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加工
1 加工原理
1.1 黑茶加工工序:鲜叶→杀青→揉捻→渥堆→干燥
1.2 渥堆的实质
鲜叶中有内源酶存在,亦有微生物的沾染。经过杀青,在高温作用下,酶活性被钝化,微生物被杀死,揉捻叶又产生微生物的在沾染。渥堆中微生物进行急剧生长繁殖,胞外酶产生新的酶促作用参与渥堆复杂的生化变化,在温度、湿度等方面的工作作用下形成黑茶的特有品质。
2 湖南黑茶
2.1 初加工工序:鲜叶→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干燥
所制黑毛茶分为四级: 一、二级用于加工天尖、贡尖;三级用于加工花砖和特制茯砖;四级用于加工普通茯砖和黑砖。
1)鲜叶:一级以一芽三、四叶为主,二级以一芽四、五叶为主,三级以一芽五、六叶为主,四级以对夹新梢为主。有的地区每年采两次,第一次在五月中旬,第二次在九月中下旬;有的地区每年采三次,第一次在五月上中旬,第二次在七月上旬,第三次在九月下旬到十月上旬。
2)杀青:由于原料较老,水分含量低,不易杀匀杀透,所以在杀青前一般按茶:水
=10:1的比例洒水,分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两种:
①手工杀青:杀青锅温在240~300℃,杀青时间一、二级鲜叶约4~5min,三、四级鲜叶约6~7min,至嫩叶缠叉,叶软带粘性,具有清香时即为杀青适度,立即将茶叶扫出,趁热揉捻。
②机械杀青:采用CC50型湘新式杀青机和C184型杀青机,根据鲜叶老嫩、水分调节锅温进行闷炒和适时抖炒方式。
3)初揉:鲜叶杀青后,趁热揉捻,使大部分粗大茶叶初步皱折成条,茶汁溢附于叶面,叶细胞破碎率达20%以上,为渥堆的理化变化创造条件。揉捻掌握轻压、短时、慢揉为宜,揉捻机转速以37r/min,加轻压或中压15min效果为好。
4)渥堆:初揉的茶坯,无需解块直接进行渥堆(黑茶特有工序,对黑茶品质起决定形作用)。
①渥堆应选择背窗、洁净的地面,避免阳光直射;
②初揉后茶坯立即堆积起来,高约1m,上面加盖湿布,借以保湿;
③室内温度25℃以上,相对湿度85%左右,茶坯含水量在65%左右。
5)复揉:因渥堆之后茶条发生回松现象,需再经复揉使茶条卷紧,叶细胞破碎率达30%以上,从而增进外形和内质,揉捻机转速以37r/min,加轻压或中压10min效果为好。
6)干燥:经过渥堆工序,解块复揉后的茶坯,传统干燥采用七星灶烘焙,用松柴明火
烘焙,分层累加湿坯和长时间一次干燥法,下烘时毛茶含水量在8%左右,使黑茶形成油黑色并待松烟香。
干燥适度标志:叶色油黑纯一,梗易折断,捏叶成粉末,干嗅有锐鼻的松烟香。
2.2 天尖、贡尖、生尖加工
1)原料:天尖以一级黑毛茶为主拼原料,少量拼入二级提升的毛茶;
贡尖以二级黑毛茶为主,少量拼入一级下降和三级提升的原料。
2)精加工工序:
①毛茶筛拼:黑毛茶→滚筒园筛→平园筛→抖筛→风选机→净茶
②压制工艺:称茶→汽蒸→灌篓→紧压→出架→捆扎→打气针→晾干(约经4~5天,检验含水量在14.5%以下,即可出厂)。
2.3 花砖、黑砖茶加工
1)原料:花砖茶以黑毛茶三级为加工原料;
黑砖茶以黑毛茶三级为主,拼入部分四级。
2)加工工序:
①毛茶筛拼:毛茶拼配→原料筛制→净茶拼配
②压制工艺:称茶→蒸茶→预压和压制→退转、修砖、检砖→干燥→包装
2.4 茯砖茶加工
1)原料:特制茯砖采用黑毛茶三级为原料;
普通茯砖以黑毛茶四级为主,拼入部分三级。
