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福克纳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福克纳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来源:刀刀网
【摘 要】《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威廉·福克纳最为著名的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叙事学特征,这主要表现在叙事时间、叙述视角及人物刻画几方面。这篇小说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 运用了时间倒错的手法,并灵活运用了多种视角进行叙事。另外,该篇小说人物刻画也极为生动生动的,并富有隐喻色彩。 【关键词】时间倒错;叙事视角;人物刻画 【Abstract】“A Rose for Emily” is the most famous story of William Faulkner. Its unique narrative features are embodied in narrative order, point of view, and characterization. This story breaks the linear narrative mode by using anachrony, and narrates from various points of view. In additi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tory is vivid and metaphorical. 【Keywords】anachrony; point of view; characterization

20世纪美国著名的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福克纳不仅是美国南方文学的创始人, 同时也是美国现代意识流小说的奠基者。其一生硕果颇丰, 共创作了19 篇小说和70 余篇优秀的短篇小说。其中《押沙龙, 押沙龙!》、《喧哗与骚动》等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世界名著。他的短篇小说同样引人入胜且具有颇高的艺术价值。《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就是其具有代表性的短篇作品, 该篇小说的叙事艺术独特而富有魅力,主要体现在叙事时间、叙述视角及人物刻画几方面。 1、时间倒错

法国的叙事学家热奈特说过:“研究叙事的时间顺序,就是对照事件或时间段在叙述话语中的排列顺序和这些事件或时间段在故事中的接续顺序。”[1]14这里区分出两种时序,即叙事时序和故事时序。故事时序, 所指的是被讲述的故事从发生到结束的自然时间顺序。其顺序是固定不变的, 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发展。叙事时序有时也被称为文本时间, 是小说等文学作品中所使用的叙述语言被排列的先后顺序。它与叙述者的叙述行为有密切关系而且常常会破坏故事的发生的自然时间顺序, 变化不定。我们将故事时间与叙述时间的不协调称为时序的偏离或时间倒错。福克纳在这篇小说中就巧妙地运用了这个写作技巧。 在《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这篇小说里, 各个部分的布局十分精细, 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体现在小说中时序的跳跃与颠倒。在关于叙述时间问题的处理上, 小说摆脱了以往历时性叙述传统的束缚, 总体的时间跨度较大。

一般而言, 小说的结构可以大致划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在这个短篇小说里,故事的开端是全镇人都去参加爱米丽的葬礼, 福克纳用短短几句话就为结尾埋下了伏笔。人们各怀动机, 男士们是为了表示对爱米丽, 这一座犹如陨落的纪念碑的尊敬, 而女士们多是出于想要看看她房子内部秘密的好奇心。可是爱米丽这个人物为何与众不同? 又为何在镇上享有如此高贵的尊严和地位? “人们”为什么对她的房子存有如此大的好奇心? 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小说从一开始就给读者设置下了悬念, 引发了读者探知其所以然的兴趣, 让他们自己去揭开爱米丽和她的宅院神秘的面纱。福克纳巧妙地运用镇上人们的回忆, 用倒叙的手法叙述了老镇长为爱米丽免税以及新镇长索税却被她赶走经过。这两件事情虽然时间跳跃跨度大, 相隔了近20多年, 但却可以用税字联系从而突出爱米丽的与众不同。

故事的第二部分犹如抽丝剥茧。先是叙述了爱米丽的宅院曾经发出令邻居们难以容忍的臭味, 从而引发出了人们为此采取的撒石灰行动, 也因此又追述了她少女时代及其父亲的去世。福克纳在这里又巧妙设置了悬念, 与她高贵的贵族身份不符的臭味事件, 发生的时间是在她父亲去世的两年之后, 可是小说的叙事时间却又被提前到了她父亲的去世,令人疑惑的是叙述中并未提及臭味原因, 又激发了读者继续阅读好奇心。小说的第三部分又补充叙述了表面上毫无联系也没有时间相继性的三个事件,爱米丽与情人荷默的恋爱, 两个堂姐妹的来访以及她买毒药之事。可他们却与爱米丽一生的凄惨命运息息相关。相似地, 福克纳又再次运用追述的叙述技巧, 在小说的第四部分补充了爱米丽的恋爱受到家人干涉, 老镇长送镇上的小孩们去她家学习绘画,以及她隐居十年后病故三个事件。叙述至此, 由于作品的时间跳跃性大, 我们确定不了小说的叙事时间, 同样故事情节也错乱编排并呈点状分布。这些仿佛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事件, 却也能使读者隐隐约约看清爱米丽一生的大概轮廓。小说的高潮和结尾都在第五部分, 所有令读者迷惑的地方都在这个部分得到了解释。和小说第一部分遥相呼应, 环形的叙述模式, 场景又再次转变到了艾米丽的葬礼上。这次不同的是, 人们进入了她的神秘世界, 发现了她的秘密, 在弥漫着腐朽变态扭曲气息的屋子里, 人们发现了荷默的尸骨。荷默的尸骨直挺挺的躺在床上, 那没有肉的脸上却能显示出令人莫测的呲牙咧嘴的模样。福克纳又用“我们”的口吻补述:“后来我们才注意到旁边那只枕头上有人头压过的痕迹。我们当中有一个人从那上面拿起了什么东西,大家凑近一看——这时一股淡淡的干燥发臭的气味钻进了鼻孔——原来是一绺长长的铁灰色头发。”[2]P51叙述突然停止, 又再次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

