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三大步绝地求发展 --湖南三电减亏扭亏纪实
笔者按:
湖南电力电瓷电器厂(简称\"湖南三电\")从2011年9月29日加入中国能建,当年亏损7000多万元,至今年6月,三年减亏扭亏6000多万元,今年有望实现控亏1000万元目标。从\"亏损7000多万元\"到\"减亏6000多万元\",两个数据分别代表了湖南三电的昨天和今天。湖南三电取得的成绩、发生的变化引人关注、让人振奋,足以引发人们深刻的思考......
湖南三电在加入中国能建之初,该厂在市场开拓、成本控制、质量管理等方面与其他企业相比有不小的差距。\"唯有从开拓市场,加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入手,把成本降下来,把各种消耗指标降下来,才能把企业经济效益搞上去。\"该厂领导班子集体承诺:三年扭亏为盈!并从抓市场、降成本、保质量等方面开展了一场减亏扭亏攻坚战。
抓市场让\"开源\"之门\"活\"起来
进入湖南三电电器分厂,映入眼帘的是过道两边的宣传图片。每一次客户来访,厂领导都不忘对此介绍一番。因为这是该厂主导产品500千伏系列产品在\"两网(\"国家电网、南网)重点工程运行的一个缩影,这里有他们对\"两网\"精品工程的骄傲,也有对\"两网\"市场的一份感恩,更有对\"两网\"市场的一份期盼。
时间回到二年前的2012年。这一年,是该厂脱离国家电网,进入中国能建转折之年、起步之年。失落、无奈、迷惑等\"五味杂陈\"在每一个员工心中翻腾。我们怎么办?湖南三电怎么办?厂领导班子认真思考企业的发展:企业亏损,大多亏在观念、管理、市场上,要从营销理念、营销队伍、营销手段、激励机制等方面找原因。只有把市场之门打开了,把营销的用活了,才能激发人的潜能,企业才能彻底摆脱亏损。
在2012年企业\"\"上,厂领导班子庄严承诺:三年不添置小车,三年不开工基建项目!承诺给人以希望、以信心。同时,也让人欣慰地看到厂领导班子在苦辣的咀嚼中告别了依赖和等待,逐步形成了具有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创新精神的人格。在市场开拓方面走出了三步棋:
一是引入竞争机制,将一批敢于拼搏、乐于奉献的年轻员工充实到营销一线,淘汰一批工作不在状态的销售人员;二是进一步完善营销管理方案,加强营销管理,强化营销人员业绩考核。这些举措激发了全体营销人员攻坚克难的工作热情,开创了营销工作新局面:2014年\"两网\"市场进一步巩固,继在国网第一批集中招标中标1700余万元之后,4月底相继在国网第二批、南网第一批集中招标中,分别中标4365万元和1365万元,6月底国网第三批中标1133万元,居同行业前茅,创近几年单月订货最好水平;三是集中力量拓展三个市场:以北京、广州两个办事处为前沿阵地,巩固南网、国网和电源市场,以\"一家人一家亲\"为纽带,加强工作对接,倾力挖掘集团公司内部潜在市场,确保不漏掉一个项目。 这一年,厂领导带队走南闯北跑市场,加强了与集团公司各兄弟单位之间的工作交流和市场对接,努力寻找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中相关业务,海外市场、用户工程及集团内部市场有了新的突破,精心呵护和培育国际市场,相继与巴基斯坦、印尼、厄瓜多尔等国签约直接出口300多万元,与集团内单位之间的业务往来取得了明显进展。近期中标了华北院白俄罗斯总承包项目产品购销合同达700多万元。
为扩大市场份额,赢得更多的客户,该厂售后服务工作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产品出厂后,工人跟着产品到现场,并参与整个安装过程,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遇到大工程,
厂领导亲率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征求、听取业主意见,以便今后改进工作。三年来,新班子狠抓市场开拓和产品售后服务工作,在客户中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在南网、国网多次招标中,市场份额一直在同行业中排名前三,签约合同款连年按50%速度递增,为企业减亏扭亏奠定了基础。 抓成本把\"节流\"之阀\"拧\"起来
抓成本,千头万绪,从何入手?
