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 禽 鸡霍乱的诊断与防治 孙放 (黑龙江省巴彦县畜牧兽医局,巴彦151800) DOI:10.3969/J.ISSN.1671-6027.201 1.10.065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又叫家禽出血性败 昏迷、痉挛而死亡。 血病。是鸡、鸭、鹅和火鸡等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由于病禽常有剧烈下痢症状,所以称为禽霍乱。病 剖检病死鸡,可见外观消瘦,肛门周围污秽。少 数无明显病变,仅心包有少量积液,心外膜有小出 的特征是急性型呈败血症和剧烈下痢,慢性型则发 生肉髯水肿和关节炎。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我国各地也时有发生,对养鸡业危害甚大。 1 流行特点 本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是由于引进了带菌的家 禽、家畜。带菌畜禽临诊上不显症状,但经常或问断地 排出病原菌,污染周围环境。禽群的饲养管理不良,阴 雨潮湿以及禽舍通风不良等因素,都能够促进本病发 生和流行。有些外表健康的鸡,其呼吸道内也可存在 毒力较弱的巴氏杆菌,当各种诱因促使鸡抵抗力降低 时,可引起发病(内源传染),这是一些鸡场没有从外面 引进病鸡而突然暴发禽霍乱的重要原因。 本病的传播途径一般是经消化和呼吸道。呼吸 道传染是经飞沫传染或尘埃传染。消化道传染是通 过采食和饮水。 2症状与病变 2.1最急性型常见于本病暴发的最初阶段。病鸡 突然倒地拍翅、抽搐,迅速死亡,死前挣扎的情景也 不易见到。有时是夜间死亡,早晨才发现,死亡的多 为个别肥壮及高产鸡。 2.2急性型病鸡精神沉郁,嗜睡,羽毛松乱,翅膀 下垂,不爱吃食,喜饮水,呼吸急促,鼻和口中流出 混有泡沫的粘液。严重腹泻,排黄色、灰白或淡绿色 稀粪。鸡冠、肉髯变为青紫色,1—3d死亡。 2.3慢性型常发生于流行后期,病鸡日趋消瘦, 冠髯苍白,腿关节肿胀而跛行,呼吸困难,腹泻,最 后消瘦而死亡或恢复后成为带菌者。 病程短的病鸡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有的仅表 现不安,在鸡舍内拍翅抽搐几次后死亡。病程稍长 的精神萎顿,离群独处,不喜欢活动,常闭眼打瞌 睡,有的病鸡把头埋于翅膀里。羽毛松乱,双翅下 垂。有的伸颈张口呼吸,冠部呈暗黑色。排出灰白色 或带绿色水样稀粪,污染肛门周围。病鸡常发出刺 耳的尖叫声,体温达43—44 ̄C,腹部多数胀大,最后 ・・a蹬 蠡暇国0露 血点;大多剖检均见腹膜有小出血点,心包积液,肝 表面有针尖大小呈灰白色的坏死点和出血点,称 “玉米粉肝”的特征性病变。脾脏肿大,肺部充血出 血。小肠胀气,且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肠黏膜 表面有粉红色的粘液,尤其以十二指肠较为严重。 3实验室检查 取病死鸡只的肝、心血抹片镜检,均可见到两 端稍圆,单个存在的小杆菌,多数菌体呈典型的两 极着色。 取病死鸡的肝、脾制成匀浆,接种于血琼脂平 皿上,37℃培养24h后,可见生长的菌落较小,圆形 光滑,呈淡灰色,粘稠状,如露珠样,不溶血。涂片染 色镜检时呈革兰氏阴性。 将病料用生理盐水作10倍稀释,皮下接种小 鼠注射0.1~0.2mL,对照组每只皮下注射无菌肉汤 0.2mL。试验组的小鼠分别于注射后14~24h死亡, 对照组则健活。死亡小鼠取样镜检,均有上述形状 的小杆菌存在。 经过流行病学调查、症状、剖检病变及实验室 检验,结果表明这2个鸡场均为巴氏杆菌病感染。 4防治措施 出现疫情后,立即将鸡场封锁,并用10%新鲜 石灰乳稀释,对鸡舍和周围环境以及用具进行消 毒。将病鸡隔离,对未出现症状的鸡只紧急注射禽 出败抗血清。3月龄以上鸡群用禽霍乱氢氧化铝菌 苗或禽霍乱弱毒苗进行预防接种,7d后产生免疫 力,免疫期可达6个月。 出现症状的病鸡,应根据鸡只大小,每只肌肉 注射青霉素2~5万U,2次/d。