最为震撼读者当属小说的最后一部分, 故事在达到高潮后便戛然而止, 不禁地让读者去思考是什么因素导致爱米丽的人生悲剧。故事以惊悚的场景结尾, 也因此从侧面加强了人物的悲剧性和对时代的批判性。

通读小说, 其实并不能给读者呈现出一个清晰完整的故事轮廓。故事时序杂乱, 很多情节又被分割得支离破碎, 可当我们把这些被打破的瓦片捡拾拼接起来时, 一个女子不完整但模糊可辨的人生图景便展现在读者眼前。文本环形的叙述结构, 似乎也在暗示着爱米丽的悲剧因素难以打破, 正如其不能摆脱悲剧的命运。由此可见, 福克纳笔下复杂重置的叙述时序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2、灵活多变独特的叙事视角

叙述视角指的是当作者在叙述一个故事时所确立的一种观察点。作者总是在试图通过一定的角度向读者展示一部虚构作品中的人物、情节、背景和事件。视角的选择和确立需要高超的技巧, 同时影响作品的整体结构安排与艺术美学效果。福克纳的作品经常令人觉得晦涩难懂,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的作品的独特的叙事视角,如《喧哗与骚动》的多视角叙事方式,本文的叙述视角也很独特多变。

根据申丹的划分,叙述视角可分为至少九种。其中五种是外视角,即观察者处于故事之外。分别是:1.全知视角,2.选择性全

知视角,3.戏剧式或摄像式视角,4.第一人称回顾性视角,5.第一人称见证人的旁观视角;另外四种是内视角,即观察者处于故事之内。分别是:6.固定式人物有限视角,7.变换式人物有限视角,8.多重式人物有限视角,9.第一人称叙述中的体验视角。[3]P95 在《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 福克纳采用了多视角叙述的方法。时而利用全知视角叙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用无所不知的“上帝的眼睛”来叙述故事, 时而用第一人称回顾性视角, 在故事外讲述故,时而用第一人称体验视角,用当初正在体验事件时的眼光来聚焦,时而用全知视角,时而又用固定式人物有限视角。这四种叙述视角在小说中交织应用, 使得叙述显得错综复杂, 只有仔细分析, 才能透彻理解作品叙述手法。 2.1 第一人称叙述中的体验视角

这种视角指的是, 叙述者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在故事中讲话, 此时他就是故事中的人物并且扮演者其中的角色, 叙述者与人物合二为一, 使读者仿佛在听当事人侃侃而谈, 故事情节是叙述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鲜明生动, 真实感人。可是会受到时间、空间或者叙述角度等条件的, 这也正是第一人称叙述中的体验视角在叙述上的不足之处。

在《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 “我们”作为叙述人,进行主要叙述, 读者会感到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小说的第三部分开头:她病了好长一个时期。再见到她时,她的头发已经剪短,看上去像个姑娘,和教堂里彩色玻璃窗上的天使像不无相似之处——有几分悲怆肃穆。[2]P46 这段十分明显地是运用了第一人称体验视角叙述, 是叙述者采用过去经历事物时的眼光来聚焦的。结尾处对那间四十年未打开的房间的描述也采用的是这种体验视角。这样的在场描述令读者感到更加真切,因而更加令人震撼,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效果。 2.2 第一人称回顾性视角

小说不少地方是叙述者用现在的眼光追忆故事的,这时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回顾性视角,如:现在爱米丽小姐已经加入了那些名字庄严的代表人物的行列,他们沉睡在雪松环绕的墓园之中,那里尽是一排排在南北战争时期杰斐逊战役中阵亡的南方和北方的无名军人墓。[2] 41这段文字带着无尽的忧伤和遗憾,是“我们”现有心情的真实表述,是用现在的眼光来叙述刚发生的事。 2.3 全知视角

全知视角即热奈特所说的“零聚焦”或“无聚焦”,即无固定观察角度的全知叙述,其特点是叙述者说的比任何人物知道的都多,可用“叙述者>人物”这一公式表示。[3]97 如第二部分的“气味事件”的叙述中就采用了这种视角。小说分别聚焦于爱米丽的女邻居、一个男人、、四个地方等等。描述了女邻居、那个男人对爱米丽家散发出的气味抱怨,们对这些抱怨的回复,四个商讨这件事并在第二天深夜去爱米丽家撒石灰,以及爱米丽出现在窗前。这些都是透过故事外叙事者来聚焦的,是被聚焦对象。因而,这一段文本采用的是外聚焦中的全知叙述。只不过,在接下去的片断中又改为了第一人称主人公回顾性视角。

