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研究之研究背景
1 前言
图画书,也称作“绘本”、“图画故事书”,其英语翻译为“Picture Book”,它是通过一系列有相应文字或无文的图画为儿童讲述故事或传递信息的书(康长运,2002)。图画是图画书中叙述的主要媒介,它必须根据叙述的需要来安排,所以其图画表现出序列性、连贯性与逻辑性(王蕾,2008),并有贯穿始终的整体感(康长运,2008)。图画书对于儿童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能促进儿童言语语言能力的发展;其次,在阅读图画书时的亲子互动能使儿童通过与父母的交往学会各种社会性交互行为模式(刘佳玺,2010)。第三,图画书丰富的主题和内容,尤其是书中人物的情绪状态的起伏变化,同样有助于儿童理解各种人际关系,并发展相应的社会交往技能。第四,很多优秀的儿童图画书还能锻炼儿童的观察能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康长运,2002)。 由于图画书具备上述特点,所以图画书阅读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言语语言和社会性认知等能力的发展能够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此外,每一本图画书都是由一连串相互联系的情节构成的完整有意义的故事(康长运,2002),观察自闭症儿童阅读图画书的过程能够从一个侧面了解他们加工复杂的社会性信息和非社会性信息的方式。自闭症儿童存在着社会人际交往困难、固着性行为和沟通能力缺陷(Kanner,1992),这些缺陷可能会造成他们忽略书中重要的社会性信息、难以和成人形成互动等问题,这些问题又会妨碍图画书对儿童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因此,有必要去深入研究儿童在图画书阅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尤其是他们对社会性信息的加工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性缺陷。另一方面,掌握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的特点也有助于在教育干预过程中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为此,本研究采用重述和眼动的实验研究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过程中对社会性信息和非社会性信息的加工特点,以更好地了解自闭症儿童的认知加工过程,并为教育干预提供建议。 2 文献综述
本文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对研究文献进行综述:首先,从自闭症儿童的图画故事叙事能力的角度,对他们图画书阅读的重述研究进行了综述,综述后发现:自闭症
1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儿童在重述图画故事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叙事的连贯性不足以及社会认知能力的缺乏,但是由于重述对儿童的语言和记忆等能力的要求较高以及研究者们采取的重述方法各有不同,这些研究受到较多无关因素的影响,较难客观真实地反映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过程中对各类信息的加工特点。因此,接下来,本文将视野深入推进到图画书阅读的眼动研究相关领域,旨在通过这种客观性、同时性以及真实性较高的测量技术来了解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的过程,由于目前极少存在关于自闭症的图画书阅读眼动研究,所以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综述自闭症儿童对静态图片中的社会性信息的加工特点:a、自闭症个体面部表情加工的特点;b、自闭症个体对除了面部表情以外的其他社会性信息的加工特点。通过对这两方面的综述,可以发现自闭症儿童对图片中的社会性信息和非社会性信息的加工与普通儿童存在较大的差异。除此之外,本文还对普通儿童图画书阅读的眼动研究进行了综述,从而为自闭症儿童图画书的眼动研究提供参考。 2.1 关于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的重述研究
重述研究通常用于研究儿童的叙事能力。叙事能力(narrative ability)是目前国内外研究者研究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时主要的关注领域。一方面,叙事能力是幼儿较早就能产生的用来组织人类各种经验的能力,它不仅能反映语言技能,还能反映儿童的认知和社会知识技能(Capps,2000)。另一方面,图画书也是幼儿较早就能接触的儿童读物,因为其图画信息量大,不需要文字也能看懂,而且图画的内容也可以很接近现实生活,对儿童来说比较容易理解,能够引起儿童的兴趣(康长运,2008)。所以研究者可以通过分析儿童重述内容中社会性信息与非社会性信息的出现情况来了解他们对于图画故事的理解特点,从而了解自闭症儿童对于各种信息的加工机制。
