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拉自然主义文学叙事的感受性与象征化
傅军,刘艳
1
2
(1.山东学院学生处,山东济南,250014;2.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
摘要:左拉自然主义文学瓦解了观念统摄的叙事,建构的是情感体验与客观现实相融通的叙事模式,注重情感的体验与传达,大量运用富于感受性的描写和象征化叙述。在描述场景时,作家通过观察及体验传达出对情境的印象,把象征意象都上升为一种叙事模式,叙事手法体现出极强的感受性。
关键词:左拉;自然主义文学;感受性;象征化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973(2009)04-0106-04
左拉的自然主义文学作品力求叙事的客观中立,其通过场景的描写显现自然、再现日常生活的叙事手法,成为自然主义文学的典型特征,但左拉并不是以真正冷漠的姿态来参与文本创作的,在文本中显示出的冷漠只是作家力求客观的一种叙事策略。在客观性的文本表层结构之下,在客观的场景描写中,在 非个人化!的叙事姿态的背后,作家还以独有的生命体验、浓重的情感温度、鲜明的个性气质无所不在地影响着文本,使左拉的叙述又带有极强的感受性。作家主体的感受、情感体验与客观的现实相融合,还进一步体现为弥漫于文本的众多意象,象征化(或称意象化)的叙述成为左拉叙述的一个突出的特点。
察写进作品中去而显露出来的。因此左拉主张在小说创作过程中要以情感体验为基点, 分析以感觉为先导,感知来自观察,描绘始于感动。即以作家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在观照事物时获得自己的印象,再把印象传达出来,使事物的展现经由作家的体验而带有作家的个性。左拉在评价龚古尔兄弟的创作时说: 这不再是关于一个特定主题而写出的一些完美的句子;而是对着一幅图景心里兴起的感受。作品中有了人,他融合在事物之中,以他热情之灵敏的振动使这些事物也活起来了。龚古尔兄弟全部的天才就体现在对自然的这类生动传达中,在被抓住的情感的震颤中,在嚅嗫不清的低语中与千百次变成可以感觉的气息中。左拉的自然主义主张在感知之中探求真理,他把认识过程停止在它的最低级的阶段:感性阶段,知觉阶段,不把生活抽象化,崇高化。在生活的现象中,在人对现象的感知印象中传达生活的真实,自然主义的哲学倾向于 存在高于精神!。 左拉的作品之所以有特殊的价值,因为它们坚持一系列的原则:如否认人的个性、自由、人的崇高灵性;否认他们存在的客观基础;不考虑道德意义;去除对无限的敬畏、对永恒的激情,认为生活无非是一系列活动及其反应。所有这些可以称之为感受主义。左拉的自然主义小说不但主张创作时的感受性,叙述上的体验主导,而且他也经常把人的感觉,进一步的说是人的感情作为其剖析的对象。 我希望以我们的血肉之躯感受生活;说属于我们的语言,成为悸动的生命。研究驱动我们的激情,研究激情的发生瓦解。以人为例,我们要研究他们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研究他们的美德和罪恶的机理。
一、叙事的感受性
左拉的自然主义作品突破了以作家思想观念统摄作品的叙事模式,但是并不是作家真的不存在了,他是以感觉体验来结构着叙事。从左拉对真实感的重视就可以看出其对创作中感觉体验的依赖。 当人们致力于描绘生活时,真实感是绝对必要的,你要描绘生活,首先请如实地观察它,再传达出对它的准确印象!,他说 小说家的首要品质就是真实感,而真实感就是如实地感受自然并再现自然。 真实感!体现着从对自然的感受中抓住真实,也可以说写出你 感受到的真实!。被左拉标举为小说家最高品质的 真实感!,其实就是创作主体的感觉体验与客体世界融通后的一种心灵状态。左拉强调小说既要有真实感又要有个性表现,创作要体现作家的气质,使小说具有作家独有的生命。而 作家的气质,仍然是通过对事实非常强烈的感受和把搜集到的观
*收稿日期:2009-05-05
作者简介:傅军(1970),男,山东济南人,山东学院学生处讲师;刘艳(1981),女,辽宁朝阳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
生。
