资是源,典有型着的得资天源独型厚经的济煤省炭 .济发展主要依靠工业,工业在国民 经济中的占比超过50%.工业中煤 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下岗人员增多.潜在就业压力 保有储量2 163.1 乙 炭、焦炭、冶金、电力四大传统产 业占到工业增加值的80%以上,而 加大。煤炭采掘行业是I 西的主导 产业,同时又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 吨,占全国 类储量的29.8%,位居 各省、市、自治区首位.是国家重 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自建国以 来,山西累汁生产原煤l2()亿吨, 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 献 但是,随着煤炭长时问、大规 模和超强度的开采,I LJ西也付出 了沉重的代价=山西省如何转 煤炭又占到其中60%,形成了一煤 独大的格局。高度依赖煤炭的山 西经济往往由于煤炭价格的涨跌 而大起大落,高强度的挖煤卖煤 导致部分地区资源枯竭,经济发 展难以为继、 资源逐渐枯竭,支柱产业受到 冲击。改革开放以来,LlJ西向外界 型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多.职工规 模大 20(19年,山西开始煤炭资源 整合,有效的整合了现有的煤炭可 采资源.提高了产出率.但同时由 于关闭了大量的小规模煤矿使得一 大批靠煤吃饭的工人下岗 由于这 批下岗人员数量大且较集中、这些 劳动力对煤炭资源依赖性大,其中 多数的职工都是几代人从事煤矿工 作,因此在解决他们的再就业及其 家属安置问题上就显得更加困难 此,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这支 型,转到哪里,资源型经济转型 的路径是什么?这些IhJ题都亟待 解决。【六J此,山西资源型经济转 输送大量的煤炭,年均2fL吨标准 煤左右 高强度的挖煤卖煤不仅形 成了单一的产业结构,更造成了部 分地区的资源枯竭 据有关统汁, 型路径的探索,不仅对山西省国 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 试验区建没具有现实意义,而且 对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具 有重要意义 按目前实际生产能力估算,山西一 些地区的煤炭储量只能开采3()多 下岗队伍还将继续扩大.未来会给 年。阳泉、孝义、霍州等一些地区 煤炭可采年限较短。再过儿十年, 一些地区将无煤可采。 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到 山西资源型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产、 结构单一,可持续发展能 力匮乏 山西是全国地区经济发展 破坏 由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不 强,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长期采取粗 放式的低级模式,对山西造成的生态 中资源依赖程度较高、『uJ题集中且 突出的省份之一,产业结构失衡是 造成llJ两资源型经济发糕困难的主 要原凶 II1西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和旅游资源,然而多年来,山西经 破坏和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煤炭资源 的肆意开采导致地层水质恶化、废弃 污染和采矿区塌陷严重、生态承载能 力减弱等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 42 IJ两带来更加巨大的就业压力 财政收入锐减,无力承担各种社会支 出;下岗失业人员剧增.职工工资减 少,群众生活困难;刑事案件频发, 上访事件增多,不稳定【大I素上升,以 及诸如此类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困扰着 济优势的转化。 加强技术能力创新,大力发展 循环经济。大力推进科学技术创新, 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鼓励技术 革新的发明创造,发腱创业风险投 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必要性 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实质是经济 结构U爿整,就是通过发展接续和替 代产业,逐步减少对资源的依赖程 度,逐步实现经济结构由单一向多 各级地方。要想从根本上摆脱当 前面临的经济和社会困境,必须大力 资,完善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 服务。全面落实《山西省循环经济发 展规划》,没立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 金,加大工业循环化建没力度 根据 资源和产业特点.大力推动对煤炭企 业的综合利用,以煤炭为起点.形成 原煤一炼焦一化工一煤矸石发电一粉 元化转变 资源型要实现可持续发 展,必须努力推进经济转型。 发展经济.壮大地方财力,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这就必须转变依赖资源的 传统发展模式,加快经济转型,实现 产业结构和就业渠道的多元化。 经济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必然选择. 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有周 期性的,即开发一高潮一衰退一枯 竭 能否在资源的经济J吉j期后实现 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 经济转型是遏止生态环境恶化 的根本举措。粗放型开采,造成资 源损失浪费严重,另一方面资源 煤灰建材一瓦斯发电一废水利用的循 环化产业链条,大力促进I J J西省循环 经济的发展。 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首先是 缩减煤炭和钢铁等传统产业的生产 规模.降低其生产能力 坚决放弃 济发展战略的选择 l玉l内外正反两 方面的经验表明,在经济发展过程 收率和土地复垦率很低.加速了资 源枯竭速度。由于生态环境得不到 有效保护和及时治理,必然造成地 表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地表塌 陷,从而引起地下水和空气的严重 中,必须未雨 缪,从战略上尽早 谋划经济结构渊整,这是实现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对 于资源枯竭地区.这种选择更具有 现实紧迫性 经济转型是走出经济和社会I木J 境的必由之路。l JI西的发展主要依赖 于火型资源性企、lk,而当大型资源性 成本高、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j=L 在市场上失去竞争力的产品币¨产 业 对煤矿、钢铁、电力等进行大 污染,致使生活质量难以从根本上 得到改善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遏 止生态环境恶化,除了加大治理力 度外,必须加快经济转型。 力整合,通过关、停、并、转等措 施,使生产向最有竞争力的少数企 业和集团集中。其次,应用高新技 术改造传统产业 、大幅度的增 JJ口科研经费.鼓励企业采用新技 术,淘汰旧工艺.实现生产的现代 企业l六I资源枯竭不景气时,也随之陷 入发展困境.出现了一系列经济利社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路径分析 产业链延伸模式是指在资源 会『uJ题,主要表现是GDP增幅下降, 开采的基础上,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资源深加工,通过产业链的 扩展增加产品的加工深度,提高 资源的产出价值,从而带动区域 产业的转型 实施大公司、大项目战略。充 化。主要是对机械、钢铁、电厂、 化工等进行高新技术改造,使它的 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产品ruJ高附 』Ju值发展。 