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合理实施惩戒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合理实施惩戒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来源:刀刀网
堕 塾宣 No.1 TIME EDUCATION ,laan 合理实施惩戒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程艳 摘要:赏识教育应当成为我们现代教育的主体,但纯粹的赏识教育不是万能的,它必须与惩戒教育结合起来。本文从惩戒教育与 体罚、变相体罚的区别,实施惩戒教育的必要性,合理实施惩戒教育的基本原则以及惩戒教育与赏识教育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 惩戒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合理地实施惩戒教育是教师的责任。 关键词:赏识教育惩戒教育体罚变相体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5.02.113 1理解惩戒教育、体罚与变相体罚的区别 惩戒即通过当前对个体的错误行为实施处罚而达到警戒其 未来的目的。惩戒中的惩是手段,戒才是目的,两者相辅相成,不 可分割。惩戒教育是以教育为前提,以惩罚为手段,以不损伤学 生的身体为原则,以尽量减少或不再出现要戒的行为为结果。而 体罚是一种以损伤人体为手段的处罚方法,变相体罚是指极容易 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处罚行为。所以,惩戒在目的、手段、程度及 实施效果上都与体罚、变相体罚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中关键在 于,体罚与变相体罚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惩戒的出发点和 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过失的行为负责。 2实施惩戒教育的必要性 般来说,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当一 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 一不尊重,这可以在教育家马卡连柯的论述和教育实践中得到很好 的说明。马卡连柯说:“如果没有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我的 基本原则永远是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 个人。对我们所不尊重的人,我们不能提出更多的要求。当我们 对一个人提出很多要求的时候,在这种要求里也就包含着我们对 这个人的尊重。”尊重学生心理个性和自身意愿,让学生选择自愿 受惩罚的方式方法或班级共同讨论的规定,或深刻反思、或代以 值H、或挽回损失、或消除影响等,形式不拘一格,达到教育目的 就行。 3.5实施惩戒应掌握尺度 惩戒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转化,惩戒只是一种手段, 任何形式的惩罚都应做到适度,罚教结合,寓教于惩。教师在实 施惩戒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可承受性,要做到学生 的利益所受的侵害与其受到的教育、个人的进步相比显得微不足 道。 3.6惩戒应及时进行 在实施惩戒时应讲究“言必行,行必果”。学生违反了规定。 就应该按规定进行惩戒,不能让学生有侥幸心理。惩戒采取得越 及时,学生对不良后果的记忆就会越深刻,其改掉坏行为的可能 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所以 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 心。因此,惩戒教育在正值学生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基 础教育阶段不可少。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维持正常秩序, 保证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地展开,需要针对学生违反教育规范的 行为采取适当的规劝和制止行为。实施惩戒教育,可以让学生由 他律走向自律。学生因做错事情而受到惩戒,其内心会产生痛苦 的体验,从而减少该行为发生的概率。 3合理实施惩戒教育的基本原则 3.1规定要定于惩戒之前,让惩戒有法可依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应在学期初就明确对学生的 性就越大。如果时间长了,孩子很可能对其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淡 忘了,容易产生懈怠感觉,那么,孩子对惩罚也就不容易接受,从 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4惩戒教育与赏识教育的关系 要求,学生才能有章可循。例如:①上课时不可以随意讲与学习 无关的话,违反者站在座位上5分钟;②上课时不可以玩手机,违 反者手机由教师代为保管一天。这些规定让学生明白了课堂是 学习的场所,每个人都必须遵守课堂秩序,不可以随心所欲。可 能有些教师觉得自己心里有一套学生行为规范,但是学生并不知 道,这让学生心中无数,行为无依。 3.2惩戒应公平,即规定面前人人平等 中国有句古话: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它说明人在群体中有时 并不在乎别人给予自己东西的多少,而在乎自己在这一群体中是 否被平等地对待。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引导者,一定要公平地 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在惩戒时应当合情合理、公平、准确,惩 罚标准要一致,要避免那种主观、武断和随意实施惩罚的做法。 只有在公平、民主的氛围中长大的人,才能将他在耳濡目染中形 成的公平、民主的思想和行为带给他人。 3.3惩戒应伴师爱而行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 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将它与 惩戒相结合,将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惩戒时,我们似乎经 常面对的是不可爱的学生,但是,越是不可爱的学生越需要爱。 教师要让教育的阳光化解学生的孤独和冷漠,用爱的教育来开导 学生,用爱来感化学生,用爱来帮助学生,唤醒学生的觉醒。 3.4惩戒应以尊重为前提 并不只有赞赏才能给予孩子自尊与自信,惩罚不一定意味着 一惩戒教育与赏识教育两者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并存发展。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用赏识来增加学生某一良性行为的频 率,用惩戒来减少学生某一不良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和倾向性。它 们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立体”的教育。举例来说,当我们哪怕 是仅仅口头表扬了3个孩子中的1个孩子时,在心理上其实已经 对其余2个人造成了实际上的压力(或惩戒)——对1个孩子加以 表扬则暗示另外2个孩子在某件事上做得不够好——这就等于 同时批评了另外2个孩子。由此,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没有惩 罚就没有奖励,反之亦然。 总之,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相互依存,不可偏废。人性本来 就有善恶两面,教育的社会功能之一就是张扬善的一面,抑制和 泯灭恶的一面。对善者要表扬褒奖,对恶者要批评惩罚,否则就 容易导致学生善恶不分,黑白不辨,滋长其思想行为深处的劣性, 使学生养成不良性格,造成严重的教育负面影响。所以,合理实 施惩戒是教师的责任,教师把惩戒教育和赏识教育以及其他教育 手段结合起来,共同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郑立平,张乐华.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惩戒艺术[M].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2013. [2]陈健.师爱:解开“教育惩戒”难题的钥匙Ⅱ].江苏教育研究,2007. 作者简介:程艳,高邮中等专业学校,江苏高邮225600 1 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