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PKPM软件输入输出

PKPM软件输入输出

来源:刀刀网


PKPM软件输入输出解析

SATWE前处理参数

分析与设计参数补充定义

一. 总信息

1. 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条文说明3.4.3及《高规》要求,在计算结构位移比时,采用刚性楼盖,需选择此项。用于定量判断结构扭转效应,目的在于避免由于局部振动的存在而影响结构位移比的正确计算。

在计算结构的内力和配筋时,需将此相去掉。

2. 恒活荷载计算信息

一次性加载:用于框支梁,体育馆等空旷结构,钢结构的首选项。

模拟施工加载1:假定结构已存在,荷载采用分层加载,各点弯矩不平衡,可选项。

模拟施工加载2:用于当基础落在非坚硬土层上时的基础设计。上部结构一般不用。

模拟施工加载3:比较真实模拟结构竖向荷载的加载过程,首选项。

3. 竖向地震作用

《高规》规定: 9度设防高层建筑

8,9度设防的大跨度或长悬臂结构

8度设防的转换层结构的转换构件

8度设防的连体结构的连接体

大跨度或长悬臂结构的界定:

9度及9度以上时,跨度大于等于18m的屋架,跨度大于4.5m的悬挑梁,跨度大于1.5m的悬挑板。

8度时,跨度大于等于24m的屋架,跨度大于6m的悬挑梁,跨度大于2m的悬挑板。

局部构件:荷载放大,8度提高15%;9度提高20%

二. 风荷载信息

1.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

《荷载规范》需另考虑修正系数的,7.2.3条及表。

2. 结构基本周期

计算风振系数用,先按缺省值算,完成后填第一平动周期数值。

三. 地震信息

1. 偶然偏心

《高规》第3.3.3条: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目的是控制结构的扭转效应。高层建筑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多层建筑,一般可不考虑。

2. 双向地震作用

《抗规》5.1.1.3条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通常理解:“明显不对称”指在刚性楼板假定下,结构位移比>1.2,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3. 计算振型个数

多层结构,一般可取楼层数x3,高层结构常取3的倍数。计算振型个数的最大值不能超出结构的总自由度数。如刚性楼板假定下,振型个数的最大值不能超出楼层数x3。超过,地震作用可能异常。

振型个数取值是否合理,看SATWE输出文件WZQ.OUT中的X,Y向的有效质量系数是否大于0.9(《高规》5.1.13-2条)。

4. 活荷载折减系数

《抗规》5.1.3条的规定。一般与活荷载组合系数相同(指《抗规》的P27组合值系数,非《荷规》中的系数)。

请注意是强条,楼层用途不同时,可多算,也可采用等代或取大值。

5. 周期折减系数

考虑填充墙刚度对计算周期的影响:框架0.6-0.8;框剪0.8-0.9;剪力墙0.9-1.0。可根据墙的多少,种类调整。

6. 特征周期等

按《抗规》5.1.4条的规定及表取值。

四. 活荷信息

1. 活荷不利布置最高层号

可以填最高层号。全楼考虑活荷不利布置。

五. 调整信息

1. 梁活荷载内力放大系数

建议取值1.1-1.2。已考虑活荷不利布置时取1.0。

2. 梁扭矩折减系数

刚性楼板假定下,楼板对梁的抗扭有作用,折减系数0.4-1.0。考虑楼板的弹性变形时,不折减。

边梁处次梁设置为铰接不妥。边梁的扭转,梁,板,裂缝问题。

3. 中梁刚度放大系数

考虑现浇楼板为梁的翼缘,对梁刚度的贡献,取值1.0-2.0。可根据板,梁的尺寸判断

刚度差异,合理取值。

六. 设计信息

1. 考虑P-△效应

混凝土结构先不考虑,计算完毕后,看输出文件WMASS.OUT提示进行选择。

钢结构,特别是高层钢结构,宜选择此项。

2. 梁柱节点刚域

一般框架结构,不选择。

异形柱结构,可选择。

另:专门为基础梁计算而建的模型可选择。

3. 钢柱计算长度

选择此项,按《钢规》附录D-2计算钢柱的长度系数。

不选择此项,按《钢规》附录D-1计算钢柱的长度系数。

4. 混凝土柱的计算长度系数

选择此项,按《混凝土规》第7.3.11-3条计算混凝土柱的计算长度系数。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占总弯矩设计值的75%以上时按公式计算。

不选择此项,按《混凝土规》第7.3.11-3条计算混凝土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底层1.0,上层1.25。

程序自动考虑无约束柱的计算长度。

5. 梁,柱保护层厚度

按构件所处环境类别确定保护层厚度,准确填写。

该项对梁配筋影响很大。

6. 柱配筋计算原则

单偏压:传统方法,选择此项后需在“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中按双偏压复核验算。

双偏压:直接选择此项,结果安全可靠,配筋量较大。

异形柱结构与角柱,程序自动按双偏压计算。

特殊构件补充定义

1. 特殊梁

梁上立柱时,梁需定义为转换梁。抗震等级,地震作用与构造不同。

2. 特殊柱

定义角柱。自动按双偏压计算,构造不同。

多塔结构补充定义

设缝结构用于基础计算出图时用。

SATWE输出结果的图形与文本参数分析与合理性判断

图形

1. 梁弹性挠度

弹性挠度值是按梁的弹性刚度和短期作用效应组合计算。为考虑长期作用效应的影响。

2. 底层柱,墙最大内力组合简图

用于出计算书,选择D+L组合。

均为设计值,用于基础强度计算,对基础尺寸的确定仅供参考。

文本

1. 结构设计信息WMASS.OUT

检查。计算书提供。

2. 周期,振型,地震力WZQ.OUT

对结构的整体性能进行评估分析。计算书提供。

2.1结构周期比:判断结构扭转效应的重要指标。

2.2有效质量系数:

X,Y向的有效质量系数需大于0.9。小于,增加计算振型数量。

3. 结构位移WDISP.OUT

计算书提供。

3.1层间位移角:

需《抗规》5.5.1条限值要求。

框架1/550;框剪1/800;剪力墙1/1000;框支1/1000;钢结构1/300

3.2位移比:判断结构扭转效应的重要指标。

4. 框架柱倾覆弯矩及0.2Q0调整系数WV02Q.OUT

计算书提供。

框架柱倾覆弯矩数值是判断框架-框剪结构;剪力墙-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定性指标。

当结构竖向受力构件中同时有有柱,墙时,框架柱倾覆弯矩数值>50%时,结构类型需填框架结构。反之,则填框剪结构。

当剪力墙结构计算结果显示:该项数值为30%-45%时,可判断为短肢剪力墙结构。<30%时为剪力墙结构。>45%时通常认为需增加长墙数量或长度。

底层层高取值

1. 地下多层建筑。

暂不讨论。

2. 单层地下建筑

a. 箱形基础,人防地下室。取地下室顶板以上结构直接建模。

b. 地下结构满足对上部结构嵌固要求时取地下室顶板以上结构直接建模。

c. 其余模型从地下一层基础顶面建起。

3. 无地下室建筑

a. 埋置深度较浅时,基础顶面。

b. 埋置深度较深时:1)剪力墙或砌体结构,当设有刚性地坪并有构造钢筋时或200mm厚素混凝土地坪时,取室外地坪以下500mm为上部结构嵌固端。

2)框架结构,按《地基规范》第8.2.6条做高杯口基础,可将其顶面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否则,是基础顶面。

c. 框架底层地面处设地梁层时,地梁层不是嵌固部位,仍然是基础顶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