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齿状突骨折治疗进展

齿状突骨折治疗进展

来源:刀刀网
现代实用阪学201 5年10月第27卷第10期 ・1257・ ・专家论坛・ 齿状突骨折治疗进展 王清,廖烨晖 doi:10.3969 ̄.issn.1671・0800.2015.10.001 【中图分类号】R683.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1.0800(2015)10.1257—02 齿状突和周围韧带结构所构成的寰枢区解剖结 确判断齿状突骨折伴寰枢关节周围韧带和关节囊的 构复杂,外伤时颈部过伸、过屈、旋转以及垂直轴向 损伤程度、部位、范围及对寰枢椎稳定性的影响仍存 压缩等均可造成齿状突的骨折和周围韧带复合体的 在困难。因此仅依据齿状突骨折上述的形态学分型 损伤。各种复杂的损伤机制使齿状突骨折形态多样、 对齿状突骨折进行治疗仍存在一定的缺陷。 变化多端。1974年Anderson等通过49例齿状突骨 上个世纪采用Gallie、Brooks钢丝和Apofix椎 折患者的颈椎正侧位、张口位x线片观察将该类骨 板夹等治疗此类骨折,这些方法均系后路椎板的单 折分为I~III型,认为I型、III型为稳定性骨折,采 柱式张力带固定,固定和维持复位能力差,更不能对 用Halo—vest架、头颈胸石膏和颈托等外固定可获得 抗寰枢椎的旋转,因此行寰枢椎后表面植骨融合是 较好疗效;II型骨折因解剖位置特殊、骨折断端循环 治疗齿状突骨折的“金标准”。近20年来c1.2椎弓 和稳定性差,骨折不愈合率高,脊髓损伤多见,建议 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技术具有良好的固定复位作 选择手术治疗。2005年Grauer等对齿状突骨折行 用,且能以维持复位、抗旋转、屈伸和侧屈能力被大 CT观察,将II型齿状突骨折亚分为ⅡA、IIB、IIc三 多数医生所接受,然而文献报道寰枢椎固定融合手 个亚型,建议IIA型首选Halo支架外固定,IIB型 术同时也使患者丧失了50%的颈椎旋转功能。B0 首选前路中空齿状突螺钉固定,II C型则需行寰枢 hler、Nakanishi等报道齿状突中空拉力螺钉治疗齿 椎固定融合。然而上述分型主要依据颈椎正侧位和 状突骨折后,保留寰枢关节旋转功能受到较多医师 张口位x线片以及颈椎矢状面CT重建等所显示骨 的青睐,但该手术方式适应证很有限、操作困难、不 折线特点进行分型和认识,缺少齿状突骨折后三维 良反应较多,目前仍未能广泛开展。 立体结构观察、也未对周围合并的骨折和韧带复合 Harms早在2001年介绍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 体的观察。齿状突骨折三维CT重建发现,齿状突II 钉系统固定时,建议仅为寰枢关节临时固定,齿状突 型骨折其骨折线可呈粉碎、倾斜、移位、分离和旋转, 骨折愈合后取出椎弓根螺钉恢复寰枢关节旋转功 骨折线也有不同方向和倾斜角度。近年来MRI的 能。目前有较多的学者尝试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 应用和普及使许多学者认识到齿状突骨折患者极少 疗各种新鲜II型齿状突骨折,二期取出椎弓根螺钉 数为齿状突单一的骨折,齿状突骨折除了常伴有寰 内固定,患者颈椎旋转功能恢复至正常人群的80%, 枢关节脱位等所致周围韧带结构损伤,自发复位的 尽管齿状突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可能存在寰枢椎 寰枢椎脱位患者也存在周围韧带结构的严重损伤。 创伤性关节炎、齿状突左右寰齿间隙不对称及枕颈 有研究报道l7例齿状突骨折患者,通过颈椎三维CT 部疼痛、寰枢区周围重要血管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 重建技术发现伴有周围骨折20处,术中发现周围骨 目前没有齿状突骨折不愈合或再骨折、寰枢椎不稳 折5处。由于影像学提供诊断信息的局限性,要准 复发的证据。笔者认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非融合技 作者单位: 646000成都,四川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一医院 通信作者: 王清,主任医师,硕=}=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骨 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1)适应证 广泛。由于此类骨折损伤的复杂性和目前分型的不 完整性,各种类型的不稳定性齿状突骨折均适用; (2)复位固定功能良好。