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8-2019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同步练习: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3-含答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同步练习: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3-含答案

来源:刀刀网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具体表现为( ) ①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城镇数量激增,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 ②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③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④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 ⑤乡村与城市的差别已经不存在 A.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⑤ 【答案】 B

【解析】 珠三角的城市化水平虽然有大幅度提高,但并没有超过发达国家;乡村和城市的差距仍然存在.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2~3题.

B.①②③ D.①②④⑤

2.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 A.资金密集型产业 B.技术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

3.进入阶段Ⅱ后,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 )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 ②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③劳动力成本降低 ④优势突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2.C 3.A

【解析】 在工业化推进的第Ⅰ阶段,珠江三角洲依托劳动力丰富且廉价这一优势,承担劳动密集型产业,完成工业化的起步.但进入第Ⅱ阶段,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和优势已逐渐减弱.

(2013·东北联考)下表反映了2002~2003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4~6题. 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

2002年 第一 产业 珠江三角洲 6 长江三角洲 4.9 京津冀 大东北 10.0 12.8 第二 产业 52.1 49.8 45.7 49.7 第三 产业 41.9 45.3 44.3 37.5 2003年 第一 产业 5.1 4.1 9.5 12.5 第二 产业 54.6 52.4 47.2 50.4 第三 产业 40.3 43.5 43.3 37.1 4.四个地区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 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答案】 C

【解析】 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2002~2003年四个地区的第二产业比重都上升,而第一、三产业比重都略有下降.

5.与其他三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 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 B.第二产业轻工业比重大

C.劳动力素质比较高 D.生产设备比较先进 【答案】 B

【解析】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而其他三地区的重工业比重都大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6.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的比重将上升的是( ) ①劳动密集型工业 ②资金密集型工业 ③技术密集型工业 ④资源密集型工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中的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比重将上升.

(2013·青岛质检)设城市化水平为U,工业化水平为I,用I/U的比值和0.5相比较,可以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滞后/协调/超前).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完成7~8题.

指标 I/% U/% I/U I-0.5 U1980 50.02 9.47 5.28 4.78 1984 41.14 12.26 3.35 2.85 1988 44.48 16.32 2.72 2.22 1992 45.49 28.2 1.61 1.11 1996 47.16 34.94 1.35 0.85 2000 49.69 36.25 1.37 0.87 2004 56.32 43.5 1.29 0.79 7.关于山东省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 B.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逐渐缩小,到2004年可基本协调 C.城市化一直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 D.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 【答案】 A

【解析】 读表格数据可知,山东省工业化水平发展很快,但是城市化水平发展缓慢,城市化发展落后于工业化的发展.

8.资料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有( )

A.造成了城市建设步伐的超前 B.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C.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 D.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城市是第二、三产业集聚的区域,城市化水平低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2013·浙江模拟)城市空间分布是动态的,其发展演变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读城市空间分布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9~10题.

9.城市空间分布的发展阶段依次是( ) A.a、b、c、d B.b、a、c、d C.c、d、b、a D.c、a、b、d 【答案】 B

【解析】 在城市空间发展过程中,先形成城市然后形成城市群和城市带,故B选项正确. 10.图中各发展阶段表明( )

A.a阶段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区域内部经济没有差异 B.b阶段对应自给自足的,以农业为主体的阶段 C.c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已经形成 D.d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形成点—轴—网网络系统 【答案】 B

【解析】 由于b阶段城市刚刚形成,其对应的是自给自足的,以农业为主体的阶段,故B选项正确;a阶段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区域内部经济差异较大;c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形成点—轴—网网络系统;d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已经形成. (2013·烟台质检)读下图,完成11~12题.

11.如果把珠江三角洲比作图中的 “后院手工作坊”,则“沿街店面”是( ) A.澳门 B. C.新加坡 D. 【答案】 B

【解析】 珠江三角洲尽管也靠近澳门,但是澳门的城市职能不符合“前店后厂”的要求. 12.如果把珠江三角洲比作图中的“后院手工作坊”,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后院手工作坊”承担产品加工、制造和装配

②“后院手工作坊”承担承接订单、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 ③“沿街店面”承担产品加工、制造和装配

④“沿街店面”承担承接订单、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珠江三角洲在“前店后厂”的经济合作模式中,发挥的是劳动力便宜的优势. (2013·广东联考)东莞虎门港于2012年7月11日在上海举行“东莞虎门港2012上海推介会”,现场签约合作项目12个,引入投资159亿元.这12个项目涵盖了精细化工产业链的龙头项目、精细化工深加工项目、企业总部项目、产学研项目等,其中有10个项目属于石化类,将全部落户立沙岛石化基地.据此回答13~14题. 13.东莞大力发展石化产业的优势条件有( )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内销市场广阔 ③外销海运、物流便利 ④给予支持 ⑤石油资源丰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答案】 A

【解析】 虎门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位于珠江出海口东岸,地处珠三角经济区中心位置;东莞的内销市场广阔,外销海运、物流便利;东莞市对项目发展给予支持,同时出台了一系列的招商引资配套;该地区石油资源并不丰富.

14.东莞虎门港着力打造珠三角石化产业集聚区,其主要目的是( ) A.资源共享和追求集聚效应 B.降低产品的销售费用 C.增加就业,提高城市人口比重 D.集中治理工业污染 【答案】 A

【解析】 产业集聚主要是为了共享资源,产生集聚效应.

二、综合题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东北三省“四大经济圈”比较表:

2003年经济总量(亿元) 增速均值 2002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 2003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京津冀地区 23798 11335 13094 东北三省 12957 全国 61184 14.8% 6:52.1:41.9 5.1:54.6:40.3 15.5% 4.9:49.8:45.3 4.1:52.4:43.5 12.2% 10.0:45.7:44.3 9.5:47.2:43.3 10.7% 12.8:49.7:37.5 12.5:50.4:37.1 9.1% 14.6:52.3:33.1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在全国第一的位置.现在该优势弱化,竞争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三角,现在正受到挑战.

(1)四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今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提到广东的“优势弱化”,这里的“优势”具体指什么?

(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________工业的比重将最可能得到提升(双选项)( ) A.劳动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 C.技术密集型 D.资源密集型

【答案】 (1)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2)优势.

(3)第二产业比重较低 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4)B、C

【解析】 第(1)题,通过材料对比可以得出答案.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借鉴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应提升第三产业比重.第(2)题,改革开放初期,广东作为试点

地区拥有明显的优势.第(3)题,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消耗是由其经济特点决定的.第(4)题,珠江三角洲需要大力发展石化、钢铁、造船等资金密集型产业,也是我国最大的电子工业基地.

16.读下面我国两个重要的三角洲示意图,回答问题.

(1)①图是__________三角洲地区,城市__________(字母)是我国最大城市.②图是__________三角洲地区,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字母)是我国著名的经济特区,其中__________(名称)靠近澳门,________(名称)靠近.

(2)__________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在1979~1990年间,该地区利用__________资源,发挥其__________优势和__________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大力发展________密集型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__________水平的提高,导致该地区__________的优势逐渐丧失,通过产业升级,__________产业已成为主导产业,目前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_____产业基地.

(3)两个三角洲地区相比__________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近几年许多外资企业由__________三角洲地区已迁往__________三角洲地区及国内的其他地区,支撑__________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 【答案】 (1)长江 B 珠江 D F 珠海 深圳

(2)珠江 丰富的劳动力 侨乡 劳动 工资 劳动力成本低 高新技术 电子信息 (3)珠江 珠江 长江 珠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