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浅析

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浅析

来源:刀刀网
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浅析 尹娜李飞 (首钢技术研究院) 摘要研究了国内外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发展状况及特点,分析了目前国内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进 步与局限性,并结合首钢现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薄板坯连铸连轧无头轧制表面质量 Elementary Analysis of Thin Slab Continuous Casting and Rolling Technology YIN Na LI Fei (Shoug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hin slab continuous casting and rolling technology were studied.The progress and limitations of current domestic thin slab continuous casting and rolling technology were analyzed.Based on present situation of Shougang,the suggestions were brought forward. Key Words thin slab continuous casting and rolling,endless rolling,surface quality 自从1989年美国Nucor Crawfordsvill厂采用 连铸连轧技术的进步与局限性,并且结合首钢现 德国SMS公司开发的CSP(Compact Stirp Pro— 状提出了建议。 duction)技术,建成投产世界上第1条薄板坯连 铸连轧生产线以来,已经过去了20多年。经过 1 薄板坯连铸连轧的典型工艺类型 数代冶金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薄板坯连铸连轧技 术在工业上获得了巨大成功,在冶金届产生了很 世界各钢铁发达国家已相继开发了各具特色 大反响。目前,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正处于发展 的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主要有德国SMS公司 的第3个lO年,而2009年伊始,世界经济受 开发的CSP、德国德马克公司开发的ISP(Inline 到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钢铁市场需求严重萎 Stirp Production)、日本新日铁?住金公司开发的 缩、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QSP(Quality Slba Production)、意大利达涅利公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以节能降耗和降低生产成 司开发的FTSR(Flexible hTin S1ba Rolling)和奥 本著称的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能否经受住这种新 地利奥钢联开发的CONROLL(Continue Rolling) 形势的考验以及能否在技术进步上持续发展是广 以及美国蒂金斯公司开发的TSP(Thin Slba Pro— 大冶金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另外,值得关注的 duction)等6种工艺类型 。J。除此之外,还有 是,随着世界经济的恢复,以意大利Arvedi公 意大利Arvedi公司开发的ESP(Endless Stirp 司超高速连铸、无头轧制为代表的薄板坯无头连 Production)、韩国浦项开发的HIGH MILL(高效 铸连轧新技术得到工业化开发,并且开始工业化 热轧)以及国内鞍钢开发的ASP(Angang Stirp 应用…。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国内外薄板坯连铸 Production)。世界典型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工艺 连轧技术的发展状况和特点以及当前国内薄板坯 类型见表1。 尹娜:硕士,工程师。收稿/2014—04—22 工艺类型 液芯压下 型 均热炉型式 轧机组成 应 用 企 业 ‘m・mln—J 轧生产线64条99流(包括在建和已投产),产 2国内外薄板坯连铸 能为10 828万t/,a 。