厂长蒋俊成告诉笔者,当时,一位退休老同志向他反映,湖南三电不仅存在跑冒滴漏现象,而且存在浪费、人浮于事、消耗偏高等问题。还有销售问题,一些销售员不为企业考虑,而是与客户串通一气,为个人捞好处。
面对上述\"漏点\",厂长蒋俊成心里急,厂领导班子心里都在急。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把\"节流\"之阀\"拧\"紧,才能出效益。
这些年,企业的财务状况吃紧,购买原材料的钱都没有。一方面企业担心市场,担心无米下锅;另一方面又面临7000多万元历史陈欠以及3000多万元的库存积压,企业随时都有可能资金链断裂。面对这些情况,该厂领导深入广大员工之中,或会议或座谈,听取各方意见,向员工交\"家底\",向员工寻计谋,大家在充分理解企业压力的同时,心拉近了,同甘共苦的意识增强了。一场\"降应收、压库存\"攻坚战就此打响。
一是制定了\"'降应收、压库存'实施方案\",力争在1-2年内将历史陈欠逐步消化掉。同时,每年制定《减亏扭亏工作方案》,确定减亏目标,并将指标分解到部室和个人,建立考核、通报机制,严格奖罚兑现。真正实现了\"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自2012年起,该厂连年同比减亏1900多万元。
自2011年下半年至2014年上半年,该厂先后对近2000项物资进行采购招标,累计节约采购金额1063.33万元(2011年为274万元,2012年为76万元, 2013年为584.86万元,2014年上半年为128.47万元)。
二是激发全员成本意识,积极参与降本增效工作。厂长蒋俊成说:\"在降本增效方面,我们采取的是一种'倒逼'机制,目的就是给人以压力,同时也催生了一种向上的力量。\" 据了解,全厂在抓好\"开源\"的同时,把\"节流\"放在首位,并且将其作为对每一位中层干部考核的核心工作之一。全厂中层干部实行\"一年一聘\"制,在这一年,你不交成绩,明年就交\"位子\"。很显然,这种\"倒逼\"机制让人如坐针毡,催人奋进。在该厂,从办公楼到分厂,从分厂到市场,不管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能看到干部员工忙碌的身影,大家都在为目标任务的完成夜以继日,不甘人后。
自去年以来,该厂先后收到了\"LVQB-500千伏包装铁卡及运输改进、LVB系列产品直线包扎绝缘纸利用、倒立式干燥罐底油再利用等方面改造的\"金点子\"上百条,其中都在付诸实施,产生了积极效用。
这么多创新项目的\"点子\"从何而来?笔者好奇地问道。 \"大部分来自员工的合理化建议。\"该厂总工程师李朝晖说。 翻开该厂合理化建议统计台账,分明就是全厂员工智慧的集中展示:近三年来共提交合理化建议110条,累计创效100多万元。其中,电器分厂包装班班长刘运东所提\"LVQB-500千伏包装铁卡及运输改进\"建议得到及时推广,铁卡改造,改由原来的每车两台为现在的每车4台发运,节省了发运成本。
负责发运的营销部员工徐舒华就此事向笔者算了一笔账:比如此次发往重庆万州的3台产品,按原来两台一车发运,运输费就是11000元,现在按4台一车发运,运输费仅为13900元;江西省的24台产品,如果按原来两台一车发运就要发12车,现在按4台一车发
运仅为6车,仅此一批产品就节约运输费14000多元。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分别发往四川、重庆、河南、安徽共计63台,上半年节约运输费7.98万元。 员工立足岗位创新创效,成为推进该厂降本增效的一支重要力量。正应了厂长蒋俊成常说的那句话:\"员工和生产设备离得最近,有什么问题他们最清楚,我们必须相信员工,依靠员工\" 。
事实证明,员工的积极性一旦调动起来,能量是超乎想象的。今年3月,电器分厂维修班员工凌永了解原来电容式互感器(CVT)产品的包扎折边是纯手工操作,工艺要求严格,劳动强度大。随着产能扩大,纯手工操作已不能满足繁重的线包绕制工序,而添置一台折边机需5万余元。他和同事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广泛征求生产操作人员和其他技术人员的意见,利用业余时间设计图纸、潜心研究。历时三个多月,终于成功制造出一台折边机,达到了技术要求。此外,凌永还改进制造了一台卷纸机。此设备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减轻了下料工人的劳动强度。这两项小改小革,为企业节约了数万元资金。
类似的事例,在该厂还有很多。广大员工为产品设计改造献计出力,LB、LVB、LVQB系列产品上半年通过设计改进,节约资金227万元。