儿童图画书的重述研究通常的研究过程是,要求儿童将在图画书中看到的内容复述给主试听,并对其复述的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Capps,2000;Losh,2003;Diehl,2006)。当然,不同的研究者如何让儿童复述图画书中的内容还是有所差别的,如Losh和Capps等人(2003,2000)是先让儿童熟悉一遍故事内容后再让他们看图重述,而Diehl(2006)等人则是让儿童看完图画书以后直接让他们回忆并重述所看到的故事内容。现有的重述研究中,研究者所采用的实验材料比较一致,多采用了梅瑟-迈尔的“男孩与青蛙”无字图画书系列,例如讲述一只
2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青蛙在野外独自探险的故事——《独自生活的一天》(Capps,2000),还有讲述小男孩寻找他丢失的青蛙的故事——《青蛙,你在哪里?》(Losh,2003;Diehl,2006;陈质采,2007)。除此之外,我国地区也有学者将顺序图卡集作为实验材料(陈冠杏,2005)。
从当前的自闭症儿童重述研究来看,研究者主要得出的结论有以下几点:(1)自闭症儿童在叙事长度、语法复杂度等方面与对照组基本上没有显著性的差异(陈冠杏,2005; Diehl,2006);(2)自闭症儿童的叙事能力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不足。首先,从叙述的连贯性看,自闭症儿童在叙述图画故事时明显缺乏连贯性(Diehl,2006)或者因果关联(陈冠杏,2005)。自闭症儿童在叙述故事时,能够描述某幅图画中人物的动作或者情绪,但仅仅是以一种离散的方式来叙述,并没有将一个个动作以及情绪以一种前因后果的方式陈述出来。而每一个图画故事都具有高度的结构性,自闭症儿童以孤立的方式来叙述图画故事则反映了其较弱的信息组织能力和计划能力(Diehl,2006;陈冠杏,2005)。第二,从叙述的社会性看,他们的社会性缺陷明显影响到了其叙事能力的发展。一方面,自闭症儿童较难监控倾听者的注意力,也很少通过灵活运用各种叙述技巧来维持倾听者的注意力(Capps,2000);另一方面,自闭症儿童可能也较少运用自己的社会性知识来判断故事中人物角色的情绪、思想状态和行动(Capps,2000),因此存在意图理解等方面的障碍(陈质采,2007)。从上述研究结论可以看出,自闭症儿童的图画书阅读理解过程可能与普通儿童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尤其是他们对其中的社会性信息的识别和整合能力明显落后于普通儿童。
然而,重述法也存在着它的局限性。的确,重述法需要儿童在阅读以后经过语言组织复述他们在图画书上看到的故事,儿童只有理解了书中各个角色的情绪变化、思想变化、图画之间的逻辑关系等以后才能较好地重述故事,这非常有助于我们对自闭症儿童实用性语言技能、认知技能以及社会性知识技能的了解(Capps,2000)。但是,由于实验过程中要求儿童对阅读材料进行重述,因此它对儿童的记忆能力、语言能力、注意力等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儿童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存在不足,重述故事则会非常困难,研究者也较难辨别是何种因素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儿童阅读的过程,这可能也很难让自闭症儿童直接、清晰地反映他们对图画书中社会性信息的加工特点。同时,各种重述法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例如,
3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有的是让儿童在看一遍图画故事以后直接回忆所看到的内容,另一些则是让儿童看两遍,在看第二遍的同时让他们重述故事的经过(Losh,2003;Diehl,2006; Capps,2000),等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重述法研究结果的一致性。所以,有必要寻找一种更为直接、时事、客观的研究方法来了解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过程中对各类信息的加工特点,而眼动测量技术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
