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22-2023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22-2023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来源:刀刀网


山东泰安肥城市2022-2023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第I卷正确答案的序号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考生只交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天狼星,是除太阳外全天最亮的恒星,但是暗于金星与木星,绝大多数时间亮于火星。距离地球约为 8.6 光年。金星是我们观测到的除日、月之外的最亮天体,金星大气层比地球大气层浓密,导致只有少量的太阳辐射能到达金星地表。已知太阳系直径为300亿千米,银河系直径为10万光年。据此完成1~2题。 1.天狼星所属的天体系统为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①有线电话突然中断 ②出现“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亚寒带地区树木年轮的疏密变化平均周期约为11年 ④扬尘、沙尘暴天气的发生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6.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体现在 A.公转轨道面和其他行星相差巨大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绕日公转运动 读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地层①~④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9.石炭一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力最大的地区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

A.干燥,冷热多变 B.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湿润,森林茂密 D.寒冷,冰雪广布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一个未来故事:太阳急速老化,人类选择距地球4.2光年的比邻星系作为新家园。人类带地球逃离太阳系期间,暂居在距地面5千米的地下城,并计划借助木星的引力弹弓获得动力逃离太阳系。据此完成10~11题。

10.有关《流浪地球》的讨论合理的是

A.木星是类地行星,由岩石组成

B.是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2.关于金星亮度大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身能够发光

B.大气反射作用强 C.大气逆辐射强 D.地面反射作用强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961~ 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如产潜

川盆藏高原

4.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

地 C.华北平原 D.青

B.植被少 C.地势高 D.云雨少

5.下列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1 / 4

B.地下城位于地球圈层的地壳部分

C.流浪地球的新家园在河外星系 D.太阳活动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11.影片中描述人类利用木星引力,使地球加速飞出太阳系。木星引力大主要是其

A.表面温度高

B.体积质量大

C.平均密度大

D.公转速度快

12.下图是大兴安岭林区砍伐的一个树桩的年轮图,则甲、乙、丙、丁代表的方向分别是

A.东、西、南、北 B.西、南、东、北

C.南、北、东、西 D.北、南、西、东

一批货物从上海通过海运运输到伦敦,读下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A海域与B海域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海域盐度和密度都大于B海域 B.A海域盐度和密度都小于B海域 C.A海域盐度大于B海域,密度小于B海域 D.A海域盐度小于B海域,密度大于B海域

14.轮船通过直布罗陀海峡时,该海峡两侧的海水流动情况为

A.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 B.底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表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 C.表层和底层海水都是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 D.底层和表层海水都是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 15.将要进入伦敦港时,轮船的航行情况为

A.顺风顺水 B.逆风逆水 C.顺风逆水 D.逆风顺水

读“海陆风形成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据此完成16~17题。

16.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大气的垂直运动 B.地球自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地面冷热不均 17.ABCD对应的气压排序正确的是

A.A>B>C>D B.A>B>D>C C.B>A>C>D

D.B>A>D>C

18.下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等压线与风向关系的图是

读下图,据此完

成19~20题。

19.上图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突出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

B.暖流

C.寒流

D.径流

20.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距最近的时段是

A.2月

B.5月

C.7月

D.10月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据此完成21~23题。

2 / 4

A.O时左右 B.6时左右 C.12时左右 D.18时左右

第Ⅱ卷(综合题 共50分)

二、综合题(共5小题,26题8分,27题12分,28题14分,29题16分,总分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地理学家认为,地壳是一个连续的圈层,并且地壳的厚薄不一,其厚度和海拔有很强的相关性。

(1)上图中属于地壳的范围为______层和______ 21.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层。(2分)

A. a增强

B.b增强

C.c减弱

D.d减弱

(2)现代岩浆的发源地位于图中的______层。(222.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是

(3)简述地壳厚度和海拔的相关性关系。(2分)

(4)理论上讲,全球地壳最厚的地点在______,最薄的地点在______。(2分)

A.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B.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

27.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C.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D.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3.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A.流量下降

B.丰水期水位上升 C.流量会更加稳定

D.流速减小

青岛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海水淡化”的模拟实验(左图),右图示意当日透明水箱内外气温变化。 据此完成24~25题。

(1)深秋和初冬季节,我国北方农民在田间地头燃烧柴草防御霜冻,其原理是____, 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过程有关。(4分)

(2)多云的白天比晴天气温低,原因是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 ______过程相关。(4分)

24.左图获取淡水过程中,主要模拟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3)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原因是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过程有关。(4分)

①蒸发 ②降水 ③水汽输送 ④径流 28.读华北地区某城市11月3日20时的气温(单位:℃)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__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

25.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

3 / 4

分)

素,当晚城郊之间风向应该是______。(4分)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2

A.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释放大量热量 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 削弱作用小

(3)一般而言,城区的降水几率_____(大于或为_____。(4分)

(4)图中A地能否建水泥厂?为什么?(4分) 29.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小于)郊区,主要是因分)

(1)① ② (2分) (2)③ (2分)

(3)地壳越厚海拔越高,地壳越薄海拔越低。(2分) (4)珠穆朗玛峰 马里亚纳海沟 (2分) 27.(12分)

(1)增加近地面大气密度,增强大气逆辐射 丙(4分) (2)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甲(4分) (3)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 乙(4分) 28.(14分)

(1)热岛 (2分) 由郊区吹向市区(2分) (2)A(2分)

(3)大于 (2分) 城区空气对流上升运动;城区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结(2分)

(4)不能 (2分)该地冬季盛行西北风,A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A地离市区太近,在城郊热力环流圈内,水泥

厂的粉尘和污染气体能流向市区。(2分)

29.(16分)

(1)太阳辐射 (2分) (2)T M (2分)

(3)短 (2分)

(4)F (1分) 时间 (2分) F (1分) 空间(2分) (5)人工降雨(2分)

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2分)

(1)水循环的外动力主要是______。(2分)

(2)根据全球水平衡原理,P、M、T三种循环中,______循环的水量最大,______循环对地球淡水资源更新有重要意义,有效补充了地球的淡水资源。(填字母)(2分)

(3)某地区的水循环很活跃,那么该地区水体平均更新周期是较______(长或短)(2分)

(4)修建水库是对上图中______环节(填字母)产生影响,同时改变了降水的______分布不均(填时间或空间)。南水北调是对上图中______环节(填字母)产生影响,同时改变了降水的______分布不均(填时间或空间)。(6分) (5)目前,人们对环节C的影响主要形式是______,简述该形式的地理原理。(4分)

高一地理试题参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1-25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答案 1 C 2 B 15 A 3 D 16 D 4 D 17 B 5 C 18 A 6 D 19 D 7 D 20 A 8 B 21 A 9 C 22 B 10 B 23 C 11 B 24 B 12 C 25 C 13 B 题号 14 答案 A 二、综合题(50分) 26.(8分)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