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10)申请公布号 CN 104561129 A (43)申请公布日(43)申请公布日 2015.04.29
(21)申请号 201410853378.6(22)申请日 2014.12.31
(71)申请人新乡医学院
地址453003 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金穗大道
601号(72)发明人康静 冯冲 刘涌涛 毛会丽
王燕 胡涣涣(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有限公司 44224
代理人潘雯瑛(51)Int.Cl.
C12P 7/10(2006.01)C12P 19/14(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54)发明名称
秸秆的酶解糖化处理方法(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秸秆的酶解糖化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秸秆晒干后粉碎,用筛子进行过筛,得到秸秆粉状物;2)将秸秆粉状物加入稀盐酸中进行酸化反应,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得到秸秆浆液;3)向秸秆浆液中加入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氯化镁、吐温80和蒸馏水,得到酶解浆液,然后进行酶解糖化反应。本发明所述的秸秆酶解糖化处理方法,能够显著提高秸秆的酶解糖化效果。
C N 1 0 4 5 6 1 1 2 9 A CN 104561129 A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秸秆的酶解糖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秸秆晒干后粉碎,用筛子进行过筛,得到秸秆粉状物;2)将秸秆粉状物加入稀盐酸中进行酸化反应,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得到秸秆浆液;3)向秸秆浆液中加入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氯化镁、吐温80和蒸馏水,得到酶解浆液,然后进行酶解糖化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酶解糖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稀盐酸的质量浓度为0.8~1.0%,稀盐酸的添加量为800~1000mL每100g秸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酶解糖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的酸化反应是在高压锅中,在110~130℃的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60~90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酶解糖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纤维素酶的添加量为2.0~3.0g每100g秸秆,木聚糖酶的添加量为1.5~2.5g每100g秸秆;氯化镁在酶解浆液中的浓度为2.0~2.5mmol/L;吐温80在酶解浆液中的体积浓度为1~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酶解糖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酶解浆液的液固比为10︰1~15︰1,pH值为4.5~5.5。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酶解糖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酶解糖化反应的反应温度为50~55℃,反应时间为48~50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酶解糖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筛子的目数为40~80目。
2
CN 104561129 A
说 明 书
秸秆的酶解糖化处理方法
1/5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秸秆的酶解糖化处理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秸秆糖化率的酶解糖化处理方法。
[0001]
背景技术
目前,人类正面临着资源匮乏、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许多国家都在
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新能源,其中,纤维乙醇作为一种新型的、可再生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
[0003] 纤维乙醇是以农作物壳皮茎秆、树叶、秸秆等纤维物质为原料,经过酶解糖化、发酵而得到的燃料乙醇。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的年产量约7亿多吨,居世界之首,能够为燃料乙醇的生产提供充足的原料基础。[0004] 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约含42%)、半纤维素(约含32%)和木质素(约8%),纤维素是葡萄糖脱水、通过β-1,4葡萄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直链聚合体,纤维素分子间通过大量的氢键连接在一起形成晶体结构的纤维素束,纤维素束主要被半纤维素包围,其次是被木质素的环鞘包围,由此形成了天然复杂致密的结构,这了纤维素酶与纤维素的直接接触,增加了酶解的难度,导致酶解糖化率低,制约了纤维乙醇的产业化发展。
[0002]
发明内容
[0005]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秸秆糖化率的酶解糖化处理方
法。