2.2 关于自闭症儿童社会性信息加工的的眼动及相关研究 2.2.1 自闭症个体面部表情加工的眼动及相关研究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者试图通过眼动测量技术等方法研究自闭症儿童对面部表情的加工能力和加工方式,并试图找出影响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加工的因素,为其社会性缺陷提供合理的解释。对于面部表情的加工方式,研究者采用了诸如倒立面孔范式(Lahaie,2006;Gross,2008;严淑琼,2008;连福鑫,2010)、整体与局部范式(Joseph,2003;Lahaie,2006;严淑琼,2008;连福鑫,2010)以及混合面孔范式(Gauthier,2009)等对不同年龄不同程度的自闭症个体的面部信息加工特点进行了分析。
从研究者们得到的结论来看,尽管有少量研究认为自闭症不存在缺陷,并且他们可能仅仅是运用了特殊的加工策略,但主流观点认为自闭症儿童在表情加工能力上明显滞后于普通儿童,其缺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自闭症个体对表情的自主性注视时长较短(连福鑫,2010;李咏梅,2009),并且容易受到其他物品的干扰(严淑琼,2008);
(2)自闭症个体对表情的识别率普遍较低(连福鑫,2010;严淑琼,2008;顾莉萍,2008),尤其在复杂的情绪识别方面存在困难,比如惊讶、害怕、羞耻、尴尬等(Baron-Cohen, 1991);
(3)在识别人物面部表情的时候,自闭症个体倾向于用局部加工的方式(Joseph,2003;Gauthier,2009),更加关注与表情无关的、外在的、表面的信息(Gross,2004),即使能注视核心区域,他们也更喜欢看嘴部区域(Klin, 2002; Pelphrey, 2002),或者依赖嘴部来加工面部表情(严淑琼,2008;连福鑫,2010); (4)自闭症儿童相较于普通儿童更难以提取“脸部原型”(Gastgeb,2011),普通儿童被认为能够从不同的脸部刺激中提取一种更为基本的“原型”信息,继而
4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形成一种内化的脸部框架,从而有利于儿童识别不同人脸的核心价值信息; (5)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对脸部表情刺激越来越不感兴趣,而普通儿童的发展正好相反(Chawarska,2009)。
总之,国内外研究者普遍认为,自闭症儿童存在着对脸部及其表情的特定的加工障碍(Harms,2010;Bradshaw,2010;Itier,2009;Chawarska,2009,etc)。 2.2.2 自闭症个体对表情刺激以外的其它社会性信息加工的眼动研究
除了对脸部及其表情的加工,国外的眼动研究也逐渐开始关注自闭症儿童对复杂情境中社会性信息的加工特点,在他们使用的实验图片材料当中不仅包括面部表情刺激,还包含有诸如眼神注视(Freeth,2010;Fletcher-Watsona,2009)、头部角度(Riby,2009;Fletcher-Watsona,2009)以及身体姿势(Fletcher-Watsona,2009)等其他社会性刺激,除此之外,非社会性刺激也被加入到图片当中用来考察自闭症儿童对社会性刺激的筛选和理解能力。
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对于出现在自然的社会场景(如结婚典礼)中的面孔的注视也要比其他儿童短得多(Riby,2008),不过有的研究则发现他们还是能够根据注视线索来定位物体的,并且注视时间比例与普通儿童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在看事物的优先级上却与典型发展的儿童有很大的差异,表现为他们对于脸部以及关键事物的视觉定位速度明显低于普通儿童(Freeth,2010),而且,对于细微的注视线索的变化不够敏感,相关任务的出错率要明显高于普通儿童(Riby,2009)。而他们依据面孔以及身体的朝向线索来注视物体的能力也存在缺陷,这说明自闭症儿童对肢体语言等其它社会性线索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困难(Fletcher-Watsona,2009)。
不过,目前的研究所提供的材料一般都是单一的、中性的或者互相的、没有关联性的图片或者照片,即使它们包含了不同类别的信息,也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有意义的事件或者故事,这样的实验材料对于儿童来说可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他们也可能没有在认知上足够努力地去观察和理解图片中的各种信息。而图画书作为一种有意义的、前后关联的图片集,恰好弥补了上述实验材料的缺陷,对自闭症儿童阅读图画书的过程进行研究,可以为自闭症儿童社会性信息加工的研究提供一个很好的视角。
2.3 关于普通儿童图画书阅读的眼动研究