2010年世界各国薄板坯 连轧技术的发展现状 连铸连轧生产线以及年产能统计结果见表2,各 种工艺类型的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统计结果 2.1 世界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发展现状 见表3,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投产情况如图1 截至2010年,世界上共建有薄板坯连铸连 所示。 表2 2010年世界各国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以及年产能统计结果 注:中国包含唐山国丰钢铁公司(简称国丰)数据。 自2009年以后世界上新建薄板坯连铸连轧 亚洲新兴经济体可能成为继美国和中国之后发展 生产线9条,其中印度4条、中国、韩国、伊 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的主要地区。 朗、意大利和特立尼达各1条。另外,意大利 与传统产线相比,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具 特尔尼公司的1条CSP生产线被拆除,韩国浦 有流程短、能耗低、投资少和见效快等特点。初 项光阳厂的1条ISP生产线被改造成HIGH 期的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是满足小钢厂生产低端 MILL生产线。文献6指出,从发展趋势上看, 产品为主,生产企业通常借以低成本参与市场竞 争,而欧洲的一些大型生产企业采用薄板坯连铸 连轧工艺主要是为平衡产能 7]。通过不断地技术 改进,目前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在世界上的发展 3)薄板坯连铸机的拉速不断提高。随着薄 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对产能需求的提高,尤其是仅 采用单台连铸机的无头连铸连轧生产技术对产能 还具有以下特点: 表3 2010年世界各种工艺类型的薄板坯连铸 连轧生产线统计结果 工艺类型生 /连铸 CSP 34 53 5 681 52.68 ISP 6 9 805 7.39 FTSR 9 15 1 770 16.24 QSP 3 4 510 4.68 CONROLL 4 4 330 3.03 TSP 2 2 212 1.95 ASP 4 10 l 190 11.O1 ESP 1 1 150 1.38 HIGHMILL l 1 180 1.65 合计 64 1989 1992 1995 1998 20o1 2OO4 2oo7 2010 时间/年 图1 世界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投产情况 1)无头连铸连轧技术已开始工业化应用。 这是这几年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发展的最大亮 点。继2009年2月意大利Arvedi公司克莱蒙纳 厂无头轧制技术的ESP生产线投人工业化生产 之后,2009年5月由意大利达涅利公司负责改 造的韩国浦项的HIGH MILL无头轧制生产线也 投入了工业化生产。无头轧制技术的工业化应用 为高效化、大规模和低成本生产超薄规格带钢, 实现以热代冷提供了技术支撑。 2)早期开发的多种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的 发展势头出现了分化。在2009年以来新建和改 造的10条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中,单流薄板 坯无头连铸连轧生产线2条(其中1条在改造 中)、CSP生产线6条、FTSR生产线2条。可 见在现有的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工艺中,CSP工 艺和FTSR工艺以其较高的可靠性和成熟性仍被 优先选用。 的需求更为迫切,世界各种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 的开发商以及冶金企业非常注重以提高薄板坯连 铸机拉速为目标的连铸结晶器系统技术的开发, 这些技术包括漏斗型结晶器内腔形状与冷却结构 优化、电磁制动技术、大通量浸入式水口、保护 渣技术以及结晶器振动优化技术等,目前80 mm 厚连铸坯最大拉速已经达到了7.2 m/min(印度 ESPAT钢厂的CSP连铸机生产55 mm厚连铸坯 的最高拉速曾达到7.8 m/min),结晶器单位时 间的通钢量最大可以达到6.0 t/min。这为薄板 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经济效益的发挥提供了基础性 支撑。 4)意大利AST公司特尔尼厂的CSP生产 线由于不锈钢质量无法满足欧洲市场的需求,该 厂已将CSP生产线拆除,改由传统大板坯连铸流 程生产不锈钢 J。该生产线的拆除是否意味着薄 板坯连铸连轧工艺在生产不锈钢薄板方面还达不 到商业化竞争的目标,值得注意。 