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五章 重要非金属元素 导学案 罗平五中 人教2019

第五章 重要非金属元素 导学案 罗平五中 人教2019

来源:刀刀网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

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1、硫

(1)存在:游离态、化合态

石膏: 芒硝:

(2)物理性质:硫(俗称硫磺)是一种黄色晶体,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3)化学性质 化学反应 化学方程式 S表现的性质 与金属单质 铁 铜 与非金属单质 氢气 氧气 与碱溶液反应 NaOH

2、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

(1)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用可逆符号表示。)

化学反应 化学方程式 SO2表现的性质 ①与水反应 ②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③与碱反应 NaOH 少量SO2 过量SO2 Ca(OH)2 化学反应 ④与氧气反应 化学方程式 SO2表现的性质 ⑤与硫化氢反应 1

⑥与碳酸氢钠反 应 ⑦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溶液会恢复红色 ⑧SO2可使氯水、 溴水、碘水、 酸性高锰酸钾溶 液褪色 (3)二氧化硫的用途:漂白、杀菌消毒。 (4)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的鉴别: ①不可用澄清石灰水 ②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氯水/溴水/碘水/酸性 高锰酸钾溶液 中 ③通入H2S溶液中

3.三氧化硫 化学反应 与水反应 与氧化钙反应 与氢氧化钙反应 化学方程式 SO3表现的性质 二、硫酸

1、稀硫酸的性质:(具有酸的通性)

(1)使指示剂变色:紫色石蕊遇酸变红

(2)与活泼金属反应(如:Zn、Fe),反应生成硫酸盐和氢气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如:CuO),反应生成硫酸盐和水

(4)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如:NaOH), 反应生成硫酸盐和水

(5)与弱酸盐反应(如:Na2CO3),反应生成硫酸盐和弱酸

2、浓硫酸的性质: (1)吸水性(物理变化) 应用:作干燥剂(不能干燥NH3和部分还原性气体) (2)脱水性(化学变化):使蔗糖、纸张、棉布和木材等脱水炭化。

(3)强氧化性(表现在S元素上)

2

化学反应 与金属反应:Cu 化学方程式 浓H2SO4体现的性质 与非金属反应:C 常温下,冷的浓硫酸能使Fe、Al发生钝化,是化学变化。 碳与浓硫酸反应产物的检验:

H2O:(无水硫酸铜:变蓝) SO2:(品红溶液:褪色)

CO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三、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1、试剂:稀盐酸和氯化钡溶液

2、操作:先加过量稀盐酸,后加氯化钡溶液 3、现象:开始无明显现象,后来出现白色沉淀 离子方程式:

注意:加稀盐酸的目的是排除碳酸根离子的干扰

四、粗盐的提纯

1、不溶性杂质的除去:溶解、过滤、蒸发 2、可溶性杂质的除去: 杂质 加入的试剂 硫酸盐 BaCl2溶液 MgCl2 NaOH溶液 离子方程式 CaCl2 Na2CO3溶液 注意:有顺序要求 BaCl2 一定要在Na2CO3 前面加,HCl一定要在最后加。

3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一、氮气与氮的固定 1.氮气

(1)物理性质:_____色_____味,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溶于水。 (2)化学性质: 氮气与氧气的反应:

2.氮的固定

(1)概念: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

(2)分类:a.自然固氮:高能固氮(闪电),生物固氮(根瘤菌)

b.人工固氮:合成氨;仿生固氮 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1.一氧化氮 (1) 物理性质:

_____色_____味有____的气体,_____溶于水,常温下易与_______化合。 (2)化学性质:

①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

n(氧化剂):n(还原剂)=

现象: 应用:

②一氧化氮、氧气与水的反应:

2.二氧化氮

(1)物理性质:_________色有____________ 的气体,_____ 溶于水,易_______。 (2)化学性质:

①二氧化氮与水反应:

n(氧化剂):n(还原剂)= ②二氧化氮、氧气与水的反应:

③“雷雨发庄稼”的原理:

三、氨和铵盐 1.氨

工业合成氨的反应: (1)氨的物理性质:

_____色有__________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溶于水,____液化。 (2)化学性质

①氨气与水反应:

②氨水受热分解的反应:

4

小结:氨水的成分(三分子三离子):

氨气的检验: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红色石蕊试纸遇碱变蓝)

氨气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无色酚酞遇碱变红)

③氨气与酸的反应:挥发性酸(如浓盐酸、浓)遇氨会产生白烟,难挥发性酸遇氨不产生白烟。 氨气与盐酸反应 氨气与反应 氨气与硫酸反应 实质 ④氨的催化氧化反应: ⑤氨气与氧化铜的反应:

