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进一步认识平均数及其实际意义)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进一步认识平均数及其实际意义)

来源:刀刀网
振新小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集体备课记录(第一稿)

第16周星期五地点高年级办公室 高年级备课组成员陈丽芳 黄振庆 蔡淑贤 全雅枝 中心发言人:叶莉霞

内容:平均数的再认识(进一步认识平均数及其实际意义) 备课组教师建议 教学 1、结合生活实际再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的建议: 目标 2、能运用平均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 应用。 教学 重点:认识平均数的代表性,体会一个数变化引起平均数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建议: 分析 难点:体会平均数的灵敏性 关键:理解极端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 教具 课件 教时 课前1分钟建议: 1课时 课前小练: 4/1+(15/4-6/1) 8-9/5+9/4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 教学环节建议: 1、计算某学习小组的期中数学平均分。 教 2、根据淘气的平均分算出英语科绩 学 过 学生计算工,集体订正答案。 师: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求出期中数学平均分和淘气的英语平均分,这程 节我们再来认识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再认识) 二、探索新知 1、教师出示例1:根据有关规定,我国对学龄前儿童实行免票 乘车,即一名成年人可以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2米的儿童免费乘 车。1.2米这个数据是如何得到的呢? (2)说一说你的看法。 (3)解决疑惑。 学龄前儿童,即0-6岁的儿童,而这就意味着0-6岁的儿童身高 普遍不会超过1.2米,那么我们首先就要调查一下0-6岁儿童的 身高数据,但是我们无法确定一个准确数值,这就需要计算出数 据的平均数来解决问题。 出示统计数据:“据统计,目前北京市6岁男童身高的平均值为 119.3cm,女同身高平均值为118.7cm。 出示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具有代表性。 揭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平均数是有代表性,能帮我们解决问题 2、求平均数的方法。 出示课件:“新苗杯”少儿歌手大奖赛的成绩统计表。 教学、学法建议: 评委1 评委2 评委3 评委4 评委5 平均分 选手1 92 98 94 96 100 选手2 97 99 100 84 95 选手3 90 98 87 85 90 (1)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并排出名次。 (2)在实际比赛中,通常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 教 然后再计算平均数的记分方法。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3)按照上述的记分方法加表重新计算3位选手的最终成绩, 学 然后再次排出名次。 过 (4)你觉得哪一次排名更公平,为什么? 3、解题策略。 程 题中数据众多,无法直接比较,可以先求出每位选手的平均成绩, 再进行比较,这样就容易排出名次。 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选手1:(92+98+94+96+100)÷5=96(分) 选手2:(97+99+100+84+95)÷5=95(分) 选手3:(90+98+87+85+90)÷5=96(分) 课外作业建议: 4.小组合作学习:探讨去掉最主分和最低分的平均数。 (1)观察比较:与上面的条件与问题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思考并解答:你能联系上面例题的解题思路计算出这题的 结果。 (98+94+96)÷3=96(分) 97+99+95)÷3=97(分) 90+87+90)÷3=(分) 名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变化?(学生讨论后回答) 5.小结:平均数具有代表性,能帮我们解决问题,任何一个数有变化平均数 都有反应。(板书)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88练一练1-3题)。学生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完成《能力训练》75页 平均数的再认识 板书建议: 平均数的意义:代表数据的中集中趋势 板 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书 平均数的特性:灵敏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