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历史上的土地制度和土地综合导学

历史上的土地制度和土地综合导学

来源:刀刀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高考研究◆ ◆张文芝 一、专题要点指要 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包 括: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春秋 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如商鞅变法 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和鲁国的初税亩;北 魏至唐实行的时间长影响大的均田制;王安石 变法中的方田均税法;西汉、曹魏、北周和明 初实行流民与土地相结合的屯田制。我国封建 社会的三种土地占有形态:封建土地国有制 (如均田制、屯田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 耕农土地所有制。我国封建社会实行的与土地 有关的赋税制度,如田租、租庸调制、两税 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等。我国封建社会的 土地兼并及评价。 2、中国近代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包 括: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中有关的土 地分配及评价:孙中山三民主义中之“民生主 义”中的土地及评价;在土地时 的土地总路线;抗日战争中在抗日根据地 的“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 策及作用;战争时,在区的土地 改革及意义;1947年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及 意义。 3、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制度和土地 包括:五十年代的土地改革运动;农业社会主 义改造后的土地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土 地及影响。 4、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土地制度和土地政 策包括:英国的“圈地运动”及评价;法国大 时期的土地及影响;日本明治维新中 的土地措施;美国南北战争时的《宅地法》与 西进运动及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二、综合备考角度提示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6年第1、2期 历史学科: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土地 要注意把握历代土地制度和土地变更 的原因及作用,能够认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是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封建时代任何土地制度 和土地不能长久的根因;对中国近代的土 地制度和土地制度要从社会性主要矛盾的变化 去化析,如之所以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与以 往不同的土地是因为是当时的主 要矛盾;对中国现代的土地制度和土地的 变化要能从适应生产力水平的角度地去分析, 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施实的成功是适应了 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结果;对世界近现代史上土 地制度和土地的分析要能从其是否适应资 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的角度去考虑。 政治学科:能够运用哲学上联系观点及矛 盾观点,分析如何正确处理好土地资源的利 用、开发和保护;运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分析 如何在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时又要保护好土地资 源;能够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 运用市场原则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能够从政治常识的知识去分析在开发和保 护土地资源中如何充分发挥其职能;能够运用 矛盾的观点分析历史上土地制度和土地变 更的原因。 地理学科:掌握土地资源的构成及其利用 类型;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和分布状况, 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及解决措施; 土地与土壤的区别与联系;我国各类土地资源 的人均占有量;我国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的原则与基本国策。 四、专题训练 土地占有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根据 所学知识回答: 1、下列中,承认农民对土地部分占 4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有权的是 A、井田制 B、初税亩 A、农民不愿交还所得田地 B、地主兼并了农民的土地 C、均田制 产积极性的是 A、井田制 C、屯田制 D、屯田制 C、不再授田给农民 2、下列土地制度中最有利于调动农民生 B、均田制 D、更名田 D、封建经济的发展结果 8、太平天国的《天朝亩制度》之所以没 能实行,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战争不断 3、北魏和唐前期能够推行均田制的前提 是 A、依靠政权,剥夺地主的土地 B、积极推行垦荒 C、掌握着大量的荒地 D、严格控制人口数量 下列是清代人口平均耕地变化表,据其回 答  .B、绝对平均分配,无法实行 C、被《资政新篇》所取代 D、政权代表了地主利益 9、孙中山倡导的“民生主义”中的土地 ,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推动了辛亥的成功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调动了农民的积极参与 D、使辛亥失去了群众基础  l民主时期,的土地经历了几 10、在农村根据地进行土地 『次变化。据此回答 4、清代人均占有耕地呈现这一变化的根 的首要目的是 本原因是 A、发展农村经济 A、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B、巩固根据地 B、人口数量的迅猛增加 C、耕地面积的急剧减少 C、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D、调动一切反封建因素 11、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 5、清康熙至乾隆年间,表中人均耕地迅 策的实质是 速减少与下列哪项的实行有关 A、实现耕者有其田 B、封 A、禁止垦荒 B、更名田 建剥削 D、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 C、摊丁入亩 D、一条鞭法 C、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D、实现土 6、中国古代,土地作为向农民征收赋税 地公有 12、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其最主要 的惟一标准开始于 A、唐代的两税法 B、北宋的方田均 的影响是 税法 A、废除了农村中土地剥削 B、发展了富农经济 C、明朝的一条鞭法 D、清代的摊丁入 亩 C、保障了战争的胜利进行 D、使农民在政治和经济上获得了权益 1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的 土地制度和能否真正实行下去,要看 其是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据此回答 7、至唐前期长期实行的均田制,到唐中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期而崩溃的根本原因是 A、当时的农村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48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6年第1、2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B、符合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要 C、是对农村土地所有制的重大改革 D、是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 学知识分析造成耕地减少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 因。 20新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 立,在不同历史时期分别实行了哪些土地 土地的得力与否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 ?各起到了什么历史作用?这一发展变化 发展。据此回答 的过程说明了什么问题? 14、英国“圈地运动”的客观直接作用 是: A、使英国的自耕农完全消失 B、废除了农村中剥削制度 C、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 市场 D、直接推动了工业的发生 15、美国《宅地法》的实施,对当时经济 发展所起的作用是 A、使美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了西部 B、加速了西部的开发,扩大了国内市场 C、种植园经济被小农经济所取代 D、加速了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 保护土地资源要以作保证。据此回答 16、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策制订的主要依 据是 A、我国土地资源中山地多平地少 B、各类土地资源中耕地比重太小 C、各地土地生产力的差异显著 D、人均土地资源量少,耕地的人均量更 少 17、面对我国的耕地减少,还有计划 地进行了退耕还林,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联系的观点②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 实际出发③内外因辩证关系④集中力量解 决主要矛盾 A、①③ B、①④C、①② D、③④ 18、有计划地进行退耕还林工作,其 体现的政治常识观点是 ①国家实施组织领导经济建设职能②国 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③国家行政领导精神 文明建设职能 ④国家行使公共管理职能 A、①② B、①③C、①④D、②③ 19、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世界人均数的 三分之一。近年来中国耕地不断减少。试用所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6年第1、2期 参 1、C解析:均田制的“永业田”归农民 所有 2、D 3、C 4、B 5、C 6、D 7、D 8、B 9、D①解析:从其土地无法调动 农民积极性分析②10、C 11、B 12、C 13、 A①解析: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② 14、C 15、B 16、D 17、C 18、A 19、①自然原因:灾毁耕地②社会经济 原因:生态退耕:建设用地;农业结构调整 20、土地时期:;变封建土地所 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作用:充分调动了 农民的反封建积极性,保证了土地的胜 利。 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 民交租交息。 作用: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 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联合 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废 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 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作用:区的农 民获得了土地,支援前线,保证了战争的 胜利。 新中国建立初期::保存富农经济, 建立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作用:消灭了封建 剥削的土地制度。 作用:了农村生产 力,巩固了政权,为经济恢复和发展开辟了道 路。 过渡时期::实行农业合作化。作 用: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土地 的集体所有制。作用:为“一五”计划的实 施提供了有利条件。 说明:能够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从 实际出发,适时调整,善于把马克思主义 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 (作者:张文芝河北省元氏县第四中学) 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