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似空江星似波,时时珠露滴圆荷。 平生踪迹慕真隐,此夕襟怀深自多。 格是厌厌饶酒病,终须的的学渔歌。 无名无位堪休去,犹拟朝衣换钓蓑。 翻译:
夜空像大江,白色的星星则是浪花,时不时地点点的星子落于夜空。回想起平生踪迹,向往于当真正的隐者,在这个晚上自己想了很多。自身病痛,精神厌厌,借酒来消缓情绪,最终自己隐逸的归宿是学作渔歌。到头来无名无分,官场失意,当官的服饰换作渔翁的蓑笠。 作者简介:
韩偓(公元842年到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
韩偓诗中,最有价值的是感时诗篇。它们几乎是以编年史的方式再现了唐王朝由衰而亡的图景。作者喜欢用近体尤其是七律的形式写时事,纪事与述怀相结合,用典工切,
—1—
有沉郁顿挫的风味,善于将感慨苍凉的意境寓于清丽芊绵的词章,悲而能婉,柔中带刚。
他的作品多写上层政治变乱,触及民生疾苦者较少。而艺术上缺乏杜甫沉雄阔大的笔力和李商隐精深微妙的构思,有时不免流于平浅纤弱。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