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之浅见_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之浅见_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

来源:刀刀网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之浅见人教版新课标

阅读是学生理解书面语言材料的心理活动,它不仅有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智力活动的参加,而且伴随着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对于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健全个性都有重要作用。阅读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阅读活动也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以锐不可当之势融入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

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从而使其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掘。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

那么,我们该做些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广泛的课外阅读成为一艘永不倾覆的航船,教师注意为孩子们导航,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畅游。

一、航船有“航向”——“应用”、“学习”、“积累”。

我们学校把推广课外阅读纳入校本课程,其目的到底是什么?无非是倡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注意应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注意从课外读物中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注意自身语言文字的积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叶老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引导学生把课内学得的阅读方法及时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也才是真正实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而这“甘露”的获得,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阅读内容,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

第 1 页第 1 页

读去采集吸收。因此,着力引导孩子从课外读物中学习知识是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目的。教学《海伦·凯勒》一课,光凭课文中的介绍,似乎还不能让学生深刻认识海伦·凯勒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而当学生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他们的内心受到强烈震撼,走近了海伦·凯勒,走进了她的内心,海伦·凯勒的精神在他们心间扎根。

许多大作家一谈起之所以“成名立家”,无不同声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也这样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语言精妙,源之积累。如果没有语言和语感的“厚积”,哪有惊世之作的“薄发”呢?课外阅读,博览群书,正是为这种“厚积而薄发”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二、航船有“航标”——“有趣”、“广泛”、“合适”。

要让学生乘坐这艘航船不会迷失方向,教师必须给他们设立好正确的航标。“有趣”是小学生对课外读物的最先选择。作为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我们不可能指望他们去读《古文观止》,接触“之乎者也”,也不能期望他们能读懂天体奥秘,揭开宇宙之谜。《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才是他们的追求,《淘气包马小跳》、《非常男生》、《非常女生》才是他们的亲密朋友。

鲁迅先生曾经告诫青少年:“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胡涂”。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口玉言”。我们只有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文学、数学、理化、史地、生物等通俗少儿读物,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的宗旨。

选择课外读物,必须注意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课外读物更应注意适合党的教育方针和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我们不能拿“毒蘑菇”去喂饱我们的孩子。小学阶段,根据年龄的不同也要注意区别。低年级的孩子适合看一些浅显的拼音读物,中年级孩子应该少接触连环画,高年级孩子可以接受一些历

第 2 页第 2 页

史、高科技知识。总之,只要是有益身心的各类少儿读物,都可以做孩子们的精神食粮,成为孩子们喜爱的“零食”。

三、航船有“船桨”——“阅读”、“思考”、“摘抄”。

船航行得是否稳当,船桨的作用不可小觑。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个桨还得老师给他们安好。

课外读物能否利用好,关键在于“阅读”,而面对茫茫书海,学生到底该如何去读,方法有两种:“精读”和“略读”。课外阅读应该以“略读”为主。但是略读也并不等于贪多求快,囫囵吞枣的结果必然是一无所得。略读方法指导可侧重于下面两种:①浏览式读书法——这是一种广泛阅读课外读物、获取各类知识的读书方法,可按照“速读——寻找知识点——摘记”的程序进行指导(如以某一综合书刊为例,引导学生快速阅读,用找标题、找中心句的办法搜寻知识要点,并简要摘记);②筛选式读书法——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可按照“目的——检索——浏览——精读——摘记”的程序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分步筛选,获取所需知识。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一次课外阅读都是多种读书法的综合运用,都应在略读中穿插精读,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普朗克说“‘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 托尔斯泰语“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如果懒于思索,不肯深入钻研,其结果必然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只会摹仿和抄袭。因此,我们应当把教会学生边读边想作为课外阅读指导的又一个重点。指导时可着力于下面两种读书法:①问题式读书法——这种方法是针对阅读材料从正反两方面多角度地提出问题,并逐一查询有关资料进行分析解答,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②点评式读书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文章提出个人的看法和见解,列举优点和缺点,提出改进意见。

“摘记”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学生对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发现的新问题以及读书心得一一摘记下来,以便今后查阅。我们学校专门印制了读书摘抄本,分门别类地对摘抄做出要求,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另外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制作读书卡片,分门别类地摘记文章的题目、作

第 3 页第 3 页

者、书刊名和知识要点,也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积淀。

四、航船有“动力”——“交流”、“展评”、“竞赛”

要让学生的课外阅读航船能破浪航行,必须给它永不枯竭的动力。而这种动力源自学校、老师给予的交流展示他们阅读成果的机会,动力来源于对他们的肯定。

“读书交流会”是我在班级内按时推行的制度,每周一的中午有固定的一个小时时间,有规定代表的发言,也可以自告奋勇。学生可以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也可以交流精彩片段、推荐可读性强的书籍。老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交流,谈读书体会。每周三的阅读指导课更是学生的最爱,这节课老师一般作有针对性的读书指导,侧重于读书方法、挑选书籍方法的传授。学校每年一次的红领巾书市尤其受学生喜爱,让学生们把自己读过的书带来,折价出售或者交换,学生可以淘到自己喜爱的书,增加了课外阅读量,同时也反映出学生们的课外阅读量是相当大。

“课外阅读展评”更为学生展示读书成果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每月有不同的主题,可以是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读书卡、书签、手抄报等。学生把自己摘录的精彩文字配上精美的图画,这样的展示不仅展出了读书成果,更是学生才能的一个很好展示。

“竞赛”活动的安排是检测读书成果的重要手段。组织学生参加读书征文活动、演讲比赛、读书知识竞赛等,每当他们获奖了,那份喜悦可以传染给每个同学,当然,做老师的更欣慰——在课外阅读中我的学生收获颇丰。

在新世纪里,课外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全新的生活领域,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我们的语文教育要追赶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有阅读的人生是精彩的人生,让阅读的欢乐充满学生的整个人生,让书海成为孩子们畅游知识海洋的乐园。

第 4 页第 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