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施肥水平对抽穗期水稻穗部温度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施肥水平对抽穗期水稻穗部温度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来源:刀刀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水稻科学(Chinese J Rice Sci),2007,21(2):191~196 http://www.ricesci.cn;http://www.ricescience.org 191 施肥水平对抽穗期水稻穗部温度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张 彬1 郑建初2 杨 飞 田云录 彭 兰3 李明安。 卞新民 张卫建 , (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长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杨 庙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扬州225002; 通讯联系人,E-mail:zwj@njau.edu.cn) 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Level on Panicle Temperature at H eading Stage of Rice ZHANG Bin1。ZHENG Jian—chu2,YANG Fei ,TIAN Yun—lu1,PENG Lan3,LI Ming-an。,BIAN Xin—rain ,ZHANG Wei-jian ・ ( Key Laboratory ofCropGrowthRegulation,Ministry ofAgriculture,P.R.China;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Nanjing210095’ China;。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jing 210014,China;。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 of Yangmiao Town.Hanjiang District,Jiangsu Province,Yangzhou 225002,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zw)@njau.edu.cn) Abstract:In order to illuminate the ecologica1 mechanisms of avoidance and resistance to heat injury of rice,a field ex— 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1eve1 on panicle temperature at the heading stage in two rice vari— etie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anopy and population development from 2004 to 2005 in Yangzhou City,Jiangsu Prov— inee,China.It showed a changing trend similar to the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with the highest temperature during 10:30 to 1 5:30.The average panicle temperature of three treatments(1ow,middle and high fertilization levels)in Yangdao 6 and Yangjing 9538 were 3.58℃and 3.04℃respectively lower than the atmospheric temperature.In addition,the discrepancy between air and panicle temperature at high and middle fertilization 1evels were 1.54℃and 0.90℃higher than that at the low fertilization leve1.The discrepancy between air and panicle temperature in Yangdao 6 was also 0.85℃higher than that of Yangjing 9538 at the same fertilization leve1.The discrepancy between air and panicle temperature in the three treat— ments showed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transmittance of panicle.but positive with totalleaf area index(LAI),LAI above the panicle,biomass and number of culms and tillers.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good structure of rice canopy and population from optimized field management,e.g.reasonable fertilization level could decrease the panicle temperature,and iffcrease the avoidance and resistance to heat i ̄ury. Key words:rice;fertilization 1eve1;panicle temperature;population property;heat i ̄ury 摘 要:在田间环境下,利用2个冠层结构差异显著的水稻品种(扬稻6号、扬粳9538),设置高、中、低3个施肥水 平,研究水稻抽穗期穗部温度特征,以探讨水稻抗热避热的生态学机制。