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C50高性能砼试验及应用

C50高性能砼试验及应用

来源:刀刀网
C50级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及试验研究

李培安

中铁二十局中心试验室 咸阳 712000

[摘要]:本文介绍了C50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试验研究、原材料的选择、外加剂对比试验以及该混凝土配合比在秦沈客运专线24m箱梁上的应用。 [关健词]:高性能混凝土、配制、外加剂、耐久性。

1、概述

秦沈客运专线是秦皇岛至沈阳,全长406.km,客运专线双线间距4.6m,设计时

速160km/h,设计荷载为JK标准荷载,全线桥梁较多,其中我局承担的锦州段178榀24m箱形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制架任务。

客运专线采用箱形梁,在我国铁路建设上尚属首次,其制造工艺技术含量高,难度

大,工序复杂,在国内无任何制造经验可取,而梁体混凝土又是箱梁制造的关键。为此,我们对箱梁C50级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进行了试验研究,并经秦沈24m箱梁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原材料

根据当地原材料质量、供应能力和《秦沈客运专线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

技术条件》要求;优选了以下几种原材料进行C50级混凝土的配制。 2.1 水泥

选用质量稳定,活性较高的河北冀东水泥股分公司生产的低碱普通硅酸盐525R水

泥,水泥出厂碱含量均控制在0.6%以内,其物理力学性能见表1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 表1 凝结时间 项 细度 目 标 ≤10 准 实测值 3.1 25.8 2h18min 3h45min 7.8 9.6 44.5 .3 合 格 - ≥45min ≤10h ≥5.0 ≥7.0 ≥26.0 ≥52.5 必须合格 用水量 初 凝 终 凝 3天 28天 3天 28天 标准稠度强 度 (MPa) 抗 折 抗 压 安 定 性 1

2.2 粗、细骨料 2.2.1 砂:通过试验选用级配良好的锦州市四方台砂厂的中、粗砂,碱活性试验为碱硅酸活性骨料,其它技术指标见表2

砂技术指标 表2 细度模数 3.1 含 泥 量 (%) 1.7 泥 块 含 量 (%) 0.1 2.2.2 石子:通过试验选用质地坚硬,表面粗糙,级配良好的锦州太平石料厂的5-20mm石灰岩碎石,母材抗压强度大于110MPa,碱活性试验为碱硅酸活性,其它技术指标见表3

石子技术指标 表3 颗粒级配(mm) 5-20 含泥量(%) 0.6 泥块含量(%) 0.2 针片状(%) 6.1 压碎值(%) 7.8 2.3 加外剂选择 通过市场调研及初步试验选定了四种高性能外加剂,其品 种与基本性能见表4

加外剂品种与性能 表4 名 称 FDN NJ-5 SP420 ST泵送剂 掺 量 0.8 0.9 0.8 1.0 减 水 率 (%) 22 21 20 19 在初步试验基础上,采用四种外加剂,在原材料相同和等坍落度条件下进行对比试验,其结果列于表5

外加剂对比试验强度值 表5 编 号 1 2 3 4 #外加剂 品 种 FDN NJ-5 SP420 ST泵送剂 #用水量 ㎏/m3 外加剂掺量 (㎏/m) 3.74 4.21 3.74 4.68 3坍落度 (mm) 210 205 205 210 #抗 压 强 度 (MPa) 3天 41.2 34.5 37.2 33.8 7天 58.7 52.1 54.3 50.8 28天 .7 65.2 61.0 60.5 148 148 155 154 从试验得出1、3所配制混凝土早期强度高;2后期强度增长大,但配制混凝土过#

粘;4配制的混凝土流动性差;因此,工地选择了FDN和SP420两种外加剂作备用。 3、主要仪器及相关技术要求

3.1 主要试验仪器设备

搅拌机:HJB-30型混凝土搅拌机; 天 平:500g 、0.05g; 3.2 相关技术要求

搅拌时间:160s-210s;

养护条件:标准养护(温度20±3℃、湿度>90%); 4、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般是通过计算和试配调整后确定。 4.1 配制强度

C50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依据JGJ/T55-96《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和TB10210-97《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TB10425-94《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要求进行。由于工程应用时的生产条件与试验室条件存在着差异,而试验条件对高强混凝土的强度影响又特别敏感。因此,在配制中充分考虑上述因素,按选定的原材料配制了40组C50级混凝土,其28天平均强度为.5MPa。 留有比较强的富余量以弥补生产施工条件不同所产生的影响。 4.2 水胶比与坍落度

为保证混凝土施工的可行性,考虑坍落度损失情况和施工工艺要求,混凝土出机坍落度需挖制在200mm左右。经试

3

验水胶比应控制在0.32-0.36之间,胶凝材料总量不超过480kg/m。 4.3 砂率

高强混凝土常用砂率在28%-32%之间,但从泵送混凝土角度考虑,砂率过小,导致流变参数η下降,对可泵性不利。工程试验证明,砂率大于38%对混凝土泵送有利;在一般情况下砂率的变化对混凝土强度无明显影响,较大砂率有利于减少粗集料界面氢氧化钙聚集,提高混凝土强度和稳定性。经试验砂率应控制在38%-45%之间。 4.4混凝土碱含量控制

