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2:
“微教材”编写建议
一、功能说明
1.“微教材”是“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线上精品课”建设依据;
2.根据建设者需求,“微教材”可以使用,可以与线上“视频课”联合使用,也可以与“同步课”(视频课+课程化资源包)联合使用,还可与课程化资源包联合使用;
3.根据职业岗位技术、技能形成特征,“微教材”可以实现混合式教学,也可以实现线上或线下教学模式;
4.“微教材”具有相对稳定、相对、相对完整的职业岗位核心能力教学特征,因此,可以满足项目培训教学需求;
5.通过对体系化职业岗位能力“微教材”的组合,可以形成符合职业教育教学需求,满足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态、动态、活页、立体化教材。
二、编写建议
1.组织企业大师、操作能手、骨干教师,联合同类院校一同参与编写;
2.深入企业、职场,进行广泛的职业岗位核心能力调查研究,确定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也可以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能力目标,确定职业岗位核心能力;
3.选择与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相对应的院校现行应用的教材、企业现行应用的培训教材,作为“微教材”编写参考;
4.按照“教学点”定义,提炼“教学点”;
5.以元“教学点”为单位实施“微教材”编写。 三、内容要求
1.选择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内容进行编写; 2.以元“教学点”为单位确定编写内容;
3.当元“教学点”过小时,可以组成二级“教学点”进行编写;
4.内容正确,紧跟职业岗位变化,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符合教学要求;
5.内容规范,与行业、企业标准实时对应,满足学习者学习习惯。
四、形式要求
1.图文并茂,满足阅读者需求,实施人性化、口语化、情节化编写;
2.积极引入“二维码”进行视频课件、图片、页面、界面等媒体链接,满足手机端阅读观看需求;
3.支持“同步课”、“视频课”创作; 4.支持混合式教学设计; 5.支持阅读学习。 五、时长参考
1.由“微教材”所形成的线上“视频课”连续播放时长一般不超过25分钟;
2.由“微教材”所实施的线下教学活动时长一般大于2课时;
3.一般情况“教学点”的大小决定“微教材”教学时长,但考虑到学习习惯、教学管理需要,建议“微教材”教学时长控制在2-4课时左右为宜。
当“教学点”过大时,可以根据“相对完整”原则进行拆分,当“教学点”过小时,可以依据“相对”原则实施相邻“教学点”组合。经过拆分、组合“教学点”形成的“微教材”需要在“微教材”编码中进行标记,以方便“微教材”检索、使用。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