寰枢椎弓根螺钉固定几乎 科分会四川省副主任委员、国际脊髓学会中国脊髓损伤学会委员、中 国中两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脊柱脊髓杂 志》编委、《中华创伤杂志》通信编委 Emaihwqspine2004@163.tom 是全皮质骨包裹的脊柱三柱固定,对新鲜齿状突骨 ・l258・ Modem Practical Medicine,October 2015,Vo1.27,No.10 折或伴脱位具有较完善的复位固定能力,为骨折的 对生活工作有影响,也可择期取出内固定以部分恢复 愈合提供了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尽管目前所采用 寰枢关节旋转功能;(4)手术操作难度不高,学习曲线 的椎弓根螺钉均为万向螺钉,对齿状突骨折产生的垂 易控制,寰枢区三维CT扫描重建技术和术前钉道设 直方向(纵向)不稳缺乏良好的固定能力,由于寰枢侧 计,针对不同患者个体化置钉可降低术中脊髓、椎动 块关节的复位和稳定使齿状突骨折的愈合并未受到 脉损伤风险,增加寰枢椎置钉的安全性,该技术同时 明显影响。文献报道该技术治疗齿状突骨折时其骨 也避免了寰枢后表面植骨床准备和取骨区取骨的痛 折愈合率高达90%~100%;(3)非融合技术灵活性。 苦和并发症,也节省了麻醉和手术时间。 对于临床观察发现齿状突骨折愈合差或不愈合、寰枢 (参考文献略,读者需要可向编辑部索取) 关节出现不稳者也可二期行寰枢关节植骨融合手术。 对于临床观察发现齿状突骨折已愈合、认为寰枢固定 收稿日期:2015-09.10 (本文编辑:吴迪汉) 脊髓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滕红林 doi:10.3969/j.issn.1671—0800.2015.1O.002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1.0800(2015)10.1258.03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 增生。部分患者同时伴有颈椎曲度的变化,如颈椎 健康和生活质量。而脊髓型颈椎病(csM)是颈椎病 生理曲度变直甚至有反曲畸形。 里预后最为严重的一种。此疾病进展缓慢,因脊柱 CSM的致病因素中,包含了两个方面。第一为 退变导致脊髓慢性压迫,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弓l起 脊髓微血管的损害,导致脊髓血供障碍。近年来对 脊髓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 脊髓微血管的研究发现,脊髓的慢性压迫可导致脊 绝大多数人都会出现颈椎的退变性改变,但仅有一 髓血管内皮细胞的丢失和功能障碍,以及血管的受 小部分人出现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1 CSM病因 压变扁、牵拉,从而加重脊髓的缺血、缺氧和营养障 碍。运用相同的慢性进行性的脊髓受压模型,在症 状严重的实验老鼠中发现,层粘连蛋白标记减少,进 一自从1952年Brain等首次报道了CSM后,人 步证实了血管结构的破坏。这些结果证实颈椎脊 们就逐渐开始对CSM的病因进行了研究。通常认 髓在慢性进行性受压状态下,容易发生低氧等不利 为,椎间盘退变发生后,失去了正常负重和承受载荷 状况。脊髓内的血一脊髓屏障,形态和功能上类似大 的能力。继而钩椎关节变得扁平,改变了椎间关节 脑的血脑屏障。一些研究发现血脊髓屏障在受压后, 的力学承载功能,关节软骨终板应力增加。人体为 一直处于损害的状态。另有研究发现,此屏障的破 了稳定相邻节段的过度活动和终板的接触面积,纤 坏,与老鼠步态特征的恶化高度相关,这些研究结果 维环内的成纤维细胞化生为软骨细胞,增殖超越椎 进一步在人体组织中得到了证实;另一方面,颈髓在 间盘的边缘,形成软骨内成骨,从而出现了骨质增生。 慢性压迫的作用下,发生了脊髓前后角的神经元破 椎管后方的黄韧带因为椎间高度的下降也出现肥厚 坏及神经胶质增生,导致了灰质内的囊性变和白质 内传导束的脱髓鞘改变。脊髓型颈椎病的慢性进行 作者单位: 325000浙江省温州,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通信作者: 滕红林,主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脊柱肿瘤学组委 员、浙江省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学组委员、浙江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 损伤协会委员、温州医学院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脊柱外科)和《脊柱外 性压迫导致了其特有的免疫反应,很多机理至今不 清楚。许多实验证明,颈髓的慢性压迫激活了小胶 质细胞以及巨噬细胞在压迫部位的聚集。研究发现 趋化因子受体(CX3CR1)在严重脊髓受压的CSM患 科杂志》编委。Emai1:90713102@qq.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