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2021《微生物学》期末课程考试试卷B1(含答案)

2020-2021《微生物学》期末课程考试试卷B1(含答案)

来源:刀刀网
 _ _ _ _ _ _ _ : 号 学 _ _ _ _ _线_ _ _ _ : 名 姓 _ _ _ _ _ _ _ _ __订_ _ _ _ : 级 业班 专 _ _ _ __装_ _ _ _ _ _ _ _ _ _ _ : 系 院 A.缩小 B.增大 C.无关 D.不存在

2020-2021《普通微生物学》课程考试试卷B1

7.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表明,放线菌无性孢子形成的方式是( )。

A.只有横割而无凝聚 B.只有凝聚而无横割

适用专业 试卷所需时间 120 试卷总分 100分 C.既有凝聚又有横割 D.既有菌丝体断裂又有横割 考试日期 开卷/闭卷 闭卷 成 绩 8.细菌主要以下面哪种方式进行繁殖( )。

一:名词解释 (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A.纵向二 B.横向二 C.接合作用 D.形成无性孢子 9.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的共同特性之一是( )。

1、培养基 2、噬菌斑 A.能通过细菌过滤器 B.具有产生ATP的系统 3、石炭酸系数 4、发酵作用 C.二均繁殖 D.对干扰素敏感

5、生长因子 6、同宗结合 10.能通过ED途径进行细菌酒精发酵的菌种是( )。

7、灭菌 8、连续培养 A.双歧杆菌 B.假单胞菌 C.运动发酵单胞菌 D.肠膜状明串珠菌 9、拮抗作用 10、病毒

11.在微生物5大共性中,最基本的一个共性是( )。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A.体积小,面积大 B.吸收多,转化快 1.荷兰的列文虎克最早观察到细菌的年代是( )。

C.生长旺,繁殖快 D.适应强,易变异

A.15世纪 B.16世纪 C.17世纪 D.18世纪

12.大规模液体深层通气搅拌培养技术的成功是由于以下有一种发酵的推动,即2.测量病毒大小用的纳米(nm)单位,其长度为( )。

( )。

A.10-6m B.10-8m C.10-9m D.10-10m A.谷氨酸 B.单细胞蛋白 C.青霉素 D.酶制剂 3.蓝细菌的“色素天线”是指( )。

13.下列有一种特性不属于基因突变的特点,它是( )。

A.藻青素和藻红素 B.β-胡萝卜素 A.对应性 B.自发性 C.稳定性 D.可逆性、 C.叶绿素 D.氧化胡萝卜素 14.三原界系统将生物分为哪三原界( )?

4.人类最早利用的“家养微生物”是( )。

A.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原生生物 B.古细菌、真细菌、真核生物 A.曲霉 B.酵母 C.毛霉 D.根霉

C.植物、动物、微生物 D.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古生物 5.类病毒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分子生物,它只含有( )。

15.一步生长曲线主要可分( )。

A.单链环状RNA分子 B.双链线状RNA分子 A.隐晦期、裂解期、平稳期 B.潜伏期、裂解期、平稳期 C.单链环状DNA分子 D.双链线状DNA分子

C.延迟期、裂解期、平稳期 D.胞内积累期、裂解期、平稳期

6.产芽孢细菌在其芽孢萌发时,发生遗传转化可能性( )。

第1页共3页

三、填空题(共30空,每空0.5分,共15分)

1.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1884年,由丹麦医生C.Gram创立了革兰氏染色法,可以将细菌明显的区分为G+和G-两大类,其染色步骤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4.我国古代先进的酿酒技艺最早是由名叫仪狄和杜康等代表人物发明的。( ) 5.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及

噬菌体都是烈性噬菌体。 ( )

6.凡能进行盐呼吸的细菌,都是严格厌氧菌。 ( )

7.根据微生物的不同进化水平和性状的明显差异,可把它分为原核微生物、真核微_____________四步,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____________。 3.微生物产生能量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种。

生物和非细胞微生物3大类群。 ( )

4. 整个生长曲线可分为四个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负链RNA病毒中的-RNA分子具有侵染性。 ( )

和_____________。

5.细胞生物量的测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9.诺卡氏菌能形成各种颜色的菌落,易与其他类型的放线菌相区别。( _____________。

10.在硝化作用旺盛的土壤中,必能找到数量密集的硝化细菌菌体。 ( 6.地衣是由_________共生或___________共生的最典型例子,好氧性自生固氮菌

与纤维素分解菌生活在一起是___ ________关系。

五、问答题(5小题,共30分)

7.病原体一般感染途径有呼吸道感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有哪些方法可以证实某一细菌存在着鞭毛?(6分)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 配制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6分)

8.在自然界引起元素硫和无机硫化物氧化的真细菌主要有: ___________、3、简述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特征。(8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简述反硝化作用的生态学作用。(10分)

四、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5、微生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举例说明。(10分)

1.原核微生物主要有6类,即: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螺 旋体。( )

