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几点策略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 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有实效的数学课,离不开清晰明确 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引领着教学的方向。但现实中,有的 教学目标缺乏深入思考,缺乏针对性;有的对显性的、容易 实现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关注过多,对隐性的“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作为一种装饰,以应付教案检查,结果造成教 学目标缺少针对性。
如何面对学生的实际,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呢? 结合教学经验现谈谈把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几点策 略。
一、领会课标精神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通过四个学习领域的教学,帮助学 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 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 新意识”;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二深入理解这些核心概念的深刻内涵,使课堂 教学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助力,是教学的落脚点。
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在刻画结果目 标时,使用了 “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行为动词,在 描述过程目标时,使用了 “经历、体验、探索”等行为动词。 制定教学目标时使用的目标动词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就不 同,定高了,学生达不到;定低了
1
缺乏挑战性。因此要用好表 示程度的语言,对课堂教学准确定位。
案例及解析
“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目标
了解含有字母式子的含义,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简明、概 括的特点,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体会从具体形象到抽家概括 的符号化的思想以及代数思想;
体会字母表示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 的联系。 这个教学目标用了 “了解、认识、掌握、体验、体会” 这些目标动词,由此,我们应明确学生通过这节课应该“能 在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字母式子的意义;在理解 字母式子意义的基础上,能够在新的情境中用字母式子表示 数或数量关系;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字母式子的特征,获 得用字母表示数的初步经验,体会符号简洁、概括与抽象的 特点」
在实践中,老师们在刻画知识与技能目标或描述数学活 动过程时,往往忽略目标动词的使用,造成课堂教学目标不 明确,教学内容安排难易不合理。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使学 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又要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落在数学 思想方法的领悟上,数感的增强上,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上, 空间观念的发展上。准确选择好目标动词,课堂就有了明确 的定位,就有了生命力。
二、深入理解教材
教师要在宏观上整体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要 在微观上
2
要深入解读教材。切实领会编者的意图,要解读教材 中的知识内容有哪些,这些知识点是怎样呈现的,知识点之 间有怎样的联系,还要解读学生学习的过程,教材上的每一 幅图片、每一个对话、每一行文字都告诉我们什么,以及每 一个知识内容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什么。
案例及解析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学目标
两位数加两位数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从下面的表格中可 以看出本教学内容在整个整数加减法中所处的位置:
跳出整数加减法看小学阶段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整 数加法
计算的学习是小数、分数计算学习的基础,整数、小 数、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是相通的,即相同单位可以直接相加 减。
3
整数加
小数加 减法
分数加 减法
减法
跳出小学阶段加减法计算教学,放眼初中教材:小学阶 段的加减法计算是为了初中阶段学习有理数和整式的计算
境中,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理解算理、掌握算 法,实现算法多样化,并且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 解算理。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中应体现如下内容: 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把估算、口算和笔算有机地结 合在一起,体会计算源于生活的需要;在动手操作学具、自 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研究算法,理解算理,感受算法的多 样化;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提 高计算能力。
专业解读教材,要读懂教材上的每一幅图片,每一 句话、每
一个符号,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是什么”、“怎 样办:在不断追问的过程中紧抓数学本质,设计有效的数 学目标。教师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带着学生走得远。
三、研究学生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学习,应在已有的认知水 平和经验基础之上,准确地了解学情,是制定教学目标、实 施有效教学的重要依据。
了解学生什么?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必需的已有 知识与经验基础?对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学生的学习困难 在哪里?学生感兴
4
趣的问题是什么?学生喜欢的方式是什 么?等等。可采用问卷调查、访谈、作品分析、课堂观察进 行了解。
案例及解析
“9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
教师第一次拟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9的乘法口诀。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学习 兴趣。 上课之前,教师对48名学生进行写出9的乘法口诀的 检测。情况如下表:
占总数的百分 学生情况分类 全写对的 全写出来表达 人数 比 27 3 56.3% 6.2% 29.1% 8.3% 不规范的 写出大部分 写出少部分 14 4 结果表明:9的乘法口诀已经有多数学生会默写了;少 数学生对于“7X9”、“8X9”等数大的口诀记忆不清,存在 问题的仅4人。
从统计的结果看,编口诀和口诀的整理已经不再是学生 学习的难点,对“大数” 口诀的记忆是学生学习存在的主要 困难。据此可知,学生需要记忆口诀的方法指导,除了运用 规律记忆口诀,还要学会在
5
解决具体问题时加强对口诀的理 解。
根据调查的结果,重新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9的乘法口诀并熟记口诀。
2、发现口诀的规律,能根据发现的规律找到口诀之间 的联系。 3、在寻找9的乘法口诀规律的过程中,获得探索规律 的一些方
法;培养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很明显,调整后的教学目标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现状,更 具有针对性,更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数学规律的探 索,更注重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更能够促进 学生的发展。
要把握好小学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深入领会 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同时要读研究教材读懂学生,力求教 学目标更加清晰,针对性强,让教学更具实效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