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中医护理干预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中医护理干预

来源:刀刀网
护理园地外科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冯 普 张 锐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五九中心医院泌尿外科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手术是外科疾病治疗的关键环节,认真地做好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择期性手术的一项重要内容。1.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恐惧和焦虑是手术前病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焦虑是对预期的威胁的一种反应,大致与以下因素有关。

1.1 对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缺乏了解。由于病人的文化程度及对所患疾病的认识不同,他们对手术的必要性、迫切性就有不同的认识,接受手术的态度就不同。外科手术应取得病人的同意。对一些病情许可的病例,经耐心说服动员后,病人对手术仍然持保留态度时,可暂缓手术。医护人员应该用明确的语言,诚恳的态度向病人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切忌模棱两可,使病人进退两难,产生焦虑。

多数病人缺乏医学知识,特别是缺乏与手术有关的解剖生理学知识。他们不知道手术、麻醉将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导致怎样的后果。因而产生焦虑情绪。因此,术前医生应根据病人的文化修养,理解能力,深入浅出地讲解麻醉与手术的一般情况,手术原理,步骤,术中会遇到哪些问题,碰到问题应该怎么办,使病人对手术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相信麻醉与手术的安全性,也对医生产生信任。

多数病人术前都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医生的技术水平,责任心等。当病人提出希望由某位医生做手术时,一般情况下应予满足,术者应予麻醉前进入手术室,与病人做些简短的交谈,使他放心的接受手术,片面强调制度,强令病人接受他不信任的医生手术,都可能产生焦虑症状,影响术中安全及术后的康复。

为了避免因病人及家属的误解而产生的医疗纠纷,各医院都实行了签署手术志愿书的制度,这是必要的,但是手术志愿书上记载的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危险及并发症,往往正是手术本身应尽量避免的,这种内容应该对病人保密,手术志愿书应当由病人的家属及各位负责人签署,而不应让病人签署。

另外,手术前的皮肤准备、留置胃管、留置尿管、灌肠等各项准备工作之前,应先向病人解释清楚目的和意义。以及要求病人如何配合等。操作时,应在处置室进行,如在病床上进行,应予适当遮挡。这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是至关重要的。手术前三条,于睡前给病人服用适度安眠药,对减轻焦虑也是有益的。

1.2 以往的心理创伤,病人早年生活中的痛苦遭遇或工作中的失败等,在住院手术时,可能触景生情,导致焦虑的发生,而病人往往否认这种心理联系,因此在病人入院后,应尽可能了解一些病人个人生活中的情况,医护人员对以往有心理创伤的病人更应多的关心。使他们感到温暖体贴。如有一位八十多岁的女病人,未婚,寄人篱下,晚年遇到冷遇,患肾结石住院,即无人看望,也无人照顾,患者情绪抵触,但由于医护人员热情关照,多方体贴,使她感到温暖,产生对医生的信赖,愉快地接受手术,术后很快康复。

1.3 以往的手术体验及情绪障碍。这也是一类特殊的以往心理体验。过去手术前后的不愉快的联想,在本次手术中可以重现。病人过去对与心理刺激,产生过强烈和持久的焦虑反应,提示病人的心理适应能力有障碍,再次手术时较易发生强烈反应。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沉默寡言,食欲下降,睡眠不足等情绪变化,以便于及时予以处理。这里,重要的是观察病人的表现,而不是他的自诉。

医护人员及病房,手术室等医疗环境。对病人来说都是一种刺激。其中特备重要的是医生的态度及病人对医生的心理评价。如果病人对医生缺乏足够的信任感,或者医生对病人的心理误解时,都可能产生焦虑,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医疗制度。

2.1 病人到手术室后,手术室护士应细心安慰患者。静脉穿刺前,穿刺点皮肤可用局麻,尽量减轻疼痛,皮肤消毒前应适度遮挡病人身体暴露部位,以减轻病人的不安。

2.2 医护人员之间的语言应该谨慎。对造成病人及处于诱导期的全麻病人不要谈论病人的请求及预后。手术遇到困难或意外时,不应高声喊叫,斥责助手,乱丢器械,手术顺利时不应随意谈天。麻醉师及护士应随时安慰病人,鼓励病人,并督导病人更好地配合手术,使病人因感觉到医生在全神贯注的手术和随时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而产生安全感,消除紧张情绪。

