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 钢筋混凝土 n厚度满足设计计算要求,不配箍筋也是可以的,且节点区柱纵向钢筋屈 /L 框架柱 节点核心区 曲外鼓的方法很多,如可以采用拉筋等代替箍筋的作用等等。另由于箍筋作 用不大,其配置数量的多少及相关构造对于节点的影响及帮助也不大,且节 柱纵筋 / 点区配箍还将削弱承担重要抗剪作用的梁端部腹板,施工也十分麻烦。因此 本文建议: 1)设计时节点区的箍筋尽量少配,能满足规范的最低要求即可。 IIl I …I 粱纵筋2)对于那些难以配置箍筋的复杂节点(如众多框架梁相交于某一劲性 柱端;或劲性柱内型钢形状复杂,本身腹板厚实等情况),可考虑在设计阶段 进行节点区承载力验算,在审图及其他相关审批部门允许的情况下,节点区 不配置箍筋。 / 相 3)节点区域的箍筋的构造措施可适当放松,如:可要求箍筋不必完全封 曼:梁柱节点构造示意图.苎 竺 苎 要结论本文总结摘录如下: 图5劲性柱一……~…’框架梁节点构造示意图一…一… 一 闭式;箍筋末端9O度弯钩即可;难施工位置可考虑部分采用拉筋(不穿型钢) 代替箍筋等。 近年来国内外有不少有关劲性柱节点区配箍的专项研究与试验,研究劲 性柱节点中箍筋所起的作用,是否有必要配置,及代替这些箍筋的方法。其主 1)东南大学进行的有、无箍筋的劲性柱节点对比试验日,试验发现:在型 5.结论与建议 1.本文推荐优先采用劲性柱一钢梁的框架结构形式。如遇到建筑平面不 规则等特殊情况,必须选用劲性梁作为外圈梁,因而形成的劲性柱一劲性梁框 架节点中,劲性梁的纵向配筋建议采用大直径钢筋,尽量减少穿过节点区域 的梁纵筋数量。 钢屈服之前,无论核心区有无箍筋,型钢与混凝土的变形是协调一致的。不配 箍筋的劲性柱节点的变形能力和延性性能已经能满足建筑结构的要求,与普 通钢筋混凝土节点比较,其节点的初裂荷载、耗能能力、延性等性能均更好, 型钢可有效防止节点的脆性破坏,而且比箍筋有效得多。但试验进入破坏阶 段,型钢屈服后,无箍筋节点试件的混凝土剪切变形随着模拟地震加载循环 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最后达到型钢剪切变形量的2倍;而有箍筋节点试件,混 凝土与型钢的变形始终协调一致。从试验最后期的数据看到,有箍筋试件的 载力验算,在审图及其他相关审批部门允许的情况下,节点区不配置箍筋。 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略有提高。 5.劲性柱框架设计完成后,业主、施工、监理等各相关单位在施工开始之 2)日本进行的加厚劲性柱节点内型钢腹板,取代配箍的试验研究 ,结 前应加强图纸的合理性审查,对于那些可能造成节点区域过于复杂,型钢、钢 论为:未配置箍筋但加厚腹板的劲性柱节点在模拟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曲线与 筋过于密集的节点应进行设计复核与优化,确保节点构造合理性与施工的可 配置箍筋节点相近,虽然型钢腹板屈服后承载力下降较多,但远强于普通钢 操作性。 筋混凝土节点,能满足建筑结构的要求。同时该研究建议加厚腹板的强度利 参考文献: 用率按50%计,加厚量为原腹板厚度的2倍。 3)国内近些年的其他相关的劲性柱节点试验的表明:劲性柱节点在柱 型钢腹板屈服前,其是否配置箍筋对节点的强度、延性等性能指标均无影响; f11梁柱节点专题研究组.劲性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性能及受剪承载力 『21唐九如、陈雪红.劲性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与抗剪强度建筑结构学报.1990 年第4期 I3薛建阳等型钢混凝土节点抗震性能及构造方法世界地震工程,3J2002年第6 月18卷2期 2.劲性柱中纵向钢筋的配置宜避开钢梁,穿过节点区,保持其连续性。 3.设计时劲性柱框架节点区的箍筋尽量少配,能满足设计规范的最低要 求即可;同时节点区域的箍筋的构造措施可适当放松。 4.对于那些难以配置箍筋的复杂节点,可考虑在设计阶段进行节点区承 对于配箍的劲性柱框架节点,箍筋能承担一部分节点剪力,但在一般工况下, 节点区的剪力主要还是由劲性柱中的型钢(主要是腹板)承担。一些研究也指 出无箍筋劲性柱节点虽有较好的受力能力,正常工况下与配箍节点几乎无差 『4】日本建椠学会.铁骨铁筋j、/夕IJ— 耩造计算檩毕同解说日本建椠学 别,但如果遇到强烈地震,节点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接近破坏时,核心区的柱 会.2001 纵筋由于没有套箍,容易屈曲而鼓出,造成节点角部破坏,因此适当的节点区 【5】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GI3-2010)北 纵筋拉结构造(如箍筋、拉筋等)可确保整体框架在接近倒塌时节点区域牢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靠。 【6】中 台集团建筑研究总院.钢骨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YB9082-2006).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正常使用状态下,劲性柱框架节点是否配置箍筋对 于节点的受力性能没有多大影响;极限破坏状态下,只要能保证型钢腹板的 (上接第137页)量与安全最为重要。结构设计要注重对不规则建筑内部结构 偏心距的调整,加强建筑的抗侧抗扭刚度,注重建筑安全质量,对不规则设计 中出现的薄弱部位要及时发现,并强化其构造。 参考文献: 李国强.多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坤国建筑.X-,3k出版社,2004 【214"q' ̄伟.不规则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12 [3]g-fCt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分析 山西建筑,2009,15:54—56. 【4】刘华新,孙志屏,g,l嵘书.抗震概念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IJ]辽 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02:222—224. (1 J安志宏.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不规则性的研究与应用[DI.吉林大学,2004 (上接第139页) 混凝土压应力允许值0.5fa=O.5x32.4=16…2M 由图9可见 由图可见,施工阶段应力满足要求。 最大压应力为8.986M ,满足要求;主压应力允许值0.6fe,=0.6x32.4=19.44M , 由图10可见最大主压应力为8.925M ,满足要求。 6、施工阶段应力验算 三、结论 在原有铰接空心板梁的基础上,对构造尺寸进行局部更改,改为刚接空 施工时混凝土强度已达到标准强度的85%,压应力允许值0.7 ’=O.7× 心板梁,改造后刚接空心板梁结构设计比较合理,能够满足城一B级荷载标准, 0,85x32.4=19.28M ,拉应力允许值0.7‘k’一0.7xO.85x2.65=一1.58M 。图8所示 满足工程实际需求。 为施工阶段混凝土的最大、最小正应力。 参考文献 1—r1■ . I l —厂]— …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J II 图8施工阶段混凝土正应力 L』 【2】《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IJ1 l1—2011) 【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T 50476—2008) [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