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北京市高中语文 诗歌之部 深情最是孤月轮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析读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北京市高中语文 诗歌之部 深情最是孤月轮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析读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来源:刀刀网
深情最是孤月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析读

一、导入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伟大的诗歌,但是,它伟大得有些让人无所适 从。

伟大:第一,是它有着令人惊诧的完美意境,第二,是包蕴的情感非 常感人,第三,蕴含的哲理引人深思。一首诗能情、境、理都达到很高的 水准,这是非常伟大的。

无所适从:一个是完美的意境是包藏在诗歌精致的语言里的,一经解 析,便把诗歌肢解了,剁碎了,失去了美感。

再有,感人的情感也更多需要每个人去体味,不适合讲解。 更为难办的是,这也是一首令解读者困惑的诗。诗作大体分成三个部 分:

水光月色之景、宇宙人生之理、游子思妇之情。

但是一般讲,一首诗歌本身是一个整体,按照主题一致性的原则,我 们却很难确定水光月色、宇宙人生和游子思妇三者之间的关系。很多人说, 这三者表达了完美浑融的境界,但是,什么是水融?又怎么浑融法? 所以仅仅说三者达到了完美浑融的境界,这是似是而非的废话。

当然,你也可以说,不确定性恰恰能激起每一个读者的表达欲望,但 面对这首诗,你又能说些什么呢?也许,除了赞美它是“诗中的诗,顶峰 上的顶峰”外,我们只能哑口无言?这实在又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感受。

西方谚语说,要想读懂《神曲》,就必须站在但丁的高度上。套用这 句话,要想解读好《春江》,就必须站在张若虚的高度上。

今天,我们就抓住月亮这一个意象,通过对比的方式来做一点探讨。 二、分析课文

(一)《春江花月夜》析读

月亮是这首诗的最重要的意象,在本诗之中,月亮可谓是无处不在, 按照景、理、情的逻辑顺序,月可以分为三种:景中之月,理中之月,情 中之月。 1. 景中之月

面对此景,我们感受到的还是前面的浩荡、开阔吗?仿佛作者这时已 经轮转了思维,他试图将我们带入到另一种意境之中:

面对着这样的景致,我们也许会感到一丝隐隐的怅惘。

第一,太完美了。完美的事物总让我们想到这不属于人类,不属于我 们。

第二,这月色太静谧了,静得我们不敢呼吸,没有了呼吸,我们也

就觉出了清冷。

置身于这个境界之外,我们总能感受到冷冷的月光背后所隐藏着的深 沉的缄默,并为此惶恐而孤独。

月色中也许会有什么与我们相关吧?但花林似霰,流霜飞动,白沙隐 约,我们又能捕捉到什么呢?那些听起来实在的事物,但等你伸出手时, 都又成了一个纤尘皆无的空空的存在,只有那一轮永恒的孤月在注释着什 么叫空寂。月光笼罩了一切,月光使它们都成为幻象。也许,这个美丽的 春江花月夜是一个缺乏实质的景象?它像幻觉一般美妙,它虽然无处不在,却离我们那么远,它以自己的完美扫荡了人类的踪迹。在这月光的世界里,没有我们立足之处。

诗人开篇对月的描写,就给我们来了一个不小的打击:我们不清楚作 者究竟是要表达什么?由波澜壮阔的浩大之景,转入到静谧、冷清的意境,他要表达什么?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能够捕捉到诗人的情感走向,张若 虚的情绪走向是由热烈转向虚静的,他情感的温度开始下滑。

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刚刚那个生命力十足的月亮,完美的月亮, 忽然在纤尘不染的一色江天之下,便成了一轮孤月。 2.理中之月

春花春月,流水悠悠,面对无穷宇宙,深深感到自己青春的短促和生 命的有限。它是走向成熟期的青少年时代对人生、宇宙的初觉醒的“自我 意识”:对自身存在的深切感受和珍视,对这种存在的有限性的无可奈何 的感伤、惆怅和留恋。人在十六七岁或十七八岁,在将成熟而未成熟, 将跨进又尚未跨进的生活程途的时刻,不也常常经历过这种对宇宙无 限、人生有限的觉醒式的淡淡哀伤么?……永恒的江山,无限的风月给这 些诗人们的,是一种少年式的人生哲理和夹着感伤、怅惘的激励和欢愉。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说,张若虚的理中之月是如此的新鲜,又如此 的感人,既不做作,又不晦涩。他一下子就说到我们的心里去了。我们念 叨着这样的诗句,即使似懂非懂,也觉得余香满口。而可能恰恰是这似懂 非懂,让我们有着再次咀嚼的愿望。 3.情中之月

一般来说,写游子思妇的思念之情,往往是凄苦冷清,可是张若虚偏 却写得温情脉脉。当我们用自己的生命赋予那个貌似自足而完美的江月以 温情的时候,我们从宇宙间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们确证了生命的价值。 生命短暂,人生如逝,但温情,恰是人类在这宇宙间之所以立足的理由和 根据。

以上是从月的角度,分析了这首诗作。 (二)月之拓展

2

月亮,在中国人心里一直是深情的,略举几首诗,对月的意象做一点 拓展:

1. 缠绵之月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 于斗牛之间。 ——苏轼《赤壁赋》

面对明月,苏轼唱起窈窕之章,窈窕之章指什么?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诗经•陈风•月出》

月光皎洁,月出徘徊,温润,月如窈窕美人,羞羞涩涩,迁延顾步, 缠绵多情。

人亦如月般柔美,多情。衬出月下美人也是如此。

这就是所谓的花前月下。月光不但衬出美人,也给美人以朦胧的意蕴,更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情趣。这就是为什么月逗生发出纯美、缠绵的情感的 原因。

2.相思之月:月意象探源

羿射十日,万民皆喜。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姮娥。逢蒙往而 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然不忍离 羿而去,滞留月宫。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 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

——《淮南子》,有删节

姮娥就是嫦娥,古代等级制度森严,汉朝皇帝叫刘恒,姮娥则必须改 字,叫嫦娥。

嫦娥被迫吞下不死之药,思念家人,欲返人间。这就是月亮为什么能 代表思念的最初记载。

当然,也有对嫦娥的飞升原因持相反意见的,认为她为了成仙,偷吃 仙药。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 心。 ——李商隐《嫦娥》

长夜漫漫,嫦娥久不成寐。但她后悔了,孤寂吞噬了之前飞升时的快 乐。

但不论嫦娥是何原因飞升到月亮上的,都表明了嫦娥奔月故事是相思 主题的渊源。

3.最深情的诗句:月是故乡明

以月来表达相思怀人的诗句有很多,最深情的一句: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

——杜甫《月夜忆舍弟》

月的亮度是一样的,不会因为这是故乡,便更加明亮。如果我们以物 理学的角度来读诗的话,便失之机械了。其实,这种错觉恰恰表达了思乡 之切的最真实的心理。 三、小结——老羊曰

月光温润,人皎洁如玉,月映出爱美之柔情; 月色清冷,人长夜不眠,月勾起相思之情意; 月出永恒,人生忽如寄,月带来苦短之哲思; ……

这多情的月亮啊!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