在备品备件管理方面,员工自发参与清仓利库。在该厂物资采购部采访时,员工刘鸿向笔者说:\"在清理仓库时,我发现积压纸端圏2000多只,固定板、纸板、纸垫1000块,为了再次利用,我赶赴长沙与对方洽谈,诚心感动了客户,同意将原有的纸端圏、固定板等进行了再加工,目前已加工返厂,得到再利用,两项共降低库存5566元\"。
面对价格残酷竞争的格局,该厂又启动了新一轮降本增效工作。决定对SF6、LB、LVB和CVT四大系列产品从产品结构、物资采购、生产过程、包装运输各环节继续挖潜,确保2014降本增效取得更大成效。 抓质量使产品之基\"强\"起来
质量是企业的命根子。质量与成本相辅相成,质量影响成本,所有产品出厂必须百分之百合格,减少返工率,提高优质品率,是降低成本,实现减亏扭亏目标的重要途径。为此,该厂把抓质量作为强基固体之策,真正的让产品之基\"强\"起来。
要让产品之基\"强\"起来,必须有\"强\"的举措。今年来,该厂在质量整顿方面频频使出\"杀手锏\":
一是落实质量工作,从领导做起。树立全员质量意识,形成了一种齐抓共管的局面。该厂领导始终把质量管理作为主体责任、\"一把手\"工程,坚定抓质量的信心和执行的决心,并且始终参与质量管理工作。
二是进一步制定完善和落实了质量责任追究制度,让质量管理有章可循。2013年,该厂制定了《产品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制度》,明确了所有质量问题必须有责任追究,外部供方附件引起的所有质量问题由供方按损失金额的100%赔偿,内部人员责任引起的质量问题由相关责任人按损失金额的10%赔偿处罚。重大质量问题追加处罚,不仅减少了厂部质量损失,关键是提高了供方和质量责任人员的质量意识,提高了产品质量水平。
三是严抓严管。继续倡导\"质量上再严也不为过\"的理念,坚决做到质量管理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今年3月,该厂发生了一起质量事故,厂领导在深刻剖析事故原由后,\"严\"字当头,带头受罚。五位厂领导分别处以2000元~1000元罚款,相关部门负责人分别处以800~500元罚款。
\" 在质量管理上做到'三敢'(敢发狠话、敢下狠手,敢唱黑脸),确保质量管理有新的起色\"。这是该厂领导班子对新成立的质量管理部提出的要求!
今年5月,有位原中层干部的亲属送来一批附件,经检验班同志检查,发现此批附件存
在严重缺陷,为不合格品。该亲属找到质管部负责同志,死缠硬磨要求照顾推销整批附件。质管部负责同志一边把合格的外协件拿给对方看,一边说:\"只要你达到同样的质量水平,一定优先用你的产品,但是这批附件坚决不能用!\" 供方是产品质量的基础。今年上半年,该厂对两起质量问题较多的供方进行了追责和质量约谈。厂领导明确表示,积极选择质量好的供方,淘汰质量差的供方。
如果说\"杀手锏\"是整治质量的利器,那么质量巡查却又为该厂质量管理添一堵\"防火墙\"。近年来,该厂在广大员工中开展了\"增强紧迫感、严把质量关、全力促减亏、低价中标怎么办\"等主题讨论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员工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品牌意识和危机意识。集中技术骨干,梳理了产品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了查质量责任意识、查质量安全水平,查现场质量管理\"三查\"活动,增强了员工对质量过程控制的责任心,保证了质量。产品送检合格率一次性达98%,质量成本降低数百万元。
今年6月单月完成签约4449万元,上半年累计签约90万元,超进度15万元,中标待签合同2300万元,同比减亏1147万元,累计减亏6000万元,明年力争扭亏增盈,实现 \"三年三大步,绝地求发展\"的目标。(张忠)
笔者赘言:
三年前,笔者有幸参与《能建周刊》创刊。当时,倾力采写了一篇有关该厂科技创新求发展的报道,在即将付梓的前夜,被报社\"无情\"拿下了,原因是:企业亏损。三年来,作为湖南三电的一份子,亲历参与了减亏扭亏工作,也见证了该厂减亏扭亏的奋斗历程。
创业艰难百战多。湖南三电已走在一条充满艰辛、充满希望的发展之路。这条路遍布荆棘和落石......然而,总有那么一群人、总有那么一股劲、总有那么一种不向命运低头的拼命精神,不服输、不示弱,向强者看齐,向胜利靠拢,用忠诚、用责任、用担当演绎一场绝地求存、求突破、求发展的奋进之歌。
湖南三电当前目标,仍是市场开发、成本控制和产品升级,如何实现可持续性?关键就是要把市场开拓、成本控制和转型升级三把利剑很好的结合起来,既要把市场做好、做活,做到极致,也要把成本做到最低,更为重要的就是要把转型升级工作做出成效,助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惟其如此,湖南三电的发展才会充满希望。 1