一种秸秆的酶解糖化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07] 1)将秸秆晒干后粉碎,用筛子进行过筛,得到秸秆粉状物;[0008] 2)将秸秆粉状物加入稀盐酸中进行酸化反应,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得到秸秆浆液;
[0009] 3)向秸秆浆液中加入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氯化镁、吐温80和蒸馏水,得到酶解浆液,然后进行酶解糖化反应。[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1)中,筛子的目数为40~80目。[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2)中,稀盐酸的质量浓度为0.8~1.0%,稀盐酸的添加量为800~1000mL每100g秸秆。[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2)中,所述的酸化反应是在高压锅中,在110~130℃的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60~90分钟。[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3)中,纤维素酶的添加量为2.0~3.0g每100g秸秆,木聚糖酶的添加量为1.5~2.5g每100g秸秆;氯化镁在酶解浆液中的浓度为2.0~2.5mmol/L;吐温80在酶解浆液中的体积浓度为1~2%。
[000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3)中,酶解浆液的液固比为10︰1~15︰1,pH值为4.5~5.5。
[0014]
3
CN 104561129 A[0015]
说 明 书
2/5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3)中,酶解糖化反应的反应温度为50~55℃,反应时间为48~50小时。
[0016] 本发明所述的秸秆酶解糖化处理方法,能够显著提高秸秆的酶解糖化效果,在酶解后的糖化液中,还原糖的浓度高达29.1g/L,糖产量高达43.65%。[0017] 在本发明所述的秸秆酶解糖化处理方法中,秸秆粉碎后用40~80目的筛子过筛,以确保秸秆粉状物的粒径足够细,从而提高其在酸化反应过程中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以及提高水蒸汽对秸秆粉状物的穿透力。
[0018] 在本发明所述的秸秆酶解糖化处理方法中,采用质量浓度为0.5~1.0%的稀盐酸,在高压锅中于110~130℃下对秸秆粉状物进行酸化反应,在热降解和酸性水解的双重作用下,将秸秆的致密纤维结构破坏,并将半纤维素水解为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木糖等可发酵性还原糖。在高压水蒸汽的高热量和穿透力作用下,热蒸汽分子渗入纤维内部,并在纤维内部及周围作高速瞬间流动,使纤维结构发生机械断裂;同时,在高温和酸性条件下,可进一步破坏纤维素束中的β-1,4葡萄糖苷键,从而降低纤维素的结晶度和聚合度,由此,可有效破坏秸秆的致密纤维结构,提高纤维素的酶解效率。[0019] 在本发明所述的秸秆酶解糖化处理方法中,酸化反应采用质量浓度为0.8~1.0%的稀盐酸,若盐酸的浓度大于1.0%,会对后续添加的纤维素酶、木聚糖酶产生抑制作用;若盐酸的浓度小于0.8%,则无法充分第破坏秸秆的致密纤维结构,均会降低秸秆的酶解糖化率。酸化反应的温度控制在110~130℃,若温度过低,会导致水蒸汽的产生量不足,对秸秆粉状物的穿透力不足;酸化反应的时间控制在60~90分钟,若时间过短,会导致反应不彻底,降低酶解效果。
[0020] 在本发明所述的秸秆酶解糖化处理方法中,采用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在氯化镁溶液的催化作用下,能够有效地将纤维素和木质素酶解为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木糖等可发酵性还原糖。氯化镁中的镁离子对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具有激活作用,能够显著提高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活力,提高其酶解效率,从而能显著提高秸秆的酶解糖化率。通过添加吐温80,能够增加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在水中的溶解度,防止其析出而降低酶解效果。[0021] 在本发明所述的秸秆酶解糖化处理方法中,氯化镁在酶解浆液中的浓度控制在2.0~2.5mmol/L。由于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具有不同的酶解活性,对氯化镁的激活浓度要求也不相同,若氯化镁的浓度选择不当,会导致其中之一甚至两者产生抑制作用。在2.0~2.5mmol/L的浓度下,氯化镁对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均具有最佳的促进作用,酶解糖化效果最佳。吐温80在酶解浆液中的体积浓度控制在1~2%,若吐温80的用量多低,增溶效果差;若吐温80的用量过多,会抑制后期发酵处理时菌种的生长。此外,酶解浆液的液固比控制在10︰1~15︰1,若液体比例过多,会使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被过度稀释,降低酶解效果;若液体比例过少,会影响酶解后的发酵效果,影响纤维乙醇的产生。酶解浆液的pH值控制在4.5~5.5,酶解反应温度控制在50~55℃,反应时间控制在48~50小时,能确保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具有最佳的反应活性,避免酶失活,从而确保最佳的酶解糖化效果;若酶解反应时间过长,还会导致酶解后得到的糖化液容易,影响纤维乙醇的产生。具体实施方式
[0022] 实施例一:秸秆的酶解糖化处理
4
CN 104561129 A[0023]
说 明 书
3/5页
将高粱秸秆晒干后粉碎,用60目筛子进行过筛,得到高粱秸秆粉状物。取10g高粱秸秆粉状物加入三角瓶中,加入100mL质量浓度为1.0%的稀盐酸,然后置于灭菌高压锅中,在120℃的温度下进行酸化反应,反应60分钟后,从灭菌高压锅中取出,在室温下自然降温,得到高粱秸秆浆液。
