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试题(A4)

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试题(A4)

来源:刀刀网
2012—2013学年高二地理周考试题一

2012.8.22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50小题,总分60分)。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

B.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的

D.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

2.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黑、吉、辽同被划为东北地区的原因是( )

A.两者的位置相邻,地理特征一致 B.便于统一规划布局

C.从区域的整体性上看,两者在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方面具有很大相似性 D.从区域的开放性上看,东北地区的产业向蒙东转移 下图中甲、乙表示两个不同的区域,据此完成3—4题。

3.若甲表示我国的东部地带,乙表示中西部地带,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①水源 ②资金 ③能源 ④技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①劳动力 ②矿产 ③粮食 ④工业制成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关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农业表现为面状 ②交通运输线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 ③城市和工业表现为岛状 ④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点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五个国家。该图表示2009年这五个国家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6—7题。

6.国家⑤的三次产业按就业构成自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7.图中①②③④是四个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完成8—9题。

8.下列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②该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 ③该国属发达国家 ④阶段Ⅲ,该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第三产业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阶段Ⅲ,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有( )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资源密集型产业 ③技术密集型产业 ④现代服务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②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期内的高速增长 ③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区域,其社会经济通常是开放的 ④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区域,区域是相对封闭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某地区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11—12题。

11.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12.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 D.第二、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下图示意我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澳门的统计资料)。完成13—15题。

13.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14.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 )

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15.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 )

A.第二产业向东南 B.第二产业向东北 C.第一产业向东南 D.第三产业向东南 从工业化时期迅速崛起为领导城市,到沦为二战后萎靡不振的老工业城市,后经过著名的“匹兹堡复兴”而成为面目一新、充满勃勃生机的后工业化白领城市,匹兹堡的成功转型令人瞩目,值得借鉴。据此回答16—17题。

16.匹兹堡成为美国钢铁工业中心的有利条件有( ) ①地形平坦,水能丰富 ②历史上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③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区组合好,工业接近原料、燃料地 ④利用五大湖和运河,水运条件十分便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为实现区域经济复苏,“匹兹堡复兴”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积极整治环境 ②扩大工业规模 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④大力发展传统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18—20题

18.甲地的建筑物( )

A.多平顶房,以大型聚落为主 B.多斜顶房,以中小型聚落为主 C.多平顶房,聚落密度小 D.多斜顶房,聚落密度最大 19.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20.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 A.灌溉条件较差 B.日照时间太长 C.气温较低,热量不足 D.土壤盐碱化严重

21.下图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地形剖面图”,图中表示淮河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和能源跨地区调配工程。据此完成22—23题。 22.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与东线工程相比,中线工程线路短,建成后可自流引水,投资较小

②南水北调“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可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③南水北调工程不会对北方地区产生不利影响

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调水量大,但水质较差,必须加强取水区的保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3.关于西电东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青海输出的主要是火电,主要输送到上海 ②内蒙古输出的是火电,主要输送到北京、天津 ③四川输送的主要是水电,主要输送到珠江三角洲地区 ④云南输出的主要是水电,主要输送到广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图,回答24—25题。

24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25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26—30题。

材料1:专家认为:我国能源供应紧张,实际上就是电力供应紧张,由此,才导致了煤炭和石油的连锁反应。在未来2~3年时间内,中国将出现电力紧张状况。浙江、江苏和上海将是缺电的重点地区。

材料2:我国的天然气资源分布、西气东输工程线路图及西电东送示意图。

26.不属于缓解浙江、江苏和上海等地区能源短缺的重大工程的是( ) A.南水北调 B.西电东送 C.三峡工程 D.西气东输 27.由于沿线城市可用清洁燃料取代部分生产、生活中使用的煤炭,这将主要降低城市环境污染中哪种污染的程度( )

A.水体污染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大气污染 D.噪声污染 28.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解决我国( )

A.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B.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C.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 D.木材短缺的问题 29.西电东送输送的电能属于( )

①核电 ②水电 ③火电 ④风力发电 ⑤一次能源⑥二次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30.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部首先应向西部迁移的产业是( ) ①高科技产业 ②高耗能产业 ③高原料消耗产业 ④高污染工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份,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省某地区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31—32题。

31.由于该地区生产结构的变化而产生的经济效益表现在( ) A.促进交通运输网的建设 B.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C.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变 D.提高煤炭生产量

32.有关该地区生产结构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B.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C.减少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D.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2002年1月1日,作为欧洲联盟统一货币的欧元正式流通,这将对世界金融整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据此回答33—34题。

33.欧洲联盟是( )

A.欧洲地区的非国际组织 B.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C.世界最大的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

34.下列有关欧元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欧元的实施加重了欧盟在国际舞台上的砝码 B.欧元的实施加重了欧盟对美国的依赖程度 C.欧元的实施增强了欧洲利益与共的意识

D.欧元的实施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信息和人员等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

进行扩散的现象。读“苏州、东莞电子信息企业与全球生产网络的联系示意图”,回答35—36题。

35.在经济全球化中,“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是( ) A.产品的科技含量高 B.劳动力资源充裕

C.市场经济比较完善 D.经济规模大,发展速度快

36.苏州、东莞的电子信息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主要功能是( ) A.营销基地 B.生产基地 C.研发基地 D.终端市场

下图为“世界汽车产业四次大转移示意图”,读图完成37—38题。

37.第一次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美国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美国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D.国土地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38.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其主要条件是( ) A.原材料和燃料资源丰富 B.分布集中,工业投入少 C.水能丰富,动力投入多 D.重视科学技术的投入 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全球寻求资源的最佳配置,这使全球生产体系出现混合型多层次分工的结构。读图回答39—40题。

39.该模式中,法国所占据的位置主要是依靠本国的( )

A.原料 B.技术 C.市场 D.

