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人: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班级 )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授课题目 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第 1课时 (1)知识目标:明确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知道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 三维目标 (2)能力目标: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重 点 难 点 课 型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 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师 活 动 设 计 导入新课:教师简单介绍第三单元知识结构。 时政:2014年3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是什么会议?——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教师:你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吗?你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怎样产生的吗? 那我们这节课来学习第一框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进行新课: 一、 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学生阅读P55第一段,理清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 我国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广大的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各级,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二、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我国的明确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引导学生看书并探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职权和常设机关各 自主备课 拟 2 课时 是什么? ①性质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师 活 动 设 计 ②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 最高任免权和最高监督权。 ③常设机关:全国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的部分职权由全国常委会行使,以便更好的发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2、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①性质: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⑵作用: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是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机关的完整体系。 3.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①立法权:即制定法律的权力。全国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注意:全国和地方在立法权上的区别。拓展知识:只有全国及其常委会才是立法机关 ②决定权:是和法律规定的各级和县级以上各级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 ③任免权:各级及其常委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的权力 ④监督权:监督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 判断:P54探究与共享图片中体现人民代表大会的哪些职权? 【易混点拨】: 1、我国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点拨:我国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 自主备课 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点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巩固练习】学案中的1、2、 教学后记:
主观题类型及其答题技巧
1、体现类
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从材料中概括出什么道理?”等。 一般来说,它的设问是上述材料体现了所学政治学科的知识点。
应把教材中所有与材料相关的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比较,符合的就是答案的一个要点。
答题时,可先把材料中的关键句组合摘抄(有分有合),后说明它符合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 或者先指出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然后列出材料的相应措施或做法。 2、依据类
依据型问题的问法一般是让你说出“做这样一件事的依据是什么?”答案基本上是课本上的基本观点、原理。答依据题不要答重要性或意义。 3、为什么类
为什么型的设问有“为什么说?为什么要?”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必要性)、意义(重要性),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四)意义类
此类简答题是针对某一“做法”或“事件”的意义来设问的,一般用“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作引导词。答题时一般采用“才能…;才能…”或者“有利于…;有利于…”这样的排比句。 4、怎么办类
“怎么办型”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字眼来设问。“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公民、企业、
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审查给定的材料,找出材料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寻找措施。 5、启示类
启示型的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它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启示等等。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先提出理论依据,然后再提出应该怎么办,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寻找措施。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6、认识类
认识类简答题,本身提供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就这一材料中的现象、事件或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一般用“谈谈你对……的认识”、“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评价……”、“如何分析……”等。
这种题型有两类:一类是对某种已定型的某种现象、制度、做法的认识。一类是对某些具有争议性的现象和观点的认识。
回答第一类,实际上是一种论证。要运用相关知识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几个角度去回答。 第二类实际上具有辨析的性质,回答这类问题,要针对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方面,进行点评、分析。 三、答题要要注意克服的常见毛病:
1、急于求成。不审题,不构思,怕时间不够,想一句写一句,结果不是错解题意,用错原理,就是重重复复,颠三倒四,该回答的没回答好,不用回答的却写了很多。
2、照本宣科。不理会题目的具体要求,不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紧扣题意进行回答,只是一味地按照复习资料或辅导老师给的相似题的答案答,结果由于答题的针对性不强,得分率不高。
3、表达不准确、不科学。原理表述不准确,分析用词不当。
4、书写不认真。字体潦草,涂改过多,论述不分要点,卷面不清晰。 以上几种常见毛病,是影响非选择题得分率的最大障碍。因此,要努力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就应该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灵活运用解题方法上,才有可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特别提醒:高考试卷中的适用原理(知识)一般是不会重复的,切忌多个问题用同一原理( 知识)作答;而当一个问题适用多个原理作答时,一般要求在答题时要做到先原理后材料,重要原理在前,次要原理在后,一定要把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把握的写在最前面,以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其他的次要原理写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