106在自然主义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以琐碎平常的生活细节取代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他们选取普通人、平常事,拒绝以因果逻辑关系分析、展现事物,漠视小说情节,削弱小说的故事性。他们往往以琐碎的细节描述构筑生动可感的生活场景,以极富感受性的笔触进行场景描述,而不是故事性的讲述。左拉善于选取生活的断面,对其进行空间性的而非线性的描写,使情节让位于对场景的描述。 小说家遵循着现实,向这个方向展开场景,同时赋予这个场景以特殊的生命。这 特殊的生命!是削弱故事性后抓住读者的关键,即作品的生动可感性,它直接源自作家对所叙之事的情感体验。一般来说,这种深刻的情感体验总是基于作家对事物的认真观察和省思。作家对场景的描述始于这种情感体验,并使其弥漫于整个场景,因而这场景也就具有了 特殊的生命!。在场景描写中,作家往往以独到的观察者的视角,或人物限知视角传达一种深刻的体验,传神地传达人物的感觉。作家依靠材料的真实,深入的观察,使真实的事物,真实的场景充斥了头脑,他进入人物的情境,他会为体验其人物的悲喜哀愁而暂时忽略了自身的存在,即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然后或者以一个观察者的视角,表达入境后的体验;或者以人物的视角、人物的语言传达出人物的感觉。
自然主义文学作品不是以跌宕起伏的情节抓住读者,而是以浓重的生命体验感染读者,以生命的气息、情感的温度叩击心灵,让我们设身处地地反思他提供给我们的真实的普通人、平常事。如∀萌芽#中对煤矿工人工作场景细致生动而又富有感受性的描写,让人如面临一幅图画:
大家一句话也不说。每个人都在一心地刨煤,只听见象从远处飘来的、又被什么东西遮住了的这些不规则的凿击声。这些声音低沉、重浊,毫不响亮,在死寂的空气中没有一点回音。∃∃只见一些奇形怪状的东西在里面活动,借着模糊的灯光,可以隐约地看到圆圆的屁股,筋络隆起的胳膊,一个怒冲冲的、象是为了行凶而抹得满脸漆黑的脑袋。∃∃在沉闷的空气里和滴水的冲洗下,只有胸膛发出的喘息,只有表示疲劳和困苦的呻
[6](P39)
吟。
在场景的展现中继续展开。再如∀小酒店#中绮尔维丝在最后酗酒堕落、衣食无着的时候在顾奢家吃饭的一段描写:
她战战兢兢地进了房来,像一个下流女人到了可敬的地方似的。他呢,∃∃他的脸色也变白了,心头也震撼了。他们蹑着脚悄悄地穿过了那卧房,像是害羞,又像是生怕顾奢太太听见一样。∃∃她吞吞吐吐地说,甚至于话都说不清楚了。当她拿叉子的时候,她发抖得厉害,那叉子竟掉了下来。∃∃她忽然哽咽地哭起来。两行粗大的眼泪从两腮上流下来,直流在面包上。她始终只管吃,拼命地吞着那湿透了眼泪的面包,同时她喘得很厉害,她的下巴还抽动着。顾奢迫使她喝酒,好教她不至于噎着;然而那酒杯碰着她的牙齿却发出的的得得
[7](P432、433)
的声音。
这一场景的描写充满着作家的情感体验,首先作家以观察者的视角写出了绮尔维丝和顾奢的行动 战战兢兢!、 脸色变白了!、 蹑着脚悄悄地穿过!,还从人物视角写出了他们的感觉 像一个下流女人到了可敬的地方似的! 心头震撼了!、 害羞!、 怕顾奢太太听见!。可以感受到他们心中的复杂与不安。接着从绮尔维丝吃饭时的语言、动作、情态,如 吞吞吐吐!、 话都说不清楚!、 抖得厉害!、 硬咽地哭起来!、 湿透了眼泪的面包!、 下巴抽动着!等,分别传达给我们绮尔维丝此时的心境与状态:既羞愧难当,又饥饿难耐,自己的堕落使她深深地不安,生活的艰辛使她失去尊严,本来是对自己倾心渴慕的人,如今自己却以暗娼的身份与其相对,是何其的悲哀!作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却没有用心理分析来揭示人物的心理,而是化体验为人物行为情态的种种印象,给我们以非同一般的情感冲击。作者展示生活现象,不是做思想、道德性的总结,而是描摹以自己的生命体验结合认真观察事物的外在形象、生活表象而得来的主客观相融合的印象。反映了一种生活现象学: 回归到人的生活之中,回归到现实之中去寻找价值!。 形而上学地认识世界、认识自身的方式已无法使人们获得知识,这时人们就必须回归到现实之中,回归到丰富的生活现象之中,靠个体的生命体验,靠个体
[8](P23)的独特感受去把握世界!。