2)加工工序:
①毛茶筛拼:毛茶拼配→原料筛制→净茶拼配
②压制工艺:汽蒸→渥堆→称茶和蒸压(称茶→加茶汁搅拌→蒸茶→装匣紧压→冷却定型、退转→验收包砖)
③“发花”干燥:进烘→调温排湿→检测发花、及时干燥→初烘和包装
3 湖北青砖茶
3.1 初加工工序
加工青砖茶的原料为老青茶,分为面茶和里茶两种,面茶是用以压制每砖片表层的茶坯,里茶是用以加工砖片里层的茶坯。
面茶初加工工序:鲜叶→杀青→初揉→初晒→复炒→渥堆→干燥
里茶初加工工序:鲜叶→杀青→渥堆→干燥
1)杀青:利用高温迅速破坏酶活性,制止酶促氧化;挥发低沸点芳香物质,消除青臭气;使叶质变软,以便揉捻做形。
采用锅式或筒式杀青机,锅温(筒温)300~380℃,当叶色变为暗绿色,叶质柔软,显出清香时即为杀青适度。
2)初揉:杀青后趁热揉捻,加压先轻后重,初揉时间8~12min,当茶汁揉出,叶片卷皱,初具条形即可。
3)初晒:将初揉后的茶坯摊放于洁净的水泥地或竹垫上,利用太阳直射蒸发水分,注意经常翻动,当茶条略感到刺手,茶坯含水量达40%左右即可收堆,以使茶条梗叶水分分配均匀。
4)复炒:将初晒后的茶坯放入炒锅内加热复炒,锅温160~180℃,并加盖闷炒1.5~2min,当手握复炒茶坯感觉柔软,即出锅趁热复揉。
5)复揉:用小型或中型揉捻机复揉,揉时3~5min,以加重压为主,以便进一步紧条和破损部分叶细胞,使茶汁流出粘附与叶表,增加茶汤浓度和增进滋味。
6)渥堆:将复揉后的茶坯按里茶和面茶分别筑成长方形小堆,以利于茶堆温度上升,在湿热作用下,产生一系列热物理化学变化;同时,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在微生物胞外酶的酶促作用下,促进老青茶色、香、味的形成。
一般经过3~5天,面茶堆温度可达50~55℃,里茶堆温可达60~65℃,茶堆顶上布满水珠,面茶叶片呈黄褐色,里茶为猪肝色,茶梗为红色,此时及时翻堆,重新筑堆3~4天后,堆表又会出现水珠,青草气消失,出现酸味,含水量达到20%左右,手握茶坯略有
刺手感,即为渥堆湿度。(渥堆前面茶含水量以28%为宜,里茶含水量以36%为宜)
7)干燥:一般利用太阳晒,最好是烘干机烘干,至含水量13%左右。手握茶条感觉刺手,茶梗一折即断。
3.2 青砖茶精加工
1)原料:面茶采用一、二级老青茶加工;
里茶采用三级老青茶加工。
2)加工工序:
①毛茶筛拼:投料→筛分→风选→拣梗→净茶拼配
②压制技术:称茶→汽蒸→装匣预压→紧压→定型→退砖→修砖→干燥→包装
4 四川黑茶
4.1 南路边茶
南路边茶是四川边茶的大宗产品,以雅安、乐山为主要产区,集中在雅安、宜宾、重庆等地压制。南路边茶将毛茶分为两种:
鲜叶采摘后,经杀青后还要经过复杂的蒸揉和渥堆做色等过程,再干燥的,称为“做庄茶”,只经过杀青后而直接进行干燥,未经蒸揉,称为“毛庄茶”。宜推广“做庄茶”,减少“毛庄茶”。
4.1.1 做庄茶传统初加工工序:鲜叶→杀青→渥堆→蒸茶→揉捻→干燥→拣梗
1)杀青:鲜叶较粗老,枝叶含水量差异很大,采用90型杀青机,锅温240~260℃,
投叶20~25kg,闷炒7~8min,叶质变软,梗折不断,并有茶香散出即可出锅。
2)渥堆:是边茶加工关键工序,目的是通过渥堆使杀青叶水分重新均匀分布,并在一定的温、湿条件下,促使多酚类化合物得到较充分的氧化缩合,形成茶汤和叶底的主要色泽特征。
