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民族传统文化问题

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民族传统文化问题

来源:刀刀网
教育文化论坛2013年3期 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民族传统文化问题 舒松 (民族大学出版社,北京100081) 摘要: 我国的民族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在数千年历史长河同创造和享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民 族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仍然蕴含着极大的价值和功能。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 统文化受到空前的挑战和冲击,其发展的出路除了以国家的名义进行保护和发展外,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带来的技 术进步,处理好机遇把握与继承保护和发展创新、现代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致性、民族传统文化与人的现代化等 关系问题,并构建文化自觉的适应机制。 关键词: 现代化;民族传统文化;问题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l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13)03—0047—04 同志曾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 续,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每一个过程中都发挥了 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Ll 民族传统文化 它特有的作用。著名学者钟敬文曾撰文指出:“了 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远流长,风格独 解一个民族,应该首先从文化开始,只有文化上的认 特,内涵深厚,多姿多彩,在我国历史发展的每一进 同,才会有情感上的认同,才会有民族的团结和社会 程中都发挥了它固有的作用,有着极强的生存延续 的稳定,现代化建设才有保障”。 民族传统文化在 力和凝聚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不断推进我国 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仍然蕴含着极大的 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正视民族传统文化的力量,正视 价值,有着极高的地位和极强的功能。 其面临的来自各方的挑战和问题,正视其在时代大 首先,民族传统文化是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的 潮中的保护开发、创新发展及功能发挥等问题。 共同财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是一 句被公认的至理名言。人类各民族的文化都是各民 一、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功 族人民千百年来劳动智慧的结晶,在人类文明史上 能认识 都有闪光的一页,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其不朽的价 值,都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为世界 其有现代文化的成份,但更多的是由传统文化 人类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经 表现出来。因此,本文的论述,都视民族文化与民族 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民族创造的优秀文化也都 传统文化为同一概念。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存在的 不同程度地走向了世界,并为其它民族所享受,各个 象征,在内容上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语言文字 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成了各民族在现 文化、宗教文化、文学艺术文化、人Et文化等。屹立 代化建设中弥显珍贵的精神养料。 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就是中华各 其次,民族传统文化是各民族生存发展的源动 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民族传统文化即是中华文化 力。文化就其构成形态来看,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维系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延 度文化、价值文化三个方面。其中价值层面的文化, 收稿日期:2013—02—03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规划项目(10XRK001)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舒松(1972一),男,民族大学出版社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与民族法学。 教育文化论坛2013年第3期 是文化的深层结构的东西,是各民族生存发展的根 基和源动力,是文化的内在灵魂,体现着民族的精 神。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今 天,各个民族都在自己文化力量的作用下,在求生 存、求发展、求进步的道路上进行着抗争和努力,都 在竭力地维护着自己的生境并创造着发展的条件和 业绩。 再次,民族传统文化是现代民族与世界接轨的 桥梁。一个国家或地区要以其独具的特色走向世 界,民族传统文化就是最好的切入点。在全球一体 化的时代大潮下,有着丰富内涵和科学、合理成份的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各民族血浓于水的亲 情和亲和力的“纽带”,也是与世界接轨的桥梁和资 本。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这种桥梁和资 本作用将会显得更加突出。 第四,民族传统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或 缺的重要条件。民族文化不仅是资源,也是生产力。 历史的经验表明,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文化 的发展,而且往往要求文化先行,是为“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民族文化的发展既是推动民族地区改 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必然条件,又是民族地区改 革开放的必然结果。因此,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深度的挖掘、开发、利用和发展 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五,民族传统文化为现代化提供了一个较好 的文化生态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是出自全国各族人民内在的迫切要 求,也是现代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连通点。所以追 求并走向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能够成为全国各族 人民自觉的行动和奋斗的目标。没有民族传统文化 作为这个深刻的社会运动的基础和依据,现代化、建 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只能是建立在沙滩上的阁楼。同 时,在新阶段,传统文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运行、保 证改革发展正常推进,必将发挥不可忽视的积极作 用。 二、现代化进程中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的 挑战与存在问题 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经环节和必然产 物。