5)利用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商业化生产中 低牌号的无取向硅钢已露端倪。自1991--1992 年间美国纽柯公司Crawfordsvill厂用CSP成功开 发硅钢以来,目前利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生产 硅钢的有AST、TKS、Hylsa、美国纽柯公司 Crawfordsvill厂和西班牙ACB公司。上海磁悬浮 列车使用的无取向硅钢全部由德国TKS公司布 鲁克豪森厂生产 。 2.2 国内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发展现状 自1999年我国第1条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 线在珠钢投产以来,邯钢、鞍钢、包钢、唐钢、 马钢和涟钢先后引进了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 目前,我国14条中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包 含国丰)已相继投产。其中,采用CSP技术的 有珠钢、邯钢、包钢、马钢、涟钢、酒钢和武 钢。鞍钢、济钢和国丰的4条薄板坯连铸连轧生 产线采用了ASP工艺,采用F'I'SR工艺的则有 唐钢、本钢和通钢。国内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 建设状况见表4。 过去十几年间,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取 得了长足的进展。从生产作业上看,我国的薄板 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一般都能在投产后迅速实现月 平稳,事故较少,生产效率循序提高,走在世界 达产和年达产,有些还超过了原设计产能,运行 同类生产线的前列。 表4 国内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建设状况 在产品开发上,各生产企业均有特色,在 生产细晶与超细晶钢、低碳高强钢和微合金化 3国内薄板坯连铸连 铌、钒和钛高强度钢板的实践中取得成功,例如 轧技术的进步与局限 珠钢CSP生产线已成为世界集装箱薄钢板最大 供应商,马钢CSP生产线生产的低碳冷轧坯料 国内在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技术方面的进步 在热轧板卷中的比例由30%提高到了75%以 是十分显著的。这些技术进步不仅表现在浸入式 上,涟钢、唐钢和珠钢都试轧出了0.78—0.97 水口、保护渣和关键设备等的国产化方面,还表 mm厚热轧卷以及马钢和武钢开发了中低牌号冷 现在各项生产指标进一步提高、钢材品种不断扩 轧无取向硅钢等。 大方面。虽然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在生产实践中 另外,装备国产化程度和工艺自主创新有了 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但解决其工艺自身存 明显提高,我国连铸连轧生产线的大部分机械装 在的严重缺陷和弊端的办法却没有明显进展。 备已基本实现国产化,鞍钢和唐钢在中薄板坯连 3.1 近年来国内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进步 铸连轧领域进行自主创新,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3.1.1 关键设备国产化 但是,2009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得钢 国内薄板坯连铸用浸入式水口的市场长期受 铁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以及遭受矿石、废钢和电 国外公司产品的垄断,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这一 力价格影响,国内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的产能 方面由于专利技术原因,另一方面由于初期国产 得不到充分发挥,产量仅为2 661万t,相对 浸入式水口的质量不够理想。近年来,国内一些 2008年减少了266万t。其中,珠钢薄板坯连铸 企业相继进人耐火材料高端产品市场,产品质量 连轧生产线(现已停产)的产能下降相对较大, 不断提高,并可达到同类进口产品水平。早期进 由2008年的176万t降至2009年的89.6万t。 口产品的平均连浇时间为300 min、连浇炉数为 这一方面是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贸易量 6—7炉。目前,国产薄板坯连铸浸入式水口在 大幅减少,集装箱板的需求量下降;另一方面也 一些企业的使用中,平均连浇时间已达到650 反映出在中国的现有状况下,与传统的高炉一转 min以上,平均连浇炉数达到2O炉以上。