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付帮勤,等:山东东明黄河宽河段“二级悬河”综合治理浅议 第6期 2.6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工程措施 护方案。这就需要不断充实、完善预案,做到抢险时指挥 防洪非工程措施是通过法令、、社会及经济等防 有据,调度有序。 洪工程以外的其它手段,去适应洪水特性,掌握洪水规律, (6)“快”即抢险人员、设备、料物要快速到位,并快速 减轻洪水造成的灾害等措施。应该在充分发挥现有防洪 展开抢护,使险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控制。要做到这一 工程作用的同时,采取“人”、“物”、“时”、“技”、“准”、“快” 点,必须保证交通、通信畅通。 等各种有效的非工程措施,已弥补工程措施的不足。 (1)“人”即人防。按照黄河专业队伍与群众队伍相结 3几点建议 合、军防的原则搞好人防队伍培训和学习、技术练兵、 (1)做好前期研究工作,为“二级悬河”的综合治理打 技术比武、实战演习,提高抢险队员的抢险能力。 好基础。在客观分析现有滩区的合理性及存在问题 (2)“物”即防汛物资、料物。充分的物资储备是夺取 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制订出既有利于黄河防洪、又有利于 抢险胜利的物质基础。对抢险器材、工具定期进行认真检 滩区经济发展的、切实可行的滩区。大力研究和加强 查、测试、维修,保证随时可以投入使用。 “三新”技术在防洪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修建不抢险或少抢 (3)“时”即抓住抢险时机。险情发生、发展有一个过 险工程,提高防洪工程科技含量,实现科技治黄长治久安、 程,抢早抢小,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抓住抢险的有 滩区群众安居乐业。 利时机,需要建设先进的险情预报处理系统和严密的防汛 (2)加大防汛抢险组织、技术的研究,完善非工程措施 指挥体系。 建设。继承和改进黄河抢险已成熟的技术和方法,积极引 (4)“技”即抢险技术。1998年长江九江大堤堵口的经 用防汛抢险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加大抢险组织研究, 验告诉我们,先进的抢险技术对抢险的成败至关重要。必 特别是天气较差时,以及大堤临背皆水、道路泥泞、人员极 须加大技术创新,研究利用大型机械化设备抢险的新方 度疲劳,查险、抢险和滩区迁安救护等工作交叉的情况下 法、新工艺,并通过实战演习进行实践和检验。 的组织指挥。利用高科技手段,统一规划,合理布设站点、 (5)“准”即准确的抢护方法。险情发生后,时间紧迫, 科学分析,以促进黄河防洪减灾措施的不断完善。 需要抢险指挥员根据具体情况当机立断,拿出最有效的抢 +-+、 黄河奇观 ; j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河水的含沙量奇高,特别是汛期洪水的含沙量更高,从而形成了 ; j t 黄河特有的奇观。 t j 浆河:1994年2月28日的《黄河报》上有一篇“浆河奇观”的文章中描述了发生在黄河二级支流芦河(位于 i { 陕西省横山县)上的一次浆河现象。文中记述:1971年8月17日早晨,横山县突降暴雨,芦河河水猛涨,下午2 } } 时涨至顶峰。河水含沙量高达1 190 ke'r ̄3。下午5时,“水位落去三分之二时,忽然水色变暗,洪水稠得象浆 i { 糊,流速越来越慢,水位不断抬高,泥沙托着稀稀拉拉的干土块,时而咕噜咕噜冒着气泡,向前走几米,又停顿 { ' 下来,涌上一阵,又向前走几米。两个小时后,水流才恢复正常。经测算,这一天的输沙量达742万吨,相当于 j j 117 800节火车皮的运输量。” ; t 揭河底:在干流龙门——潼关河段,曾多次观测到汛期高含沙洪水使河床产生强烈冲刷的奇特现象。淤 t i 积在河底的泥沙,成块成块地被翻滚的水流所掀起,象一堵墙一样,露出水面,但很快又塌落在水中,几小时内 ; It 河床可以冲深1~9 m,群众称它为“揭河底”。 { { 悬河:由于大量泥沙淤积,黄河下游河道逐年抬高,目前滩区地面一般高出堤外地面3~5 m,部分河段, j ; 如河南省封丘县的曹岗附近,滩面高出堤外地面达10 m,河床被高高地架在华北平原之上,滚滚黄河水全靠 { j;t 两岸大堤约束, 人们形象地称它为“悬河”。 T;j .+ + +.—●一+ + + + + + + —●一+ +.—●一—●一+.—●一+ —●一+ + + + + + + —卜+ + —卜-—卜.+一—卜一+.—●一—卜一—卜一—●一—卜一—卜-—卜一—卜・一 一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