另将0.5%磺胺二 甲基嘧啶拌在饲料内饲喂,连用3~4d。青霉素、链 霉素、土霉素都对本病也有良好的疗效,用药后死 亡率降低。青霉素,成年鸡每只肌肉注射2 5万 u,2~3次/d,连用2d。链霉素,成鸡每只肌肉注射 0.1g,2次/d,连用2d。土霉素,40rag/kg.bw,肌肉注 2 年 期◇ 养 禽 非典型鸡新城疫的诊治与预防 周丽梅 ,田思泉 ,王 力。,张志民 (1.吉林省梨树县喇嘛甸镇畜牧站,梨树1 36500;2.吉林省梨树县十家堡镇畜牧站,梨树1 36501; 3.吉林省梨树县林海镇畜牧站,梨树1 36508;4.吉林省梨树县孟家岭镇畜牧站。梨树1 36521) D01:10.3969 ̄.ISSN.1671-6027.201 1.10.066 鸡新城疫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 侵害鸡和火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 亦可感染野禽的观赏鸟等。近几年来,随着养禽事 业的蓬勃发展,虽然总体养鸡水平不断提高,对鸡 新城疫越来越重视,但仍有不少养鸡场不断发生非 典型鸡新城疫。 1 流行特点 粘膜有枣核状出血点;泄殖腔粘膜有出血点;回肠 粘膜上有椭圆形隆起病灶,呈暗紫色肿胀、出血;盲 肠扁桃体肿胀、出血。 4防治措施 4.1 紧急免疫接种56日龄时对鸡群卵黄抗体肌 肉注射,2mL/只,于60日龄时用鸡新城疫I系疫 苗2倍量紧急接种。 非典型症状的鸡新城疫多发生于注射鸡瘟疫 苗的鸡群,雏鸡多在第一次免疫后7~20d发病,个 别也见于母源抗体较低的新生雏;成鸡多在I系疫 4.2 紧急喷雾接种喷雾时将鸡舍门窗关闭,尽可 能使鸡群集中,以不挤压为原则,在离鸡上方 80~lOOcm处均匀喷雾,喷完后关闭门窗20rain,喷 雾后3~4d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至逐渐消失。 苗免疫后4~5个月发病;产蛋鸡多发生于产蛋前 后,尤其是产蛋高峰期;此外,有强毒存在的鸡场, 用Ⅱ系苗免疫后仍发生非典型鸡新城疫。 2临床症状 4.3淘汰病鸡为了切断传染源,将新有病的鸡统 统进行焚烧、深埋处理。 鸡群精神不振,采食量和饮水量稍减,主要表 现为产蛋量急剧下降,蛋质变差,蛋壳颜色变浅,软 壳蛋明显增加,产蛋量下降维持10~24d后,又逐渐 回升。部分成鸡有排稀便而无神经症状,病鸡气喘 4.4彻底消毒对鸡舍用百毒杀和次氯酸钠交替 进行带鸡消毒,2次/d;对鸡舍周围环境用石灰进行 彻底消毒。 5预防 甩头,有呼吸罗音,严重者导致呼吸困难,但死亡率 较少。雏鸡症状较成年鸡明显,呼吸道症状尤为明 显。病鸡张口伸颈、咳嗽、气喘、呼吸困难,有“呼噜 呼噜”的声音,口腔中有粘液,出现摇头和吞咽动 5.1加强饲养管理,控制免疫抑制病的发生供给 全价饲料,保持鸡舍通风良好及合理的饲养密度, 提高鸡的抗病能力,减少球虫病,法氏囊病、马立克 氏病及啄癖等免疫抑制病的发生。 5.2做好卫生消毒工作搞好孵化室、机具和种蛋 的消毒,鸡场实行全进全出制,减少外人进入,建立 定期消毒制度,消除鸡场及环境中新城疫病毒的存 在、污染。 5.3妥善处理痛死鸡,消灭传播源 对病死鸡全部 深埋处埋,绝不能乱丢乱弃或向商贩出售或私自宰 杀,对污染严重的鸡场彻底消毒。 作,企图将粘液排出,严重者堵塞而死,部分成鸡紧 接着就出现神经症状,翅下垂,两腿麻痹,歪头扭 颈,站立不稳,转圈后退,呈间隙性发作,粪便呈黄 白色稀粪。 3剖检变化 心冠脂肪有针尖大的出血点;腺胃粘膜的乳头 充血或出血,肌胃角质膜下充血或出血;十二指肠 射或u服,2~3次/d,一般用药1次即显著好转, 中药“三黄汤”加减治疗,黄连150g,黄芩200g, 大黄80g,龙胆草200g,板兰根200g,银花叶250g, 穿心连250g,加水5500mL,慢火煎至350mL后作 l0倍稀释,给全部鸡只1d饮用,连用4d。 船静 ● 连续使用1~2d即可治愈。大群防治时,土霉素按 0.05%~1.00%的比例混在饲料里或饮水中,连用数 天即有显著疗效。 <、r)-、 94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