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必修一 文言文虚词整理
《劝学》 1.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向) 2.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 君子博学丽日参省乎已(表递进) 锲而舍之(表承接) 知明而行无过矣(表并列) 吾尝终日丽思矣(表修饰)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表转折)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因果) 登高而招(表承接) 3.者
有蒋氏者(表停顿,无义)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的人)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_以有先生也(„„的原因)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表判断) 《师说》 1.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代词,代童子) 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的标志) 郯子之徒(这些)
1 / 13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辍耕之垄上(动词,到)
久之,目似瞑(用在时间词后,无义) 2.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句末语气词)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句末语气词) 3.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在”;介 词,“比”)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反诘 语气)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与“嗟”组成固定结构,表示感叹) 圣^乡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句末语气词,表示推测) 4.其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代词,代指“众人”)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句中语气词,表揣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代词,他/他们)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代词,代“书”) 其可怪也欤(指示代词,“这”)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代词,指前文的“君子”,即“士大夫”) 5.于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向) „„而耻学于师(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比)
2 / 13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不拘于时(被) 其皆出于此乎(从) 6.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句中起舒缓语气 作用,“啊”或不译)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用于一般陈述句或语气轻微的感叹句 句末,表示认定,“啊”)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用于句末,与疑问代词“何”呼应,表示反问,“呢”) 7.则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连词,表转折,“却”)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连词,表条件与结果的关系,“那么”)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用在谓语前面,帮助表示判断, “就是”) 8.所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 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赤壁赋》 1.曾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副词,用来加强语气。竟,简直,常与 “不”连用,译为“连„„都„„”)
曾不知老之将至(副词,用来加强语气。竞,简直,常与“不” 连用,译为“连„„都„„”) 2.苟
苟非吾之所有(如果) 欲苟顺私情(姑且) 3.虽
虽一毫而莫取(即使)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虽然)
3 / 13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4.卒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终于) 初,鲁肃闻刘表卒(死) 戍卒叫,函谷举(士卒)
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在仓卒之际,强弱未分(同“猝”) 《始得西山宴游记》 1.为
自余为俘人(成为) 故为之文以志(写) 2.乎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表反问语气,译 为“吗”“呢”)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形容词,副词词尾,译为 “„„的样子”)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用于句中,起调节音节的作 用,不译) 3.而
觉而起,起而归(表顺承,译为“就”“然后”)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表修饰,译为“地”“着”)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表承 接;表因果,译为“因而”“所以”)
必修二 文言文虚词整理
《六国论》 1.以
不赂者以赂者丧(介词,因为) 秦以攻取之外(介词,凭借)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连词,才)
4 / 13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举以予人(连词,来)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介词,用) 至丹以荆卿为计(介词,用) 洎牧以谗诛(介词,因为)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介词,用)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连词,表结果,以致) 苟以天下之大(介词,凭借) 2.之
较秦之所得(取消句子的性,助词) 秦之所大欲(取消句子的性,助词) 以有尺寸之地(的)
子孙视之不甚惜(代词,土地)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的)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前一个代指奉秦之物,后一个代指 赂秦的各国) 此言得之(代词,指代上面说的道理) 3.而 .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因果承接)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可是,表示转折)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就,承接关系) 《阿房宫赋》 1.之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结构助词,的) 杳不知其所之也(动词,到)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代词,代珠宝) 2.而
5 / 13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骊山北构而西折(表承接)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表转折)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表承接)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表转折)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表转折)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表转折)
必修三 文言文虚词整理
《指南录后序》 1.以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用) 以资政殿学士行(凭„„身份)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用,率领)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凭„„身份) 然而隐忍以行(相当于“而”,表修饰) 莆人云:“将以有为也。”(凭)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把) 约以连兵大举(用,拿)
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从而) 挟匕首以备不测(来) . 至通州,几以不纳死(因为) 以小舟涉鲸波出(用,乘) 间以诗记所遭(用)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用,拿)