根据秦沈客运专线技术要求,对使用活性骨料的混凝土应控制混凝土总碱含量或采取相应的措施。针对锦州地区的原材料均为潜在活性骨料,我们采用了掺粉煤灰、硅灰、低碱水泥等三种技术途径。经试验分析比较,采用低碱水泥、低碱外加剂控制混凝土总碱

3

量这一技术途径最经济;经试验所选配合比混凝土总碱含量均小于3kg/m,满足技术要求。

通过试验确定了C50级混凝土适宜的材料组成和配合比参数范围:水泥440-3

480kg/m,砂率38-45%,水胶比0.32-0.36,外加剂掺量为胶凝材料的0.7-1.0%。 5、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

5.1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

研制的C50级高性能泵送混凝土拌合物具有如下性能指标: 坍落度大、不离析、不泌水、和易性好; 坍落度:180-220mm; 扩展度:550-600mm;

3

表观密度:2400-2470kg/m; 含气量:0.57-1.0%;

坍落度损失:60min最大值为15mm;

初凝时间:3h10min; 终凝时间:4h30min; 5.2 混凝土力学性能 5.2.1 抗压强度

按现行标准规定,在配合比确定之后对高强混凝土应进行强度复验,主要考虑不同批材料、外加剂质量的波动对强度的影响,以及试验误差的影响的敏感性等原因。所以,我们又进行了4次共12组的强度复验,结果列于表6

混凝土抗压强度 表6 砂率 水胶比 (%) (mm) n 12 mfcu,28 65.6 fcu,max 70.1 fcu,min 59.8 δ(%) 3.47 坍落度 28天强度(MPa) 0.32~0.34 42 180~200 重复试验结果表明,4次复试共制作12组试件,其28天平均强度为65.6MPa,可以说对配制C50级混凝土有足够的强度富余量。此外,复验强度平均值与确定配合比时平均强度.5MPa很接近,并略有提高,表明强度的复验性很好。 5.2.2 轴心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与静力弹性模量的试件均采用100×100×300棱柱体试验,其轴心抗压强度均采以0.95系数(GBJ81-85标准规定),试验结果列于表7

轴心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 表7 28天抗压强度(MPa) 试 件 组平均 T-3 T-4 T-5 63.5 63.8 63.8 .1 50.7 51.9/63.8=0.813 平均轴压比值 52.8 51.9 4.73 总平均 组平均 52.1 4.85 4.82 总平均 组平均 4. 总平均 轴心抗压强度(MPa) 弹性模量(1×10MPa) 4试验结果表明,轴压比值比普通等级混凝土的轴压比值略有偏高。静力弹性模量值比规范统计公式计算结果偏高,这主要是配合比设计时,提高了弹性模量值,以增加结构的刚度,采取了一些措施:(1)控制混凝土单方材料用量中的细粉总量不超过480㎏;(2)在满足混凝土工作性的前提下,取较低砂率值,效果比较显着。 5.3 混凝土长期性及耐久性能 5.3.1 收缩性能

混凝土的干燥收缩试件用100×100×515标准试件,按GBJ82-85标准条件下养护及检测,结果列于表8

干燥收缩性 表8 试 件 编 号 1天 0.018 3天 0.056 收 缩 值 (mm/m) 7天 0.072 14天 0.091 28天 0.138 45天 0.155 60天 0.170 90天 0.210 T-3 从试验结果表明,由于配制的混凝土具有用水量少,水胶比低和密实度高的特点。

因此,干燥收缩比普通等级混凝土低,具较早的趋于稳定。 5.3.2 抗渗性

为验证所配制C50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我们成型了一组抗渗标准试件,标养28天后,进行抗渗压力试验,试验水压从0.1MPa开始加至2.0MPa,无透水现象,劈开后渗水 高度在20-30mm,说明抗渗等级大于P20。 5.3.3 抗冻性

抗冻性试验,按冻结时温度控制在-15℃~-20℃,经过50次循环后试压,试验结果列于表9

抗冻性能 表9 检 验 项 目 强度损失率(%) 重量损失率(%) 外 观 50次循环 fc0=.8MPa mfcu=61.2MPa 5.56 无 完 整

从试验结果可见,经50次冻融循坏,其强度损失均小于15%(标准规定),无重量损失,表明所研制的C50混凝土具有较高抗冻融性能。 6、结论

(1)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应优先选用高性能外加剂。

(2)控制单方水泥用量,采用P.O525R或硅酸盐525R水泥。

(3)碎石粒径应控制在25mm以下,砂子采用模数为2.7~3.3的中粗砂。

(4)对于构筑物应避免风吹日晒,并及时覆盖养护,才能满足强度及耐久性要求。

参考文献 (1) (2) (3) (4)

冯乃谦 《高性能混凝土》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T55-96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TB10210-97 《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TB10425-9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