穗部与大气的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扬稻 6号和扬粳9538的穗部平均温度分别比气温低3.58℃和3.O4℃。施肥水平显著影响大气一穗部的温度差,高肥和中肥处 理下,2个品种的平均值分别比低肥的高1.54℃和0.90℃。品种间大气一穗部温度差也存在差异,扬稻6号平均比扬粳 9538高0.85℃。相关分析发现,不同施肥水平下大气一穗部温度差与总叶面积指数、穗上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有效分 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穗部透光率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通过优化田间管理比如合理的施肥来建立良好的群体结 构,对降低穗部温度,提高水稻抗热避热能力的效应显著。 . 关键词:水稻;施肥水平;穗部温度;群体特征;高温热害 中图分类号:Q945.78;S162.5 3;S51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216(2007)02—0191—06 众多研究表明到21世纪末全球气温仍将会上 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通过研究作物冠层特征、 升1.4~5.8℃[1—2],同时极端性天气(如夏季持续 冠层温度,以及两者的关系来揭示作物抗热避热的 高温等)发生将更为频繁,持续时问更长[3],种植 生态学机制。许为钢等[8]发现冠层温度越低其耐热 业将面临更为频繁的高温挑战[3l。水稻是中国最重 性越强,且两者显著相关,Garrity和O Toole[9J也 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温敏感期遭遇夏季高温的 发现高温胁迫下冠层温度与结实率呈极显著负相 几率非常高,高温热害风险大。近年来中国南方稻 关。Blum[10]发现冠层结构不同,其冠层温度也不 作区尤其是江淮流域水稻热害日益加剧L4J,如 同,且与叶面积指数、结实率呈负相关。Ayench 2003年武汉市和安徽江淮地区在中稻扬花时节遭 遇35℃以上的持续高温,成灾面积共达18.67万 收稿日期:2006—05—30;修改稿收到日期:2006—11—09。 hmz,水稻减产达2O亿kg以上[5-6]。因此,研究水 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04002)}南京 稻热害发生规律,探明水稻抗热避热机制及其 农业大学SRT项目。 途径,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 第一作者简介:张彬(1979一),男,硕士研究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水稻科学(Chinese J Rice Sci)第21卷第2期(2007年3月) 等[11]发现在扬花期和灌浆期,小麦穗部温度都低 于气温和冠层、枝梗及剑叶的温度 而Fischer 等[12]指出不同基因型小麦和同一品种的不同施肥 处理由于具有不同群体结构,其穗部温度也可能不 同。但这些方面的直接证据很少,且在水稻方面, 现有研究很少涉及不同栽培管理措施下水稻群体特 征对穗部温度的影响及其原因。 本试验选择冠层结构具有显著差异的2个水稻 品种,设置3个施肥水平,在抽穗期,分别测定了 大气温度、穗部温度和透光率、总叶面积指数、穗 上叶面积指数、有效分蘖数、生物量、每穗粒数及 产量,分析水稻群体特征、穗部透光率和产量要素 与大气一穗部温度差的相关关系,以揭示水稻抗热 避热的生态学机制,为高温热害发生的几率与程度 的准确预测及其相应的抗热避热栽培技术应用提供 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选择扬稻6号(籼稻,R1)和扬粳9538(粳稻, Rz)2个品种,根据相关资料和2004年预备试验显 示在常规种植条件下,前者全生育期145 d,株高 110~115 cm,叶片长、挺拔上举,不披垂,始穗期 叶面积指数为6.5,穗上叶面积指数0.27,穗上叶 平均长为10.24 cm,平均穗长24.0 cm;后者全生 育期152 d,株高90~95 cm,株形介于分散与紧 凑型之间,叶片短、挺拔上举,始穗期叶面积指数 为5.6,穗上叶面积指数0.13,穗上叶平均长3.14 cm,穗长为14.8 cm。 1.2试验设计 , 在2004年江苏省南京市完成预备试验的基础 上,于2005年在江苏省扬州市杨庙镇水稻田进行 试验。前茬为小麦。土壤为砂壤土,含有机质16.8 g/kg,全氮1.04 g/kg,速效氮65.45 mg/kg,速效 磷37.5 mg/kg,速效钾40.0 mg/kg,pH 7.3。田 间施肥分基肥和穗蘖肥,基肥施尿素133.5 kg/ hm2,复合肥(总养分含量40 ,N—P-K质量比为 22:7:11)267.5 kg/hm2;分蘖肥和穗肥一起施, 设置高肥(尿素187.5 kg/hm2、氯化钾142.5 kg/ hm2),中肥(尿素150.0 kg/hm2、氯化钾112.5 kg/hm2),低肥(尿素112.5 kg/hm2、氯化钾84.4 kg/hm2)3个水平。5月2 El育秧,6月15 El移栽, 行距20 cm,株距15 cm。试验为随机区组设计,重 复3次,小区面积333.4 m2,其他管理措施同当地 大田生产。 1.3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穗部与大气温度测定 穗部温度测量仪器为美国Raytek公司生产, 分辨率为0.1℃,响应时间≤500 ms。测量时探头 置于距目标0.5 rtl处,与地面呈45。夹角。大气温 度用阿司曼通风干湿表在大田中离地面1.5 rtl高 度测量。