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行政两江新区对重庆经济发展的影响□%甘
重庆两江新区是新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之一。设立重庆两江新区,是党、为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重庆直辖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件大事。一、两江新区给重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两江新区的概况两江新区位于重庆市主城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包括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两路寸滩内陆保税港区,规划面积1200平方公里,其中可开发建设面积550平方公里。两江新区的战略定位是:立足重庆市、服务大西南、依托长江经济带、面向国内外,形成“一门户两中心三基地”,即:西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长江上游地区现代商贸物流中心、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内陆国际贸易大通道和出口商品加工基地、长江上游的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两江新区将采取“1+3”的管理,即在两江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由两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具体负责两江新区的统一协调、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宣传、统一口径。在开发任务上,两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会同江北、渝北、北碚三个行政区,实施“1+3”的开发模式,平行推进。在开发平台上,将采取“三拖一”模式。北部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管委会是市直属派出机构,、市将委托两江新区管委会在业务上进行统一管理,再加上两江新区管委会下即将成立的一个工业开发区,三个平台拉动两江新区发展。两江新区建设分为3个时期:2009~2010年为起步阶段,争取国家将“两江新区”纳入国家规划,进行区域规划与布局,目前已完成初步目标;2011~2012年是中期发展阶段,实现进出口达到300亿美元,引进世界500强达到200家,利用内资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集装箱吞吐能力500万标箱;2013~2020年为全面提升阶段,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大,作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二)两江新区给重庆发展带来的机遇1.五大功能定位008强
一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先行区,整个重庆是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两江新区就是这个试验区的先行区。二是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基地。三是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四是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五是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2.十大优惠一是这个区内到2020年以前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二是以2010年为基数,“十二五”期间,两江新区新增的地方财政税收、行政事业费用,市将留在两江新区用于两江发展。三是两江新区的用地计划指标单列予以倾斜,保证优先发展。四是市启动了准备了100亿的财政性资金用在两江新区今年下半年就要开始的一些区域性开发、征地动迁、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五是国家批准重庆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优先引导支持新区的重点产业发展。六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加技术性收入达到年产值60%以上,所得税可以按10%来增收。七是区内高新技术产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获利年度起3年内按有关规定提取风险补偿金可税前扣除。八是对重点支持的产业用地实行双优,对从事技术开发的高等院校安排区内补助。九是对贷款和市场准入方面给予支持。十是对两江新区范围内引进各种企业总部高管人员、金融人才给予安家资助和财政扶持,并给予激励机制,促进人才引进。3.三大优势一是地理优势:重庆有着优越的地理优势,水路可达长江6省2市,陆路与成渝、襄渝、渝黔铁路、重庆至武汉、重庆至长沙、重庆至湛江的高速公路和渝怀铁路相连,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内河主枢纽港和西南地区的水陆交通枢纽。三峡库区完全蓄水和通航后,能够直抵重庆港的万吨船队将带来巨大商机。二是优势:除享受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外,并叠加重庆及西部的优惠。不仅如此,还包括对于土地、金融、财税、投资、对外贸易、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管理等领域赋予先行先试权,允许和支持试验一些重大的、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措施。三是独特优势:两江新区体现了国家新一阶段西部大开发“重点地区重点开发”的倾斜,加之重庆作为5大中心城市之一等独特的优势,在借鉴的前提下将更快的发展。二、两江新区对重庆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有利于提升重庆的经济实力从时间表上看,重庆给了两江新区10年的时间。到2020年,两江新区的工业总产值有望实现10000亿以上,从目前重庆市8000亿的工业产值规模上看,未来两江新区的产值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重庆。与此同时,两江新区不是白纸上启动的一个完全的新区,它可以说既有老城的改造,又有新区的发展,是“老城+新区”双管齐下的一个发展区。