5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目前,对普通儿童图画书阅读的眼动研究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儿童对图画书整体关注度的发展性特征(高晓妹,2009;金慧慧,2010;孙方方,2011),第二,儿童对于图画与文字的偏好性以及他们对文字加工的发展性特征(Justice, 2002;Evans, 2005; Roy-Charland, 2007;高晓妹, 2009;刘宝根, 2011;孙方方, 2011),第三,儿童对于主角与背景(或也可称为关键和非关键信息)的关注程度及其发展性特征(高晓妹,2009;孙方方,2011),第四,儿童在有无成人陪伴下对图画书的关注程度以及其质量(金慧慧,2010;孙方方,2011)。 从研究的方法上看,这些研究招募的被试皆为学龄前儿童,一般在2至6岁左右,并采用眼动仪记录儿童图画书阅读的眼动轨迹,然后通过一系列眼动的指标,如注视点个数(注视次数)、注视时间(注视时间长度)、回视、热点图等分析他们图画书阅读的加工过程。图画书阅读的眼动测量大致包括热身活动、注视点校准(定标)、提供指导语、呈现材料并进行眼动记录以及数据分析等程序(Justice, 2002;Evans, 2005; Roy-Charland, 2007;高晓妹, 2009;金慧慧, 2010; 刘宝根, 2011;孙方方, 2011)。
这些研究结果发现,普通儿童对图画书中的图画区域关注程度明显高于文字区域的关注程度(Justice, 2002;Evans, 2005; Roy-Charland, 2007;高晓妹, 2009;;孙方方, 2011);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普通儿童对图画书阅读的兴趣程度和关注程度随之越来越高(高晓妹,2009;金慧慧, 2010),在各图页阅读时注视到的视觉关键信息数量越多(高晓妹,2009;孙方方,2011),对文字的关注以及处理能力也会显著提高(Roy-Charland, 2007;高晓妹,2009;刘宝根, 2011)。同时,儿童对这些区域的关注具有图画优先文字、新信息优先旧信息、中心位置信息优先边缘位置信息、大面积信息优先小面积信息、色彩鲜艳信息优先色彩暗淡信息的视觉特征(高晓妹,2009;金慧慧, 2010)。此外,在成人的陪伴阅读下,儿童阅读的注意力水平更高,在阅读时能够把更多时间放到阅读图画书中有意义的图文信息上,注视有意义信息、图画信息、故事主角信息的频率和时间都显著高于独自阅读的情境(金慧慧, 2010;孙方方,2011)。
以上研究结果可以为研究图画书阅读中自闭症儿童如何进行社会性信息加工提供有利的参考。而且,将图画书作为研究材料来观察自闭症儿童的眼动特征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他们对图片中不同信息(包括表情、注视、手势、人物、角色、物
6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体、背景、文字等)的关注程度和理解程度;同时,将重述法运用于图画书研究也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自闭症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结合这两种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可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闭症儿童对图画书中社会性信息的“输入”及“输出”特点,这对于我们了解他们的社会性缺陷具有重要意义。 3 研究思路
综上所述,研究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中社会性信息以及非社会性信息的加
工特点对于我们深入了解自闭症儿童的社会认知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目前还没有系统而深入地考察过自闭症儿童阅读图画书时与普通儿童在各方面存在的差异。因此,本研究选取了上海市四所辅读学校的自闭症儿童以及与他们语言能力相匹配的普通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两个部分(眼动实验部分和重述实验部分)分析自闭症儿童在图画书阅读中对不同信息的加工特点。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首先,第一部分采用眼动测量法对自闭症儿童的图画书阅读过程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他们对不同区域的注视情况及其与普通儿童存在的差异,了解自闭症儿童对社会性信息的“选择”和“输入”特点(实验一)。然后,进一步比较自闭症儿童在有无声音刺激条件下对不同区域注视的变化情况,了解声音刺激对自闭症儿童社会性信息关注程度的改善效果(实验二)。
其次,第二部分采用故事重述法对自闭症儿童图画故事叙述的特点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他们在回忆以及看图重述时所涉及的不同信息,了解他们对社会性信息和非社会性信息的“整合”和“输出”特点(实验三)。
最后,结合分析通过三个实验以及两种研究方法得到的结果,深入考察自闭症儿童对于图画书中社会性信息和非社会性信息的加工特点,探讨其社会性缺陷对图画书阅读过程的影响。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