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实现心灵的沟通
作者:陈雪飞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年第4期
重庆市江北区鱼嘴初级中学校 陈雪飞
众所周知,学生在校违反了校规校纪,或做了什么错事,只要被老师发现,一般都将受到批评、指责的。在近些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处理过不少大大小小的事情,既有“狂风暴雨”,也有“和风细雨”,但细细回味,后者才是最佳的途径,才能达到既“治根”又“治本”的目的。其中一件事最让我感动和欣慰,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班主任角色就是要为学生付出爱、寻找爱——使枯萎了的心灵苏醒,使冰冻了的感情消融;班主任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爱中成长。
事情是这样的:
一天中午,我正在办公室办公,纪律委员匆忙跑进来:“老师,孟文华(化名)他们几个在教室玩篮球,球落到了一个正在做作业的女同学的桌上,不但把书弄脏了,还把文具盒打翻在地上,文具也散落一地,那个女同学趴在桌子上哭了,我去叫他们把文具盒拣起来并且道歉,可是他们几个非但不去拣,还嬉笑地冲着我做着鬼脸……”
这个孟文华,一直都是班上最令我头疼的,不仅学习不努力、成绩特差,而且总爱打闹、惹事,还是班上不良行为的“领头羊”。我也没有少进行批评教育,但总不见什么效果,让我真是有些江郎才尽。
我把惹事的几名学生叫到办公室。当时,孟文华一走进办公室的样子就令我非常生气——东摇西摆、难看的脸色,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分明是没把我放在眼里,表明他是极不情愿地来到办公室。我倏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差一点就骂出来:你个混蛋!什么态度!
此时,理智一下让我压下了胸中的怒火,因为我想到,以前总是粗暴地谩骂、斥责,可总是于事无补。于是,我保持了沉默。直到五分钟后,我才轻轻地说了一句:“你们坐吧。”可他们都站着纹丝不动。我猜想,他们也许是感到意外,一来站办公室总是不光彩的事吧,二来这是第一次违纪还受到老师如此的待遇。见他们没有行动,我又亲自动手搬了几把椅子放在他们面前,再一次轻言细语地说:“坐吧!坐下说。”他们终于坐下了,表现出有点儿不好意思。特别是先前还满不在乎的孟文华,此时两手放在腿间,耷拉着脑袋,看起来很不自在。
我心头窃喜,于是对他们的行为进行逐一分析,从是非观念、责任意识,到理解宽容、自尊自强,再到纪律观念、法律意识等,并一一指出他们的错误所在。谈话中,他们慢慢地抬起了头,坐直了身子,听得很专注。特别是孟文华,近一个多小时的谈话,居然再没象以前那样左说左对、右说右对,一直神情愧疚地聆听着,不时还不自觉地点着头。
有了这次小小的“成功”,我便有意无意地寻找机会,与孟文华聊天谈心,并在聊天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明确理想,给他纠正错误的机会,让他看到光明的前景。他多次对我说:老师,我以前真对不起你,给你添那么多的麻烦,让你操心不尽,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希望你经常教育我,我有不对时,你就骂我、打我嘛,我真的会感激你的!同时,我又主动帮助他解决学习上的障碍,一旦信心不足、失去恒心,他也会主动与我交流,让我帮他树立信心、坚定恒心。经过两年的努力学习,孟文华以较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市级联招学校,并在班上保持前十名的成绩,他的理想是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经过这件事,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班主任,学生的命运就掌握在你的工作中,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在家都享有特殊关爱,在溺爱的环境中成长,非常缺乏意志力和坚强学习的毅力,一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不思进去,容易自暴自弃,养成不良行为。作为班主任,就要想出适宜学生的教育方法来改变学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本”,认真研究学生的个人特征,对学生要充满爱心,从学生的心理需要上讲,爱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最好礼物,希望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坚持如下原则:
1、展现民主平等。师生间平等地交换意见,如请学生落座,显得“平起平坐”,放松他们对来自挨批评的对抗性和警惕性。在那次事件中,如果第一句话不用“坐吧”而是“站好”,就会把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置于不平等的对立面上,从而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亲和关系。本来他们几个人影响别人的学习,是违纪行为,我却没有严厉地训斥,而是以温和的语气与他们交流,结果产生了奇效,为孟文华的最终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找准切入点。班主任教育学生要晓知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感人,但这必须要有一定契机、找准切入点,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那次事件中,从孟文华进门的一瞬间可以看出,他们在思想上已经筑起一道对抗老师将要进行“洗礼”的屏障。而此时,我对着这个屏障强行拆除,只能是越来越糟。要进行有效的批评,首先要做的是让他们自己放下这道屏障而不是批评本身。我出其不意的让座与出其不意的第一句话使他们的预先设防手足无措,从而不攻自破了。此后,他们的眼睛、耳朵、思想就会顺着我的思路和我的教育去看去听去想了。
3、做到通情达理。其实每个人都会犯错,何况是仅十多岁的初中学生。所以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首先要在心里原谅他们的行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个年龄的孩子是非观念还没完全形成,他们做什么事多以好玩为前提,很少考虑到是对是错,更谈不上顾及他人的感受了。掌握了他们的心理特点,作为班主任就应该由此出发,因势利导,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才可能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得到改正,也才会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4、更新方法与手段。有时最直接的批评、指斥,只能导致最快速的失败。要善于在迂回中前进,找到他们心中的期望点(老师温和的态度与真诚的关爱)。灵活地选择、适时地调整教育的策略、方式方法,有利于达到教育的目的。这就需要敏锐地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根据新出现的情况即时灵活机智地调整原来的教育方式,调整说理的角度与方法,努力与他们的心灵相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爱去感化他们,让他们从心地里接受教育。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因斯坦也说: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冰心更说得好:“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每个学生都是一本需仔细阅读的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如果学生生活在没有爱的世界中,他就学会了冷淡,学会了逃避;生活在爱的滋润中,他就学会了包容,学会责任;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