2.3 洗手护士应做到稳、准、轻、快。熟练地配合手术,使手术时间缩短,减少病人的痛苦。手术结束后给病人很好的包扎,并安慰病人,告诉他病灶已去除,可以把取出的异物、结石等向病人告示,使他安心,并应亲自护送病人到病房。

3.手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

大多数病人因手术已经去除病灶,心情愉快。对医护人员十分感激,能自觉地配合进行恢复期的治疗及护理,但也有少数病人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常见的有:

3.1 术后持久疼痛。手术后,随着麻醉作用的减退,都会出现疼痛,但一般都在24小时内明显减轻。(1)医生担心成瘾而使急性期止痛药应用不足。其实,只要应用得当,这种危险性是不大的,相对较低剂量的止痛药,镇痛不全,用药时间长,反易发生药物依赖。(2)病人因患病而得到了某种心理上或物质上的好处。如平时家庭较冷淡,因病得到爱人及子女较多爱抚和关切,平时工作繁忙紧张,因病得到较丰富的营养等,即所谓罹病利益会使其疼痛症状持续下去。(3)术后忧郁状态。

3.2 术后忧郁。忧郁一般是对心理上损失感的一类反应,最常见于女性的盆腔手术,乳房切除术,以及截肢和脏器移植等。手术效果的不适应的许诺,造成病人术后的失望情绪。手术造成的脏器或肢体的损失,患者对自己术后的生活能力,工作能力以及性功能的损失感,都是发生术后忧郁的重要因素。此外,某些手术后的并发症如肠梗阻、感染、高热、肢体活动受限等亦可引起或加重忧郁。术后忧郁的主要表现是不愿活动,容易激惹,持续疼痛,主诉多,睡眠障碍和食欲减退等,导致病人不能早期下床,影响病人的呼吸功能,产生营养不良,甚至出现静脉血栓,继发感染和肺栓塞等合并症。

对于术后的不良心理反应,除了术前及术中应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外,术后经常观察病情、鼓励病人也非常重要。要鼓励病人早期离床活动,多翻身,积极咳痰,告诉病人咳痰不会使伤口裂开;要及时应用适量止泻药,减少不良心理刺激。良好的医患关系,在防治术后心理障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要注意家属、病友、来探视的同事朋友等对病人心理的影响,了解有关的社会心理因素,必要时动员有关人员共同配合治疗。

2.手术中病人的心理护理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中医护理干预

易 坤

信阳市中医院 河南 信阳 4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9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回来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重要护理干预法,对比两组患者的额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5%,对比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68.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运用中医护理干预法进行护理,能够让整体的治疗和护理效果得到显著提升,而且还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中医护理干预心绞痛主要就是因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从而造成心肌暂时性、急剧性的以发作性心痛和胸部不适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表现[1]。如果没有及时运用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就会诱发心肌梗死,甚至还会对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本文就中医护理干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本次研究结果公布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所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选取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用过心脏彩超、心电图检查等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主要症状为不同程度的皮肤湿冷、胸闷胀闷等。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47例,年龄最小者为49岁,年龄最大者为88岁,平均年龄为(61.57±11.24)岁,患者并均为1~12年。96例患者中有26例为心血瘀阻型、20例为气阴两虚型、18例为心肾阳虚型、15例为痰瘀互结型、17例为肝郁化火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以及性别等基本信息上均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严密观察,定时的对患者的血压、呼吸以及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和观察,严格结合相关的操作流程来对患者进行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中医护理干预,①病情观察护理: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大都是处于半夜或凌晨,因此必须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观察。首要充分掌握和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和身体情况,并严格做好患者疼痛减轻的预防工作。患者出现心绞痛是应及时让其卧床,并给予吸氧护理,然后进行针对性处理。②起居与环境护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大都身体虚弱,抵抗力差。因此,相关护理人员要适当的给患者增减衣服,预防出现感冒等症状。同时还要照顾好生活难以自理的患者,定期帮患者清洗被单和衣物,保持个人清洁。对于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则应该尽可能的让其避免活动。此外,还要注意患者的日常饮食,叮嘱患者宜清淡勿辛辣,并督促其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1.3判定标准

