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多彩的光》
1、能发光的物体称为 。
2、光在 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在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并将这条带箭头的直线称为 。
4、影子、日食、月食、日晷仪、小孔成像、三点一线瞄准、站直队列、激光准直等都说明了 。
5、现在已经公认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光速)约为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 (选填“快”或“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 ,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 。
6、在宁静的水面会出现景物的倒影。宁静的水面是天然的 。这些实际就是光的 现象。总之,平面镜成像都是光的 现象。
7、入射光线在镜面上的投射点称 ;过入射点,与镜面垂直的直线叫做 ; 线与 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线与 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8、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 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 ;反射角 入射角。
9、反射包括 反射和 反射两种情况。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如黑板上的字),是由于 反射的缘故;毛玻璃上发生的反射是 反射;白纸上发生的反射是 反射;镜面玻璃上发生的反射是 反射。
10、漫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选填“遵循”或“不遵循”)。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像与物体的大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与物体相对于平面镜 。
12、物理学中把能呈现在 上的像称为实像;不能在 上呈现,只能用 直接看到的像称为虚像。
13、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看见池中的水的深度比实际深度要“浅”;透过玻璃砖看粉笔“错位”了;叉鱼时要对着看到的鱼的虚像的下方叉去才能叉到鱼;海市蜃楼等现象,都是光的 现象。
14、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在入射点与水面垂直的直线叫做 ; 线与 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线与 线之间的夹角叫做折射角。
15、光的折射规律: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 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 ;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 。
16、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口诀“空大透小”)
17、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水面上时,既发生了反射,又发生了折射,入射角为 °,反射角为 °,折射角为 °。
18、太阳光可以分解成 、 、 、 、 、 、 七种颜色个光(即七色光)。
19、 、 、 三种颜色被称为光的“三基色”。 、 、 三被称为颜料的“三原色”。
20、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和计算机显示器的屏幕上艳丽的画面是由 、 三色光合成的。
21、凸透镜是利用光 原理制成的光学器件,其形状是较 、边缘较 。
1
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将会聚于一点,可见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所以凸透镜又叫做 。
22、比边缘 的透镜叫凹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所以凹透镜又叫 。 23、眼睛与视力校正
(1)眼睛结构:晶状体相当于 ,视网膜相当于 。 (2)近视眼: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 。应当戴一个 镜来矫正。
远视眼: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 。应当戴一个 镜来矫正。 24、常用的光学仪器及成像原理:
(1)放大镜:放大镜是一个 镜。当物体位于 之内时,成 、 的 像。
(2)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 镜,胶片相当于 。当被拍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 时,成 、 的 像。
(3)幻灯机和投影仪:当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在大于 焦距小于 时,成倒 立、 的 像。
练习 4、如右图2-1一束光线从与镜面成30°角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当平面镜转动至虚线位置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
A、40°; B、100°; C、140°; D、80°。
30° 10° 10° 图2-1 B C 5、如图2-2,一束光线射到空气与水的交界面MN上时,
N M 经反射和折射,光路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O A、 AO是入射光线,OB是折射光线;
B、 CO是入射光线,OB是反射光线,OA是折射光线;
C、 BO是入射光线,OA是折射光线,界面MN的上方是空气; A D、 BO是入射光线,OA是折射光线,界面MN的下方是空气。 图2-2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 B、光由水中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可能不发生变化; C、太阳和月亮都是光源; D、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7、放映幻灯时,在屏幕上得到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虚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8、站在水池边的人看见水中有“鱼在云中穿梭”。对于其中的“鱼”,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它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它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浅一些; B、它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它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深一些; C、它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它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浅一些。 D、它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它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深一些; 9、一束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如果入射角增大,则折射角( )
A、增大但小于入射角;B、增大但大于入射角;C、减小但大于入射角;D、大小不变。
2
10、下列叙述所反映的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立竿见影; B、坐井观天;
C、注满水的池子看起来变浅了;D、镜中花水中月。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B、 光的反射中,入射光线远离法线时,反射光线也将远离法线; C、 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2、在寒冷而又晴朗的天气里,小刚想生火取暖,可手边无火柴,只有一些冰块。小刚灵机一动,联想到物理课本中学到的知识,他迅速将冰块打磨一番,并将打磨后的作品对着太阳光调整到合适距离后,一会儿将柴点燃了。小刚打磨成的作品应该是( ) A、 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前面三种均可能。 13、人通过凸透镜要看到物体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应将被观察的物体放在凸透镜的( )
