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XX中学2011-2012学年下期九年级半期检测试卷语文答案
一.语基20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
1.默写上下句(4分,每句1分)
⑴ 东风无力百花残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2.(4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2分)与“乡愁”有关即可: 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4—6题。(10分) 4、(4分)①凝; ②耸; ③chōng; ④diàn 5、(2分)C,第二个“、”,去掉,最后“。”在“”外 6、(4分)每个2分。
裨益:益处
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
二、综合性学习(10分) 7.(2分)示例:①练好钢笔书法,传承汉字文化。 ②写漂亮字,做优秀人。(不超过15字) 8.(2分)示例:谢谢你的赞扬。其实只要你用心写字。坚持练习,也能把字写好,到时候肯定比我的字更漂亮。(语言得体,表达通顺即可)
9.(2分)B
10.(4分)修改示例:每处2分,只需改2处。 (1)书法对我有一定的基础。改为“我对书法”
(2)“为增加我的书法水平”中“增加”改为“提高”
(3)把“2007年3月3日”与“ 申请人:九(3)班学生 刘波”位置调换。 三、阅读(60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11.(4分)(1)感激 (2)停止 (3)„„的样子 (4) 吃 12. (3分) C
13.(4分)
(1)一碗饭,一碗汤,得到了就可以生存,没有得到就会饿死。
(2)(饥饿的人)说:“我只是不吃嗟来之食,才到了这地步!” 14.(4分) (1)(用原文回答)“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或答“(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分) (2)“嗟来之食”。应结合甲文中作者的观点,能扣住“舍生取义”来谈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三)名著阅读(10分) 15.(4分)(1)① 官封弼马温、② 大闹蟠桃会等。(2)①帮助利里浦特打败邻国、②皇宫救火 16.(6分) (1)(3分)①武松;②孙悟空;③李逵;
(2)(3分)没有写人物的要扣1分;人物与性格不对应扣3分。没有结合具体情节(与人物有关即可),扣2分。
人物主要性格示例:
武松:武艺高强(如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等),有勇有谋,疾恶如仇(如醉打蒋门神),崇尚的是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如为兄报仇、血溅鸳鸯楼等)。 孙悟空性格主要有:具坚定、彻底的斗争精神(如大闹天宫),敢为崇高理想而献身(西天取经、面对妖魔无所畏惧);忍辱负重(西行途中孙悟空被“一度气跑,两次遭贬逐”。)
1
李逵: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暴,头脑简单,直爽率真,孝顺母亲等。(举例略) (三)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3分) 17.(3分)含义2分,示例:(1)朋友的影响力之大,大到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甚至改变你的一生。(2)什么样的朋友,就预示着什么样的未来。(3)你与之交往的人就是你的未来。
作用1分:示例:作者以此为题,意在直截了当地亮出中心论点。(或答案摆出中心论点等亦可) 18.(4分)每空2分。
(首先)引用古话、名言、谚语及名人的经验之谈从道理上进行论证 (最后)联系生活实际,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
19.(3分)A 一物体对另一物体形成的可以逆转的跟随反应,称之为“印刻效应”。 20.(3分)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做的,以第(1)题为准。
(1)(赞同)论据示例:①有其父必有其子 ②“孟母三迁”之事例
(2)(不赞同)理由示例:①“出淤泥而不染” ②人虽然容易受周边环境、人际关系的影响,但人的主观能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四)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22分) 21.(4分)要点应概括出文章的主要要素。示例:我上初中时因为考试得了全班第一父亲为我买了一双棕色皮鞋,但我因为不自信,觉得穿着很难堪,故意弄坏皮鞋的故事。 22.(6分)(1)“不假思索地”写出我对拥有一双皮鞋的渴望或迫不及待的心理。
(2)轻轻地、重重地写出了父亲对我的失望、难过和痛心。 23.(6分)
(1) (3分)写到3点即可,每处1分。 “难堪”具体有(从可从上文找):
A、我发现几乎所有人都在盯着我的脚看,我的脸立时火辣辣地,不停地打量脚上的这双鞋子。 B、那种有些另类的棕色格外显眼,让我浑身不自在。
C、那种灰溜溜的、芒刺在背的感觉,真是难以言表。
D、做广播体操,伸胳膊踢腿,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无所遁形,我窘迫极了。
E、那瞬间,我难受极了,恨不得立马脱下脚上的鞋子,扔得远远的,最好能再找条地缝钻进去,让谁也看不到自己。
(2)(3分)拟人的修辞方法,(1分)把皮鞋当作为来写,生动形象(1分)地写出了“我”当时的心理感受。(1) 24.(6分)评分要点:应围绕结尾段、要结合文章内容、要展开来回答。结尾段含义可以理解为:生活中有许多烦恼是自找的,我们对自己的缺陷太在意,要充满自信。
四、写作(60分)
25.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