2007 炉流程相比,以废钢为原料的电炉流程成本还是 年1~8月唐钢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浸入式水 相对较高 。 口的平均连浇时间为655.7 min,连浇炉数平均 为23炉;更优异的是,包钢薄板坯连铸用浸入 式水口的平均连浇时间为732.2 min,最高连浇 炉数达到34炉 J。 长期以来,国内冶金企业使用的保护渣大多 生产的薄板坯连铸机也能达到这个水平,如包钢 双流薄板坯连铸机拉速为4.2~4.5 m/min,在 产能接近300万t/a的情况下,2009年全年漏钢 率为0.04%;济钢中薄板连铸机在生产135 mm 从国外进口。自珠钢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投产 以后,国内一些科研院所如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 厚板坯时,在铸机拉速为1.8~2.8 m/min的情 况下,2009年到2010年上半年漏钢率为0…。 司、重庆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与保护渣生产企 业合作开展了国产保护渣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 不错的成绩。目前,国产保护渣已在珠钢、邯钢 和唐钢等多个企业的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中占据 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一些新的市场领域还在不断 开发中。国内一些企业的生产实践表明,在一些 品种钢的生产上,使用国产保护渣可以降低渣成 本的50%。但是,目前国产保护渣还不能完全 取代进口保护渣,其主要原因是国产保护渣的稳 定性和使用性与进口产品相比还有差距。 漏斗型结晶器是薄板坯连铸技术的核心,也 是关键消耗品之一。由于漏斗型结晶器铜板厚、 加工精度要求高,各生产企业均从国外进口。近 年来,国内的一些机械制造企业加大了漏斗型结 晶器国产化的研制工作,先后加工出多套结晶器 铜板,在珠钢、包钢、邯钢、唐钢、马钢和本钢 等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上进行工业生产应用, 取得较好的效果。在生产过程中还发现,进口的 薄板坯连铸结晶器在设计上以及不同钢种、规格 适应性方面都存在一定缺陷,主要表现为连铸坯 的纵裂、连铸过程粘结和漏钢事故较多等。针对 这些问题,国内一些研究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展了 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在漏斗型结晶器的优化设计 方面做出一些有益的工作,在生产实践过程中改 善了连铸坯质量。例如,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 与唐钢合作,对漏斗型结晶器宽面铜板以及窄面 铜板进行了优化设计,很好地满足了唐钢生产低 碳钢的高拉速需要,减少了裂纹缺陷 。 3.1.2生产技术进步 漏钢率是衡量连铸机生产工艺、装备技术、 自动化控制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2004--2009 年国内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漏钢控制情况如图 2所示。 由图2可见,随着工艺技术进步,漏钢率 的平均值不断下降。目前,国内大板坯连铸机漏 钢率的平均水平在0.02%左右 。。,而国内正常 \ 斛 器 嘿 图2 2004--2009年国内薄板坯连铸连轧 生产线漏钢控制情况 对结晶器温度分布可视化与漏钢预报系统技 术的再开发与生产应用是国内薄板坯连铸连轧工 艺漏钢率持续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随 着国内薄板坯连铸生产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企业 加大了对漏钢系统的再开发,使得大多数企业如 包钢、马钢和邯钢等已将漏钢预报系统直接投入 过程控制。但是,由于生产水平的不同,漏钢预 报系统的使用效果存在较大差异,较差的个别企 业的单流连铸机粘结报警次数达到60次/月,有 的甚至达到100次/月以上;使用效果较好的企 业如唐钢的薄板坯连铸机双流粘结报警次数可降 至6次/月以下,远低于近年来一些引进的大板 坯连铸机粘连报警次数,促进了连铸机生产效率 的大幅提高。 随着连铸机产量的增加以及拉速的提高,连 铸坯的平均人炉温度升高,有效地提高了加热炉 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加热炉的能耗。从2009年 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尽管国内各企业的统计口 径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的趋势还是十分明 显,即在连铸坯表面平均温度为750~950℃的 人炉温度条件下,连铸坯越厚,加热炉能耗越 高。