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环境评价

环境评价

来源:刀刀网
一、某机场建设项目位于环境空气二类、噪声二类地区,所在地区地表水及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为Ⅲ类水体。项目主体工程由1条跑道、2条平行滑行道、4条快速出口滑行道及6条跑滑之间的垂直联络道组成。工程填方250×104m3、挖方445×104m3,堆载体土面区翻挖压实95×104m3,土面区绿化土方215×104m3。各类排水沟总长31.6km。围场路、消防车道和特种车道等道路总面积108670 m2。请根据上述资料,简要回答下述问题: 1.说明机场地区环境空气、噪声、地表水和地下水影响评价中应执行的环境标准。 2.说明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范围、内容与方法。

3.说明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与主要方法,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的重点。 4.简要说明该项目的评价重点和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参

1.环境空气执行二级标准,噪声执行2类区标准,地下水执行Ⅲ类,地表水执行Ⅲ类。 2.根据项目介绍,噪声评价等级的判断依据有四个。本项目噪声应该是一级评价。范围:主跑道两端15km,侧端各2km。评价内容:现状噪声要求全部实测,范围要覆盖全部环境敏感点和保护目标,做噪声等值线并说明各声级下的人口分布,对超标区域应该重点说明。 3.生态环境评价应该是三级。调查范围向外扩展1~2km,范围与评价内容:自然资源情况、水土流失状况、地表植被破坏情况、敏感生态问题、水土保持措施。由于其挖方大于填方,说明要取土,因此生态评价的重点是水土保持及防治措施。 4.评价重点是:飞机噪声的影响预测。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1)做好机场周边地区的公众参与和调查工作 2)注意机场建设的社会效应

3)由于机场建设引发的公路建设等辅助设施也需要评价 4)机场的移民安置环境影响问题 5)机场的选址问题

6)机场与周围其他城市机场的协调性问题

二、某项目地处低丘地带,山坡普遍为缓坡,一般在20º以下,丘与丘之间距离宽阔,连接亦无陡坡。据调查,纳污水体全长约65km,流域面积526.2km2,年平均流量6.8m3/s,河宽20~30m,枯水期1m3/s,环境容量很小。项目所在地位于该水体的中下游,纳污段水体功能为农业及娱乐用水。拟建排污口下游15km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约26km处该水体汇入另一较大河流,且下游15km范围内无饮用水源取水点。工程分析表明,该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为:废水42048m3/d,其中含CODCr为2323.6kg/d,BOD5为680.3kg/d,SS为1449.8 kg/d,NH3-N为63.62 kg/d;废气1230×104m3/d,其中烟尘1298.7 kg/d,SO219.9 kg/d,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确定水环境影响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因子。 2、请制定一套合理的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方案。 3、简要说明选用的水环境影响预测模式及其原因。 参

1.大气等级三级,(烟尘Pi=1.8×108m3/h,二氧化硫Pi=0.02×108m3/h,复杂地形),评价因子为烟尘、二氧化硫。(计算方法:将kg/d换算成t/h,代入公式计算。TSP的C值取0.3;

SO2取0.5)污水排放量大(42048﹥20000 m3/d)、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属简单(污染物类型=1,均为非持久性污染物、水质参数数目﹤7),地面水域规模属小河(流量6.8﹤15m3/s),

地面水水质要求为Ⅳ-Ⅴ类水体(娱乐用水及农业用水),故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因子为CODCr,BOD5,NH-N.

2.监测水期:应该监测二期,时间不充足情况下可以监测一期,一般在枯水期监测。监测项目:NH3-N、COD、BOD5、pH。同步观测水文参数。

监测断面:1#排污口上游500m,2#排污口所在河流断面,3#森林公园处一个,4#小河入口处、5#与下游大河交汇处,共

5个。监测3-4天,每天各断面采一次混合样。

三、某大城市规划建设的高速公路,4车道,全长80 km,设计行车速度80 km/h,路基宽度24.5 m。全程有互通式立交5处,跨河特大桥1座(1 750 m),大桥5座(共1 0 m),隧道4座(共3 800 m),其中单洞长隧道1座(2 400 m)。公路位于规划未建成区,起点接城市环路,沿线为山岭重丘区,相对高差50~300 m,线路穿岭跨河,沿山谷行进,过山间盆地,有支线通向旅游区。该公路征用土地0 hm2,其中农田150 hm2,林地300 hm2,草坡和未利用土地140 hm2,其余为水塘宅基地等,土石方量8 0×103m3,有高填方段 2 400 m。项目总投资38亿元。该项目所在区域雨量充沛,夏多暴雨。森林覆盖率约40%, 包括人工森林和天然林。公路沿线农业经济发达,村庄较密集,穿越2个村庄,附近有2 个较大乡镇,另有山岳风景名胜区和农业观光区各1处。根据上述背景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说明工程概况介绍部分有关生态环境影响的工程分析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2.说明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及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主要采用的方法。 3.简要说明该项目评价的重点和评价中需注意的问题。 参

1.工程分析所要阐明的主要内容是:

1)隧道名称、规模、建设点位、施工方式;弃渣场设置点位及其环境类型,占地特点;隧道上方及周边环境;隧道地质岩性及下水疏水状态,景观影响。

2)大桥和特大桥的名称、规模、点位;跨河大桥的施工方式,河流水体功能,可能的影响。3)高填方段占地合理性分析,占地类型,占地基本农田情况;