这里,场面描写中基本没什么情节,只是从各方面描述工人工作的艰苦,以及由工作招致的粗暴、愤怒的情绪;但资本家对他们却还在百般难,千方百计地变相减少他们的工资。这样,工人的境遇与罢工的原因自然而然地在场面描述中显露出来。作家先是从听觉写起:低沉、重浊的凿击声、死寂的空气中没有回音;然后从上继续描写:黑暗的掌子面灯光微弱, 奇形怪状!的挖煤工人怒气冲冲;最后又回到从听觉进行描写。整个这一段出现最多的词汇是 黑暗!,气氛是 死寂!,情绪是 沉闷与愤怒!。能过听觉和视觉的描写,叙事者精心传达给读者的情感体验是 压抑!,像暴风雨前低沉的天空。场景中的人物描述是 不说话!、 只有表示疲劳和困苦的呻吟!、 奇形怪状的东西!、 一下下凿着!、 胸膛里发出的喘息!,传达给读者的体验是他们处于非人的处境,人已非人化或兽化。从而压抑反抗、人非人的对立,使叙述
二、叙事的象征化
左拉在理论上倡导实验小说。左拉的小说往往以资料的详尽、场景的逼真取得一种客观、公正地实录生活的效果。生活本身并不是文学,真实的生活也不是文学。客观地叙述或描写真实的生活,并不是左拉小说叙事的最大的艺术魅力,其魅力在于把这种客观的、场景化的叙述与艺术家对事物的感受性的叙述相结合,使读者获得震动、开启反思。左拉又是植根于浪漫主义文学深厚土壤中的一名 诗人!,他在文本中构置大量的象征。左拉作品中的象征不是细节的、某一微小事物不关宏旨的象征,而更是一种意象、一个母题、一个循环往复的叙事模式,是框架作品、体现作品诗性、突出作品主题的叙事手法。
如在左拉的∀萌芽#中,有几个象征频繁出现:矿井多次
107以 一个饕餮的野兽!的形象出现,它长着两只大犄角,发出呼呼的喘气声,还不断地张开大嘴吞食人肉,蹲在那里似一个神龛,里面是用血肉喂饱养肥的一尊神像,作者把矿井形象化、兽化、恶魔化、神化。在∀萌芽#中,这种象征化的叙述多次出现,我们以作品的第一部分为例,具体分析一下这种象征化叙述。在第一部中出现的这种象征化的叙述大约有以下几处:
沃勒矿井现在像从梦境中展现出来。艾蒂安在煤火前一面专心地烤着他那冻得流血、可怜的双手,一面望着沃勒矿井。他看出∃∃它的烟囱直立在那里,像是一个吓人的大犄角;在他看来,这个矿井好似一个饕餮的野兽,蹲在那里等着吃人。∃∃不错,∃∃他这才明白方才听见的那种呼呼喘粗气的声响是怎么回事了,原来是一部抽水机,它像一个堵住了嗓子眼儿的怪物在喘
[6](P5)
气。
黑暗的夜色依旧阴森可怕。罐笼一次又一次地装满人下去,
[6](P26)
然后,又以同样贪婪的姿态静悄悄地从空洞里冒上来。
为生活所迫,艾蒂安还是来到矿井里,试图寻找工作,他看着张开饕餮大嘴、吞食人肉、胃口像要把全国的人都要吞没的罐笼,这时 黑暗中的夜色依旧阴森可怕!,他感到不安,是这种野兽的贪婪让他不安。他虽然对矿井感到忧虑不安,但他还是勇敢地准备进入矿井,流浪的生活,活下去的愿望都使他去蔑视自己的恐惧不安,使他真正走入了这种人兽对立之中。
艾蒂安初步体验了矿工生活,艰苦的劳作、不公正的待遇激起了他蕴藏心中的反抗意识。因为他接受过许多先进思想的影响,思想比较自由,所以他没有其他人那种麻木的忍受力,没有那种经受磨难的驯良;也是这种反抗意识使他留了下来,他此时不是恐惧不安,而是充满斗志,这些为以后的叙述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这种象征化的叙述像一个乐曲的旋律一样,标出了作品的段落、节奏和主题。从抽象物资本到具体象征物 野兽!、 神祗!,这种象征能直接表达某种意识形态,使人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一种神秘的、定命论的、同时又是恐惧、烦感的印象:人间的秩序和诸神的意愿规定了产业工人的劳动养活了 股东!,并让他们发财致富。 这种叙述有节奏地突出了艾蒂安的忧虑和不安这个主题,它像不幸与困厄的叠歌在回荡着,预示着主角同他进入的环境之间将要发生冲突。它有节奏的出现,无形中展示了人物在环境中的进程:它标志着主角进入中心环境,然后又分别出现在他同老人的第一次谈话,他进入矿井,决定留下来进行抗争等关键地方。这个象征的反复出现结构着这一部分,也推进着叙述向前发展。这样的象征本来属于作品的风格内容,但却具有了多层次的叙述功能,它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意象,使作品的叙述充满了感性的力量,生硬的教化让位给生动的观感,形象的感染取代了观念的统摄,使作品的叙述生动、活泼、充满活力,这不能不说是左拉对小说形式的革新。