在水稻抽穗盛期,选择晴朗无云的天气, 在10:30~15:00,按照农田小气候观测的对称法每 隔30 min测量1次。测量时每小区随机选取5个有 代表性的单穗,取平均值作为一个时间点的测定 值。 1.3.2群体指标的测定 依5点取样法,在各小区中随机选取5穴水稻 植株,带回实验室后把水稻叶片分为穗上部和穗下 部两部分,用LI一3000A型便携式叶面积仪测定叶 面积,并计算叶面积指数。然后将植株在105℃下 杀青1 h,80℃下烘干至恒重,测定生物量。在观测 温度的同时按5点取样,测定田间单位面积有效穗 数。 1.3.3穗部透光率 采用生产的TE-1332A数位式照度计分别 测量穗中部和穗部正上方50 cm处的照度,然后用 两者的比值计算穗部透光率。测量时光感面应与地 面平行,样点选择、重复次数、测量时间与穗部温 度的测量相同。 1.3.4考种 待水稻成熟后考种,测定每穗粒数、实粒数和 千粒重。 1.4数据处理 试验获得的所有数据均采用Excel进行初步分 析,再绘制相关图表。试验结果的F统计检验采用 SPSS 11.0软件,并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多重比 较。 2结果与分析 2.1大气与穗部温度及两者的差值 水稻抽穗期2个品种在3个施肥水平下的大气 和穗部温度显示(图1),所有处理的穗部温度均明 显低于大气温度,在10:30~15:00间,两者动态变 化规律基本一致,都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在 13:o0左右温度达最高,但水稻穗部温度的变化比 气温的变化更为平缓。同时,图1还显示施肥水平 越高穗部温度越低,即高肥<中肥<低肥。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张彬等:施肥水平对抽穗期水稻穗部温度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时问O ̄lock 图1 不同施肥水平下大气和水稻穗部温度的变化 Fig.1.Temperature of air and panicle at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levels. 不同施肥水平下大气一穗部温度差值(表1)显 低肥处理相比,高肥水平下总叶面积指数、穗上叶 示,在10:30~15:00间,2个水稻品种在高肥、中 面积指数、生物量、有效分蘖数、每穗粒数和产量 肥和低肥的大气一穗部温度差平均值分别为3.84、 平均分别增加59.13 、1630.O0 、39.83 、 3.19和2.30℃。与低肥比较,高肥和中肥的大气一 19.66%、17.63 9/6、40.40 9/6,而在中肥水平下平均 穗部平均温度差比低肥分别高1.54℃和0.90℃。 分别增加15.40 9/6、300.00 9/6、27.22 9/6、8.27 、 同时,在相同的施肥水平下,2个水稻品种大气一穗 0.35 9/6和12.64 9/6。同时,在相同施肥水平下,2个 部温差也有差异,在3种施肥水平下,扬稻6号的 水稻品种群体特征也有显著差异。扬稻6号的总叶 大气一穗部温度差平均比扬粳9538高0.85℃。F测 面积指数、穗上叶面积指数、生物量、有效分蘖数、 验发现3个施肥水平间大气一穗部温度差都达到极 每穗粒数平均分别比扬粳9538高35.40 、 显著水平,2个水稻品种在同一施肥水平下大气一穗 156.14 A、37.78o 9/6、19.05 Ao和36.45 。F测验发 部温度差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现(表2),除中肥和低肥处理间的有效分蘖数、每 2.2大气一穗部温度差与群体特征的相关性 穗粒数和产量3个指标外,不同施肥水平间群体特 施肥水平显著影响水稻群体特征(表2),而处 征和产量要素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P<O.05), 理间群体特征差异与穗部温度差异也显著相关(表 相同施肥水平下2个品种各指标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3)。表2显示,肥料水平越高,叶面积指数、生物 (P<0.05)。 量、有效分蘖数等群体特征和产量要素就越高。与 表3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2个水稻品种不同 表1不同施肥水平对水稻大气一穗部温度差的影响 Table 1.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levels on the discrepancy of air and panicle temperature. ℃ 扬稻6号Yangdao 6 丁h 丁m Tt 丁h、丁m、T1分别代表高肥、中肥、低肥的大气一穗部温度差。 ,Tm, ,represent the temperature discrepancy between air and panicle under high,middle,and low fertilization levels,respectively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水稻科学(ChineseJ Rice Sci)第21卷第2期(2007年3月) 表2不同施肥水平对水稻群体特征、产量要素和穗部透光率的影响 Table 2.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levels on population properties。yield components and transmittance of panicle in rice. R1、R2分别为扬稻6号和扬粳9538;数据后带有的括号内外的不同字母分别表示纵向不同水稻品种同一施肥处理和横向同一水稻品种 不同施肥处理间的差异达到0.05显著水平。 . R1,R2 represent Yangdao 6 and Yangjing 9538;Data followed by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 or outside brackets indicate significance at 0.05 level among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air and panicle in different varieties under the same fertilization level or one rice variety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levels,respectively. 表3不同施肥水平下水稻群体特征与大气一穗部温度差的相关关系 Table 3.Relationship between discrepancy of air-panicle temperature[DAPT)。population propertise and transmittance of panicle in rice. 和一分别表示0.05显著水平和0.01极显著水平。 and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the levels of 0.05 and 0.01,respectively 施肥水平下群体特征与大气一穗部温度差都呈显著 温度将越高。株高、茎叶夹角和叶面积指数是透光 的直线正相关(P<O.05),产量要素与大气一穗部温 率的重要决定因素E143。表2显示,施肥水平对2个 度差也存在类似相关关系,但都未达到显著水平。 水稻品种穗部透光率的影响基本一致,施肥水平越 2.3大气一穗部温度差和穗部透光率的相关性 高穗部透光率越低,2个水稻品种在高肥和中肥水 本文中透光率指穗部照度占大气照度的百分 平下的穗部透光率分别比低肥低11.53%和 比,它是反映作物群体大小及其合理性的重要指 2.64 。相同施肥水平下,2个水稻品种的穗部透 标[13]。穗部透光率越大即穗部接受的能量越多, 光率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扬稻6号穗部透光率平均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张彬等:施肥水平对抽穗期水稻穗部温度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比扬粳9538低13.5O 。回归分析发现(表3),穗 绿素、光合等有相关性。赵春江等[22]发现叶片含 部的透光率与大气一穗部温度差、穗上叶面积指数、 水率与冠层温度呈负相关。黄景华等[23]发现在高 总叶面积指数、有效分蘖数和生物量都呈显著直线 温条件下小麦籽粒中麦谷蛋白亚基(HMw—GS)和 负相关(P<O.05),与每穗粒数和产量也呈直线负 麦谷蛋白大聚合体(L-MP)能增强自身温度的调节 相关,但相关不显著。 能力。张宗申等[24]和Chowdhurg等[25]发现在高 3讨论 温胁迫时期喷施激动素、Ca2+、磷酸二氢钾和硫酸 锌提高了作物对高温的抗性。这些相关研究表明, 目前,已有不少学者从农田气象和热量动态平 作物生态系统的气象要素、热量的动态平衡、作物 衡等角度来研究作物冠层温度差异的生态学机制。 群体特征、叶片和籽粒的理化特性等因子都是水稻 Mackill等[15]发现在同一大气温度条件下,水稻穗 抗热避热差异的重要影响因子。现有的研究主要集 部温度越低热害程度越小。郭家选等[16]和Patel 中在小麦冠层温度及相关影响上[8,11—12,18—19,21,24], 等[”]研究发现,净辐射通量是影响冠层温度高低 对水环境下的水稻穗部温度特征及影响因子等研究 的主要能量因子,而潜热通量、显热通量和土壤热 还非常少[14],这亟待全面而系统地展开,以揭示 通量是次要能量因子,它们对冠层温度的影响与天 田间热害形成及抗热避热的生态机制。 气状况有关。董振国等[18]发现环境的风速变化对 冠层温度作用显著。本试验结果显示总叶面积指 参考文献: 数、穗上叶面积指数、有效分蘖数、生物量、穗部透 [1]Houghton J T,Meira L G,Bruce J,et a1.Climate Change 光率与大气一穗部温度差有显著的相关性,直接影 1 994——Radiative Forcing of Climate Change and an Evaluation 响水稻的穗部温度,这与Garrity等[9]和周春菊 of the IPCC IS92 Emission Scenarios.Cambridge,U K:Cam— bridge,University,1995:1-49. 等[19]的结果一致。其生态作用机理可能是水稻群 [2] IPCC.Climate Change 2001一The Scientific Basis.Cam— 体总叶面积指数、穗上叶面积指数、有效分蘖数和 bridge,U K:Cambridge,University,2001:101—125. 生物量越大,穗部透光率越小,群体蒸腾和蒸发、 [3]葛道阔,金之庆,石春林,等.气候变化对中国南方水稻生产 叶片遮挡、群体代谢等就越强,穗部接受的能量越 的阶段性影响及适应性对策.江苏农业学报,2002,18(1):1— 小,散热越快,从而导致穗部温度较低。 8. 本试验也发现施肥水平越高水稻穗部温度越 [4] 张桂莲,陈立云,雷东阳,等.水稻耐热性研究进展.杂交水 稻,2005,20(1):1-5. 低,而不同施肥水平下水稻的总叶面积指数、穗上 [5]夏明元,戚华雄.高温热害对四个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组合结 部叶面积指数、有效分蘖数和生物量与大气一穗部 实率的影响.湖北农业科学,2004(2):21—22. 温度差的相关系数都达到了显著水平,穗上叶面积 [6]杨惠成,黄仲青,蒋之埙,等.2003年安徽早中稻花期热害及 指数、生物量和穗部透光率更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防御技术.安徽农业科学,2004,32(1):3-4. 这表明施肥管理措施在塑造不同的水稻群体特征, [7]郑建初,张彬,陈留根,等.抽穗期高温对水稻产量构成要 素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基因型差异.江苏农业学报,2005, 降低水稻穗部温度,提高水稻抗热避热能力上具有 21(4):249-254. 一定的作用,但利用肥料水平来提高水稻抗热避热 [8]许为钢,胡 琳,盖钧镒.