传统制法第一次渥堆在杀青后趁热堆积8~12h,堆温保持60℃左右,色泽由暗绿转化为淡黄为度;第二、三次渥堆的目的是去掉青涩味,促使酯型儿茶素的氧化缩合,产生良好的汤色和滋味,待叶色转为深红褐色,堆面出现凝结的水珠即可开堆。如渥堆不足,茶汤不红亮,有粗青气;渥堆过度,汤色浑浊,有馊酸味。
3)蒸茶:目的是叶受热,增加叶片韧性,便于脱梗和揉条。放在有空洞的锅盖上蒸,待斗笠形蒸盖汽水下滴,桶内茶叶下塌,叶质揉软即可下蒸。
4)揉捻:目的使叶片皱缩成条,缩小体积,叶细胞破碎。一般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梗叶分离,不加压揉捻3min,第二、三次是叶片皱缩、破损叶细胞,时间5~6min,边揉边加压,待有80%~90%的叶卷成条状即可出茶。
5)干燥:传统制法以晒干为主,但因受天气,现推广有90型炒茶机炒干。一般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干燥含水量30%~35%,第二次干燥含水量25%~30%,第三次含水量14%~16%。
6)拣梗:边茶含梗较多,一般超过规定的梗量标准,因而,在蒸茶后,须将10cm以上的条梗拣尽,再进行揉捻。
4.1.2 做庄茶简化初加工工序:鲜叶→蒸汽杀青→初揉→初干→复揉→渥堆→干燥
1)蒸汽杀青:鲜叶放入蒸桶内,在沸水锅上汽蒸,需8~10min,或锅炉蒸汽汽蒸,需1~2min,当蒸汽从盖口冒出,叶质变软即为湿度。
2)初揉:不加压,揉捻1~2min,使梗叶分离,揉后叶含水量65%~70%。
3)初干:干燥至含水量32%~37%,趁热进行复揉。
4)复揉:揉时5~6min,以揉捻成条而叶片不破碎为度。
5)渥堆:分自然渥堆和加温保湿渥堆两种方法:
①自然渥堆:俗称“做色”,把揉叶趁热堆积,堆高1.5~2.0m,堆面用席盖严待内部温度上升到60~65℃,堆面出现水珠,将表层茶坯翻入堆心重新整理成堆,经2~3天, 叶色均匀变成棕褐色,即为适度。
②加温保湿渥堆:温度60~70℃,相对湿度90%~95%,通气良好,供氧充足,变色过程只需36~38h,待制品的含水量28%左右,即为适度。
6)干燥:渥堆后含水量都在30%以上,需经干燥至含水量在14%左右,才能加工为成品茶。
结论:根据感官审评和化学分析,普遍认为:做庄茶的简化制法优于传统制法。
4.1.3 康砖、金砖加工
1)毛茶整理:毛茶→筛分→分选→拣剔→配料拼堆
2)蒸茶筑压:称茶→蒸茶→筑压→成品包装
4.2 西路边茶
西路边茶茶鲜叶较南路边茶更粗老,包括茯砖和方包两种。现集中在都江堰、平武、北川等地加工。
茯砖:砖形完整,松紧适度,黄褐显金花,香气纯正,滋味纯和,汤色红亮,叶底棕褐均匀,含梗20%左右。
方包:蔑包方正,四角梢紧,色泽黄褐,稍带烟焦气,滋味醇正,汤色红黄,叶底黄褐,含梗量可达60%。
4.2.1 茯砖的精制工序:毛茶整理→蒸茶筑砖→“发花”干燥→成品包装
1)毛茶整理:碎断→配料(毛庄茶84%,级外嗮青毛茶5%,茶果外壳5%,簧片5%,茶末1%)→蒸茶→渥堆→拼配
2)蒸茶筑砖:称茶→蒸茶→筑砖
3)“发花”干燥:在茯砖上自然接种灰绿曲霉的有性孢子,由于灰绿曲霉在生长发育中产生多酚氧化酶、淀粉水解酶,促进了茶叶中多酚类化合物氧化缩合以及糖的水解,使茶叶中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氧化为茶红素及茶黄素物质,淀粉转化为葡萄糖、果糖,汤色变为红黄明亮,滋味甘醇可口。
在“发花”中,产生的金黄色的有性孢子(金花)越多,则茶叶品质越好。研究表明,