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山两 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在支柱产 业全面实施大公一J、大项目、大发 展战略.积极重组大企业集团.. 煤、焦、化、钢、铁、铝、镁等资 源优势行业均要快速整合做大。深 度开发和利用优势资源,延长产业 链,培育自主品牌,提高附加值, 逐步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 省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发腱 高新技术产业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 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 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发 挥主导作用,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 业的发展,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 济结构捌整的主线,大力推动经济 的发展,应该做到:立足于本省的 43 N ew T h i n k i n g 实际情}兄.明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的方ruJ;大力建i殳太原高新技术开 下几点:强化的决策支持与引 导,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发展;JJu强国 扩大就业渠道。 I1西资源型城 市由于减员增效、技术改造等原 因,造成大量下岗失业人员,严重 发区,使之成为LII西高新技术产业 集聚地和辐射中心;重视研发.增 际交流与合作;采取重点支持, 加怏建设tl 1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进一步提高生产制造能力和集中度; 重视技术、鼓励创新、加强科研、鼓 励民营经济发展;采取积极灵活的财 政,加强多渠道融资。 大力发展服务业。山西必须大 影响社会稳定.阻碍了经济转型的 加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投入;加大 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地和辐射中 实现 凶此,要把创造更多就业机 会作为经济转型的基本出发点,坚 持以人为本,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解决下岗人员的再就业问题。根据 心;重视研发,增加高新技术的研 发投入;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 产业的改造力度.在技术、层次和 结构It.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干¨升 国家相关就业,llIJ西资源型城 市要加大再就业资金的投入,强化 力发展服务业,围绕完善城市功 能,大力发展文化、会展、创意等 现代服务业;结合特色农业和优势 工业发展需要.着力发展中介服 级;发挥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中的作用.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的投资机制,完善信息交流平 台。产业多元化模式是资源型区域 产业转型最佳的模式.即区域主导 产业逐步由最初的采掘业这种单一 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和运作效 率,加大基层服务体系的建没力 度,另外,要为资源柿竭城市 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创造条件.对 吸纳迁移劳动力多的城市给予鼓 务、科学咨询眼务,为山西文化形 成支柱产业创造条件,全面走r口J市 场 另外,山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 源.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大 力发展旅游业,培育开发一批有代 表性的精品旅游线路,提升旅游业 整体竞争力。 实施人才战略。积极吸引人 励,逐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大力 发展中小微企业,为下岗人员创造 更多的就业机会 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 保护。以“绿化l上I西、气化山两、净 产业转型为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 及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多元化产业 扶持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加 工型经济,加快发展桐对优势企 业.强化重型汽车、纺织、有色金 属、能源等基础产业的升级改造和 发展.积极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 化1 LI西、健康LIj西”为目标,深入推 进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和生态省建设试 点工作,把循环经济作为产业准入的 重要fJ槛,加快推进资源加J 、装备 制造业、H了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等 才,提高人力资本的利用率.走科 教兴省,人才强省的道路。一方 息、 防科技等技术密集型产业。 加强 区建没和招商引资工作,利 面,可以直接加大财政投入支 持.结合具体经济教育环境.“硬 用I元I区的扶持,快速扶持企业 发展,发展专业化园区,形成有区 域特色的产业集聚、 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知识型 件”“软件”齐进步.即教育没备 币¨优秀教师都要做到与时俱进,冈 地制宜 一方面,也可以间接通 产业发展,积极推广资源节约、替代 和循环利用技术,按照减量化、再利 用、资源化的要求,探索建立山西省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加大干熄焦、变 频节电、地源热泵、城市垃圾、污水 过培育新型的外资民营企业等为人 才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和就业机 会,充分调动人l才的主动性、创新 经济发展,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政 策引导下,从山西的总体眢隋出发, 围绕信息化建没的各个领域,以 为龙头.JJu强对知 和技术的开发、 性、积极性,提高科技和人才在企 业、行业、地区的经济增长l{_J贡献 度 此外,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 处理等节能减排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 研发和技术转化力度 .加怏污染防 治.加强城市基础没施建没及生态环 境改造,加大城镇化发展及生态环境 引进、吸收和转化,提高各个领域, 以为龙头,加强对知识和技术的 开发、引进、吸收和转化,提高各个 领域的信息化水平,构建1 LI西省的知 型经济平台,使山西的整体经济实 的生产科学技术,逐步形成以产品 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 高效回收的循环模式,发展循环经 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 集约型的转变: 保护力度。按照不欠新帐、渐还旧帐 的原则,建立健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 护的补偿机制,加大生态环境治理修 力得到切实提高、为此,应该做到以 复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瓣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