6 / 13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生无以救国难(用来) 死犹为厉鬼以击贼(来) 2.而
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顺承)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因而) 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然而,却)
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第一个“而”,就;第二个“而”,然而)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即使,如果) 3.于
萃于左丞相府(在) 从王于师(到)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在) 予之及于死者(跟,与) 将藏之于家(在)
将请罪于君,君不许(向)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在)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在) 4.之
而死固付之度外矣(代词,死) 维扬帅下逐客之令(的)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 5.为
将以有为也(作为) 为巡船所物色(被) 而幸生也何为(为了)
7 / 13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所求乎为臣(做)
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是) 《五人墓碑记》 1.之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取消句子性,助词)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代词,他们)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取消句子性,助词) 凡富贵之子(的,结构助词)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的,结构助词) 发其志士之悲哉(的,结构助词)
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的,结构助词)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的,结构助词)
为之声义(他,代词)
去今之墓而葬焉(协调音节,助词) 四海之大(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 佯狂不知所之者(往,去,动词) 2.焉
去今之墓而葬焉(他们,代词)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于此,兼词) 3.而
去今之墓而葬焉(表承接,连词) 疾病而死(表修饰,连词) 4.以
以旌其所为(用来,连词)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因,介词)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来,表承接,连词)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地,表修饰,连词)
8 / 13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而,并且,连词)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才,表承接,连词) 敛赀财以送其行(来,表承接,连词) 以大中丞抚吴者(凭„„身份,介词)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介词) 谈笑以死(表修饰,连词) 人皆得以隶使之(能够,动词) 5.且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并且,连词) 且矫诏纷出(况且,连词) 过而拜且泣者(又,连词) 6.于
激于义(被,介词)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在,介词) 至于今(到,动词) 请于当道(向,介词) 重于社稷(对,介词) 《烛之武退秦师》 1.之
惟君图之(代词,指阙秦以利晋) 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代秦军)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助词,“的”) 烛之武(介于姓、名之间的语助词)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 性;„的时候”,助词) 辍耕之垄上(往,到) 是寡人之过也(的) 2.其
君知其难也(它的,代词)
吾其还也(还是,表商量语气的副词)
9 / 13
译为“„“之„„也”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以其无礼于晋(代郑国,代词) 又欲肆其西封(它,代晋国) 失其所与(自己的) 3.以
敢以烦执事(拿,介词) 以乱易整(用,介词) 以其无礼于晋(因,介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越国以鄙远(表承接,相当于“而”) 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目的,来) 阙秦以利晋(表转折) 4.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哪里,怎么) 将焉取之(哪里)
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谏太宗十思疏》 1.以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连接动词及状语) 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连词,表目的)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 2.所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助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 性短语) 山峦为晴雪所洗(助词,为„„所,表被动)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以
10 / 13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鸿门宴》 为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 君为我呼人(介词,替)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介词,被) 军中无以为乐(动词,作为)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动词,是) 客何为者(动词,是) 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句末语气词) 《秋水(节选)》《非攻(节选)》 1.之
泾流之大(代词,这样)
我之谓也(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仲尼之闻(结构助词,的)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 2.焉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旬中语气词,无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疑问代词,哪里) 今吾子又死焉(兼词,于是,在这)
11 / 13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3.而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表修饰) 性贪而狠(表并列)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转折)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你的) 4.以
以亏人自利也(因为) 以今知古(根据)
乃入见。问:“何以战?”(凭,凭借) 作《师说》以贻之(来,用来) 人多以书假余(把)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并且,表并列)
必修四 文言文虚词整理
《季氏将伐颛臾》 1.夫
夫颛臾(放在句首,代词,那) 今夫颛臾(放在句中,代词,那) 夫如是(放在句首,发语词) 2.于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日(介词,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介词,对于) 虎兕出于柙(介词,从) 《寡人之于国也》 1.之
12 / 13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五亩之宅(结构助词,的)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 填然鼓之(动词后没有意义的衬字)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性)
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他们;结构助词“的”,放在定语和中 心语之间) 2.于
寡人之于国也(对于) 移其民于河东(到)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跟,与,和) 3.以 树之以桑(用)
以五十步笑百步(介词,凭借) 请以战喻(用)
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 可以无饥矣(凭借) 申之以孝悌之义(用)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13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