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年高考地理考前提分仿真试题以及答案(二)

2020年高考地理考前提分仿真试题以及答案(二)

来源:刀刀网


2020届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

地 理(二)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人口净迁移率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迁入人口数与迁出人口数的差额与总人口数的百分比。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1995年-2016年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移率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2004年以来,该地区( )

A.经济发展速度持续下降 B.人口老龄化进程变慢 C.出现大量失业人口

D.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

2.2013年以来,该地区人口净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大量技术人才外流 B.产业升级与转移 C.本地人口大量外迁

D.生态环境恶化

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 )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4.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的主要变化有( )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读M国示意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图中洋流N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的一部分 B.使流经海域的等温线向北凸出 C.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D.有利于海洋渔场的形成

6.近年来,为发展农业生产,M国兴修水利,拦坝蓄水,建设农田排灌系统。该国(A.地势起伏较大,适宜农业生产

B.沿海地势较低,农田易积水,需要排涝 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D.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

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被称为蛇曲。一般蛇曲都形成在平原上。“嵌入式蛇曲”是嵌入到了地下的岩石里。下图为山西省永和县黄河蛇曲,属于壮观的“嵌入式蛇曲”景观,但黄河下游地区无蛇曲现象。读图,完成7~9题。

7.与蛇曲相比,永和嵌入式蛇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坡度大 B.地壳抬升 C.河流速度快

D.降水稀少

8.该河段春季形成“春汛”的主要原因是( ) A.积雪融化补给 B.上游凌汛融水 C.冰川融水补给

D.大气降水补给

9.黄河下游无蛇曲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平坦开阔 B.泥沙淤积严重 C.地壳下降运动

D.植被覆盖率高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地区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10~11题。

10.甲地的气候特征是( )

A.靠近湖泊,气候湿润 B.多地形雨,降水量大 C.山口处,多大风天气

D.四季严寒,冰天雪地

11.一列由甲地开往丙地方向的火车经过丁地时,车上旅客看到乙湖面太阳反射光映入眼帘,此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

A.5:30左右

B.8:30左右

C.10:30左右

D.17:30左右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小题,共56分。

3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翡翠是岩浆岩在高压条件下经变质而形成的。早期主要是人工在河床上采集翡翠石料(也称水石),現在则使用大型机械采集。80%以上的翡翠原料出ロ中国并被加工、销售。最近,A国提出将翡翠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下图为“A国翡翠主产区及周围地区示意图。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乌龙河上游“水石”的形成过程。(8分)

(2)判断早期人工在河床上采集翡翠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其成因。(8分)

(3)有人反对使用大型机械采集“水石”,A国提出将翡翠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其原因。(8分)

3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 下面两幅图分别示意某区域水系分布及该区域K地降水量月份分配。

材料二 下表为R河径流量季节分配表。

(1)根据材料一,简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6分)

(2)图甲中R河西岸沼泽广布,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其成因。(8分)

(3)R河是流经国水量最大的河流,是世界第五长河,但其航运价值很低。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出该河最主要的补给形式,并从河流水文特征角度分析其航运价值较低的原因。(8分)

请考生在第43、44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2009年9月,“格萨尔史诗传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是史诗《格萨(斯)尔》流传千年万里的源头。文化资源与地理空间要素关系十分密切。下图为果洛文化资源与水源缓冲距离统计图(注:离水源由近及远每隔1里作为一个缓冲区)。

据图概括果洛地区文化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10分)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我国红壤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红壤区现有耕地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下图示意坡度与土壤冲刷量的关系。

说出Ⅱ坡度范围内最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自然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10分)

绝密 ★ 启用前

2020届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

地理答案(二) 第Ⅰ卷(选择题)

1-5 BBCCD 6-10 BBBCC 11 B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小题,共56分。 36.(24分)

【答案】(1)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后经高压作用形成变质岩;再经地壳运动,地壳抬升露出地表;最后受流水等外力作用下,经过侵蚀、搬运、沉积在河床而形成。

(2)季节:旱季(10月至次年的4月)。成因:图示区域(A国)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季节变化大;雨季降水集中,水量大不利于开采;旱季,河流水量小,河床裸露,易于开采。 (3)“水石”属于非可再生资源,使用大型机械采集会加快资源枯竭速度;机械采集会使河床及两岸山体受到破坏,滑坡、泥石流多发;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破坏生态环境;加工“水石”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延长产业链,增加“水石”的附加值,増加收入。

37.(22分)

【答案】(1)该区域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R河干流以东以高原为主,以西为平原;地势东高西低;多沼泽分布。

(2)所处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或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气温低于0℃的时间长,地下冻土广布,不利下渗;气温低,R河结冰期长,且自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多凌汛现象发生,造成R河沿岸地区河水常泛滥,从而形成大面积沼泽。

(3)补给形式: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原因:所处纬度较高,气温低,结冰期长;R河自低纬度地区流向高纬度地区,有凌汛现象,不利于航行;河水水量季节变化大,通航能力不稳定。沿线地区经济落后,运输需求量小。

请考生在第43、44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答案】特征:都在距离水源12公里范围内(2分);随着与水源的距离增大,3类文化资源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2分);A、B类文化资源峰值出现在与水源1-2公里范围内,C类峰值出现在与水源2-3公里范围内(2分)。原因:水源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自然条件,人类活动频繁区更易出现文化资源富集,故多靠近水源;水是格萨尔文化中自然崇拜的重要元素;人类生存依赖水源,但是距离太近易受水患灾害威胁,距离太远则取水不便。(答对2点得4分)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答案】问题:水土流失。自然原因:南方红壤区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降水集中,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坡度较大,该地区是我国人口密集地区,人类活动集中,植被破坏,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利用方式:需要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退耕还林、还牧,作为林木业用地,适宜种植经济林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