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公司预算管理制度
1目的
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要求,建立科学、高效、有序的预算管理体系,推动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股份公司对预算进行管理的相关事宜。 3预算管理的范围和内容
3.1预算管理的范围。涵盖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各项经济活动均要全部纳入预算管理,预算包括公司收入、成本、期间费用、利润目标和现金收支等。
3.2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
3.2.1损益性预算:综合反映公司预算期内的利润目标及其构成要素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收入预算(含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2)成本预算 含材料费、修理费(机械使用费)、工资、福利费、折旧费等。
(3)税金及附加预算。 (4)销售费用预算。 (5)管理费用预算。 (6)财务费用预算。 (7)资产减值损失预算。
(8)营业外收支预算。 (9)利润及利润分配预算。
3.2.2现金流量预算:反映企业预算期内现金的流入、流出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现金流入量预算(含主营业务收入、利息收入、收到的税费返还、营业外收入、其他收入)。
(2)现金流出量预算(含主营业务成本、支付的各项税费、长期投资支出、其他支出)。
3.2.3资本性收支预算:反映企业预算期内资本性资金的筹集与使用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资本性资金来源(含当年可用税后利润、当年折旧、盘活存量资产、其他来源)。
(2)资本性资金支出(含固定资产购置、技术改造项目支出、小型基建投资、其他支出)。
3.2.4资产负债预算:反映企业预算期末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总量的变动情况。
3.2.5其他相关预算:是损益性预算、资本收支预算、资产负债预算等资产经营预算的补充,包括重大资本支出预算、成本费用预算、电力技术经济指标预算等。
4预算编制依据
4.1国家法律、法规、财务和有关规定。 4.2公司经营发展战略和目标。
4.3公司关于预算编制的总体原则和要求。 4.4公司有关会议批准的年度综合计划。 4.5公司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有关规划。 5预算编制程序
5.1编制程序是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逐级分解的办法。
5.2预算管理领导小组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预期经济发展形势,提出公司年度经营总目标。
5.3各职能部门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提出本部门的预算方案,上报预算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5.4公司财务处对上报的预算进行汇总,并根据公司总体目标进行综合平衡,提出预算总体方案,上报预算管理领导小组审定。
5.5预算管理领导小组对上报的预算进行审查后,再反馈各部门征求意见,进行总体调整,基本达成统一意见后形成预算报告,报领导班子及集团公司,集团批准后下达到各部门执行。
5.6各单位应将批准的财务预算分解成月份、季度预算,以便执行。
6预算报表的内容
6.1财务预算报表表格。主要有主要财务指标预算报表、资产负债预算表、利润预算表、现金流量预算表、成本费用预算表、主要业务预算表、对外筹资预算表、金融工具预算表、长期股权投资预算表、固定资产投资预算表、主要分析指标表、调整表以及专项预算表。
6.2预算报表编制说明的内容。 6.2.1上年度财务预算工作总结。 6.2.2本年度预算工作组织情况。 6.2.3年度预算编制基础。 6.2.4年度预算调整标准。
6.2.5年度生产经营主要业务指标预算说明。 6.2.6年度主要财务指标预算说明。 6.2.7可能影响预算指标的事项说明。 6.2.8预算执行的保障和监督措施。 6.2.9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7预算编制方法
7.1损益性收支预算的编制。
7.1.l收入预算:主要通过对单位的产品销售收入(工程结算收入)的测算来编制,产量计划的具体数据由生产经营、计划预算部们提供,销售价格由销售部门提供。
7.1.2成本的预算方法如下。
(1)主要是通过对销售收入(结算收入)配比的成本费用进行测算和平衡,达到以最小的支出获得最大的收益为目的。
(2)成本预算主要包括人工成本预算、材料费预算、修理费(机械使用费)预算、制造费用(间接费用)预算、折旧预算等。
——材料费、修理费(机械使用费)、制造费用(间接费用)预算的编制主要以公司产值产量、物价情况及历史数据为测算依据。
——人工成本包括工资性支出和福利费等,主要以人员工资水平为测算依据。
——折旧以固定资产的变化为测算依据。
7.1.3其他收入、费用的预算:主要是通过公司其他业务项目的趋势分析,对其他业务收支、营业外收支等指标进行测算。
7.1.4管理费用预算:是根据单位管理人员、单位性质及历史数据为测算依据。
7.1.5妳财务费用预算的编制:以公司筹融资计划为依据,预算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据以确定财务费用发生额。
7.1.6在以上具体预算的基础上,汇总编制公司损益预算,确定公司预算期的目标利润。
7.2资本性收支预算编制。
7.2.1资本性资金来源:主要来源于公司内部,包括资产折旧、税后利润、资本金投入、盘活存量资产等,其测算依据为公司资产变化情况、目标利润及资本金投入计划等。
7.2.2资本性资金支出:主要根据当年固定资产购置计划、技术改造计划、小型基建计划编制,编制的原则是量入为出、综合平衡、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7.2.3现金流量预算编制方法如下。
(1)预测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编制:根据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流出预算编制。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收
到的税费返还;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包括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各项税费;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2)预测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根据投资活动现金流入、流出预算编制。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包括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到的现金净额;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包括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投资所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3)预测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根据筹资活动现金流入、流出预算编制。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包括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借款所收到的现金;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包括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7.2.4资产负债表预算编制:利用资产负债表期初数据,根据利润收支预算、现金流量预算及资本性收支预算的有关数据,测算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影响,通过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关系的计算,据以编制资产负债预算表。
8预算考核
公司将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对不能履行审批手续发生的预算外开支,要追究有关部门和当事人的责任。
9附则
本制度从发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