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白手起家”不同,重庆两江新区可谓“衔宝而生”,预计两江新区的GDP将从现在的800亿到10年后的6000亿。(二)有利于提高重庆的综合竞争力首先,两江新区提出要建立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基地,必将聚集很多国内外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人才,同时设立更多大型的研发机构,这有利于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其次,继续加速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不但能够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大型的金融机构进驻重庆,而且可以解决企业资金上的问题,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的步伐。同时两江新区将在重庆设立内陆地区的首个结算中心,必将会带来新的一波产业集聚效应。除此以外,两大基地的建设以及金融中心的创建对重庆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效应是不可估量的,必将大大助推重庆的综合竞争实力。(三)有利于加速重庆内陆开放高地的建设步伐两江新区的设立,会进一步提升重庆作为西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的地位,助推重庆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现代商贸物流中心以及内陆国际贸易大通道和出口商品加工基地,这将会吸引更多的外资机构和国内先进生产制造企业进驻两江新区,不断扩大重庆对外贸易和交流。与此同时,两江新区的开放高地以及两江新区的保税区,它的功能一旦发挥到位,也是带来开放高地的一个推动的作用。(四)有利于解决重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两江新区要建设成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的战略要求,必将为中西部地区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各阶层、各年龄段,包括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这有助于中国正面临的以农村人口为主向以城市人口为主的社会转变。三、两江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新思路两江新区面临着三大难题。其一,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的债务危机影响下,整个欧美的经济可能第二次下滑,这样的背景下,引进更多的外资有难度。其二,现在开发和以往不同,要考虑生态环保、节能低碳,产业布局要有所选择。其三,现在这个当口推动经济发展,内陆是要靠内需来启动的,需要更多地用民生经济来拉动内需经济,最终拉动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招商模式都要与以往的新区发展有很大的不同。(一)确立企业招商主体。建议借鉴广州开发区的做法:把招商主体回归企业,将开发区现有直属企重庆行政业的职能,从负责开发建设改为专职从事招商引资,开发建设任务推向市场;招商业绩作为考核企业的最主要标准,并与企业员工工资奖金直接挂钩,实行“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工资待遇机制。通过把招商任务与企业职工的利益紧密相连,既可以使企业变压力为动力,形成数百员工竭尽全力为招商、不尽外资滚滚来的局面,又可以使开发建设在更大范围内选择施工队伍,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建设质量;还把招商部门公务员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做好产业规划、引导、项目把关、服务协调、营造环境等该做的事情,使招商引资工作真正回归到“搭台、企业唱戏”的市场化运作轨道上来。以实现招商效果的根本性突破。(二)注重项目包装策划。一要制作精美便捷的投资指南,方便投资者查询;二要建立项目资料库,为投资者决策提供依据;三要推出中、英文等版本招商网页,精编版面内容,提高网页水平,为投资者提供准确信息;四要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重大项目,进行重点包装,倾力推介,协同作战,跟踪问效,志在必得。(三)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一要围绕做大做强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生产性服务业三大支柱产业,瞄准世界500强、公司及集团,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及项目,力争到2020年,引进世界500强和公司集团项目200家以上,汽车摩托车整车产量、产值分别占全市总量的1/2以上,建成中国“汽车名城”和“摩托车之都”;IT制造产业产值达到全市总量的1/3,建成长江上游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生产性服务业销售收入占全市总量的1/2,建成西部最大的软件服务外包基地、商贸中心、现代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总部经济和会展中心。二要围绕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装备、饮料食品四大特色产业,加大招商力度,力争到2020年,四大特色产业项目聚集,年产值分别达到全市1/5~1/4。建成国内最大的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西部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食品饮料加工基地。形成支柱产业三足鼎立,特色产业四轮齐驱的产业发展格局。(四)拓宽思路创新模式。一是在主攻方向上,着力引进龙头企业和产业链项目;二是在招商策略上,实行内外并举、招大引强,突出“三高”(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出口创汇)、持续协调(确保项目节能环保);三是在操作模式上,在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的同时,大力推行以商招商、中介招商、网上招商、定向招商、预约招商、组团招商、对口招商等,形式不拘,务求实效。作者:重庆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责任编辑:新华
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