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算能力的培养
东村小学 董利霞
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是数学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其中以运算能力为基础。
数算能力,一是指对具体数学进行运算的能力;二是对于数式进行变换的能力。就其实质而言,即运用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及运算律进行的推理过程。由于运算过程中要涉及观察、分析、概括等感知、思维诸因素,因此,运算能力对于智力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培养运算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运算能力的强弱,主要表现在运算的正确与否和速度快慢上。其中正确又是迅速的前提,如果是错误的计算,再快也没有实际的意义。按照题目的特点进行灵活的运算,不仅可以使运算迅速,而且能提高数学思维品质。因此,培养数算能力应着重培养运算的正确性、运算的技巧性和运算的迅速性。 一、 掌握运算依据,培养运算的正确性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运算所需的概念、性质、公式和法则 因为数学理论是数算的基础,只有切实掌握有关知识,才能使运算明确方向、开拓思路,为运算提供依据,这是进行正确运算的前提。
2 、使学生运算时做到步步有据,理由充分
从本质上讲运算是逻辑推理,运算过程是应用三段论推理过程,只是三段论的省略形式而已。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重要的是提高学生
的推理能力。在教学时既要使学生了解“怎样运算”,又要明确“为什么这样运算”,这样就能保证运算的正确性。
3、 引导学生在运算时细心观察、深入分析
通常,学生在运算时处于一种急于求成的心理状态,由于草率而失误,为了提高运算的准确程度,要针对这种状态向学生强调“准在先”、“快在后”,让学生懂得在慢中求快的辩证道理。让学生拿到题目之后,首先要细心观察、领会题意,全面理解题目要求,然后确定运算方向,有目的地进行运算,才能有条不紊,正确无误,且因少走弯路,而做到“形慢实快”。
二、 掌握运算方法,培养运算技巧性
数算只抓住一般的规律性是不够的,还必须形成训练的技能、技巧。因为在运算过程中,概念、公式、法则的应用千变万化,情况十分复杂,没有训练的技能、技巧,就不能迅速地得到运算结果。因此,教学中要认真处理好常规方法与技巧方法的关系,常规方法是基础,技巧方法是提高。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掌握系统的运算规律上,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发现、归纳一些技能技巧,这对于做到运算迅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运算教学中要注意“四结合”。 1、
情境导入与教学铺垫相结合
课堂的基本模式一般都是一开始先创设情境,在情境中直接学习新知。我认为在运算课中,可在新课前加入铺垫导入,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生长点,让学生根据旧知运用迁移,自主地学习新的计算。 2、
直观算理与抽象算法相结合
运算教学既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理,又要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法,还要让学生体验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
算理的深层理解和算法的切实掌握。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适当的加入动手操作,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时,如果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摆一摆,采用直观教学的手段,化抽象为具体,把直观的算理与抽象的算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可以帮助学生直观、明了地理解算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多样算法与优化算法相结合
新课程提倡算法多样,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算法,在面对一个计算问题时,解决计算结果的策略可以是多样的,只要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合理、合乎逻辑,就应加以肯定。当学生提出各种方法后,我们要引导学生对每种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让学生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的思想方法。 4、
运算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运算是由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了计算方法后,再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这样做,既巩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又避免了单纯的技能训练,既体会了计算的价值和应用,又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 掌握运算规律,培养运算的迅速性 1、
使学生注意运算的多解性和合理性
合理运算是选择一种好的方法进行运算,合理进行运算是既正确而又迅速的运算。这要求学生具有相当的知识基础,并在敏锐的观察力以及良好的分析能力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运算概括能力。可以通过“一题多解”,从多种解法中分析、比较,来培养这种选择性的运算
概括能力。
从认知角度来看,运算的多解性是感性阶段,而合理运算则是运算的理性阶段。由多解性通过分析、比较来培养学生运算概括能力,从而进入合理性阶段,这是由一个量变到一个质变的过程。 2、
使学生明确运算的层次性和顺序性
(1)数算具有层次性这个特点,要求运算内容十分清楚。运算能力的发展也总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简单的、低级的运算没有过关,功夫不扎实,要发展到复杂的、较高级的运算是很困难的。要求学生在运算上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地走,切不可轻视那些简单的低级的运算。
(2)数算是有程序性的,没有掌握运算程度,是不能合理完成运算的。一般而言,每一种基本运算都是具有程序的,即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又做什么,第三步再做什么,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运算的程序反映了该运算的规律如果不掌握这些规律去解题,只能是胡乱猜测。因此,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去发现和及时总结这些带规律性的东西。然后要抓住这些规律,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有条理的训练,提高运算的合理性和自觉性。
总之,计算是一种技能,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各种数学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正确、灵活的方法固然重要,但要使这种能力巩固下来并进一步提高,还须帮助学生深度感悟算理,牢固掌握算法,最终实现计算能力的稳健发展。
浅谈小学数算能力的培养
东 村 小 学
董 利
霞
小学数算能力的培养
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是数学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其中以运算能力为基础。数算能力,一是指对具体数学进行运算的能力;二是对于数式进行变换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强弱,主要表现在运算的正确与否和速度快慢上。因此,培养数算能力应着重培养运算的正确性、运算的技巧性和运算的迅速性。一、 掌握运算依据,培养运算的正确性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运算所需的概念、性质、公式和法则 2 、使学生运算时做到步步有据,理由充分 3、 引导学生在运算时细心观察、深入分析 二、 掌握运算方法,培养运算技巧性
数算只抓住一般的规律性是不够的,还必须形成训练的技能、技巧。因为在运算过程中,概念、公式、法则的应用千变万化,情况十分复杂,没有训练的技能、技巧,就不能迅速地得到运算结果。如:简便教学计算中,298+304+196+502=?引导学生用凑整先算的方法。原式=(298+502)+(304+196)
=800+500=1300。这样算,就会变得迅速、准确。因此,教学中要认真处理好常规方法与技巧方法的关系,常规方法是基础,技巧方法是提高。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掌握系统的运算规律上,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发现、归纳一些技能技巧,这对于做到运算迅速是十分必要的。
三、 掌握运算规律,培养运算的迅速性
1、 使学生注意运算的多解性和合理性 2、 使学生明确运算的层次性和顺序性
总之,计算是一种技能,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各种数学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正确、灵活的方法固然重要,但要使这种能力巩固下来并进一步提高,还须帮助学生深度感悟算理,牢固掌握算法,最终实现计算能力的稳健发展。
董丽霞,女,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爱校、爱岗、爱生\"、\"乐于奉献、勇于探索、积极进取\"是我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近年来,连续被评为“县十佳教师”“县模范教师”“市教学能手”“市模范教师”等称号。论文“唤起写作热情 搞好作文教学”曾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并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