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以情绪管理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以情绪管理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来源:刀刀网
中学教育2019 年 9 月

以情绪管理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张平平

(德州市同济中学 山东德州 253000)

情绪管理是指通过对情绪的认知,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情绪,从而进入更加健康的理想的有助于事情发展的情绪状态。通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情绪管理,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更好地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进而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帮助学生在情绪管理中发展健康人格,同时进一步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教师情绪管理

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注意情绪管理相关理论的学习,充分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特别是情绪发展特点,并将情绪管理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提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更加有效的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情绪管理不仅包括对自己情绪的管理,而且包括对学生、对课堂情绪状态的管理。教师拥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在面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突发情绪状况,才能客观冷静分析,寻找积极的策略,尽可能以建设性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改善自身情绪状态,进而带动学生改善情绪状态。[1]

正确判断教师自己和学生的情绪状态,并有意识的调整、控制自己和学生脱离或者进入某种情绪,为开创有温度有深度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贡献力量。[2]

二、学生情绪管理

初中学生处于由儿童向青年的生理发育期和精神成长期,这一时期是人生发展历程中极为特殊的一个阶段,学生的生理发育极其迅速,而心理发展相对滞后,身心发展不平衡,所以情绪也呈现出闭锁性、细腻性、反应强烈等特点。学生应认识到:情绪是我们总体状态的“晴雨表”,情绪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但是根据其引发的行为及行为后果可以把情绪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我们应善于激发正面情绪,积极面对负面情绪。

学生应加强对情绪管理的认知,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并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对他人情绪有恰当地认识并做出适当反应,改善、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也能帮助他人调节消极情绪,共同促进身心健康。

三、课堂教学实施

1.教师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

教师是一堂课的重要参与者,教师的情绪也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效率。除了教师的语言,教师的表情、声调、姿态和动作所表达的情绪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状态,进而影响整节课效果。

教师的情绪状态至关重要,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在导入新课、新课探究以及总结归纳各个教学环节,作为教师,应以饱含平等、尊重、关爱之情的情绪开展教学。

2.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

人的情绪往往通过面部表情流露出来,或写在脸上,或流露在眼神里,或表现在言谈中,或显露在动作和身体的姿态里。学生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其上课获得新知、积极思考的效率。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绪状态,才能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情况适时作出点拨和引导,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提高教学效果。

234例如,在学习“让友谊之树常青”这一框时,“提到‘友谊’你首先想到了谁?你们是怎样成为朋友的?”一开始同学们的情绪状态不高,或因羞涩,或因闭锁而不愿分享。这时,我注意到同学们的情绪表现,然后饱含深情地及时引导:“朋友是我们一生中的宝贵财富,拥有友谊的的人是幸福的,把你的这份幸福感分享出来,让幸福得以传递,也让这份友谊更加深刻。”同学们受到我的情绪感染很快进入状态,纷纷举手积极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同学们能感受到“主动敞开心扉”对于开启友谊之路的重要性。

3.师生情绪有效互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课堂活动中感受、体验、感悟、践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道德价值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习惯于捕捉教师的微情绪,作出迎合、配合教师的回答。现在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还遵循这样的模式:老师把好的回答串联起来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但恰恰是这些好的回答可能很多是可以实现教学创造的地方。我们清晰地认识到这一问题后,需要探索的就是:我们的教学设计要给课堂创造留空间,留课堂上去发挥。

作为教师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中精力专注于对问题的思考,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真诚地期待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用心听取学生的观点,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注重追问和评价,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以知识为载体,师生平等对话、沟通交流,把对问题的权威把握放宽到获得共识。在探讨的过程中,老师是可以实现价值引领的。

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绪也会相互感染。教师的情绪状态是积极的、正面的,学生受到感染自然而然会积极融入课堂。教师的真诚期待、用心听取以及对学生观点有针对性的追问和评价,这些都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肯定性的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提高自我效能感。学生体验到心灵教育的愉悦,感知到被关注的温暖,会及时调整自己进入积极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可以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同学们之间、师生之间的情绪会彼此带动,促进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成为民主化的有深度有温度的课程。

做情绪的主人,充分发掘、利用情绪感染的魅力,营造民主化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注重学生心理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造“让学生真心喜爱、受益终身”的知行合一的课程。

参考文献[1]王玲玲.中学生学习倦怠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及对策探析[D].西部素质教育.2016(4).

[2]陈卫萍,常青中小学特级教师与普通教师情绪管理能力比较研究[D].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5(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