“发花”最适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75~85%,含水量25%~30%,茶砖松紧适度,筑压均匀。
4)成品包装:待干燥达到规定的水分标准,即进行包装。
4.2.2 方包的精制工序:毛茶整理→炒茶筑包→烧包晾包
1)毛茶整理:切铡筛分→分别配料→蒸茶渥堆
2)炒茶筑包:称茶→炒茶→筑包
3)烧包晾包:是筑包后的渥堆和干燥过程。
5 云南紧压茶
云南紧压茶的毛茶来自云南省,主要集中在下关、西双版纳和昆明等地生产,产品有紧茶、七子饼茶、方茶、圆茶等,紧压茶分晒青毛茶和粗老茶制法。
5.1 晒青毛茶制法:杀青→揉捻→干燥
1)杀青:目前多数茶区用滚筒杀青机,工效质量较好,由于滇青采用云南大叶种,芽叶肥大,含水量高,在杀青中采用斗闷结合,杀匀杀透。
2)揉捻:杀青后趁热揉捻,主要采用中、小型揉机,揉时20~30min。
3)干燥:主要采用太阳晒干,滇青毛茶含水量标准10%。
5.2 粗老茶制法
一般指用修剪枝叶、台刈枝叶。在炒制钱要进行适当洒水灌浆,再入锅炒制,以闷炒为主,趁热揉捻,渥堆过夜,第二天摊晒,再进行复揉后干燥。
5.3 精加工工序(紧茶、饼茶、方茶、圆茶)
1)毛茶筛拼:毛茶拼配→筛分切细→半成品拼配
2)蒸茶压制:称茶→蒸茶→压模→脱模→干燥→检验包装
6 广西六堡茶
品质:色泽黑润光泽,汤色红浓,香气醇陈,滋味甘醇爽口,叶底呈铜褐色,并带有松烟味和槟榔味。采摘标准为一芽二、三叶至一芽四、五叶。
6.1 初加工工序:鲜叶→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干燥
1)杀青:锅温160℃,杀青时间5~6min,鲜叶下锅后,先闷后炒,闷炒结合,当炒至叶质变软,茶梗折不不断,叶色转为暗绿,发出清香即为适度。
2)揉捻:六堡茶的揉捻以整形为主,既要条索紧结又要耐泡,所以叶细胞的破损度不能太高,以60%为宜。揉捻机转速45r/min,投叶量以加茶后占茶桶容积的2/3为宜,一二级茶全程揉时40min,三级以下茶全程揉时45~50min。
3)渥堆:
①一般堆高33~55cm,掌握气温高薄堆,气温低厚堆;嫩叶薄堆,老叶厚堆并稍加压紧的原则。
②在渥堆过程中,堆温不断升高,控制好堆温在50℃左右,超过60℃,要立即翻堆散热。
③一般渥堆时间为10~15h,掌握渥堆茶坯叶色由黄变深黄带褐,出现粘汁,发出醇香,汤色由青黄变为黄褐,滋味由苦涩转为浓醇,即为适度。
4)复揉:茶坯经渥堆后,部分水分散失,原来揉好的条索松散,需复揉一次,促使条索紧细;同时,经渥堆后堆面比较干爽,堆内的茶坯比较湿润,通过复揉,使茶坯干湿一致。
复揉前,采用低温烘7~10min,把茶坯烘热,再进行揉捻,掌握轻揉慢揉,时间5~6min,达到条索紧细为止。
5)干燥:采用烘炉松柴明火烘焙(忌用晒代烘),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打毛火,烘焙烘温80~90℃,摊叶厚3~4cm,勤翻快烘,打毛火时,开始火力大些,至五成干时,逐步由高到低减弱火力,烘至六七成干下焙进行摊凉;再上焙复干打足火,足火是低温慢烘,掌握焙筛烘温60~70℃,烘至足干。
6.2 精加工工序:
六堡茶成品分为1~5级,毛茶加工采用单级付制,分级收回的方式。由于六堡茶要求条索粗壮成条,因此,在毛茶加工中,力求避免条索断碎。
精加工工序:筛分拣剔→分级拼配→初蒸渥堆→复蒸包装→晾置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