结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①显效:症状消失,增加运动

·27·

护理园地量没有在出现心绞痛症状;②有效:发作次数减少,其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明缩短;③无效: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s)视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应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详情见表1,两组患者通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5%,对比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68.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症状疗效对比

组别

观察组(n=48)对照组(n=48)

显效2614

有效1619

无效615

总有效率87.5%68.8%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通络止痛为基础进行护理。叮嘱患者多休息,减少精神上的刺激,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平日可以山楂、玫瑰泡茶饮用,能够起到一定的理气活血化瘀效果。②气阴两虚型:叮嘱患者保持充足睡眠,睡眠质量较差的患者需禁止饮茶,可用小麦、大米以及莲子等煮粥,煤炭早晚各服150ml,能够起到养阴益气效果。③心肾阳虚型:运用生姜、羊肉以及当归煎汤饮用,每日2~3次,每次100ml。同时还可取15g菊花和夏枯草,泡茶饮用,能够起到降压祛火效果[2]。④痰瘀互结型:禁食寒凉食物,可取30g大米、20g薏米仁,并加入适量萝卜进行煮粥,每次100ml,2~3次/d。⑤可吴茱萸等具有降火效果的药物,研碎制成膏状,敷于患者涌泉穴。

本次演技中,两组患者通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5%,对比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68.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运用中医护理干预法进行护理,能够让整体的治疗和护理效果得到显著提升,而且还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和运用。参考文献

[1]陈远利,陈素敏,姜洪萍,邓颂婷.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干预与临床指标变化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7:96-97.

[2]袁爱珠,吴红斌,祝览铭.系统性护理干预对中青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11:60-63.

3.讨论

3.1 辩证施护

①心血瘀阻型:该类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定位胸痛以及心悸等,同时舌质上存有瘀点,舌苔薄,脉结代或细数。针对于此可以活血化瘀、

急诊安装临时起搏器的术中护理

葛 静 张 倩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 江苏 宿迁 22380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安装临时起搏器的术中护理方法。方法:39例急诊患者均采用经右侧股静脉穿刺术,将双极电极导管置入右心室心尖部,根据患者病情调节起搏频率、起搏阈值、感知等参数,测量阻抗。结果:39例患者安装临时起搏器成功。

【关键词】急诊;临时起搏器引言

临时起搏器是采用电子技术,模拟心脏冲动发生和传导电生理功能,用低能量脉冲临时刺激心脏跳动,是一种临时的过渡性起搏方式。术中采用双极电极导管经外周静脉穿刺(如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送至右心室,使电极接触到心内膜,起搏器置于体外而起搏[1]。对行心肺复苏或患有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者[2]采用临时起搏器安装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降低死亡率,促进抢救成功。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成功为39例急诊患者安装临时起搏器,并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术中护理方法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急诊安装临时起搏器的患者39例,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范围37岁-91岁。39例急诊患者中有2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5例房室传导阻滞。

1.2 方法:患者在急诊室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如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等,建立静脉通道,由急诊绿色通道送至介入室,患者取仰卧位,行右侧股静脉穿刺术,在X线介导下将双极电极导管置入右心室,尾端与起搏器连线连接。调节起搏频率、阈值、感知等参数,边调节电极导管边观察起搏心电图,在发现稳定的心室起搏心电图后,嘱患者深呼吸、咳嗽,以判断电极是否与心内膜牢靠接触。将阈值调至最小安全数值,观察几分钟,若起搏心电图无变化,退出鞘管,在皮肤穿此处缝一针以此固定起搏导管,并将尾线和连接线整理好,用胶布固定,最后遵医嘱设置临时起搏器参数。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抢救药物及器械准备

通常急诊患者病情危急,应准备抢救药物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呼吸兴奋剂、强心剂等药物,抢救器械如除颤仪、吸痰器、吸氧装置、气管插管器械、呼吸机等,确认其处于备用状态。

2.1.2 手术物品准备

接到急诊手术通知后立马准备所需要用品,如介入包、股动脉鞘、手套、刀片、敷料、注射器等,检查临时起搏器功能,确认功能良好和电源充足,及检查电极导管的完整性。

2.1.3 急诊患者准备

与急诊科护士交接患者,查看左手腕带,核对患者身份信息;检查静脉输液通道;交接带入的物品和器械等;将患者平抬于操作台,取其仰卧位,松解衣领、裤带,暴漏手术区;立即予心电监护、吸氧3-5L/min,贴电极片时应注意避开电除颤时电极板的放置位置。