2.4 固定式人物有限视角 在这篇小说中, 作者还利用固定式人物有限视角来讲述故事。固定式人物有限视角也称“固定式内视角”或“固定式内聚焦”。在这种视角中, 小说采用一个人物的有限视角来叙述。感知者严格从外部呈现每一件事情,可以审视人物的相貌、装束、表情、动作, 记录人们的谈话。但不能进入其他人物的内心。正如小说中的第一部分第六段,当地方官们上门索税时, 通过地方官们的眼睛描写了爱米丽的房子内部的陈设以及艾米莉的外貌与状态。她看起来浮肿不堪, 仿佛一具长久浸泡在死水中的尸体。她的眼睛深陷在肥胖的脸庞中,犹如两块被揉进了生面团里的小煤球一样。形象而逼真地叙述了此时的爱米丽犹如行尸走肉, 却还坚守着她那家族固有的傲慢与偏执。在此, 叙述者用“他们”的视角来观察爱米丽, 用“他们”的所感所思来描述、评论爱米丽。

3、生动逼真、具有隐喻性的人物刻画

爱米丽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福克纳着力塑造的主要人物。这个人物本身具有一定的隐喻色彩,隐喻着南方社会的旧传统。福克纳塑造爱米丽的人物形象主要通过间接表现。“所谓间接表现,指的是不以直接指示的方式来表明人物的性格特点,而是采用各种手法来展示并以具体的表现反映出这些特点。” [4]P170间接表现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对人物的行动、语言、外表和环境的描绘来间接地表现人物性格。在这篇小说中除了以上四种方法塑造人物,还用了人物之间的类比来强化人物性格。下面分别予以说明。 3.1 行动

在地方登门去向爱米丽讨要税款事件中,当他们向她说明了来意,爱米丽这样表现的:她没有请他们坐下来。她只是站在门口,静静地听着,直到发言的代表结结巴巴地说完,„„”。[2]P43 可以从中看出爱米丽表现的是非常傲慢和不可一世,完全没把地方当一回事,也非常强硬。这样的行动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作为最高贵家族后裔的她内心是多么的孤傲。又如当她去药剂师那里去买毒药,药剂师让她说明买砒霜的用途时,她说不出来,只是“爱米丽小姐只是瞪着他,头向后仰了仰,以便双眼好正视他的双眼,一直看到他把目光移开了,走进去拿砒霜包好。”仰起头盯住药剂师直到他屈服说明了她的专横与固执。这种聚焦于人物行动的塑造方法将人物性格进行了形象化的处理,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加深了我们对爱米丽基本性格特点的印象。3.2 语言

语言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在上门讨税一段中爱米丽这样答复地方官:她的声调冷酷无情。„„黑人应声而来。“把这些先生们请出去。” [2]P43 这段对话中,爱米丽语言强硬而不可理喻。显示了她的孤高冷傲和不可一世。而且,她还深深沉浸在战前年代里,南方社会的传统深深地融入了她的骨子。 3.3 外貌

外貌往往可以暗示人物的性格,与人物性格密切相关,同时也可以显示出叙述者对相关人物的态度。在地方去爱米丽家索税时,通过们的眼睛对她的外貌进行了描写:一个小模小样,腰圆体胖的女人„„时而瞧瞧这张面孔,时而打量那张面孔。[2]P42-43 这一段显示了艾米莉的没落贵族的身份,金头乌木的名贵拐杖,但金头已褪色。浮肿的身体和苍白的面色显示了家世败落后生活窘迫,经济状况欠佳的状况。也暗示了她长期将自己封闭起来,与世隔绝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状态。这里也巧妙地隐喻了即将每况愈下,行将消亡的南方社会传统。通过这种负面的描绘,我们也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叙述者对此时的艾米莉的厌恶的感情与态度。 3.4 环境

人与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环境往往暗示、隐喻着人物性格。本篇小说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一个很好的例证。爱米丽在她父亲死后生活在父亲留给她的那所房子里,那所房子衰微、破败、布满灰尘,几乎与世隔绝,只有一个进进出出的黑人仆人使她与外界还有一些联系。人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进入过她的房子了。由于她退回了镇的纳税通知,所以镇里决定派一个代表团去访问她,他们见到了这样的一幅景象: 那个上了年纪的黑人男仆把他们接待进阴暗的门厅,„„尘粒在那一缕阳光中缓缓旋转。[2]P42

这样,一个足不出户、固守着破旧的祖宅,而以个人的力量与周围已经大为发展的社会相对抗的形象就通过她与自己所生活环境密切连接了起来。对爱米丽生活环境与周围社会环境的描绘,不仅凸显了这个高傲儿又孤独的恪守旧的贵族传统的落伍者和殉道者的形象,而且通过表现与她息息相关的环境,我们也看到形成她那古怪性格的合理的依据,从而有助于加强对这一人物的理解。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不愧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精品。对该作品的阅读使我们能领略到威廉·福克纳小说精湛的表现手法。作品情节的离奇, 象征的独特, 悬念的迭起以及哥特式的恐怖所渲染出的紧张、凝重的氛围紧扣着读者的心弦。在非线性叙述模式框架下构成的复杂重置的叙事时间和灵活多变的叙述视角,极其生动逼真的人物刻画使作者精巧的叙事策略和手法淋漓尽致地显现出来, 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增强了小说的叙事审美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