就字义来看,“现代化”与“传统”是两个相对的 概念,但从发展的角度分析,两者之间显然存在着十 分紧密的必然联系,首先,“传统”是“现代化”的基 JiaoYu Wen Hua Lun Tan 础和前提,而“现代化”则是“传统”发展到一定程度 的必经之旅。其次是“现代化”的内涵包括许多“传 统”的成份,而传统中也蕴储着不少现代化特征的 科学而合理的内容。传统文化是现代化的根基和源 泉。根据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历 程来看,现代化内涵至少包括如下内容:即经济的市 场化;政治的民主与法制化;文化的多元化;教育的 普及与人的普遍高素质;人格的与健康;生活的 富足与稳定;工具的高科技化;环境的优化与生态的 良性平衡等。¨3 这些内容既是现代化的标准,同时 也是人类近期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向往。我国各民族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源远流长、独具 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用“发展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 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来审视,我们就会发现 民族传统文化既有与现代化相矛盾的一面,又有与 现代化相适应的一面,这是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应 该辨证审视和认真对待的。我们认为,现代化建设 离不开民族传统文化的合理成份与精华,只有吸收 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有益东西,现代化建设才会具有 根基和强劲的生命力。 然而,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尤其是与席卷全 球的现代化过程相伴随,民族传统文化正面临前所 未有的冲击,经历着剧烈的整合与变迁,出现了程度 不同的衰退现象,这是世界现代历史与当代社会发 展中极具普遍性的问题,不论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 国家,不论占人口多数的民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是如 此。在中国,由于现代化进程中外来“强势文化”的 冲击,经济建设,尤其是旅游事业发展的影响以及民 族文化建设与管理上的薄弱和民族地区人们对自己 文化的认识不足等等问题,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从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就已面临着危 机,,出现了衰退现象,并随着改革开放、现代化进程 的加快而有增无减。民族传统文化的衰退有如:1. 某些世代相传,为人皆知的民族古歌、民族舞蹈、民 族曲艺、民间传说等,部分断传了;2.某些丰富多彩 的民族节日活动,传统的东西少了,变得空而乏味; 3.某些独特的民族工艺和灵验的民族医药后继无 人;4.某些典雅古朴、工艺精湛的民族建筑逐步被现 代建筑所代替;5.某些有利于培养人类美德的传统 礼仪和习俗被废弃了;6.某些地区对于民族语言的 应用也在发生变化;7.民族服饰、饮食、居住等生活 文化也在向大众化“趋同”。_4 J 舒松: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民族传统文化问题 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衰退与 变异现象是有其深刻的历史与现实原因的。我们在 此对之进行表述,目的主要有二:一是更加引起人们 展,首先是继承与创新并重。继承就是要把我们已 有的传统民族文化的优秀部分加以整理发掘并发扬 光大,扬弃其中保守落后的、腐朽的糟粕。创新就是 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以海纳百川的宏伟气度,吸收和 消化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先进文化和人类的一切文明 成果,不断为民族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使 正确认识这种现象。应该肯定,民族传统文化的形 成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 但也应该承认,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地理环境的 变化,原有的民族传统文化也必然发生变化。即是 说,民族传统文化的衰退有如文化的发展一样,是社 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二是能够使人们更清醒的认识 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代表先 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在继承、创新的同时,必须加强 对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既要避免没有节制的 世界全球化背景下,在现代化建设中,继承和发扬民 族文化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以采取更为有力有效的 措施,遏制民族文化的衰退,使民族文化在保护中得 到开发,在开发中得到保护,在保护、开发中得到创 新、发展。 三、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传 承发展与功能发挥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 期。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 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要“立足于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 展的前沿,发挥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 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报 告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 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 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而“建 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 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_6 J 结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民族传统文化在新的 时期、新的世纪必须融人到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中去, 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并通过保护、创 新、发展而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使之成为全面小康 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不竭动力。在此,笔者仅在 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论述: 第一,关于把握机遇、继承保护和发展创新的问 题。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承传下来的都是经历了历 史的不断扬弃和汲取,批判和继承的。一方面具有 稳定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随社会变迁而变化的变异 性,具有对已有文化的选择和对外来文化选择的双 重性。民族传统文化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它们的发 毁灭、掠夺式开发,又要在保护的同时进行可持续性 利用,形成保护与开发并举,以保护为重的良好态 势。只有这样的选择和视野,民族传统文化才能有 更好的创新和发展。 第二,关于现代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致性问 题。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其内容范畴 涉及到现代化建设中的方方面面。