这种象征的叙事模式是得益于认真的观察与深入的情感体验的一种强烈的、极度清晰的印象,是对事物神韵、意境的一种总体把握,这种象征化的印象先于作品而存在于作家的头脑中。它不是对社会的解释性话语,而是形象性感知,是从作者对工业世界的体验中产生的。矿井一直是作为一个半人半神的巨兽而出现,作者对吃人神祗的联想是存在于作品之前的,形象已经先于作品的叙述而构思出来,被作为一个叙事元而成为小说的基石。左拉无论是从构思,还是从手稿,直到最后的成稿,这一形象始终是其作品的支柱。在重现那个资本世界、那个矿井之前,一种讽喻、一种批判就以清晰的印象存在着。这样的象征是融合了煤矿的现实与作者的主观感受的一种意象,是体现作者的叙述声音的一种叙事话语,是结构作品的一种叙事模式。
我们不但可以在∀萌芽#中看到这种意象化的象征,在左拉的几乎所有作品中,这种象征叙述模式都是存在的。如在∀土地#(1887)中,我们可以看到土地在作者的笔下也成为一
这是艾蒂安在黑暗中来到蒙苏,第一次在黑暗中注视矿井。他是个流浪的工人,是来这里找工作的,找工作和遇见可以有工作的地方本来是协调的,但是这一段象征化的叙述,从一开始就给我们列出了一种人兽间的对立,叙述在这种对立间向前发展。
他说着用手随便向黑暗中的一个无人知晓的遥远的地方指了一下,∃∃好像他正谈论着一个摸不着的神龛那样,神龛里蹲着他们从未见过但却是用尽了自己的
[6](12)
血肉喂饱养肥的一尊神像。
这是第二次笔墨较多的象征叙述,是长命老介绍了自己在矿井一生的工作经历之后,从艾蒂安的视角,从艾蒂安与之谈话的长命老的心态来写的,为矿井或说为资本家卖命一生却落一身病患的老工人已经把矿井及其背后的资本家神化了,他捉摸不透为什么自己毕生的艰苦劳作,甚至付出自己的血肉是为了什么,在他麻木的心灵中,只能把矿井看作神龛,把那统治他们的莫名的力量看作神。
至于沃勒矿井,它像一头凶猛的怪兽,蹲在它的洞里,缩成一团,一口口地喘着粗气,仿佛它肚子里的人肉
[6](P13)
不好消化似的。
艾蒂安想找工作,他什么工作都准备做,但是又对沃勒矿井产生一种恐惧:在火焰中他看见 血红的黑暗!,心情也一直处于黑暗中,这时的 怪兽!很 凶猛!地 蹲!、 缩!着, 喘!着,正在 消化! 人肉!。这是艾蒂安心态的写照,在他的眼中,矿井不是神,只是令人恐惧不安,不会给人丝毫温暖与光明的一股贪婪的力量。
罐笼像是黑夜里跳出来偷袭的野兽一样,没有一点声响地从黑暗里钻出来,停在铁闸上。
罐笼动作自如,没有一点劳累的样子。这个矿工跟他的同伴们一起蹲到里面去。罐笼又沉下去了,仅仅过了四分钟它又升了上来,准备再吞没一批人。半个钟头的工夫,矿井一直这样用它那饕餮的大嘴吞食着人们;吞食的人数多少,随着降到的罐笼站的深浅而定。但是它毫不停歇,总是那样饥饿。胃口可实在不小,好像能把全国的人都消化掉一样。
108种空灵、富含情感的意象:
当一头可怜的人类驭兽猝死在广袤的开垦地上,土地连看也没看到。离此几垛草的地方,另一位女人第一次认识了人。野兽的命运。∃∃暴风雨、阳光、生物、罪恶的篇章,土
[10](P492)地永远在运转而不会在哪儿结束。
织起一幅宏大的寓意画。在左拉的作品中,真实而又充满生命体验的意象弥漫于文本中,使得文本充满了浓郁的生命气息,同时隐约中透露着一种残酷的震惊,一种狞厉的美,一种寓言似的触动。正如新自然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桑塔亚纳(GeorgeSantayana1863-1952)所称: 美,是一个生命的和声,是被感觉到和消溶到一个永生的形式下的意象。∃∃每一个意象就是一个以永生的形式被观看到的本质。参考文献:
[1]朱雯.文学中的自然主义[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2]柳鸣九.法国自然主义作品选[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3]W.S.Lilly, TheNewNaturalism!,inGeorgeJ.Becker(ed.),
DocumentsofModernLiteraryRealism[C].Princeton,NewJersey: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63.
