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第 6 卷第 49 期2019 Vol.6 No.49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1
・论 著・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后遗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李 伟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人民医院儿科,山东 淄博 255300)
【摘要】目的 观察并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后遗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138例来我院就诊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新生儿发生后遗症及影响因素。结果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后遗症发生率为14.49%,出生时惊厥及重度窒息情况会增加后遗症发生概率,临床治疗一周后症状消失显著减少了患儿后遗症的发生。结论 临床上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后遗症发生率较高,临床上需要提出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干预,降低患儿后遗症的发生率,改善新生儿预后。
【关键词】后遗症发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49.1.02
Occurre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eonatal sequelae of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LI Wei
(Pediatrics,Zhoucu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Zibo City,Shandong Province,Shandong Zibo
2553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explore the occurrence of neonatal sequelae of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Methods 138 neonates with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who came to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6 to October 2018 were selected.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sequela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eonates were summarized.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sequelae of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was 14.49%. Convulsions and severe asphyxia at birth increased the incidence of sequelae.The disappearance of symptoms after one week of clinical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occurrence of sequelae of neonatal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sequelae of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is high in clinic. t is necessary to put forward some preventiv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sequelae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neonates.
【Key words】Sequelae;Neonates;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Influencing factors
在新生儿致残及死亡中缺氧缺血性脑病是重要原因,当前尚未完全阐明该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新生儿缺氧缺血后脑部出现坏死、软化、出血、水肿等变化及脑部萎缩等因素相关[1]。当前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升,临床治疗中显著降低了新生儿的死亡率,但一些存活者仍存在何种后遗症,对新生儿身心发育产生了严重影响[2]。本研究中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新生儿发生后遗症及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2 方法
我院自行编制问卷调查表,收集内容主要包含了新生儿性别、体质量、胎龄、出生时惊厥、宫内窘迫、窒息程度、治疗一周后症状消失情况等。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平均数加标准差方式(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138例来我院就诊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者,其中女性与男性患儿人数比例为65:73,日龄最小为1天,最大为16天,(8.21±1.28)天 是平均年龄。所有患儿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结 果
13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者中发生后遗症人数为20例,发生率为14.49%,其中发生双下肢肌张力减弱人数为3例,双下肢肌张力增高人数为7例,四肢瘫人数为4例,左上肢不能持物人数为3例,癫痫人数为2例,双眼不能外展为1例。见表1。
表1 后遗症发生情况分析
双下肢肌张力减弱
3例2.17%
双下肢肌张力增高
7例5.07%
四肢瘫4例2.90%
左上肢不能持物
3例2.17%
癫痫2例1.45%
双眼不能外展
1例0.72%
总发生情况20例14.49%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后遗症发生率为,出生时惊厥及重度窒息情况会增加后遗症发生概率,临床治疗一周后
症状消失显著减少了患儿后遗症的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下转3页)
2019 年第 6 卷第 49 期2019 Vol.6 No.49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83.3%,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3
层级的护理任务、人员组成以及自己的工作职责。②调整工作制度。及时调整值班制度,合理调整值班人员配置,增加高峰期间的人员配备,实行弹性排班制度,最大限度优化人力资源使用。八小时上班制度,24小时值班,每天三班。每班组的护理人员均由初级责任护士、中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组成,从而全面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与效果[2]。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临床护理质量,主要包括工作量40分、工作质量30分、医德规范20分、加分项(主要包括工作积极性等方面)10分[3]。②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出院当天发放并收回。满意:超过80分。较满意:60-79分。不满意:低于60分。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综合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临床护理质量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责任心,降低护理缺陷,是保障临床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的重要举措[4]。泌尿外科患者疾病种类多,如何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在分级管理模式下,由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实施不同的护理内容。患者由固定的护理人员管理,责任确切,极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从而使患者得到了全程、连续、优质护理。通过本文研究证实,观察组工作量(28.9±3.2)分,工作质量(18.8±2.8)分,医德规范(9.3±2.1)分,加分项(5.9±0.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3.3%,提示分层级管理在泌尿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有效性。
综上所述,分层级管理在泌尿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显著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2 结 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工作量(28.9±3.2)分,工作质量(18.8±2.8)分, 医德规范(9.3±2.1)分,加分项(5.9±0.8)分;对照组工作量(24.8±2.2)分,工作质量(15.6±2.0)分,医德规范(7.2±1.9)分,加分项(4.5±0.2)分,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24例,较满意6例,护理满意度100%;对照组满意13例,较满意12例,不满意5例,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宋晓萍,姜丽萍,盛芝仁,等.分层责任包干制在优质服务示范病房
中使用的有效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4):2219-2223.[2] 纪 薇.泌尿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
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832-834.
[3] 王 娴,张 洁,方 谊.层级与绩效相结合的护理管理模式对基
础护理质量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6):742-746.[4] 林海红.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护
士进修杂志,2012,27(20):1836-1838.
本文编辑:李 豆
(上接1页)
3 讨 论
缺氧缺血性脑病对新生儿的身心健康及生长发育均产生了严重影响,也加大了对社会与家庭的经济压力及心理负担[3]。通过本次研究,考虑造成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发生后遗症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患者窒息严重,会造成出生时惊厥时间的延长,从而加剧了患儿脑组织缺氧程度[4]。患儿缺血缺氧时因为脑组织能量不足,会发生内皮细胞、胶质细胞及各种神经元等坏死的情况,从而大量释放了细胞内贮存的钙成为游离钙而损伤患儿脑细胞。其次,窒息患儿因为长期缺氧,即使及时得到治疗,其脑组织细胞仍然会出现变性坏死情况,对内皮细胞、胶质细胞及各种神经元等的功能产生了严重影响,损害了患儿相应脑功能区,从而遗留后遗症[5]。综上所述,临床上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后遗症发生率较高,多种因素对后遗症发生产生了影响,因此临床上需要提出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干预,最大程度上降低患儿后遗症的发生几率,促进新生儿预后得到有效改善。
参考文献
[1] 栗 娜.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系统
后遗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5(75):-65.
[2] 武希青,张志明,刘志强,马小旭,董雯雯.高压氧辅助治疗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症的效果及其机制探讨[J].山东医药,2018, 58(19):87-88.
[3] 孔艳英,刘丽伟,李 馨,陈姝姝.不同神经发育学评估方法在新
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随访或后遗症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 2015,30(32):5590-5592.
[4] 李 墨,何静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
经系统后遗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17(22):70-72.
[5] 宗国兰,张 伟,刘秉成.脑多肽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
血性脑病后遗症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4307.
本文编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