而现代化建设又 离不开民族传统文化的科学的、合理的内核,现代化 建设的一致性需要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进行有 机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对已有文 化元素的重组,对他文化中优秀的、有利于自身发展 的养分的吸收,将传统文化赋予现代化意义,最终实 现文化的“转化”和发展。当然,现代化进程中,民 族文化传统的某些因素会被舍弃,这是很普遍的。 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特征却不会减退,其自身的传 统精神和个性色彩不会消失。相反的,它们会在现 代化的进程中通过继承保护、创新发展而实现升华 和繁荣。因此,各民族在通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应培 养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充分认识自己文化的 价值,强化自己的特色,包容外来文化,吸取发展养 分,使自己的文化保持活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关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现代社会, 无论是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都已把大力发展 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的文化产业尚 处在起步环节,近几年来,各地区都在摸索自己的特 色之路,一些省区在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民族传统 文化资源上以产业化方式运作,在发展第三产业上 取得了成功经验和喜人的成效。毫无疑问,民族文 化产业将会如同朝阳蒸蒸日上,在现代化建设必将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体现出应有的效益。但民族文 化产业的发展,决不能简单地模仿照搬、盲目地随波 逐流,要树立良好的发展意识,坚持正确的发展原 则,实施有效的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的关系。同时,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 教育文化论坛2013年第3期 Jiao Yu Wen HtAG Lun Tan 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投入和社会的支 建设的要求尚存在一定的距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 持。文化事业提高了,就能够为文化产业提供良好 的发展基础,文化产业因之也才会有正确的方向,才 会形成规律、风格和特色,才会有可持续的发展和可 不争的事实,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采取相应 的积极有力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因此,提高中华 民族的整体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既是民族文化创 新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四,关于民族传统文化与人的现代化问题。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物质文明 精 参考文献: [1].高举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中国党 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建设要实现经 济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要实现观念、思想现代化, 政治文明建设要实现政治现代化。而其中的思想现 代化、政治现代化说到底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 关键是人,没有人的现代化,即使物质富裕了,也会 成为反现代化的东西。人的现代化之于民族传统文 化而言,至少可以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的意义:一是 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R].人民出版社, 1997. [2]钟敬文.没有文化认同,西部大开发如何进行[J].民 族团结,2000(4). [3] 殷陆君.人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5. 有助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与意义的正确理解与认 识,树立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二是有利于民族传统文 [4] 吴德海.民族传统文化的衰退与对策[M]//贵州民族 文化学会.走向世界大潮.贵州民族出版社,1991. [5] 中国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人 民出版社,2002.11. 化的传承、保护、创新和发展,使民族传统文化在不 断出现的文化碰撞和现代化进程中,不仅不会消失、 衰退,还会得到繁荣和发展;三是有助于民族传统文 化与现代化的有机结合并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历史和现实的许多事例证明,只有提高全民族的人 口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民族传统文化才会发展, 才会创新,才会在世界多元文化体系中占据应有的 位置,放射出自己的光芒。应该说,我们国家的人口 [6].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党第十 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新华社北京2012年 11月17 Et电. (责任编辑杨军昌) 现代化程度还相对较低,与民族文化发展和现代化 Problems of Ethnic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Process Modern Development SHU Song (Minzu University ofChina,Beo'ing,100081) Abstract: Our country’s national culture summation of material and spiirtual wealth created and shared by national people in the history of thousands of years.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still holds great value and function in modem society with the ever—changing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However,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ethnic traditional cuhure has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and impact.We should not only make progress in the name of national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but also make full use of modernization in technology progress,deal with relation issues such as the grasping opportunity and in— heritanc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innovation,the consistency between modemization and national tra- ditional culture,the modernization between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people,building the adap— tation mechanism for cultural consciousness. Key words: modernization;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