[4]J.K.Huysmans, EmileZolaandL&Assommoir!,inGeorgeJ.Becker
(ed.),DocumentsofModernLiteraryRealism[C].Princeton,NewJersey: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63.
[5]柳鸣九.自然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6][法]左拉.萌芽[M].黎柯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7][法]左拉.小酒店[M].王了一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8]蒋承勇.欧美自然主义文学的现代阐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
社,2002.
[9]谭立德.法国作家、批评家论左拉[C].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4.
[10][德]亨利希∋曼.左拉论.文学中的自然主义[C].上海:上海文
艺出版社,1992.
[11]蒋孔阳,朱立元主编.西方美学通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
社,1999.
∀娜娜#中,娜娜被人们看成是腐蚀上层社会的金苍蝇,舞台上娜娜的肉体之神的胜利,赛马场上名为 娜娜!的马的旗开得胜等均是象征化的叙述:在∀小酒店#中,哥伦布伯伯酒店中造酒的机器,也被注入了生命,成为吞噬人性的野兽;∀妇女乐园#中的大百货商店,∀人兽#中的火车头,都上升为一种意象,都成了富有灵性或兽性的象征物∃∃总之,左拉的文本叙述由众多的象征或意象结构着,它们不但取代了直呈情感的观念式的抒情,还削弱了情节性,体现了叙述的空间感、共时性。在自然主义叙事文本中,意象的弥漫不但代替了观念的穿凿成为内在于文本的统摄力量,而且它还用使自身得以直呈显现的具体 情境!在空间维度上的铺排,置换了传统文本中那种使主题得到解释阐说的故事%情节&在时间维度上的展开,由此在文本表层投放出重要的结构功能。左拉秉承科学主义的信仰,站在客观、中立的叙事立场讲述故事,形成一种非常客观的、类似文献性的叙述特征;同时其浪漫主义诗人的气质还使他的叙述呈现出一种诗性的光芒。他以饱醮情感的笔触使客观世界意象化,他呈献给我们的是一个残酷生活的幻梦。他不是简单的照搬现实,他诗人的气质、内心涌动的情感给所有毫无生气的生命形态注入了活力: 巴黎、一口矿井、一家百货商店、一个火车头,都变成可怕的有生命的物体。它们在要求、在威胁、在吞噬、在痛苦;这一切就在我们眼前跳动,犹如在恶梦中一样。个人性性格的贫乏和僵硬使他们变成一些象征性词组,而小说则力求组
TheFeelingandSymbolizationofZolaNaturalismLiteraryNarration
FuJun1,LiuYan2
(1.Students&affairsdepartmentofShandongpoliceinstitute,jinan,Shandong250014;2.SchoolofLiberalArts,ShandongNormalUniversity,Jinan,Shandong250014)
Abstract:Thereisstrongsensitivityundertheobjectivecharacteristicsofthetext.Inthecollapseofthenarrativemode
ofrulingoftheconcept,theauthorsconstructthenarrativemodelwhichmingledtheemotionalexperiencewiththeobjectiverealities.Theyalsopayattentiontotheexperienceandconveyoftheemotion;therearestillalargenumberofsymbolicnarrativeinthetext.Inthedescriptionofthescenes,heconveystheimpressiononthecontextthroughtheobservationandexperienceoftheauthor;Thesymbolsandimagesinthetextarethebestembodimentofthenarrativemodewhichblendsthesubjectiveintentionandobjectivesigns.Keywords:Zola;Naturalisticliterature;Symbolsandimages
责任编辑:孙昕光
1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