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卫生学校课堂教案
课程: 正常人体学基础 课题: 胃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2018-11-07 19护理(7) 单元: 七 课型: 理论
编写教师: 杨怀週 学时:
1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1、说出胃的正常形态和位置。 2、叙述胃液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3、简述胃壁的微细结构。
4、概述胃的运动方式及胃排空特点。 能力目标:
1、能够在模型和标本上辨认胃的两口、两壁、两缘及分部。 2、能够在体表指出胃的准确位置。 情感态度目标:
认真听课,团队合作融洽,尊重模型和标本。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胃的形态、位置;胃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难点:胃液的生理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
教学资源(课件 挂图 模型 标本 录像 幻灯 投影 )
投影仪 多媒体 课件 教材 模型
课后小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模型和教材 学习分组:随机分组,每8位学生为一组。 二、导入新课
结合图示提问:食物从口腔经咽、食管之后进入什么器官?进而导入 今天学习的内容:胃
三、讲授新课 (一)胃的形态 1、PPT展示
2、绘图:结合教材文字内容在课本图7-9找出胃的两口、两缘及四部分,
然后小组派代表上黑板画出胃并标注相应结构
3、老师点评:展示正确的结构标注。
4、模型识别:结合图示在胃的模型上指出胃的结构,然后小组派代表展示。
(二)胃的位置
1、PPT展示:通过观察图示,找出胃的位置,小组派代表描述。
2、老师演示:在身体上指出胃的大概位置。 (三)胃壁的微细结构(由内向外) 1、胃壁结构图(由内向外)
上皮 1粘膜 胃底腺 2粘膜下层 3肌层 4 浆膜
2、胃黏膜的主要细胞及作用
(1)上皮细胞:分泌黏液和HCO3-。
(2)胃底腺: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和凝乳酶原
壁细胞,分泌盐酸(胃酸)和内因子(抗贫血因子) 黏液细胞:黏液和HCO3- (四)胃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1胃液的特点:(回顾反酸的经历,说明胃液呈酸性)无色,酸性,pH为0.9-1.5,
每日分泌量为:1.5-2.5升。
2胃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激活胃蛋白酶原变成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酸性环境 蛋白质 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水解 盐酸 钙,铁 提供酸性环境促进其吸收 维持无菌状态 杀 菌 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为食物的后续消化做准备 胃蛋白酶原 分解蛋白质 -构成“粘液-HCO3屏障”保护粘膜(动画展示) 黏液 保护维生素B12,促进其吸收 内因子
3、联系实际:结合胃液的成分及作用讨论胃液对食物的消化发挥了什么作用。
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
(五)胃的运动和排空 1、胃的运动
(1)容受性舒张(特有):为容纳和贮存食物创造条件(动画展示)。
(2)紧张性收缩:维持胃正常的位置和形态,防止胃下垂,保持一定的胃内压。 (3)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并推入小肠(动画展示)。 胃的排空
2、胃的排空
(1)概念: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2)三大营养物质胃排空的速度比较:糖>蛋白质>脂肪
(3)混合性食物由胃完全排空约需多长时间:4-6小时
四、课堂小结:
通过图示和思维导图的方式回顾本节课的重点:胃的形态、位置;胃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五、布置作业
绘制胃的形态结构图,并标注相应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