4)边坡防护;主要深挖路段,弃渣场设置及其占地类型、数量、环境影响。 5)主要取土场设置及其恢复设计;公路采石场及砂石料场情况。 2.生态环境调查现状与评价的主要内容:

1)森林调查:类型、面积、覆盖率、生物量、组成的特种等;评价生物量损失、物种影响、有无重要保护特种、有无重要功能要求(如水源林等)。

2)农业生态调查与评价:占地类型、面积、占用基本农田数量、农业土地生产力、农业土地质量。

3)水土流失调查与评价:侵蚀面积、程度、侵蚀量及损失、发展趋势及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工程与水土流失关系。

4)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公路沿线景观敏感点段,主要景观保护目标及保护要求,公路建设与重要景观景点的关系。本项目现状调查方法有:现有资料收集、分析、规划图件收集;植被样方调查,主要调查物种、覆盖率及生物量;现场勘察景观敏感点段;也可利用遥感信息测算植被覆盖率、地形地貌及各生态系统面积、水土流失情况等。 3.本工程评价的重点是生态环境影响(含水土流失问题)、噪声影响。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1)生态环境的森林植被影响及可能对重要物种的影响;

2)森林生态系统切割(森林生境切割)与阻隔导致的野生动物影响; 3)农业占地和占用基本农田问题;

4)取土场、弃渣场等非永久占地和复垦与生态恢复(植被重建); 5)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

6)景观美学影响评价;

7)噪声敏感点监测、影响评价及保护措施; 8)水环境尤其是水源的保护问题(跨河大桥段)。 1.环境质量

环境系统的内在结构和外部所表现的状态对人类及生物界的生存和繁衍的适宜性。 2.环境质量参数

根据环境质量的客观属性提出的用以表征环境质量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所采用的一组参数。 3.环境价值

人类社会主体对环境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定性或定量描述。 4.环境影响

人类或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作用和引起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面而导致的对人类或人类社会的效应。 5.环境质量变异

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力作用下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动及演化过程。 6.环境评价

对一切可能引起环境质量变异的人类社会行为产生的环境影响,从保护环境和建设环境的角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定。 7.系统论

系统是诸要素以一定规则组织起来并共同行动的整体,其基本原理包括整体性

原理、相关性原理、结构性原理、层次性原理、动态性原理、目的性原理和适应性原理。 8.公共物品

具有非排他性和非排斥性的产品和服务,是外部经济性的典型例子。 9.影子价格

资源最优配置时所应当具有的经济价值。 10.环境基准

环境中污染物对特定对象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11.环境标准

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

染源的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制定的标准的总称。 12.环境本底值

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物质的组成量,是一种特定的环境背景值。 13.环境背景值

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相对清洁区环境监测所得到的环境质量参数的统计平均值。 14.数学模型

针对现实世界的特定对象,为了一个特定目的,依据人们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或对客观事物系统观测结果的分析,在做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条件下,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所得到的反映研究对象内部结构、状态变化和输入、输出之间数量关系的一个数学结构。 15.湍流扩散(紊流扩散)

在湍流流场中质点的各种状态的瞬时值相对于其时平均值的随机脉动而导致的分散现象。 16.弥散

由空间各点湍流流速的时平均值与流速时平均值的空间平均值的系统差别所产生的分散现 象。

17.环境影响评价

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及国家政实施后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 18.源强

单位时间内污染物的排放量(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排放速率)。 19.污染源评价

对污染源潜在污染能力的鉴别和比较,通过评价找出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20.环境要素

构成环境系统的子系统,是环境中互相联系又相对的基本组成部分,每个环境要素都 由许多子要素组成,可分为非生物要素和生物要素。 21.有效源高

大气污染物迁移扩散计算中的重要参数,其关键在于确定烟气抬升高度。

2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据此制定和选择维护区域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行动或方案,同时也为区域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3.环境承载力

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和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 24.区域环境承载力

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区域环境功能不朝恶性方向转变的条件下,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即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适宜程度。 25.生态承载力(容载量)

某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消亡之前的最大容载量。 26.生态风险评价 一个以生态学、环境化学和环境毒理学为基础,预测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系统或其中一部分产生有害影响可能性的过程,是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27.水资源评价

对于水资源的源头、数量范围及其可依赖程度、水的质量等方面的确定,并在其基础上评估水资源利用和控制的可能性。 28.生态需水量

为解决生态问题所需要的水量。 29.中水(再生水)

以城市污水作为原水适当处理后的生活杂用水。其水质介于污水和自来水之间,是城市污水、废水经净化处理后达到国家标准,能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可用于城市景观和百姓生活的诸多方面。 30.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在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 31.环境风险评价

(广)对某建设项目的建设、运行或区域开发行为所引发的或面临的灾害对人体健康、社 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等造成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可能带来的损失,并以此进行管理和 决策的过程。(狭)对有毒化学物品危害人体健康的可能程度进行估计,并提出减少环境风险的方案。

32.累积环境影响评价 当一种活动的影响与过去、现在以及将来可以预见的活动的影响叠加时,因累积效应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33.清洁生产

对生产过程及其产品连续地实施集成的、预防性的环境保护战略,以减少生产对人类及其环境的风险。

34.环境影响后评价

在对拟建项目作出实施决策的同时,应着手开展与EIA所研究的内容、结论和建议以及环 保主管部门所提出的要求紧密衔接的环境行为。 35.工程分析

对工程加以调查、分析,找出其中浪费、不均匀、不合理的地方,进而进行改善的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