A、焦点以内;B、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二倍焦距以外;D、任意位置都行。
14、射击要领:三点一线,可以用 来解释。
15、池中水的深度是3米,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3×105千米,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 。
16、人们在平静的水面上看到岸上的景物,这是光的 现象;在水池边上看到水池中游鱼比其实际位置浅,这是光的 现象。 17、白天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光射到物体上时发生了 的缘故。
18、能够生成与物体等大、正立的虚像的镜是 镜;光由空气垂直射向水面时,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 改变。(后一空选填“会”或“不会”) 19、如图2-3所示,光从空气射入玻璃,MN是界面。则界面的 侧是空气,界面的 侧是玻璃。 M 20、入射光线跟平面镜的夹角是3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 是 ;若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减小1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
O 的夹角变为 。
21、光在镜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50°,将入射
N 角减小5°,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减小 度。
22、两只相同的脸盆,一只是空的,另一只装满水,我们从脸盆的斜上方 图2-3 观察,脸盆的深度较深的是 (选填“装满水的脸盆”或“空脸盆”),这是由于光的 现象造成的。
23、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胶片上呈现的是被照物体 、 的实像。
24、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照相时,人必须站在距镜头 以外的地方,才能在胶片上得到 、缩小的实像。
25、把刚买来的鱼放入圆形鱼缸里,从鱼缸外侧看,缸中的鱼比放入前大了许多,这是因为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 ,所以看到的是鱼的 像(选填“虚”或“实”)。 26、光在同一种 里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 m/s;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是 。 27、晚上,在桌面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白纸被照亮,而平面镜却比较暗,这是由于光射到白纸上发生 反射,射到平面镜上发生 反射。
28、大熊猫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是 像(选填“虚”或“实”);若大熊猫到平面镜的距离是60cm,则它的像到大熊猫的距离为 cm;若大熊猫以0.5m/s的速度沿垂直
3
于镜面方向远离镜运动1s,则它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 m。 29、教室里的黑板用久了会发生“反光”现象,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了 的缘故;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衣服,是因为光在衣服表面上发生了 的缘故。
29、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1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若有一个物体放在该透镜前30cm处,则可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的 像。 30、一个物体高80cm,距平面镜1m,则它在镜中的像高 m,像与物体间的距离是 m;若此物体以1m/s的速度沿垂直镜面方向远离镜运动,则2s后像到镜面的距离是 m。 31、如图2-4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焦距为10cm,入射光线AB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应是图2-4中的 (选填“BC”、“BD”或“BE”)。若将该凸透镜作为放大镜使用,则物体离透镜的距离u应为 (选
A 填“10cm<u<20cm”、“u<10cm”或“u>20cm)
F O F C
D B
E 图2-4
3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应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点燃蜡烛,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 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如图2-5所示(F、F/为焦点,P、P/为2倍焦距处),是某次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图中所成的像应是 立、 的 像。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或“幻灯机”)是这一成像规律的重要应用。
P F O Fˊ Pˊ 图2-5
33、小明身高1.6m,站在1m高的穿衣镜前0.8m处,看到自己全身的像,则镜中的像的大小是 ;若小明远离镜走动,则他在镜中的像将 (后一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4、作图题(每小题2分)
(1)如图2-6,一束光沿与水平方向成40°角射到平面镜上,经反射后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射出,试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2)在图2-7中,一束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试定性画出折射光线。
(3)眼睛看到从平面镜反射来的光线方向如图2-8所示试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4)如图2-9所示,根据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空气 40° 120° 水 图2-6 40° 图2-9
图2-7 4 图2-8
(5)在图2-10中,根据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 (6)在图2-11中的虚线框内填上适当的镜子。 (7)请完成图2-12所示的光路图。 F F F F 图2-12 图2-11 图2-10
(8)如图2-13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AB在镜中所成的像A/B/。
(9)如图2-14甲、乙所示,F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点,试画出已知光线对应的入射或折射光线。
(10)完成图2-15中光经镜面两次反射的光路图。 (11)在图2-16中画出大致的折射光线。
(12)在图2-17中的虚线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镜。
A F F F F
B
甲 乙 图2-13 图2-14 空气 玻璃
图2-15 图2-17 图2-16 3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请你设计一种简单的方案来粗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
(2)光具座上的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如图2-18所示)其中在B上应放置 。器材安装好后,某同学在实验中固定了B,无论怎样移动A和C,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则原因是 。
(3)若该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调到距凸透镜25cm的地方,移动光屏,能得到一个 (填像的性质),生活中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若要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清晰像,烛焰应在距离凸透镜 范围内的位置, 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工作的。
C B A
5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