40.该模式中,美国为世界性生产提供初级产品,其收益主要得益于( ) A.耕地面积广大 B.生产成本低 C.区域专业化生产 D.劳动力素质高

M公司为世界著名的电子企业,于1992年开始在我国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建生产厂。目前天津已成为M公司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M公司的天津生产基地本着就近采购的原则,使在华供应商由1995年的130多家发展到2001年的700多家。完成41—43题。

41.与北京相比,天津成为M公司向中国产业转移首选地的优势条件是( ) A.海运方便 B.市场潜力大 C.研发力量强 D .生产成本低

42.在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中,M公司第Ⅱ类供应商选址天津的主要原因是( ) A.接近原料地 B.接近市场

C.接近研发中心 D.接近国际航空港

43.天津下列企业中,最有可能成为M公司第Ⅳ类供应商的是( ) A.化工厂 B.食品厂 C.电子元件厂 D.家具厂 44.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雨年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B.岩石裸露有利于风沙活动 C.气候因素决定荒漠化的发展

D.大风天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45.关于过度放牧造成的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布于绿洲内部草原中

B.分布于草原牧区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附近 C.分布在旱农业区内部 D.分布在河流上游

下图所示地区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46—47题。

46.图中A地区有利于葡萄酿酒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是(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冰川融水多,灌溉便利 D.地势平坦,黑土肥沃

47.图中A地区在农业发展中土壤盐碱化问题严重,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8.防治荒漠化,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土地荒漠化,既有工业化进程的原因,更有贫困导致的破坏。因此( )

①任何有效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预防为中心 ②任何有效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中心 ③因地制宜防治荒漠化,不仅要因自然地理的“地”,还要因当地社会经济现状的“地” ④只有先富起来,才能再去治理荒漠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下图为吉林省湿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完成49—50题。

49.图中显示吉林省湿地存在的问题是( ) A.湿地总面积急剧减少 B.天然湿地生态功能下降 C.湿地建设得不到重视

D.旅游开发导致湿地污染严重

50.有利于吉林省湿地保护的措施有( )

①生态退耕 ②建立自然保护区 ③南水北调 ④建立有效的管理协调机制防渗地膜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二、综合题(4大题,总分40分)

表一 某市产业结构变化表

年份 19年 2001年 产业结构 第三产业(%) 29.1 42.3 第二产业(%) 53.9 50.8 第一产业(%) 17.0 7.1 表二 某市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变化表 年份 1952 1960 1978 1985 1992 2001 产业比重 重工业(%) 2.1 20.6 33.2 31.2 30.5 26.3 轻工业(%) 34.7 53.9 47.1 57.5 61.2 66.6 农业(%) 63.2 25.5 19.7 9.4 8.3 7.1

⑤铺设 (1)该市产业结构有何变化? 。(2分) (2)表一中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说明了该市的 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1分) (3)该市重工业比重的变化特点是 ;轻工业比重的变化特点是 。(2分) (4)1978年以后,该市重工业比重逐渐下降,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可信的是:( )(1分)

A、该市重工业产值下降导致重工业比重下降

B、该市轻工业发展的速度较重工业快,导致重工业产值比重相对下降 C、该市缩减了重工业的工业项目,导致重工业产值比重下降

D、该市农业比重下降,使农业机械的使用量下降,进而影响重工业的发展

(5)重工业主要生产生产资料,轻工业主要生产消费资料。从表二中的该市轻重工业的变化情况可以推知,该市人民的生活水平 。(1分)

52.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及其产业转移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较周围的广东其他地区发达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广泛升级,当地一部分产业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边远地区转移,转移的大部分是________型产业和________型产业。(2分)

(4)接受产业转移的广东边远地区的优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通过产业转移,广东边远地区将形成现代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对

缩小广东区域内的________________有重要意义。(1分)

5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千米。宽从几千米至近百千米,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又位于黄河以西,故称河西走廊。 材料二 下图为河西走廊简图。

(1)据图分析河西走廊城镇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河西走廊地区重工业发展迅速,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河西走廊重工业发达,但酸雨危害却很小,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目前,该地区最大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简述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4.读下图和相关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2011年10月5日,“创新乔布斯”--苹果前行政总裁因病去世。生前他“让苹果引领全球科技潮流”――用iPod了音乐,用iPhone了手机,用iMAc、iPAd了电脑,又用 PixAr了电影。苹果产品从来都是特立独行,时尚、个性、高定价。

材料二 从企业战略角度上看,乔布斯对整个数码生产产业链进行了创新的“”,对全球各种社会资源进行重新配置、整合,追求唯美,降低成本,实现市场、利润最大化。

材料三 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2011年10月15日播出《苹果的另一面?》由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牵头的五家环保组织公布了一份美国苹果公司在中国产业链的污染地图,指出在供应链的职业安全、环境保护、劳工权益等方面,苹果公司都违反了自己的承诺,环保组织将苹果公司的产品称作为“毒苹果”。

材料四 美国“硅谷”区域图和 苹果产业链“微笑曲线图”

苹果数码产业链“微笑曲线

(1)以苹果电脑公司为代表的高技术公司的特点是什么?(3分)

(2)读美国“硅谷”图,以苹果电脑公司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硅谷大量集聚的原因?(4分)

(3)苹果公司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实现了苹果产品市场及利润的最大化。读材料一、材料二和苹果数码产业链“微笑曲线图”,请写出现今中国企业在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应注意的问题?(4分,答到三点即可)

(4)读材料三并依据产业转移原理分析苹果数码制造环节转移中国,对我国区域发展产生的

影响?(3分,答到三点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