小麦耐热性研究.华北农学报, 的途径可能与高产施肥存在一定的冲突,相关的研 1999,14(2):1-5. 究也发现过高施肥显著增加群体结构,但群体质量 [9] Carrity D P,O Toole J C.Selection for reproductive stage 差,易倒伏,产量下降显著[20-21]。因而在大田生产 drought avoidance in rice,using infrared thermometry.Agro. 中,科学合理地控制施肥水平,建立一个既高产又 J,1995,87:773-779. [1O]Blum A.Plant Breeding for Stress Environment.Boca Ration, 抗高温热害的群体是亟待进一步探讨的重要技术问 FL,USA:CRC Press,1988:72. 题。本试验还发现,同一施肥水平下不同品种的穗 [11]Ayeneh A,van Ginkel M.Comparison of leaf,spike,pedun— 部温度与大气一穗部温差存在显著差异,而且施肥 cle and canopy temperature depression in wheat under heat 水平变化对穗部温度的调节效应也存在品种间差 stress.F/eld Crops Res,2002,79:173-184. 异。这表明抗热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调整相结合, [12]Fischer R A,Rees K D,Lu Z M,et a1.Wheat yield progres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photosyn— 更有利于水稻抗热避热技术体系的构建。 thetic rate,and cooler canopies.Crop Sci,1998,38:1467— 有关作物冠层温度特征的生理生态机制已有许 1475. 多研究,周春菊等[19]研究发现小麦冠层温度与叶 [13]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高温对早稻开花结实的影响及其防治: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96 中国水稻科学(ChineseJ Rice Sci)第21卷第2期(2007年3月) 高温对早稻灌浆熟期的影响.植物学报,1976,18(3):250— 257. 响及其与生物学性状的关联.生态学报,2005,25(1):18—25. [2O]周根友,刘 建,徐少安.后季稻旱育抛栽不同密肥条件下生 长发育特征.湖北农学院学报,2003,23(6):401-404. [21]蒋应官,王书勤,罗品中,等.不同密度和氮肥运筹对宁麦8 号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江苏农业科学,2000(2):20—23. [22]赵春江,黄文江,王之杰,等.不同水肥处理下冬小麦冠层含 水率与温度关系的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2,18(2):25—28. [23]黄景华,李秀芬,孙岩,等.春小麦冠层温度分异特性的研 [14]王建林,徐正进.穗型和行距对水稻冠层受光态势的影响.中 国水稻科学,2005,19(5):422—426. [15]Mackill D J,Coffmam W R.Inheritance of high temperature tolerance and pollen shedding in a rice cross. Z Pflanzenzuecht,1983,91:61—69. [16]郭家选,梅旭荣,卢志光.冬小麦冠层温度及其影响因素探 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11(4):23—26. 究及其冷型基因型筛选.黑龙江农业科学,2005(1):1—3. [24]张宗申,利容千,王建波.外源ca 、La抖和EGTA处理对 辣椒叶片热激反应的影响.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46(2):253—256. [17]Patel N R,Mehta A N,Shekh A M.Canopy temperature and water stress qualification in rained pigeon pea Cajanus cajan (L.)Milsp].Agric&Forest Meteor,2001,109:223—232. E18]董振国,于沪宁.农田作物层环境生态.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1994. [25]Chowdhurg S I,Wardlaw I F.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kernel development in cereals.Aust J Agric Res,1 978,29: [19]周春菊,张蒿午,王林权,苗芳.施肥对小麦冠层温度的影 205—223. 《中国水稻科学》入选首届浙江期刊方阵工程精优型期刊群 [本刊讯]首届浙江期刊方阵工程入选期刊名单日前公布,《中国水稻科学》榜上有名,进入精优型期刊群行列。这 是对《中国水稻科学》办刊成绩的又一次肯定和鼓励,也是《中国水稻科学》办刊21年来的第18次获得褒奖,它必将促 进《中国水稻科学》办刊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推动《中国水稻科学》向“精品化期刊”迈进。 浙江期刊方阵工程是浙江省文化建设“工程”之一的文化传播工程项目,旨在推动浙江省期刊业做强做大,打 造名优期刊品牌效应,提升期刊业的影响力,增强期刊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报刊强省协调发展。浙江期刊方阵由“精 优型期刊群”和“潜力型期刊群”组成。在首届浙江期刊方阵工程评选中,有41种期刊入选,其中精优型期刊群为15 种,潜力型期刊群为26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