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音乐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小学音乐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来源:刀刀网
小学音乐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创造力不再是天才的标志,而成为一种生存的技能。创造与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1世纪是创造性的世纪,需要一大批敢探索、会创新的创造型人才,那么这个时代的教育就必须把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人才作为重要目标。中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有着极其突出的作用。

音乐是一门独具特性的科学艺术,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音乐是美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老师应该是美的化身,爱的使者。这种美和爱,单纯而又天真的学生,最能体会得到。尤其是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学生,老师关爱的眼神,真诚的话语,都能打动学生,拉近师生的距离。音乐的认识、愉悦、审美和教育等功能早已为人们所熟知。音乐创造,就像建造大楼需要钢筋、水泥、黄沙、砖头、木料等各种材料一样,音乐创造需要各种音乐技能,其中包括节奏、演唱、演奏、识谱等各种基本音乐技能。扎实的音乐技能是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的前提。教师首先教授学生正确的演奏节奏,正确的演唱方法,正确优美的舞蹈和律动。如果学生有良好的创造力、想象力,没有正确熟练的音乐技能。那么,他创造出来的作品也不具有美感,或她的想法不能化成作品展示出来。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音乐技能。夯实学生音乐的创造力基础。

学生的音乐创造并不神秘。教师要教会学生创造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打破创造的神秘感,培养自主创造意识。例如:我在教五年级上(新教才)《拉萨谣》的歌曲中,就运用了这种方法。教师先用语言引导学生:“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藏族童谣,下面老师先来用这首歌创造一个舞。”紧接着教师将自己编的舞的动作,载歌载舞地表演给学生看。学生看见老师创作的舞蹈都表现出羡慕的神情。我接着说:“其实老师的创造本领也是学来的,老师有一种特别的办法,那就是数学的加减法。学生听了老师说到加减法都感到十分的惊讶,说:“这是音乐课,又不是数学课。”于是,教师慢慢道出音乐创造办法:在学过的知识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象后举一反三,加加、减减、变变、改改、搬搬、代代这就是不断的求异、求新、求变的基创造方法。然后,我根据自己的这一方法将刚才的舞进行了改编,加上了一个凳子,围着它跳起了同样的动作。并告诉学生这就是创造。接着,让学生先学基本动作后再进行改编。学生按照教师的办法进行即兴创造。有的围着椅子跳,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排成了各种各样的队形等等。学生看见自己创作的作品感到非常高兴,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他们说:“原来创造一点都不难,我们有办法了。”

学生的创造是即兴的,但作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贯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一原则。学生在课堂中的即兴创造,教师要给与引导,给予口头肯定。教师要更新观念充分相信、爱护、尊重、赞赏学生的创造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造,以展示学生音乐创造力。

创造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没有创造性思维就谈不上创造能力的培养。发展创造性音乐教育,要求音乐教育的指导者能够使学习者充分发挥创造力,必须充分理解发展创造力的“两大要素”,即想象力和思考力——这两大“齿轮”的作用。而且,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使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大量的音乐印象,同时最为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能够变换这种音乐印象的能力。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及想象能力,应从“听”入手。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教学中以听觉为先导,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美感和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音乐情感,发展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音乐教学中的“听”,不是让学生盲目地听,也不是教师填鸭式或一相情愿式的讲解音乐,而应该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中,去发现、去探索。在低年级教学中,要注意引导低年级学生用节奏乐器伴奏和运用体态律动形式感受并表现不同节拍的特点和乐曲的情感和音乐形象。中高年级,要引导学生从音乐现象的感知积累中,逐步认知和掌握音乐的规律,发展音乐想象能力,逐步探索音乐要素表现特征和作用。教学中,既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又要注意给予正确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以富于启发性的提

问,留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和思考的空间,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将学生领入音乐情境之中,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想象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在音乐教学中要牢牢把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要注意不同学段、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目标。要依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及教学原则,引导(指导)学生对音乐进行体验、感悟、记忆、积累、表达,发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与能力。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教育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着眼于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充分理解和挖掘教材各项教学内容中的创造因素的内涵。如自制简易打击乐器、听音响做体态动作、听音响绘画、听音乐讲故事、结合器乐教学为歌曲编配简易伴奏、结合歌曲教学进行抒发音乐情感创造性的表现和处理。结合欣赏教学有创造性地回答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提出有关问题等,使学生对于音乐学习产生并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养成爱好音乐的良好态度,树立学习音乐,学好音乐的自信心。

只有真正发掘教师的创造潜力,才能激发学生群体的创造潜能,才能创造出具有“创造性”的音乐教学,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学生。

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如果通过九年义务教育连个音乐兴趣都没有在学生心中建立起来,那就不能不说我们的音乐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是失败了。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初始阶段,我们就应该把培养对音乐的兴趣放在首位。让音乐课成为孩子们的最爱,相信这是引领孩子进入音乐殿堂的良好开端。

创造是人的本能,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实践。教师通过创造性的教学,使学生在唱唱、听听、玩玩等音乐活动中认识、提高自身的音乐创造力。培育学生成为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用的创造性人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