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探析
作者:王亮停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07期
摘 要:通过对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进行分析,着重研究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相应地得出其产生的原因,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人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问题;原因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7-0278-02
思想道德素质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在政治倾向、理想信仰、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等方面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品质。它好比人的灵魂,是人的一切活动的主宰,决定着人的行动目的和方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由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三个方面构成。” [1]
生活于和平发展时代背景之下的当代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指引下,在家长的悉心教导和老师们多年的精心培育下,加上他们自身的不懈努力,思想道德素质状况总体来说呈现出积极稳定、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道德素质有所提高,政治倾向与党的路线、方针、具有一致性。虽然大学生中的主流思想道德素质是积极向上的,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些大学生受到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受到国际思潮的影响,思想道德观念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使其思想道德素质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存在的问题
1.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也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关心政治甚至厌烦政治的心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重视专业技能训练忽视文化理论学习,因此他们大多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对社会上的消极现象,像“买官卖官”、“行业潜规则”等很多学生不能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热衷于“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奋斗”、“自我实现”,从而导致其理想信念淡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离正常轨道。
2.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渴望自主,摆脱家庭和社会的束缚,于是向社会发出“请相信我们”的呼唤。但是其辨析能力不足、自控能力较差,不能正确辨识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界限,导致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考试作弊、知恩不报、网络道德失范、婚前性行为等不道德、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文化素质薄弱,对传统美德的认同度滑坡。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大学生思想源泉之一,但许多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对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优秀文化学习不够,知之甚少,造成他们文化素质的重大缺陷,制约了其思想的发展。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部分学生呈现出功利主义的特点,导致部分大学生公德践行能力较弱、自理自立能力差、劳动观念淡薄、依赖思想严重、乱扔垃圾、考试作弊等,对传统美德的认同度滑坡。
4.注重物质享受,忽视精神追求。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和高档化,高消费思想对大学生的影响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纷纷追求时尚的生活方式。他们不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忘却了先辈们艰苦朴素、勤劳节俭的生活作风和优良传统,拜金主义盛行,不愿甚至害怕过艰苦而节俭的生活,爱慕虚荣、盲目时尚、追求安逸而忽视精神追求。
5.心理疾病明显,心理承受能力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身体素质日趋下降,心理疾病日渐增多,身体素质大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大学生心理疾病多表现为烦躁、焦虑、易怒、压抑、酗酒、吸毒等行为,其原因是受到的爱情、金钱、学业、就业、事业等的压力越来越大,而自身的心理素质、抗挫折能力不强。由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内容及方式的变化,他们会面临许多问题,甚至会遇到许多困难与挫折。种种原因造成了他们苦闷、仿徨、孤独、消沉、颓废等消极的心理特征,甚至部分大学生误入歧途,走上了绝路或犯罪的道路。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产生问题的原因
1.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1)市场经济的影响。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竞争有利于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促使进取观念、平等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强化,使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趋于务实,既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个人意识的觉醒,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也是非常明显的。唯利是图、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一些人衡量价值的标准,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另外大量的社会负面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深入而持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2)社会变革和社会多样化的影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改革开放的社会大变革,不仅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的物质关系,使人们的经济地位、职能分工、社会角色和利益分配等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也强烈地改变了人们的理想信念、政治认同和价值取向。社会主义道德之外的各种思想和道德泥沙俱下、美丑共存,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与日俱增。社会多样化在促进大学生成长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困惑、疑虑和恐慌。一些人的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趋于功利化和务实化,其行为选择不是出于道德义务感或社会责任心,而是出于对个人利害得失的权衡,导致道德严重滑坡。(3)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只要世界上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抗和较量,‘去意识形态化’、‘去政治化’就是不可能的。”[2] 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经济发展优势,利用西方文化的强势传播,使中国青年大学生在思想观念、文化选择、价值取向上发生变化,呈现多元化特点;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借经济全球化趋势大力宣扬政治一体化、文化全球化等“分化”、“西化”阴谋,这种有目的的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透让身心尚不成熟的青年大学生产生困惑与迷惘。对此,引导大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坚定的信念,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显得尤为重要。(4)西方思潮的影响。文化层面上西方多种文化思潮的涌入与冲击对大学生的影响也不可小觑。20世纪80年代盛行的人文主义、存在主义、弗洛伊德和尼采热四种文化思潮主张自我中心论的价值观和非理性主义,动摇了大学生对科学理论的信念,使其失去坚定的理想,刺激和滋长了部分大学生的情绪主义冲动。20世纪9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更为深刻的消极影响,使他们“政治观念淡漠”、“责任感弱化、理想迷失”,产生“非理性的标新立异意识”[3] 。因此,马克思主义在后现代主义那里成为处于危机状态和过时的理论 [4] ,马克思主义被后现代主义肢解成破碎的观点、方法、细节、视角等,对大学生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 [5]。(5)网络盛行带来的挑战。网络这一全球性的文化传播媒介使信息交流完全突破了意识形态封锁与时空边界,具有全球性、开放性、虚拟性和隐蔽性等独特特点。它在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带来机遇的同时,却加大了导向的控制和管理难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被网络中错综复杂的思想意识所吞噬,其主导地位和防御能力受到严重威胁和严峻考验,导致主流价值缺失。
2.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文明开化的起点,要教育子女成为一名道德高尚的人,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而现实表明,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不容乐观,一方面很多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导致学生家庭基础文明教育的低层次、不全面;另外,当今大学生兄弟姊妹普遍较少,往往受到过分溺爱。不少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养成了冷漠、自私、怕苦、怕累的坏习气。很多家长有求必应,很少甚至根本不去过问他们的花费去向,这无疑变相鼓励了孩子的高消费,滋生了摆阔气、讲排场的恶习。
3.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存在缺陷:(1)形式主义严重。中国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当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考核和“分数”挂钩,流于形式则是一种必然。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思想道德水平不是一张试卷可以说明的。挂钩于分数,则将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向应试思维模式,背离了教育部门开设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初衷,自然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2)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国的“两课”教学内容不能反映社会的基本特点而脱离社会实际。诚然,教学内容强调思想道德的主流无可厚非,重视理论性和系统性也十分必要。但忽视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存在,轻视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现状,则无法使学生以正确观点处理现实生活中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也无法让学生正确认识各种价值观的冲突问题。因此,中国高校“两课”的教学内容必须改革。(3)师德现状堪忧。在学校里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班主任、辅导员及专职教师[6] 。但部分教师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出现了种种丧失师德尊严甚至丧失人格的不道德行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极为深远。
4.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年龄均在18~22岁左右,正是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固化的关键时期。由于各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加上自身心理不够成熟,大学生很容易产生意志脆弱、思想认识模糊、理想追求淡化等思想道德失范现象,对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总之,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个人等因素均能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产生重要影响,但要分析某个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问题产生的原因,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找出内因和外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从而得出恰如其分的结论和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 李滨.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及其培养[J].中国知网优秀硕博论文,2004,(5).
[2] 徐文良.难忘的历程[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270.
[3] 于林平.论西方思潮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
[4] 杨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在当代的相遇[J].学术界,2000,(2).
[5] 王仰飞.后现代主义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6] 陈升.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报告[J].中国青少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3).[责任编辑 陈 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