[0024] 向高粱秸秆浆液中加入0.25g纤维素酶(2.5g每100g秸秆)、0.2g木聚糖酶(2.0g每100g秸秆)、0.375mmol氯化镁(2.5mmol/L)、1.5mL吐温80(1%)和50mL蒸馏水,得到液固比为15︰1的酶解浆液,调pH值至5.0,然后置于水浴锅中,在50℃下酶解糖化反应48小时。反应结束后过滤,除去固体不溶物,得到澄清的糖化液,灭菌备用。[0025] 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糖化液中的还原糖含量,具体步骤如下:[0026] 1)将3,5-二硝基水杨酸6.3g溶于262mL 2.0N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500mL酒石酸钾钠热溶液(酒石酸钾钠182g),再加入5g苯酚、5g亚硫酸钠,搅拌溶解,定溶于1000mL容量瓶中,得到DNS试剂,存放于棕色瓶中备用;[0027] 2)准确称取100mg分析纯葡萄糖,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后,转移至100mL的容量瓶中,以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得到1mg/mL的葡萄糖标准液,于冰箱保存备用;[0028] 3)分别取0、0.2、0.4、0.6、0.8、1.0mL的葡萄糖标准液,置于15mL的试管中,并用蒸馏水补足至1.0mL,然后分别加入DNS试剂2mL,于沸水浴中加热5min,冷却后分别用蒸馏水补足至15mL,在540nm波长下分别测定其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葡萄糖的质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0029] 4)取1mL糖化液置于15mL的试管中,加入DNS试剂2mL,于沸水浴中加热5min,冷却后用蒸馏水补足至15mL,在540nm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糖化液中的还原糖含量。
[0030] 根据DNS法测定的还原糖含量,按照如下公式计算糖产量。经计算,采用本实施例的酶解糖化处理方法,糖化液中的还原糖浓度为29.1g/L,糖产量为43.65%。[0031] 糖产率=还原糖质量/秸秆质量×100%[0032] 实施例二:秸秆糖化效果的测试[0033] 1、酸化反应对秸秆糖化效果的作用
[0034] 按照实施例一所述的酶解糖化处理方法,分别用质量浓度为1.0%的硫酸、亚硫酸、甲酸、氢氧化钠代替实施例一所采用的稀盐酸,进行酸化反应,分别测定其经酶解糖化处理后的还原糖浓度,结果如表1所示。测试结果表明,采用稀盐酸进行酸化反应具有最佳的糖化效果。[0035] 表1
[0036]
酸还原糖浓度
稀盐酸
硫酸
亚硫酸
甲酸
NaOH
29.1g/L22.5g/L4.2g/L18.9g/L22.1g/L
[0037]
按照实施例一所述的酶解糖化处理方法,分别用质量浓度为0.3%、0.5%、0.8%、
1.0%、1.2%、1.5%的稀盐酸进行酸化反应,分别测定其经酶解糖化处理后的还原糖浓度,结果如表2所示。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质量浓度为1.0%的稀盐酸进行酸化反应具有最佳的糖化效果,质量浓度小于0.8%时,还原糖浓度较低,质量浓度大于1.0%时,还原糖浓度亦
5
CN 104561129 A
说 明 书
4/5页
随之下降。[0038] 表2
[0039]
质量浓度还原糖浓度
[0040]
0.3%5.6g/L
0.5%
0.8%
1.0%
1.2%
1.5%
12.1g/L23.6g/L29.1g/L22.3g/L20.8g/L
按照实施例一所述的酶解糖化处理方法,分别在100~140℃的温度下进行酸化
反应,测定其经酶解糖化处理后的还原糖浓度,结果如表3所示。测试结果表明,在120~130℃的温度下进行酸化反应具有最佳的糖化效果,温度低于110℃时,还原糖浓度较低,温度低于140℃时,亦无更优的糖化效果。[0041] 表3
[0042]
温度还原糖浓度
[0043]
100℃
110℃
120℃
130℃
140℃
18.1g/L20.2g/L29.1g/L29.5g/L29.6g/L
2、氯化镁对秸秆糖化效果的作用
[0044] 按照实施例一所述的酶解糖化处理方法,分别用0mmol/L、1.0mmol/L、2.0mmol/L、2.5mmol/L、3.0mmol/L、3.5mmol/L的氯化镁,对高粱秸秆作酶解糖化处理,分别测定其还原糖浓度,结果如表4所示。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摩尔浓度为2.5mmol/L的氯化镁进行酶解反应具有最佳的糖化效果,氯化镁的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出现抑制作用。[0045] 表4
[0046]
摩尔浓度还原糖浓度
[0047]
0
1.0
2.0
2.5
3.0
3.5
19.7g/L22.8g/L25.1g/L29.1g/L26.1g/L23.2g/L
按照实施例一所述的酶解糖化处理方法,分别用氯化锌、硫酸亚铁、硫酸铜代替实
施例一所采用的氯化镁,对高粱秸秆作酶解糖化处理,分别测定其还原糖浓度,结果如表5所示。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氯化镁进行酶解糖化反应具有最佳的糖化效果。
[0048] [0049]
表5
6
CN 104561129 A
说 明 书
5/5页
3、酶解浆液的液固比对秸秆糖化效果的作用[0051] 按照实施例一所述的酶解糖化处理方法,分别将酶解浆液的液固比调整为8︰1、10︰1、12︰1、15︰1、16︰1,对高粱秸秆作酶解糖化处理,分别测定其还原糖浓度,结果如表6所示。测试结果表明,液固比为15︰1时具有最佳的糖化效果。[0052] 表6
[0050] [0053]
液固比糖产率
[0054]
8︰133.0%
10︰140.6%
12︰1
15︰1
16︰1
42.72%43.65%38.62%
4、酶解浆液的pH值对秸秆糖化效果的作用
[0055] 按照实施例一所述的酶解糖化处理方法,分别将酶解浆液的pH值调整为4.0、4.5、5.0、5.5、6.0,对高粱秸秆作酶解糖化处理,分别测定其还原糖浓度,结果如表7所示。测试结果表明,pH值为5.0~5.5时具有最佳的糖化效果。[0056] 表7
[0057]
液固比还原糖浓度
[0058]
4.0
4.5
5.0
5.5
6.0
23.6g/L27.7g/L29.1g/L28.9g/L26.5g/L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
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