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承天寺夜游》新教案

《承天寺夜游》新教案

来源:刀刀网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康影

导入语

苏轼一生跌宕起伏,但有一样东西却自始至终伴随了他一生,这就是月亮。苏轼曾悲月、叹月、问月、祭月、咏月。苏轼笔下的明月浸透了独特、丰富、复杂、幽深的人生顿悟和喟叹,他的高洁情操,只有明月可以朗照,可以寄寓,可以见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就真实地记录了他贬谪生活的一个片段。(出示作者和课题

出示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注重对文言字词的积累与运用。 2.深入品味,赏析月色图

3.理解情感,学习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程序: 一、 朗读课文

1,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注意句读 2, 学生试读,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3, 指名朗读课文,下一组评价并给分

4, 全班分角色读课文(男生记叙女生写景齐读抒怀)

二、 出示自主学习目标 1,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 作者为什么在夜里去寻张怀民? 3、他们在庭院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4、作者发出怎样的感慨?如何理解 “闲”?

第一环节:目标引路,自主学习

第二环节:目标深化,交流探讨

(各组把讨论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写到黑板上)

第三环节:目标展示,反馈评价

1, 2, 3,

理事件(六要素)

用一句话概括

赏月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月光如水、皎洁、清澈透明、空灵、洁净,[月光如水、空灵、洁净]创造出了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 4,

悟感情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顺问:是每一个夜晚都有月,每一个地方都有竹柏吗?——竹柏、月只是一个象征——美景的象征。

2、他愿意做闲人吗?——这其中也透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解决各组提出的重点疑难词语

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第四环节:目标达成,拓展提升

1、从《记承天寺夜游》中,我看到了一个----------的苏轼。

参考:善于发现生活美;在逆境中豁达开朗;带着忧愁;乐观向上;能不断发现自我„„

2、说一说描写月的诗词

结束语

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胸怀永远旷达宽广 作业

1、背诵课文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