(3)氨气的用途: a.制HNO3 ,铵盐 b.作制冷剂 (液氨汽化吸收大量热) 2.铵盐:NH4+ 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1)物理性质:大多数铵盐都是白色晶体,____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受热易分解:

氯化铵受热分解的反应: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反应: ②与碱反应: 铵与氢氧化钠反应 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应 实质 (3)铵根离子的检验 ①原理:

②方法:取少量样品或溶液于试管中, 加入浓的NaOH溶液, 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____色 (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管口,若有______产生),证明样品或溶液中含有NH4+。 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 反应装置 干燥(净化装置) 用 干燥 收集方法 向 排空气法

5

验满 尾气处理 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_______。 ②将蘸有浓HCl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_______产生。 放一团浸有水或稀硫酸的棉花球,尾气处理装置要放倒吸。

注意事项:

① NH4Cl可用(NH4)2SO4等代替,不可用______________ ,会有杂质产生。

② Ca(OH)2不可用NaOH, KOH代替,因为易吸水结块不利于产生氨气,且高温下会腐蚀玻璃。 ③ 无水CaCl2不能用于干燥NH3,会生成________ __。 四、

1.一元强酸,一般与金属反应不产生_____,具有_________。 2.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故保存于__________________。

3.强氧化性

(1)与金属反应

①常温下,冷的浓能使_________钝化。 ②与铜反应: 铜与浓反应:

铜与稀反应:

HNO3体现的性质:

(2) 与非金属反应(木炭):

(3)王水:________ 和_________的混合物,体积比1:3 。

能使不溶于的金属_______溶解。

五、酸雨及防治

1. 酸雨: pH 的降水。

(1)成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溶于雨水形成。 (2)危害:①破坏农作物、森林、草原、使土壤、湖泊酸化。

②加速建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运输工具及电信电缆的腐蚀。

2.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1)危害:①引起大气污染,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②溶于水形成酸雨。 (2)防治:①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

② 研究煤的脱硫技术,改进燃料技术,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 ③ 加强工厂废气的回收处理。

④ 改进汽车尾气处理技术,控制尾气排放。

6

第三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

一、

硅酸盐材料

1.陶瓷:以 为主要原料,高温烧结而成,用于生产建筑材料、绝缘材料、日用器皿、卫生洁具等。

2.玻璃:主要成分为 ,以 为原料制得,用于生产建筑材料、光学仪器和各种器皿、制造玻璃纤维。

3.水泥:以 为主要原料,再加适量石膏制得,用于建筑和水利工程。

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1.硅和二氧化硅

(1)硅:

① 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是应用最广泛的 材料。 ② 存在形式有 (矿物)和氧化物(水晶、玛瑙)。 ③ 应用于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计算机芯片、光伏电站,人造卫星和电动汽车等硅太阳能电池。

(2)二氧化硅:用于生产 、玻璃仪器、装饰品。

2.新型陶瓷:作耐高温结构材料,耐高温半导体材料。

3.碳纳米材料:包括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烯,用于能源信息医药等领域。

三、硅 二氧化硅 硅酸钠 1.硅

(1)原子结构示意图:

(2)存在形式:硅酸盐(矿物)和氧化物(水晶、玛瑙)。 (3)制取(课本22页):

(4)物理性质: 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熔点高,硬度大,是良好的 材料

(5)化学性质: 硅与氯气反应 硅与氧气反应 硅与氢氧化钠反应 硅与氢氟酸反应 2.二氧化硅:

(1)存在形式:硅石(石英、硅藻土)

石英、水晶、玛瑙、光导纤维、沙子的主要成分是

(2)结构:SiO2晶体呈正四面体形状,由原子构成,无SiO2分子 (3)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 (4)化学性质:

① 酸性氧化物(与CO2比较)

7

与氢氧化钠反应 与氧化钙反应 ② 与盐反应: 与碳酸钙反应:

③ 特性:只与氟化氢反应:

(5)用途:制作光导纤维、石英坩埚,石英和玛瑙可作装饰品和工艺品 3.硅酸

(1)化学性质: 弱酸性(比碳酸更弱) 不稳定性 (2)制备:

4.常见硅酸盐——硅酸钠

(1)物理性质: 色固体,可溶于水,俗名 ,水溶液俗称 (2)化学性质: 与盐酸反应 与少量二氧化碳反应 (3)用途: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 5.硅酸盐氧化物形式的改写

例如:钠长石 NaAlSi3O8 Na2O·Al2O3·6SiO2 (✓)

½Na2O·½Al2O3·3SiO2 (×)

(1)书写形式:A.氧化物排列顺序: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SiO2·H2O (氧化物之间以圆点隔开)

(2)化学计量数:各元素原子总个数比值符合原来的组合,若出现分数时应化为整数 练习: KAlSi3O8 Al2Si2O5(OH)4 Ca2Mg5Si8O22(OH)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