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19-01-21T15:34:16.763Z 来源:《教育学》2019年1月总第165期 作者: 郭娟
[导读] 本文就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和经验,通过学习《英语课程标准》等相关理论,从我国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背景现状分析入手,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策略,旨在提高写作课教学效率,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
四川师大附中 四川 成都 610065
摘 要:本文就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和经验,通过学习《英语课程标准》等相关理论,从我国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背景现状分析入手,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策略,旨在提高写作课教学效率,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 关键词:初中英语 写作教学 教学策略 一、相关背景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掌握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在这四种技能中,“写”是属于较高层次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能有效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是语言输出的重要途径,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多方面的语言应用能力,诸如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写作,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是在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英语课程标准按照能力将其分为九个级别,九年级结束时应该达到第五级。其中第五级对写作是这样要求的: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能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修改;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能简单描述人物和事件;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成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但是,目前初中英语的写作教育相对滞后,学生写作水平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有的英语教师对写作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将写作视为对话和阅读的附属部分,一带而过,较少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手段来提高英语写作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未能将写作教学与听、说、读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或者是给出标题、提出要求,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完成,教师往往没有给予学生正确的学法指导,过分强调语言的准确性,这容易局限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写作失去热情。学生往往模仿课本阅读文章的结构和语言,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创作,所以尽管他们写了很多作文,但依然存在语言结构混乱、词汇空乏、中文式英语以及缺乏谋篇布局能力等诸多问题。总之,学生没有在写作过程中体验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英语写作教学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因此,如何有效地改进英语写作教学,提高写作教学的实效性,把写作训练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是广大英语教师探索和研究的热门话题。 二、解决策略
1.重视朗读和背诵,培养英语思维和语感。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汉语的一种学习方法,同样可借鉴于英语写作。我国英语界前辈葛传教授在其专著《英语写作》(The Writing of English)中谈到解决中国学生用英语写作的困难时写到:“ You ought to read very carefully.Not only verycarefully,but also aloud,and that again and again till you know the passage by heart and write it as if it were your own.”这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熟读成诵对英语写作的重要性。任何一种语言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和积累,而背诵正是进行有效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背诵一些课本上的对话和阅读文章,并用大声背诵和默写来检测语言输入的准确性。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且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单词、短语、目标语言等基础知识。内化语言是语言输出的重要保证,学生在写作时才不会出现中文式英语。
2.紧密结合听说训练。
听说读写是贯穿于英语学习始终的学习方法,听和读是语言学习的输入部分,而说和写则是考察学生的输出能力,四者相辅相成。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大量的听力材料,这为语言的输出做好了铺垫。进行听力练习时,教师可以设置练习,如填写关键词完成句子。可以采用写的方式巩固听的学习效果,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复述听力内容。这样可以有效地把听、说、写结合起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口语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在听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想要提高写作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结合教材中提供的听说训练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设多种交际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使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听说训练。如表演对话、自编对话并表演、复述课文、讲故事、小组讨论等均可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在围绕本课的话题进行口头表达后,再让学生形成书面表达的方式进行写作训练,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容易得多,不会感到无从下手。 3.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相结合。
早在20世纪60至70年代,语言学家们就对读和写的相关性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认为,写作和阅读是编码和解码的过程,读与写都是对同一书面材料进行积极的思维加工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语言行为理论认为,作为接受技能的读和作为运用技能的写分别负责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这两项技能通过具体的言语产生互动,达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初中教材各单元的写作任务和该单元的话题紧密联系,而阅读课文为写作提供的样本,是训练话题写作的理想教材。教师应引导学生依照“阅读理解课文——分析课文结构——提炼短语和句式”的顺序,剖析语篇结构和行文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文意将文章划分为若干部分,分析文章行文结构,并观察文章各个部分字、词、句的选用和衔接方法。此外,教师如果从阅读话题出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巧妙设计写作话题的话,既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的愿望,最终促使学生学会写作,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4.重视写前指导。
学生就某一话题的输出写作,不是生硬的拼凑和编造,应是有话可说和有话想说。教师应以中心话题为焦点,由浅入深地启发学生围绕话题进行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激发学生已有的与话题相关的词汇、短语、句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此时,教师应及时提炼和归纳学生输出的有关话题的关键词汇,并清晰地板书在黑板上。
然后,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本阅读文章的分析,总结该话题写作的结构和相关的词汇、句式。在此环节,教师仍然需要板书关键词汇。
在模仿写作环节,教师首先应向学生明确模仿写作的基本要求,如话题要点、段落分配、字数要求等。教师在必要时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按照模仿写作的要求,请基础较好的学生分段落先进行口头作文,一方面为其他同学做示范,另一方面,教师立即可以评价或纠错,避免学生中的普遍错误。
5.重视及时多样的评价方式。
学生的写作训练完成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思,让学生在肯定中获得成就感、建立自信,在错误和问题中收获反思和成长。
学生的作文评价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比如,当学生完成了初稿后,可以让学生先自查。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检查自己的作文:单词拼写以及大小写,语法错误(主谓一致、动词时态等),连接词和过渡词的正确使用,写作要点齐全,文章结构合理。学生通过自查再一次优化自己的作文,并养成自我订正反思的学习习惯。然后,教师可以让小组的同学互相评改。互评在美国的写作教学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教师十分重视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之间应加强合作,互教互学。同时,每位同学都能在评价别人的作品中品味其优点,使评价和赏析有机结合,进而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小组互评后,学生根据同伴的修改意见重新行文后上交,这样教师更容易找出普遍错误和典型错误,有利于评讲。这样,教师节省了时间,学生则通过动脑动手纠正错误而印象更深,提高更快。
以上就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在实际教学中,各种方法和策略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的。初中的写作教学应贯穿整个初中阶段,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适应现实生活的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材料,精心设计好每一堂写作课,并不断研究,总结出适合具体学生和具体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训练内容应切合学生生活实际,低起点,小步子,量适中,快速反馈。训练形式应多样,听说读结合,把听到的和读到的说出来,把说的写出来。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学生增加信心,获得成功,培养品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尹谦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研究初探[M].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 [3]葛传 英语写作[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4]陈玉卿 基于过程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M].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