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菡轵1§章较嗲版2018年第28卷第1期
抑制,对蛋白酶A与蛋白酶C进行进一步的激活,致 使Ca2+的浓度降低,从而让患者的起到平滑肌痉挛等 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多索茶碱还可以提升细胞内 的CAMP浓度,改善支气管痉挛效果更加显著,而且还 可以阻断腺苷受体,发挥扩张支气管的作用。本次研 究中还发现多索茶碱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 于氨茶碱组患者,原因是多索茶碱对患者各系统的腺 苷受体亲和力较低,仅为氨茶碱的10% ,因此对各系 统造成的影响效果较小,安全性较高。同时研究中还 发现多索茶碱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氨 茶碱患者,也充分证实了多索茶碱对患者的肺功能恢 复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多索茶碱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具 有疗效确切、起效快及药效作用时间长等优势,可有效 减轻患者的起到炎症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很 好的促进了患者的肺功能恢复,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姜丹.6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的效
果对比[J].当代医学,2017,23(2): 100-101.[2]
于红丽.氨茶械与多索茶碱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价值比较[J].中
[3] 李光才.罗氟司特治疗糖皮质激素抵抗型支气管哮喘42例疗效
评价[J].中国药业,2〇M,23(17) :22-:23.
[4] 杨静.多索茶碱和氨茶碱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7):166-167.
[5] 孔金荣.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
[•1].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4):118-119.
[6] 韦怡芸.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7) =108-111.
[7] 寇含发,李琳华,何燕,等.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
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1) :308.
[8] 姜心成,石发燕.氨茶碱与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对
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3) :136-137.
[9] 张冬菊,顾中秋,何佳泺.多索茶碱对比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
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5) :36.[10]
宋艳.氨茶碱与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80例对比分析[J].
医学信息,2016,29(28) :279-280.
[11]
楚长城.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
[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2) :110.
[12]
贾保民.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对比分析
[1].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8):1038-1039.
[13]
俞峰.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效果比
较[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20) :12-13.
[14]
何丽,张九进,梁宇峰.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临
床效果对比观察[1].中外医学研究,2016,14(4):138-139.
本文编辑:周文超
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7) :104-105.
排螺旋CT不同浓度对比剂在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价值
宋朝晖\\王战%冯彪\\刘卿、杨玲玲1
(1.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郑州450000;2.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郑州450004)
[摘要]的:探讨排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CTA)中对比剂农度对成像效果的影响。方选取行颈部
CTA扫描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观察C组,其中观察A组患者参数设定 为換普罗胺370 mgI/mL,120 kV,观察B组、观察C组分别设定捵海醇320 mgI/mL、300 mgl/mL,管电压取100
kV。对3组患者成像效果进行综合分析。某:观察A组患者右侧颈动脉及静脉、基底动脉、主动脉、舌动脉强
化程度略高于观察B组、观察C组,但3组患者之间并无明显差异(P >0.05) ;Kappa检验显示,观察A组与观察 B组一致性评分;t =0.82,与观察C组A =0.79;观察B组与观察C组Kappa检验值A = 0.93,3组成像质量呈较 高一致性。铋铪:不同浓度对比剂在CTA扫描中同成像质量并无明显联系,建议采用低浓度对比剂进行CTA扫 描,以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同时降低对比剂腎病的发生风险。[关键词]颈部血管成像;对比剂浓度;成像质量[中图分类号]R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七126(2018)01>0006-04
[基金项目]郑州市普通科技攻关计划(20150007) [作者简介]宋朝晖,男,主治医师,从事放射临床工作
宋朝晖等:排螺旋CT不同浓度对比剂在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2018年第28卷第1期
排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 GTA)以其高敏感性、特异性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此
种技术主要通过静脉注射对比剂从而实现动脉血管成 像[1]。随着近年来临床研究的不断深人,有报道指 出,对比剂浓度同GTA扫描成像质量密切相关。但也 有报道指出,对比剂浓度的不同并不会对扫描结果造 成明显影响[2]。既往研究证实,高浓度对比剂中由于 碘浓度的升高易造成肾脏负担加重,导致对比剂肾病 的发生风险上升。本次研究以近年来医院所收治行