135~170 mm厚的中薄板坯加热炉吨钢标煤 能耗为42.69 kg,70~90 mm厚连铸坯的FFSC 工艺加热炉吨钢标煤能耗平均为34.50 kg;50~ 70 mm厚连铸坯CSP工艺加热炉吨钢标煤能耗 平均为20.53 ,最好的是包钢,其加热炉吨 钢标煤能耗平均为13.70 kg。上述的优势是在 薄板坯连铸连轧没有采用蓄热式加热方式条件下 取得的。近期唐钢完成了其隧道式加热炉的蓄热 式改造,加热炉吨钢标煤能耗降低1/3以上,由 34.88 kg降至22.17 kg 。 3.1.3钢材品种不断扩大 作,利用超快冷系统及原有层流冷却系统,根据 车轮制造厂家提出的规格要求,开发出4~11 lnln 厚590 MPa级低成本C.Mn系热轧双相钢产品。 3.2 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局限性 基于薄板坯连铸连轧的特点,其产品质量尤 2006--2007年鞍钢率先在2150 ASP生产线 上实现了X70管线钢的开发和生产,并应用到 其是连铸连轧薄板坯的表面质量一直是人们关注 的焦点。根据测试结果,薄板坯连铸连轧的产品 经过平整后的表面形貌与通常的喷丸处理后的薄 中国川气东送管道工程,2007--2008年鞍钢在 此生产线上又开发和生产了X80管线钢,应用 于中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其力学性能达到 常规热轧生产线同类产品水平。2007--2008年 济钢在1700 ASP生产线上开发生产了X70管线 钢,突破了1700 ASP生产线设计时不能生产高 牌号管线钢的设计能力。 马钢、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和武钢一起, 在国内率先利用CSP工艺试制成功50W470、 50W540和50W600等3个牌号的冷轧无取向硅 钢。随后,涟钢、唐钢、邯钢和通钢等多家薄板 坯连铸连轧生产企业纷纷开展了无取向硅钢的开 发研究。2010年9月华菱集团与安塞乐・米塔 尔公司硅钢项目合作签约,新组建的合资公司将 利用涟钢的薄板作为硅钢基板。唐钢FrSR生产 线生产的无取向硅钢TGW800冷硬卷经用户退 火处理后,于2010年5月加工成冷轧无取向硅 钢成品,产品电磁性能全部达到要求。邯钢的 CSP生产线于2010年7月试生产H50W800冷 硬卷,下一步的目标将结合连退线建设,以开发 生产高效电机用无取向硅钢。 本钢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1 880 mm机 组)采用了意大利达涅利公司和13本三菱13立 公司的FTSR工艺,并在此生产线上生产了深冲 钢(IF钢)。涟钢采用HMPT—B0F—RH— CSP--CR工艺生产冷轧DDQ深冲板。 包钢是国内首家填补国内薄板坯连铸连轧生 产双相钢空白的钢铁企业。2006年东北大学轧 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东 大RAL)与包钢CSP厂合作,采用专利技术 ——一种用于热轧带钢生产线的冷却装置,即超 快冷装置,设计国内第1套用于热轧带钢生产 线的超快冷系统,安装于层流冷却区与1号卷 取机之间。2007年东大RAL与包钢CSP厂合 板相当,但从“以热代冷”制造汽车外部件的 角度出发,用薄板坯连铸连轧方式生产的薄带钢 在表面质量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目前,在薄带 钢生产中还存在边裂和表面裂纹等问题,虽然经 过技术处理有所缓解,但没有从根本上完全消除 这类问题 。 轧制超薄规格是CSP和FTSR最明显的优势 之一,但它是通过轧机高压下率和高轧制温度实 现的。CSP和FTSR属串线式跟踪连轧,每架轧 机只轧1个道次,虽然板坯厚度选择较薄,只有 50 mm,但是仅靠6~7架轧机轧到1_6 mm,每 架轧机的压下负荷是非常大的。经过发展和优 化,应用了第3代热卷箱的传统常规工艺,选择 厚度为26—30 mm以上的中间坯料,同样用6— 7架轧机轧制到1.6 mm,每架轧机的压下负荷 比CSP和FTSR小很多。因此,对于薄板坯连铸 连轧来说,单一增加连铸坯厚度,轧机难以承受 过大的压下负荷,使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陈其安通过将ISP生产线生产出来的DD12 深冲板、冷轧DC04深冲板和强度与DD12深冲 板相当的冷轧H260B薄板的成型极限进行对比 发现,用薄板坯连铸连轧方式生产的薄规格产品 的成型性较冷轧深冲板坯有较大差距,且稍逊于 烘烤硬化冷轧薄板。因此,就薄板坯连铸连轧薄 规格产品的力学性能而言,目前只能取代强度比 较高的冷轧产品,至于冷轧深冲板,则只能在当 深冲件相对简单、对成型性要求不太严格的条件 下部分取代¨ 。 据广钢CSP研究所所长毛新平介绍,薄板坯 连铸连轧生产线要生产高表面质量的产品几乎不 可能,“高表面”恰恰是CSP工艺的“短板” 。 由于这个“短板”,如果新建1条薄板坯连铸连 轧生产线,首钢将不能定位在高档产品上。