2.由于细菌芽孢具有极强的耐热性和其他抗性,因此,能否杀灭某些代表菌的芽孢,

就成了衡量各种灭菌措施是否有效的主要指标。 ( ) 3.放线菌的孢子具有较强的耐干燥的能力,但不耐高温。 ( )

第2页共3页

)) 2020-2021《普通微生物学》课程考试试卷B1答案

适用专业 考试日期

五、问答题(5小题,共40分)

试卷所需时间 开卷/闭卷 120 闭卷 试卷总分 成 绩 100分 1、有哪些方法可以证实某一细菌存在着鞭毛?(6分)

答:(1)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2)电镜直接观察;(3)悬滴片在暗视野显微镜观察;(4)半固体穿刺培养观察;(5)固体平板培养观察菌落形态;(6)试管斜面培养观察。 2、 配制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6分)

答:在微生物学研究和生长实践中,配制合适的培养基是一项最基本的要求。配制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1)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培养不同的微生物必须采用不同的培养条件,培养目的不同,原料的选择和配比不同; 2)营养物的浓度及配比合适;3)物理、化学条件适宜,pH、水活度、氧化还原电位等理化条件都需适宜;4)经济节约,配制培养基时应尽量利用廉价且易于获得的原料作为培养基成份, 特别是在发酵工业中,以降低生产成本;5)精心设计、试验比较,比如进行生态模拟,研究某种微生物的培养条件;文献查阅,设计特定微生物的培养基配方;试验比较,确定特定微生物的最佳培养条件。

3、简述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特征。(8分)

答:细菌菌落:小,边缘整齐或不规则,湿润或干燥,有臭味。 放线菌菌落:干燥、隆起,表面呈紧密丝绒状,不易挑取,有泥腥味。 霉菌菌落:大而疏松,棉絮状、蜘蛛网状,有霉味。

酵母菌菌落:表面油脂状,大而厚、湿润、有皱褶、易挑取,有酒香味。 4、简述反硝化作用的生态学作用。(10分)

答案:广义讲,反硝化作用指被还原成亚并进一步还原成氮气的过程,狭义讲,指由亚还原成氮气的过程。

土壤及水环境因好氧性机体的呼吸作用使氧被消耗而造成局部的厌氧环境,盐还原细菌进行厌氧呼吸可将土壤中植物能利用的氮(盐NO3-)还原成氮气而消失,从而降低了土壤的肥力。松土,排除过多的水分,保证土壤中有良好的通气条件可防止盐还原细菌的反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在氮素循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盐是一种容易溶解于水的物质,通常通过水从土壤流入水域中。如果没有反硝化作用,盐将在水中积累,会导致水质变坏与地球上氮素循环的中断。

5、微生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举例说明。(10分)

答:①微生物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1) 提高土壤肥力。 (2)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 (3) 微生物饲料。 (4) 农产品加工。

②微生物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作用。

(5) 微生物是研究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理想材料。

(6) 在基因工程中的作用:作基因载体、供体、受体,产生工具酶。

一:名词解释 (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培养基: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产生代谢产物的混合养料。

2、噬菌斑:当寄主细胞被噬菌体感染后细胞裂解,在菌苔上出现的一些无色透明空斑(负菌落)。

3、石炭酸系数:指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药剂能杀死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度和达到同效的石炭酸的最高稀释度的比率。

4、发酵作用:基质脱氢后,氢和电子不经过呼吸链而是交给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作用。 5、生长因子:通常指那些微生物生长所必需而且需要量很小,但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化合物。

6、同宗结合:同一性状菌丝体上的两条菌丝融合后能形成子实体的现象。

7、灭菌:指利用某种方法杀死物体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的一种措施。灭菌后的物体不再有可存活的微生物。

8、连续培养:一方面不断加入新鲜的营养液另一方面又不断地输出培养物和代谢产物的培养方式。

9、拮抗作用:一种微生物通过产生特殊代谢产物或改变环境条件来抑制或杀死另一种微生物的现象。

10、病毒:一类超显微的,无细胞结构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分子生物。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C 2.C 3.A 4.B 5.A 6.B 7.C 8.B 9. A 10.C 11.A 12.C 13.A 14.A 15.A

三、填空题(共30空,每空0.5分,共15分)

1.被动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移位;2.初染、媒染、脱色、复染,脱色;3.发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4.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5. 测细胞干重; DNA含量测定;ATP含量测定法和代谢活性法;6.菌藻、菌菌、互生;7.消化道感染、创伤感染、接触感染、垂直传播;8.硫化细菌、丝状硫细菌和绿色及紫色硫细菌。

四、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第3页共3页

_ _ _ _ _ _ 号: 学 _ _ _ _ _ _线_ _ _ 名: 姓 _ _ _ _ _ _ _ _ _ __订_ _ _ : 班级 业 专 _ _ _ _ __装_ _ _ _ _ _ _ _ _ _ : 系 院 (7) 是现代生物工程的主角。

(8) 微生物实验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微生物学》课程考试

(B卷)试卷答题纸

第4页共3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