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的《尺⼋》《断章》导读
卞之琳与李⼴⽥、何其芳并称汉园三诗⼈,他除有《数⾏集》收⼊《汉园集》外,还有《⾳尘集》、《鱼⽬集》等。卞之曾⽤“⼩处敏感,⼤处茫然”来概括⾃⼰。他确实“茫然”于时代风云,对艺术确⾼度敏感⽽热情,被⼈们称作最醉⼼于新诗技巧与形式试验的艺术家。在新诗史上,他⼜是⼀位具有⾃觉哲学意识的诗⼈,⼈们说他的诗常“于平淡中出奇”,就是因为他善于对⽇常⽣活现象进⾏哲学的穿透与开掘。《尺⼋》是⼀种类似箫的乐器,⼀种箫管,相传于唐朝时传⼊⽇本,因长度定为⼀尺⼋⼨,故称“尺⼋”。《尺⼋》这⾸诗描写的是⼀个“海西客”(按:中国算来是在⽇本海之西⾯)乘长安丸东渡⽇本,夜⾥听到尺⼋的吹奏。他便想当年西渡中⼟的“番客”、夜宿孤馆,在尺⼋声⾥既动了乡愁,⼜得到了慰藉,第⼆天便在长安市上“访取了⼀枝凄凉的⽵管”,于是,“尺⼋乃成了三岛的花草”。诗⼈不是根据尺⼋东传的历史,这⾥是以当年“番客”的乡愁,来暗⽰了⾃⼰此时的⼼境。“尺⼋”只是⼀个情感的象征载体。因此,诗⾥两次⽤了这样的句⼦,来描绘此时此刻“海西客”(也许不光是海西客)的⼼情。“为什么年(霓)红灯的万花间,还飘着⼀缕凄凉的古⾹?”每次还紧接着连⽤了“归去也,归去也,归去也--”这三重叠句的紧促的呼喊之⾳。都隐隐地透露了“海西客”的⼼境。诗的最后,在断然的喝问声⾥嘎然结束了全诗:“海西⼈想带回失去的悲哀吗?”这“悲哀”,如诗⼈⾃⼰讲的,包含着对祖国式微的深深的哀愁。作者在诗歌中⾃觉打破了时空界限和现实、⼼理界限、把现实与历史、外部世界与⼼理世界扭结沟通了起来。诗歌从第⼀句⾄第三句,是纯属对于历史的叙述;第四、五句进⼊现实;⽽从第六句起到第⼗句,所描写的是“海西客”的 ⼼理活动,同时⼜回到历史;那括号内的两句,既是⼼理世界⼜是现时态。这种跳荡⾃如,来去随意的叙述⽅式,既使整个诗歌显得跌宕挥洒,⼜有⼀种由多⾓度叠合产⽣的浑厚感。诗歌还时不时跳出纯粹的叙述,或发出疑问,或直接呼喊、⼜增加了诗歌的重合感。在叙述形态上,把作为创作主体的诗⼈这⼀单⼀状态,分解为“海西客”与叙述者两个层次。作者隐含在作品的后⾯,⽽把叙述者推到前台。但在诗作中,我们还时不时发现作者隐藏的⾝影。“为什么霓虹灯的万花间,/还飘着⼀缕凄凉的古⾹?”和“归去也,归去也。归去也-这疑问和呼喊的重叠出现,分明有着作者的情感与意识指向的介⼊。这样,在诗歌⾥,诗⼈这⼀创作主体,呈现为“海西客”叙述者和作者三者的综合统⼀,这不仅突破了传统的叙述⽅式,⽽且使诗歌产⽣⼀种层层叠叠的多声部的艺术效果,呈现了诗的⼩说化与戏剧化的趋向。《断章》是卞之琳的代表作,全诗仅四⾏,分为两节,通过对常见的“风景”的刹那感悟,讨论了主客体关系的相对性。《断章》的主旨曾引起歧异的理解。刘西渭开始解释这⾸诗,着重“装饰”的意思,认为表现了⼀种⼈⽣的悲哀。诗⼈卞之琳⾃⼰撰⽂回答不是这样。他说“‘装饰’的意思我不甚着重,正如在〈断章〉⾥的那⼀句‘明⽉装饰了你的窗⼦,你装饰了别⼈的梦’,我的意思是着重在‘相对’上”。《关于〈鱼⽬集〉》看来,诗的‘⾔外之旨’是不能靠字⾯上⼀两句话完全捕捉到的。它的深层内涵往往隐藏在意象和⽂字背后。诚然如作者说明的那样,表达形⽽上层⾯上“相对”的哲学概念,是这⾸《断章》的主旨。两种意境,极写着各⾃包容的空旷的寂寞中形成的不经意的相对应,它隐藏在事象的秘密深处、为承受者所不察。你在桥上看风景,你哪⾥会知道另⼀个看风景的⼈在楼上看你?你的窗⼦上掩映着静静的明⽉,你怎么想到别⼈在梦中想念你?这两种不⾃知的仿佛被⼀种神秘的⼈⽣感情交错着,似乎在冥冥中对⼀切孤独者的给予和慰藉,告知你不必在桥上感到孤寂,不正有楼上⼈在看你吗?你在落寞的情怀中看窗前明⽉,⽽恰有别⼈在梦中端视着你的⾝影。诗⼈安排了具有哲理性的交错场合,展⽰着⼈⽣从孤寂到乐观的情致,从徘徊中⾛近和谐。诗的魅⼒,就是这巧妙想象中的⼀种哲理性意蕴。
这⾸《断章》完全写的是常见物、眼前景,表达的⼈⽣哲学也并⾮诗⼈的独创,读了之后却有⼀种新奇感,除了象征诗的“意寓象外”这⼀点之外,秘密在哪⾥呢?我以为,关键在于诗⼈以现代意识对⼈们熟悉的材料(象征喻体),作了适当的巧妙的安排。诗⼈说过:“旧材料,甚⾄⽤烂了的材料,不⼀定不可以⽤,只要你能⾃出⼼裁,安排得当。只要是新的、聪明的安排,破布头也可以造成⽩纸。”《关于
〈鱼⽬集〉》诗⼈所说的“新的、聪明的安排”,也就是新颖的艺术构思和巧妙的语⾔调度。〈断章〉中的事物都是常见的,甚⾄是古典诗歌中吟咏得烂熟的:⼈物、⼩桥、风景、楼房、窗⼦、明⽉、梦……经过作者精⼼的选择、调度、安排,组织在两幅图景中,就产⽣了⼀种内在的关联性。两节诗分别通过“看”、“装饰”,把不相关的事物各⾃联在⼀起,内容与时序上,两节诗之间⼜是若即若离,可并可分,各⾃独⽴⽽⼜互相映衬,充分发挥了现代艺术的意象迭加与电影太奇⼿法的艺术功能。⼀⾸《断章》实是⼀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卞之琳的《尺⼋》《断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