因为 不论是深冲类钢种,如家电板和汽车面板等,还 是镀锡板、SPHD、SPHE和IF,均既要求高级 别的表面质量,又要求苛刻的产品冷成型性能, 而这两方面正是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的软 肋 。 水平息息相关的建筑、汽车和家电等行业所需的 钢材量仍会逐年增加,将更加刺激薄板类产品的 生产。从目前情况看,降低厚度、增加薄规格比 例以及以热代冷是当前热轧宽带钢发展的方向, 薄板坯连铸连轧以其在生产薄规格产品上的优势 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与传统热连轧工艺相 比,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流程短、投资较低、能 耗低、劳动生产率高,但工艺技术仍需完善,突 4思 考 结合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特点、国内外薄板 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的现状以及首钢实际情况,笔 者认为有以下2个问题需要思考: 1)根据薄板坯连铸连轧产品薄规格和高强 度的特性,首钢可以考虑对现有产品品种规格进 行补充。如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热轧集装箱卷板比较成熟,成为了中国国际海运 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供货商,但 其集装箱产品规格配套能力不足,1.6 mm以下 薄规格产品产能不足,以致接单能力不强,而这 正是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的优势,因此首钢可以 考虑通过薄板坯连铸连轧产线生产普通的对表面 质量要求不太高的薄规格产品作为补充。 2)新建1条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的投资 虽不算大,且这类产线能耗低、合金成本可以下 降,产品的整体加工成本也可降低,但其生产出 的产品中高附加值产品比例不大,而现今的钢铁 市场形势依旧严峻,可能最终会导致产品盈利能 力不足。再者,首钢兼并重组的通钢已拥有1条 FTSR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其在卷板的设计 上以生产薄规格为主,产品结构为碳素结构钢、 优质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钢和硅钢等。自2005 年1O月投产至今,已成功实现了0.8 mm厚度规 格的轧制。因此,建议首钢可以先以通钢FTSR 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为练兵场,全力发挥首钢 现有科研团队的技术优势,争取突破“高表面” 和轧制厚规格连铸坯等技术瓶颈,以扩大产品覆 盖范围,整体提升首钢产品在业内的竞争力。 5结 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改善人民生活 破低碳、超低碳、高表面质量和超深冲钢等生产 的技术瓶颈,扩大产品覆盖范围是薄板坯连铸连 轧重点解决的技术难点。 参考文献 1 殷瑞钰,张慧.新形势下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进步 与发展方向[J].钢铁,2011 46(4):1・9. 2田乃媛.薄板坯连铸连轧[M].北京:冶金工业出 版社,1998. 3殷瑞钰.中国薄板坯连铸连轧的进展[J].钢铁, 2008(3):1-9. 4田乃媛.薄板坯连铸连轧(第2版) [M].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5伍仲华.薄板坯连铸连轧的最新发展[J].钢铁技 术,2008(4):17-18. 6殷瑞钰.薄板坯连铸连轧的进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C].2009年薄板坯连铸连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南京,20o9. 7李欣波.薄板坯连铸连轧发展及梅钢BSP思考[J]. 梅山科技,2011(3):1—5. 8 Paul on G,Piemont e C P.蒂森克虏伯公司特尔尼厂 (意大利)最新不锈钢板坯连铸机[c].2010年全 国炼钢一连铸生产技术会议文集,迁安,2010. 9张慧,吴夜明,徐李军等.唐钢新型薄板坯连铸结晶 器的设计和使用效果[J].钢铁,2007(5):19-21. 1O全国连铸信息网,唐钢技术中心信息档案科.2010 年9月连铸机生产技术指标[J].连铸网讯,2010 (10):11—13. 11李秀清.连铸连轧薄板坯的质量控制[J].冶金标 准与质量,2004(2):40—42. 12陈其安.关注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热点问题 [J].轧钢,2004(6):20—22. 编辑/高东梅 英文校对/那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