GTA扫描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中对比剂浓 度同成像质量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旨在探讨低浓度对 比剂在GTA扫描中的可行性,为提高GTA扫描安全 性提供可靠建议。现将结果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8月~2017年4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收治行颈部CTA扫描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观察C组,排除BMI > 30 者、严重肾脏功能障碍者、碘过敏者。所有患者均签署 知情同意书,且本次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观察A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3-81岁,平 均(60.8 ±10.2)岁,BMI 指数平均(23.5 ±4.7);观察 B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21 ~ 79岁,平均
(59.7 ±11.5)岁,BMI 平均(23.2 ±4.5);观察C 组40 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6 ~83岁,平均(61.2 ± 10.8)岁,BMI平均(23. 3 ±4.8)。3组患者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〇.〇5),具有可比性。
1.2检查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Phillips 排128层螺旋CT扫描 仪,20G套管针及双筒高压注射器。检查时患者取仰 卧位,使用铅衣对生殖器和胸腹进行屏蔽。待患者呼 吸平静后进行扫描,从主动脉弓水平开始直至颅底。 取对比剂50 mL以4 miyS速率由右侧肘正中静脉注 人,之后取生理盐水40 mL以相同速率注人。本次研 究采用对比剂跟踪自动触发技术对主动脉弓、降主动 脉移行部进行监测,在造影剂注人10 s后进行低剂量 跟踪扫描,阈值设定为120 HU。其中观察A组患者取 碘普罗胺370 mgl/mL注人,管电压设定为120 kV;观 察B组、观察C组管电压均设定为100 kV,分别取碘 海醇320 mgI/mL、300 mgl/mL注人。准直球管旋转时 间设定为0.4 S,扫描层厚取5mm,层距为5 mm,螺距 设定为1.717 ;血管重建间隔设定为0.45 mm,层厚设 定为0. 9 mm。
1.3观察指标
1.3.1血管强化程度对患者舌动脉、基底动脉、主 动脉弓、右侧颈动脉C4段、颈静脉CT值进行测量,同 意区域共计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1.3.2图像质量由放射科2名医师对患者后处理 图像进行双盲评价,参照刘建新等报道采用5分法对 3组患者成像进行评分,其中图像质量不佳,无法清晰 显示动脉及其分支视为1分;图像质量差,可见动脉,
但分支无法显示,且存在严重静脉伪影干扰视为2分; 图像质量一般,可见清晰动脉血管,但分支较为模糊, 存在一定程度静脉伪影,管壁毛躁,对诊断无明显影响 视为3分;成像质量较好,可清晰显示动脉血管及其分 支,存在轻度静脉伪影干扰,血管对比较好视为4分; 成像质量佳,可见清晰动脉血管及其分支,未见静脉血 管伪影,且管壁光滑,对比好视为5分。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选取SPSS18.0作为统计学分析工具, 计量资料表示为i ± s形式,对其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并采用Kappa检验对成像质量一致性进行评估, 尸<〇.〇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管强化程度
由表1中数据可知。观察B组、观察C组患者血 管强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〇. 05),观察A组 患者右侧颈动脉及静脉、基底动脉、主动脉、舌动脉强 化程度略髙于观察B组、观察C组,但3组患者之间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〇• 05)。
表1 3组患者血管强化程度对比结果(i±s) HU
部位观察A组观察B组观察C组P右侧颈静脉78.4 ±23.976.5 ±22.474.3 ±22.9>0.05右侧颈动脉
390.9 ±73.8281.4±42.4275.5 ±46.2>0.05
基底动脉310.8 ±54.2282.3 ±42.5275.6 ±46.1>0.05主动脉340.6 ±77.9286.2 ±66.7279.2 ±67.8>0.05舌动脉
321.1 ±55.3
290.4 ±45.8
286.4 ±48.4
>0.05
2.2图像质量
本次研究中,观察A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平均为 (4_28±0.45)分,观察 B 组为(4.17±0.36)分,观察
C组为(4.18 ±0.33)分。3组患者成像质量评分并无
统计学差异(P > 〇. 05)。Kappa检验显示,观察A组 与观察B组一致性评分左=0. 82,与观察C组
= 0.
79;观察B组与观察C组Kappa检验值= 0_ 93。3组 患者成像结果见图1 ~ 3,由图可知,3组图像均可见清 晰边缘,对比良好。
山通轵玉§嗲较章版2018年第28卷第1期
图1
观察A组,右侧椎动脉狭窄
图2
观察B组,颈内动脉瘤
图3
观察C组,颈内小动脉痛
3讨论
CTA图像重建的基础在于利用靶血管中对比剂
高CT值以区分周围组织和血管,因此,合理选择对比 剂浓度对于保证成像质量至关重要[3]。以往临床为 取得满意成像,多建议采用碘普罗胺等高浓度对比剂 进行造影检查,以提高周围组织和靶血管的密度对比。 但近年来有报道指出,尽管高浓度对比剂可提高动脉 血管强化峰值,取得良好成像效果[4]。但对比剂浓度 过高造成血管内小斑块无法清晰显示,且易加重肾脏 负担,引起多种不良反应。
有研究指出,采用低剂量对比剂可有效降低CTA 检查中对比剂肾病的发生风险。为探讨不同浓度对比
剂在CTA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分别以370
mgI/mL、320 mgI/mL、300 mgl/mL 碗对比剂进行 CTA
扫描。相关研究显示,对比剂注射持续时间、注射速率 同动脉强化程度存在明显联系。为降低其他因素对
CTA成像质量的影响,本次研究采用靶血管自动触发
技术,将触发阈值设定为120 HU,同时以4 mL/s速率 快速推注对比剂,以减少图像所受污染[5]。在本次研 究中,观察A组患者血管强化程度同其他两组相比存 在一定上升趋势,但3组组间对比并无统计学差异(P >0.05),表明在相同注射速率及注射剂量条件下,对 比剂浓度同CTA影像中血管强化程度并无直接关系。 其中,3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均>4分,可对病变进行 清晰观察。由CTA扫描影像可见,不同对比剂浓度所 得图像均边缘清晰,血管对比佳,并无明显差异。考虑 到高浓度对比剂易造成患者肾脏负担加重,引发对比
剂肾病,因此在合理选取对比剂注射剂量和注射速率 的前提下,建议采用低浓度对比剂进行CTA扫描。
综上所述,不同浓度对比剂在CTA扫描中同成像 质量并无明显联系,建议采用低浓度对比剂进行CTA 扫描,以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同时降低对比剂肾病的发 生风险。
[参考文献]
[1 ]
吕绍茂,隋桐,段少银,等.CT血管成像评价头颈部旋转后寰枢 关节与椎动脉的关系[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2(8): 561-5.[2]
陈更瑞,方华盛,梁萍,等.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颈部动脉
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初步评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30 (11).1931-1932,1933.[3]
彭丽君,柳峻峰,张维明,等.颈部彩超、CT血管成像和DSA对颈
部血管的诊断效果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4):
30-32,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