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来源:刀刀网
本期写作主题

对文章每一个字都要精益求精。我们先读两个小故事。14

为文/李求晓梦

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故事一:

从前,有一户人家,父子俩在外做生意,婆媳俩在家里种地。父子俩忙不过来,就雇了一个帮手。一天,父亲写了一封信寄到了家里,婆媳俩都不识字,就请人念信。那人看了信,说:“生意不错,只是故了一个人。”婆媳俩一听,就痛哭起来。

这时,同村一个人正准备外出,听到哭声,就问一个小孩是怎么回事。小孩子信口回答:“他们家死了一个人!”后来,这个人碰巧遇到了做生意的父子俩,连忙说:“你们还不赶快回家,你们家死了一个人!”父子俩一听,泪如雨下,立即连夜往回赶。

回到家里,四个人一照面,都感到莫名其妙。他们互相询问了事情的缘由,才知道原来是因信中写错了一个字引起的误会 —— 信中把“雇了一个人”错写成“故了一个人”!

故事二:

1935年5月初,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在中原展开大战。冯玉祥和阎锡山为了更好地联合对蒋,曾约定双方在河南北部的沁阳会师,以集中兵力歼灭驻守在河南的蒋军。但在拟定作战命令时,冯玉祥的一名作战参谋把“沁阳”的“沁”字不小心多写了一笔,便成了“泌阳”。碰巧河南南部就有一个泌阳,不过这个地方与沁阳有千里之遥。冯玉祥的接到命令,随即匆匆赶往泌阳,这样就贻误了战机,错过了聚歼蒋军的有利时机,使蒋军得到了主动权。结果导致在近半年的中原大战中,冯、阎联军处处被动挨打。

同学们,你们看:以上一例因为一字之差,而哭坏了全家;一例因为一字之差,最终导致冯、阎联军在中原战场的全面失败。可见,错别字是非常害人的!因此,我们在习作中,一定要注意字词的使用要正确、准确,来不得半点的马虎。

古人中,最善于在一个字上推敲的,莫过于北宋诗人王安石了。据传,王安石在写《泊船瓜洲》这首诗时,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起初是用“到”字,后来改为“过”字,再后来改为“入”“满”等等,这样经过十多次的修改,最后才决定用“绿”字。

“绿”字本是形容事物颜色之词,而这里作动词用,是“吹绿了”的意思。这里用“绿”字,给人以画龙点睛之感,仿佛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了的画面,尽情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

热爱和对家乡美景的眷恋。

古人云:“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老舍先生也说过:“写文章要一句是一句,上下连贯,切不可错用一个字。每逢用一个字,你都要考虑它会起什么作用,人家会往哪里想。写文章的难处,就在这里。”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的习作中,应向大诗人王安石那样,认真推敲,字斟句酌,努力提高自己遣词造句的能力,做到准确用词,表达贴切,让读者读后有情真意切之感,切不可因错写一个字,而导致严重失误。

巴尔扎克重视“改”字

文/李晓梦

19世纪法国的伟大作家巴尔扎克创作速度之快,数量之多,是十分惊人的。但他的每部作品都要改六七次。据说,他坚持一定得按照他自己定下的规则打校样:纸张要特别长,特别宽。正文只让印在中间的一小块地方,就是为了留下很宽的空白让他修改。由于他的认真、仔细,通常给排字工人指导用的那些修改符号还不够用,他便用自己发明的符号。一篇作品修改完了,校样四周的空白处就画满了符号。空白处不够用了,他就在背面修改,有时修改的部分比原来还多。印刷所的工人接到他改过的校样,常常惊叫起来:“啊!我的上帝,改了这么多!”一校改了,二校、三校还得改,修改的校样有时多至十五六次。

即使这样,每部小说再版时,他还要重新修改,连细节也

不肯放过。在著名小说《欧也妮·葛朗台》的不同版本中,对葛朗台性格的几处改动就很有意义。如他对葛朗台的财产数字就改过多次。葛朗台总是预先结算投机生意的利润。初版时,结算比实际利润要少些,而再版时,利润大大增加了,超过了他预算的两倍多。通过数字的改动,巴尔扎克深刻地表现出葛朗台不仅是聪明的投机家,还是一个吝啬鬼。他故意低估利润,从而使后来得到的双倍利润成了他意外的收获。这样,通过数字的修改,他就把这个资产阶级暴发户的性格表现得非常突出。

修改虽然费时间、费精力,但认真修改能使文章更完美。同时,我们还可以在修改文章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所以,修改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在写完作文之后,不能一交了事,一定要对自己的文章逐句、逐段地进行再修改,把你的文章改得让人爱看!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