2.1.4 心理疏导

急诊患者常常起病急、病情危重,患者恐惧感明显[4],护士应为患者讲解临时起搏器的重要性,讲解术中配合的重要点,而属往往紧张焦虑,对医护人员会有或多或少质疑,护士应针对性讲解临时起搏器的重要性,告知手术所用大概时间,安排其在家属等待区等候。

2.2 术中护理

2.2.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心律、血压及脉搏,观察神志、瞳孔变化,若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并协助医生第一时间内给予有效的解决措施。

2.2.2 保持静脉输液通畅,控制好输液速度。手术中特殊用药应记录。2.2.3 术中需配合医生的操作,及时给予所需物品;医生将电极导管植入

到位时,正确连接电极导管末端正负极与临时起搏器连线正负极,遵医嘱调节起搏器参数如起搏频率、起搏阈值、感知,测量阻抗,并且边调适起搏器参数边观察电极导管尖端在心腔内张力。调试中注意若测定起搏阈值在1.0V以下表明电极位置较好,阈值偏高提示电极与右心室接触不良,易发生移位与感知不良。同时可嘱患者深呼吸及咳嗽[3],以判断电极位置是否稳固。

2.2.4 加强观察术中心电图改变,准确判断正常起搏室性心电图:如当起搏电极进入到右心室心尖部肌小梁处,心电图呈现2导联主波向下的宽QRS波,起搏图形连续、有规律,且心率与起搏频率一致。

2.2.5 术中应倾听患者主诉,给予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和焦虑。并针对患者主诉予对症处理。

2.2.6 术中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2.2.6.1 阿-斯综合症:患者突发躁动、抽搐、意识不清,心电图示直线,应立即予叩击心前区和胸外心脏按压,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有分泌物及时清理,遵医嘱予药物应用。当心电监护示室颤,立即予双相波200-300J电除颤,迅速配合抢救,直至恢复窦性心律或抢救失败。

2.2.6.2 电极脱落:术中告知患者保持右下肢伸直制动的重要性,协助医生仔细固定鞘管和导线,当心率与起搏频率不相符时,协助医生重新调整电极位置,必要时再次消毒、更换电极位置。

2.2.6.3 穿刺部位血肿:术中患者穿刺部位出现血肿,医生应立即按压5-10min,包扎固定后予0.5kg砂袋压迫4-6小时,并且更换穿刺部位。

2.2.6.4 心肌穿孔:是术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表现为膈肌抽动、感知失灵、心包摩擦音等,发生心肌穿孔后医生应立即回撤电极导管,护士应立即联系彩超室予心脏超声检查,以确诊有无心包积液。

2.2.6.5 心律失常:医生放置电极时,如果动作过大、不轻缓,极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或室上性心律失常,停止刺激症状会自动缓解。护士应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若出现多源性室早、短阵室速和室颤,立即告知医生,迅速配合抢救。

2.3 术后交接

手术结束后,将患者护送入病房,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内容包括核对患者身份信息、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临时起搏器参数设置、带入介入室的检查资料、药物、器械等,术中遇有突发情况也应重点交接。3、讨论

临时起搏器安装术目前已经成为心内科一种常用的技术,它可以有效保护患者的心脏功能,挽救患者生命,为急诊需要安装临时起搏器的患者提供保障。急诊安装临时起搏器术的特点是急和快,医护人员应第一时间到达介入室做好手术准备,护士应熟练掌握安装临时起搏器的程序,术中能准确配合医生操作,并能迅速判断并发症等异常情况。这要求介入室护士具有扎实的心内科专业知识,熟练的急救护理操作技能,以保证手术安全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赵爱玲.76例临时起搏器的护理观察[J].医药前沿,2015,05(10):266-267[2]郝幼敏.床旁临时心脏起搏26例分析,临床荟萃,2006,21(3)171[3]严静静.自制海绵垫在临时起搏器安装术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8):1102

[4]龚美芳,朱晓萍.床边紧急安置临时起搏器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6,12(11):1012-1013

·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